生活是海洋,随时会起波澜,随时会触暗礁。每个人、每个团队在前进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遇到危机,那么作为一个领导者、带头人,在队伍遇到危机的时候,应该如何采取行动呢?——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稳定人心。在这方面,诸葛亮就做得非常棒,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讲诸葛亮稳定人心的智慧。
公元223年秋八月,十七岁的刘禅心急如焚,他刚刚当了皇帝,宝座还没有坐热乎,前方就传来紧急消息,说曹魏起五路大军气势汹汹前来讨伐。哪五路呢?第一路,曹真为大都督,起兵十万,取阳平关;第二路,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犯汉中;第三路,东吴孙权,起精兵十万,取峡口入川;第四路,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犯益州四郡;第五路,番王轲比能,起羌兵十万,犯西平关。五路大军合计五十万人,从北面、西北面、东面、东南面浩浩荡荡杀来。蜀汉建国以来,从来没有面临过这样强大的敌人,更何况此时的蜀汉已不比当初,五虎大将已亡四人,彝陵惨败,丧失精锐,面对敌人的多路进攻可如何是好?
更让他心急的是丞相诸葛亮一连几日闭门不出,概不见客,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诸葛亮居然“罢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诸葛亮不满意目前的地位和待遇?还是诸葛亮对自己有意见?或者诸葛亮真的起了二心?刚刚登基的小皇帝满腹狐疑,决定亲自登门看个究竟。
到了相府,门吏伏地而迎。后主就问:“丞相在何处?”
门吏给出了一个特别搞笑的答案:“不知在何处。”大家看看,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策略很相似——关键时刻“玩消失”。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就是找不到人,现在刘备儿子来访,也同样找不到人。
后主于是下车步行,独自进到第三重门,远远看见孔明先生手执一柄竹杖,正悠然自得地在小池边观鱼呢。那一池碧水当中,几十头金鱼有静有动,忽上忽下,有的呆若木鸡,有的快如飞鸟,非常好看。
大家想想,后主看到这个场景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我这里火上房了,等你来救火,你倒好,不慌不忙在家看金鱼。这哪里是看金鱼,分明是看我的笑话啊!
所以《三国演义》中描写到“后主在后立久,乃徐徐而言”,意思是后主在孔明身后站了有十分钟,然后才慢慢悠悠地开口说话。光是这个“站了很久,徐徐说话”这两个动作,我们就可以想象后主当时的心情——那一定是惊讶、气愤、无奈再加上酸楚,那滋味真是喝咖啡就大蒜,再加半碗老陈醋,又苦又辣还有点酸!
那么后主开口说的是什么话呢?这位小皇帝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不阴不阳地说了一句:“丞相安乐否?”意思就是:“老大,你过得开心吗?”
孔明回头,见是后主,慌忙弃杖,拜伏于地。后主扶起孔明,问到:“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缘何不肯出府视事?”
