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家庭主妇“经济学”
3079900000032

第32章 婆媳关系巧处理——等价原理

“婆媳关系”是清华府国重要的传统伦理关系之一。其历史渊源流长,随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婆媳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现在妇女解放的时代,尤其是年轻妇女追求个性的时代,妇女的文化层次都有明显的提高,婆媳关系似乎依然微妙,不管是做婆婆的还是做媳妇的,都希望能很好地处理好其中的关系。罗小曼作为媳妇,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虽然现在婆婆不在了,但自从进了谬家的门后,期间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和婆婆相处得不错,也因此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一些关系不错的姐妹,特别是年轻的姐妹时不时和她聊起这个话题,总想从她这取取经。这不,结婚三年多的姐妹朱凌玉正在向她请教这件事情呢。

朱凌玉介绍说,她结婚三年了,开始婆婆还把她当个宝,可最近感觉和婆婆很不好相处,虽然没有明显的争执,但是处理和婆婆的关系很辛苦,她老公在中间也不知道怎么做人,她整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真的有点累,她也很想改进和婆婆之间的关系,但不知道怎么做,为此事她烦恼了很久了。

朱凌玉到这来,除了倾诉之外,当然是希望能得到一些经验。罗小曼先是认真聆听了朱凌玉的倾诉,之后才慢慢和她分享自己处理婆媳关系的一些技巧。

罗小曼说:“婆媳关系确实比较难处理,我想任何一个年轻的媳妇都担心这个关系不好处理,我当初结婚的时候也为这个担心了好久,不过我比较幸运,婆婆一直对我很好,而我在一年之后,也学会了处理婆媳关系的一些技巧,所以后来的日子里,我和我婆婆一直相处得不错。对于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我一直是这样想的,将心比心吧。男人只有一个,他既是儿子,又是老公,男人如果只充当一个角色,势必引起婆媳之间关系的紧张。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都互相让步,做媳妇的希望男人做好儿子的角色,那么做婆婆的肯定也希望儿子做好丈夫的角色,这样婆媳关系就融洽了。简单地说就是婆媳双方如果都能为对方着想,必定能换得更大的回报,就像经济学中的‘等价原理’一样。不管婆婆帮助我们做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让婆婆的付出获得等价的经济或者亲情效益,这样婆媳关系就简单多了。”

朱凌玉说:“那要是我们付出时婆婆没有回报怎么办?我们总不能一直付出吧?有时感觉就像我抢了她的儿子似的。”

罗小曼说:“你的担忧可以理解,但基本不会出现那种情况的,要知道婆婆都是从媳妇过来的,她怎么能不知道媳妇的辛苦呢,何况人心都是肉长的,一般人年龄越大,其心也就越善,所以你说的那种情况非常少见,至少我是没见过。”

朱凌玉说:“你说得有道理。但不能仅仅知道‘等价原理’就能把关系处理好吧,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技巧?”

罗小曼说:除了明白这个道理之外,在实际生活中,当然需要一点小小的技巧,就我的经验大概有以下几点吧。

第一点是爱屋及乌,既然爱自己的丈夫,就应该爱丈夫的一切,当然包括他的家人,有了这个观念,什么事情都好处理了。

第二点是看法与做法分开。有时你可能比你的婆婆聪明,但这并不是要你时时显示你的聪明,你可以适当地向婆婆请教,然后夸奖婆婆在这方面的能力,谁不喜欢听好的,这么简单的事就可以让你们的关系变得很融洽。

第三点是尽量站在婆婆一边。任何无伤大雅的问题都是婆婆有理,让婆婆在心理上获得满足。

第四点是礼物重需不重贵。要适时地给婆婆买些礼物,不需要太贵重的,只需一些婆婆需要的,这样婆婆想不喜欢你都难。

第五点是不要明辨是非。有时婆婆可能是犯了一些错误,但她的出发点总是好的,做媳妇的知道就好了,没有必要非得弄出个子丑寅卯来,婆婆要是在媳妇面前丢面子对婆婆的伤害是很大的。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可以和做的好的人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只要用心,抓点细节,婆媳关系其实是不难处理的。

婆媳关系是中国的传统话题,用经济学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有时可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色,这样更有利于婆媳关系之间的改善。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婆媳问题,最主要的是一个公平问题,如果婆媳双方都能从这点出发,这个关系就好处理了。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斯塔西·亚当斯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公平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的关系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公平理论的提出虽然是客观的,但公平本身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的评定是依靠人的主观因素。婆媳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有完全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自身去把握其中的尺度,只要共同努力,婆媳关系一定会融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