孔明大笑,扶后主到内室坐定,然后奏道:“五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观鱼,有所思也。我早部署了退敌妙策了。”这么一句话让后主悬着的心一下就落了地,仿佛大旱天总算盼到下雨,迷路的孩子找到家一样。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分析一下了,为什么那边曹魏大军五路敌人日益逼近,诸葛丞相却一点都不着急,反而安安稳稳地在家里看鱼呢?诸葛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其实孔明先生这样做是有深意的。这一段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叫做“安居平五路”,其实五路敌人多是虚张声势,平五路不难,但稳定人心最难。如果人心不稳,上上下下都惊慌失措,那局面就不堪设想了。
怎样稳定人心呢?诸葛亮想了一个妙招,就是“安居平五路”中的“安居”两个字。通过安居娱乐,让大家看到,我很轻松,一点也不着急。这一招是非常高明的。
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组织刚刚遇到点问题,还没等搞明白怎么回事,领导者自己就先坐不住阵了。这样自乱阵脚很容易酿成大错。举个例子,我以前搞过财务,认识一些搞财务的朋友。有这么一位朋友,在一个大公司担任财务负责人,有一次年底结账,客户来投诉付款有问题,下边的会计一查,发现真的有两笔钱付错了,再一查,是这位负责人亲笔签批的,而他自己一时之间根本就想不起来了。这是一个向来以严谨认真著称的人,一见这个他就急了,连夜组织财务人员加班清查,什么业务部、营销部、结算中心,挨个亲自打电话核对,折腾得鸡飞狗跳,还在楼道里就和下边的出纳大发雷霆,搞得全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财务部出问题了。结果折腾了一天一夜,最后才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付错,只是新上来的会计记账的时候出了点小漏洞,没有向客户及时通报而已。
大家虚惊一场。不过这一折腾,真的闹出问题了。一是全公司的人,包括公司领导都对财务部付款的准确性起了怀疑,财务部以及这位朋友本人的声誉都大受影响;更要命的是那天熬夜加班清查的时候,有个小伙子半夜出去买东西吃,回来时公司大门关了,翻门而入时把腿摔骨折了。这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不久这位朋友也离开了那家公司。
事后他自己痛心疾首地说,要是当初别那么着急发慌,沉住气,再等一等,看一看,第二天保准搞个一清二楚,什么问题都不会发生。
所以,当领导的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沉住气。领导慌一分,下属就能慌十分,万一再有人乘机搧阴风点邪火,那就真的要出大事了!领导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稳住心神,有句话说的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诸葛亮在这里之所以要运用观鱼策略,原因就在此。
诸葛亮的思路是这样的——你看,敌人气势汹汹来了,而我们自己刚刚吃了败仗,元气大伤,老领导也去世了,大家心里没底,很慌张。越是这个时候,我越是不着急,我越是要处之泰然,要放松,在家里听听音乐,看看金鱼。
为什么要这样做?道理很简单,现在局势不明朗,很多人都没了信心,如果这个时候领导慌乱起来,吃不下,睡不着,忙里忙外,神情紧张,那所有支持我们的人就得到一个信息,真的出大事了,你看,领导急成这样,看来我们要不行了。于是支持的人就会失去信心、乱成一团;那反对我们的人呢,也得到一个信息,你看,这小子急成这样,看来他要扛不住了,我们赶紧动手吧,于是反对的人就会乘机作乱。支持的人人心离散,反对的人乘机作乱,这样一来,局势就真的失控了,真的要一发而不可收拾。
相反,在这个危机的时刻,做领导的不着急不着慌,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而且就是要放松,要看金鱼,要听音乐,要喝啤酒,看世界杯,显得轻松自如、从容不迫。这就向所有人传达了一个信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一点也不担心!
于是,所有支持的人就有了主心骨,各司其职、安心工作;而那些反对的人就不知道水深水浅,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一来,就可以安然度过危机。
这个策略就叫做——以无事之心处有事。要镇定自若应对危机,越是有大事的时候,当领导的越是不能惊慌失措。
当然,面对敌人的进攻,仅有不慌张是不够的,你真得拿出办法才行。所以,后主就问孔明:“我们该如何退这五路敌兵呢?”
这时诸葛亮把计策合盘托出:一、马超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已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这一路敌人可以不用担心了;二、南蛮孟获,兵犯四郡,已派遣大将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这叫疑兵之计。蛮兵多疑,若见疑兵,必不敢进,这一路又不用担心了;三、叛将孟达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已模仿李严笔体写了一封书信令人送给孟达,有了这封信,孟达必然推病不出,这一路敌人也就退了;四、魏将曹真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已调赵云引一军守把关隘,并不出战,曹真若见我军不出,不久便会自退;五、东吴这一路兵,如见四路兵胜,川中危急,必来相攻,若四路不济,自然退去。而且为了保险起见,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救应。
后主听完,禁不住喜上眉梢,满天乌云都散了,这紧张之后的轻松才是真正的轻松,就像经过了严冬才能体会到春天的美。后主现在的心情,那是美滋滋甜蜜蜜乐呵呵。他还在相府里和诸葛亮喝了几杯小酒,乘着酒兴,兴高采烈地回皇宫去了,估计一路上都在哼着小曲儿“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后主是轻松了,可诸葛亮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自从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接管军政大权以来,他就一直竭尽全力,也可以说是挖空心思,认真解决一个大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稳定人心的问题。
公元223年的蜀汉确实是危机四伏:军事上,夷陵惨败,元气大伤;政治上,刘备病故,政权不稳;南方有少数民族造反;北方有曹魏虎视眈眈;前有东吴得胜,气势逼人;后有黄元作乱,内战爆发。如此内忧外患,搞得上上下下人心惶惶,从官员到百姓,大家心里都很慌乱,信念危机正像瘟疫一样在人们心中蔓延。如何稳定人心呢?诸葛亮采取了四个非常有效的办法,我们逐一给大家分析一下!
策略一
稳定班子,各就各位
一个圆要稳定,首先就要稳定它的圆心。圆心不稳,整个圆都不稳定。一个组织要稳定,首先要稳定的就是领导班子。
所谓各就各位,就是迅速确定新领导班子的人员,让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身份和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内部动乱和权力纠纷。
好比我们坐火车出去旅游,进了车厢后,乘务员喊:“请大家找到自己的座位,迅速入座。”为什么?坐下就不挤了,只要各就各位,现场就会稳定,就有了基本的秩序。
管理也是这样。古往今来,在新旧交替、权力交接的过程中,围绕争权夺位而爆发的动乱多得数不胜数。这就好比那个抢椅子的游戏,如果不确定谁坐上椅子,那么现场肯定乱作一团;如果把每个人的名字提前都标到椅子上,大家就各安其位,混乱也就消除了。
所以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皇室成员排位置,把椅子都贴上标签,让大家都坐下。不过在排位置之前,他还做了一个更加紧迫的工作,这件事对稳定局势、稳定人心至关重要,但是又特别容易被人忽略。那么这件事是什么呢?就是公布刘备的遗嘱。
大家注意,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获得信息。公开信息是非常关键的。你看,有些人没有这个意识,处理热点问题,信息不公开,情况不通报,本来是想图省事,想等八字有一撇了,再向大家说吧。
可是,在热点问题上,公众是有强大的获知信息的需求的。在信息的园地,你不种菜,就有人种草,而且种的是恶性的杂草,结果呢,小道消息满天飞,互联网上全是猜测,街头巷尾全是谣言。好端端的事情,传来传去就传出了问题。
稳定人心必须要公开信息,诸葛亮深深明白这一点。
所以,他抓紧第一时间公布遗嘱,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打消众人的疑惑和猜测;二是不给制造谣言的人以口实;三是增加下一步人事安排的权威性。
刘备的遗诏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病情通告,刘备得的到底是什么病呢?他自己的遗嘱是这么说的:“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
皇帝去世,病情通报至关重要。“皇帝到底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太可怕了,有些人可以利用这个问题大做文章,可以造谣诬陷,可以追查牵连,可以怀疑猜测,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都盼着这个机会呢。
诸葛亮必须要让大家知道,刘备是正常死亡,“死而有因,死而无憾”,而且这一切是主公刘备自己亲口说的。说到这里,我们不仅要佩服一下刘备。在遗诏的开头,刘备不谈天下局势,不谈政治军事,一上来就认认真真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都交代清楚,这实在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举动。此举既给怀疑担忧者吃了定心丸,也绝了借题发挥者的邪念。
遗诏的第二部分是对儿子刘禅的勉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这是告诉孩子,做大事要从小处着眼。作恶就像养马,恶不分大小,恶念一起,就如野马脱缰,停也停不了,收也收不住。行善就像种庄稼,善念一起,就如埋下小小的种子,不久就有花果飘香。像我们平常随手关灯,侧身让路,爱护花草,再小的善事也是修养,一份修养一份成就。做大事的人,小处不可随便!
刘备为什么讲这个话呢?因为儿子小小年纪就荣华富贵、少年得志,少年得志的人往往不在意小节。说大话,做大事,吃大餐,送大礼,大手大脚,小节上根本不在乎,小善不上心,小恶不介意,天长日久,导致灾祸。所以刘备才给作为“富二代”的儿子写下这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遗诏的第三部分,是对诸葛亮地位和权威的肯定:“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嘱咐刘禅对待诸葛亮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你想,诸葛亮的地位有多高!
有了这个遗嘱的公开发表,稳定大局、重振民心就有了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接着,诸葛亮展开一系列的组合拳:一、立太子刘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二、加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三、葬先主于惠陵,谥曰昭烈皇帝;四、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五、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谥为皇后;六、升赏群臣,大赦天下。
诸葛亮就像火车上的列车员,把一车厢乱哄哄的人逐一都安排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在稳定朝局以后,诸葛亮接下来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这件事情也出乎群臣的意料——诸葛亮开始给后主张罗亲事,为什么要给领导张罗亲事呢?
给皇帝娶亲这件事一来可以彰显诸葛亮和皇帝的特殊关系,强化自己的地位;二来可以借联姻巩固政治联盟;三来皇帝有了家室,有利于自我约束,防备小年轻胡来;四是可以绝了小人们借此事向皇帝献媚邀宠的可能性。这叫做未治国,先治家。先稳定后院,才能搞红火前院。
那么,给后主娶谁当老婆呢?当年,刘备在娶孙权妹妹这件事情上,又想娶又怕危险,在最犹豫不决的时候,诸葛亮给刘备吃了定心丸,他告诉刘备“不入虎穴,焉得虎女”,一锤定音!
现在,在刘禅娶谁做老婆这个问题上,诸葛亮也是一锤定音:“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在他的主持下,刘禅娶了张飞的闺女做老婆。
这是一门好亲事啊!我们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结婚是两群人的事情。刘禅和张飞之女结婚,它是刘关张铁三角的延续,强化了政治联盟,稳定了核心团队,而且张飞的女儿有乃父之风,正直刚烈,以后后宫会少很多负面问题。
至此,刘禅的家事全部搞定。大家看看,活着的、死去的,男的、女的,领导、下属,所有人都名分已定,各归其位。这叫做“名正则言顺,位定则心安。”
策略二
被动出场,强化权威
诸葛亮使用的第二个策略是被动出场,意思就是有了问题,我不主动上前解决,而是等人来请,有人来请来求了,再出面解决。
话说曹魏五路大军来取西川,丞相却连续几天不出来料理事务。后主派人去宣召诸葛亮入朝,却回说丞相染病,不能出来。第二天,众官在相府前等了一整天,仍不见人出来。杜琼入奏,请后主圣驾亲自前去。于是出现了我们这一讲一开头的场景。
其实诸葛亮完全可以用另一套方法。比如,发现问题以后,主动研究,积极汇报,不等后主来找自己,就主动进宫汇报,告诉后主自己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请皇帝放心。这样主动汇报,效果不是更好吗?为什么非要闭门不出,等人家着急了,上门来找自己呢?
其实这就是诸葛亮的一个强化权力的策略。这里面有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后主到了相府,门吏说,“丞相钧旨,教挡住百官,勿得辄入。”这个意思就是无论哪家大臣来了,也决不允许入内。那么,谁来了可以入内呢?当然只有皇帝了。诸葛亮这个命令的潜台词就是:非要等后主来请,我才出门上班。
第二个细节是后主过了三道门,看到了诸葛亮正在欣赏金鱼,于是自己就一声不吭在一边站着。整个场景就变得很有意思了,诸葛亮一直在那里看鱼,后主一直在旁边站着。看鱼的不回头,站着的也不吭气。这个场景让我们不禁想起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在上边躺着不动,刘备在下边站着不出声的场面。总感觉诸葛亮有点装没看见的意思。
通过这两个细节,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第一,诸葛亮一定要等后主主动登门,才肯出面力挽狂澜;二是诸葛亮一定要等后主主动开口。
这就是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威性。前边讲了,动手太早,效果不好。在蜀汉政权的分工当中,刘备一直安排诸葛亮做的是民政、后勤工作,没有单独执掌过军事。现在掌管了全面工作,诸位大臣万一不服气怎么办?万一不信任怎么办?
所以,在正式执掌权力安排工作之前,诸葛亮需要使用有效手段增加自己的权威性。那么他用的这个手段叫做借力法。
什么是借力法?我来做个比方,比如我们自己是小蚂蚁,个不够大,分量也不够足,周围人都要踩我们,怎么办?方法很简单,我们就站在大象的背上,这一下分量就足了,看谁敢踩?这就是借力法。
只有权威才能增加权威,只有权力才能制造权力。诸葛亮其实就是在借后主的权威性,增加自己的权威性。
他故意不出面,等后主上门来请,让满朝文武都看到,皇帝对自己的认可度和信任度。这样一来,周围的人自然就心服口服了。
这一招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用,你看,单位提拔一个新领导老刘,同志们都觉得这个老刘每天都见,就是一个普普通通、见谁都笑眯眯的知识分子,他有什么本事?凭什么提拔他?这个时候怎么办?就需要搞一个就职仪式,把什么老领导、老权威、老专家都请来,让这些人个个都夸老刘能力强、水平高、才华出众。经过权威专家这么一夸,众人就会对老刘刮目相看。借力法又叫“抬轿子”,今天我抬你,明天你抬我,抬的人越高,坐的人就更高。诸葛亮就是在让刘禅给自己抬一把轿子,以确立自己在蜀汉政权中军政总揽的绝对权威性。
“安居平五路”的典故在历史上有没有呢?没有记载。
就像我们前边说的,它不是《三国志》的真身智慧,它属于《三国演义》的化身智慧。在这一段描写当中,既包含了稳定人心的高明的技巧,也确实有一点过火之处。过火之处在哪里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注意到,整个平五路的军事安排,调动赵云、马超、魏延、关兴、张苞等数员大将以及十几万人马,居然连皇帝本人,还有中央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蒙在鼓里,一无所知。这也有点太骇人听闻的味道了。这恐怕不是为臣子、做下属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现在经常讲授权,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领导交给下属一件事情,说:“授权给你啦,你去做吧,我听你的!”下属很高兴,于是就翻身上马,撒着欢儿绝尘而去,消失在白茫茫的雾里,十天半个月没一点音信。这对不对呢?当然不对!
授权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作为下属,可以替代领导行使决断权,但是不能剥夺领导的知情权。尤其是在关系国计民生、安危存亡的重大事情上,剥夺领导的知情权,这离阴谋就不远了。
不过,有一点还真是存在的,就是刘备要求儿子尊诸葛亮为父,后主刘禅确实这样做了。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管自己的下属叫爹的例子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个身份其实把上级和下属双方都放在了很尴尬的位置上。
也幸亏有诸葛亮的忠诚,加上刘禅的厚道,所以双方之间没有酿成什么灾祸。用今天的管理眼光看,下属确实需要有足够的授权,但是无论如何,下属也不能凌驾于领导之上,一个下属可以让领导给自己抬一抬轿子,但是无论如何不能骑在领导脖子上,这是绝不应该的,否则就是内乱的开始。
我们在赞许诸葛亮忠诚的同时,对于先主刘备的知人善任和后主刘禅的厚道宽容也十分的钦佩。
信任是一个水杯,才华是一杯热水。有多大杯子装多少水,有多少信任施展多少才华。如果水量大过杯子,那就要烫到自己了。诸葛亮之所以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与两代领导人的充分信任是密不可分的!
管理智慧箴言
信任是一个水杯,才华是一杯热水。有多大杯子装多少水,有多少信任施展多少才华。
在稳定了权力核心,增加了个人权威的同时,诸葛亮还使用了第三个策略——
策略三
亮出胆识,增加信心
诸葛亮为什么要运用这个策略呢?因为,敌人在强大的军事进攻之前,还安排了强大的宣传攻势来瓦解蜀汉军民的斗志。
诸葛亮做好了迎战五路敌人的准备,结果五路敌军还没到的时候,下书人先到了。曹魏的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五个人都写书信给诸葛亮,陈言天命,讲解局势,对诸葛亮进行劝降,同时大造声势,瓦解蜀汉军民的信心。敌人真是文武并举,外有军事进攻,内有政治劝降,企图利用刘备已死、人心离散的机会,逼迫蜀汉就范。
为了回击敌人,也为了鼓舞军民的必胜信心,诸葛亮亲笔写了一篇正议。在这篇文章里,诸葛亮义正辞严地回绝了敌人的诱降,贬斥了敌人的狂妄。而且他还列举了生动的例子,证明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孔明先生写道:“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馀万於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这个例子是公元23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指挥的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那个战役当中,刘秀仅仅依靠八千人的部队就打败了王莽四十万大军。所以,诸葛亮说,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正义的战争不在于人数多少。
接着诸葛亮又慷慨激昂地说:“军诫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过去轩辕皇帝只有数万军队,照样制四方,定海内,何况我们现在有数十万大军,伸张正义,讨伐奸贼,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这篇文章一经公布,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同时,也让蜀汉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增添了必胜的勇气和信心。
面对强敌,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确实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做大家的主心骨,向大家输出胜利的信念。
我们把这个策略叫做:领导者要善于做队伍的“胆”和“眼”。所谓胆,就是别人害怕的时候,领导者自己要从容镇定,不能慌张;所谓眼,就是大家看不到未来的时候,领导者要替大家指明未来。
管理智慧箴言
领导者要善于做队伍的“胆”和“眼”。
我们在这里举个例子。有一个年轻的船长率领一支船队横渡大海,出发之前退休的老船长给了他一个纸条,告诉他一旦遇到死亡风暴,一定要站到船头,打开这个纸条,大声念上边写的字,这样可以拯救全船的人。结果,在归来的路上真的遇到了死亡风暴从天边席卷而来,整个船队的人都慌了,人们开始争抢救生用品准备逃生,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年轻的船长走到了船头最靠前的位置,打开了纸条,上边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港口就在前边!”于是,年轻的船长单手抓着缆绳,高喊:“不要乱!我看到港口就在前边!大家坚持住!”人们一听快到岸边了,再一看船长站在那里都不怕,于是人群逐渐平静下来,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紧接着铺天盖地的风暴就来了,折腾了一个小时,等风暴过去以后,奇迹发生了,整个船队有好多船都被摧毁了,但是惟独年轻船长所在的船毫发无损。这是为什么呢?靠岸以后,老船长告诉年轻人,其实风暴不可怕,风暴来的时候,只要划桨的努力划,掌舵的认真掌,调帆的及时调,船队是完全可以冲出风暴的。但问题就是往往在风暴来的时候,人们都慌乱了,划桨的不划桨,掌舵的不掌舵,调帆的不调帆,于是船很快被风暴摧毁。
一条船不是被风暴摧毁的,而是被风暴带来的恐慌混乱摧毁的。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困难和危险引起的恐慌混乱。因此在危急时刻,船长就要站在最关键的位置上,展示自己的勇气和镇定,并指引大家看到前方的希望。只要大家不慌不乱,各司其职,船自然就可以抗击风暴并冲出风暴。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败例子都向我们证明了一点:一支队伍往往不是被困难打败的,而是被困难带来的惊慌混乱打败的。在危机面前信心比金子还宝贵!如果危机来了,大家没有这个信心怎么办?领导者就要挺身而出,用事实说服、用目标鼓舞、用行动示范,给大家灌注这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诸葛亮在蜀汉政权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发挥了“胆和眼”的作用,稳定了人心,稳定了局面,为蜀汉政权的生存和发展争取到了金子一样宝贵的信心。
现在,我们看到,蜀汉政权已经有了稳定的权力核心,有了必胜的信心,诸葛亮也树立了个人的管理权威,有了这些,够不够呢?还不够,诸葛亮又运用了第四个策略——
策略四
远大目标,激励斗志
做事业要树立远大目标。为什么要有远大目标呢?有人说了,没有远大目标也一样可以做事情啊。我有一个朋友就说:“我们公司没有什么远大目标,就是挣钱呗,养活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这多实在!”我当场奉送他一句话:“做大事,没有钱是不行的,但只有钱是不够的!一定要有远大目标。”
这里举一个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水浒传》中有个例子特别典型。在英雄排座次之前,宋江在忠义堂前树起了一杆大旗,上书四个大字——替天行道!我们说这是宋江特别高明的地方。
梁山的钱从哪里来?抢的。让英雄好汉去抢钱,他们觉得丢人,没人愿意去,因为没有认同感。光有能力,没有事业的认同,是不可能出业绩的。
所以,宋江树起了这杆大旗,他告诉兄弟们,我们不是劫道,我们这是替天行道,老天爷派我们来的。我们抢来钱给自己花,那是为天下养英雄;给别人花,那是做公益事业。我们根本不是劫道,我们的行为叫做“有组织武装募捐”。搞完这个教育,你再看,所有的英雄好汉都主动完成任务了!这个道理就是——做事业不光要给利益,还要给意义!让人一时努力,有利益就可以;让人一直努力,就必须要有意义。
所以,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万丈的高楼,也是一块砖一块砖慢慢垒起来的,一个领导者从打地基开始,心中已然有万丈高楼,而下边具体做事情的人,每天看到的就是和泥垒砖,和泥垒砖。领导要做的,不是让下属热爱这摊烂泥或者这几块冷冰冰的板砖,而是在下属和泥垒砖的时候,在他面前展开一幅壮丽的画卷,告诉他——小伙子,你不是在垒砖,你是在盖世界上最壮丽的大厦。这个大厦对国家、民族有多大意义,这个大厦对我们周围的人、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多大意义。它排全国第几,世界第几。这种方法就叫做远景规划和远大理想提升。
讲完这个后,再告诉他,大厦盖好以后,第七层从右往左数第三套将来就归你了!这叫远景规划、远大理想提升,再加上个人目标的实现。这三样加在一起才能吸引大家投入到我们的事业当中。
诸葛亮很清醒地看到了这个问题,在政权建立初期,他就壮怀激烈地喊出了“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和“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用远大的目标激励了整个队伍的士气,鼓舞了大家必胜的决心。干事业就是这样,要一边给实惠,一边给理想。实惠解决一时,理想才能解决一直。
管理智慧箴言
干事业就是这样,要一边给实惠,一边给理想。实惠解决一时,理想才能解决一直。
经过精心的谋划、周密的实施,蜀汉政权上上下下终于士气大振,人人摩拳擦掌,准备北伐中原,担当起兴复汉室的大任。不过孔明先生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俗话说得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么大一支队伍,自然也是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是态度问题,有的人是能力问题;有的人那叫黄鼠狼给鸡当保姆,说是好事,没安好心;有的人那是豆芽充拐棍,扶也扶不起,靠也靠不住。对于这些问题员工,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处理?诸葛亮在这方面又运用了哪些策略呢?请看下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