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性不可不知的心理技巧
3085100000025

第25章 竞争:争取自己位置和利益的心理技巧

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面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

——大仲马

有个年轻人到一家公司参加面试,可是到了公司却发现,在他前面已经至少排了50个人,而且,每个人看起来都颇有来头,谈吐举止间无不流露着自信。怎么办?换做是一般人,即使不是垂头丧气地离开,也顶多忐忑不安地排在最后。

可他不,他传了张小纸条给主管招聘的经理,上面写道:“我觉得自己足够特别,能让您在见了我之后就觉得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继续面试下去,希望您可以提前面试我,您愿意试试吗?”

结果他得到了这个机会,并用出色的表现征服了面试官们,顺利地得到了这份工作。而那些等在门外的面试者们还完全不知情。赢得这次竞争的关键,不仅在于他足够优秀,而且在于他能够不循规蹈矩,用出奇制胜的方法为自己创造了机会。

竞争所包含的意思,不仅在于争取。所谓“竞”,即是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让别人能够一眼认出你,并将你作为合适的挑选对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你最优势和与众不同的地方凸显出来。可以说,竞争之道不仅在于勇气,更在于智慧。

自信一点,更自信一点

相信自己有能力,而且值得拥有好东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女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和怀疑中度过的——这当然很好,可是,我不行,我怎么可能做得到?这种生活注定只属于那些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你是不是也常常这样打消自己好不容易冒出来的积极念头?

其实,人与人的差别没有这么大,起码,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天赋再高的人,若不经过系统、严格的训练,也只会像《伤仲永》中所说的那样,把天分白白浪费掉。平庸无常、资质平平的人,只要在一个领域钻研十年或者二十年,也一样是专家。

当然,很多事情,不是说努力就可以,但是,有更多的事情,不努力绝对不行。有时候失败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大不了知道自己差在哪里,大不了下次改进,大不了从头再来,别人不会把你的一次失败记一辈子,而且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断努力,也根本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了解他人的需要

每次参加招聘会之前,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以下这几个问题:这份工作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是经理,你希望招一个什么样的人进来?你又有哪些素质契合了他们的要求?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好好想想,而不是仅仅看见“本科及以上学历,两年工作经验”就挤进去把自己的简历扔下。

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样,要多去考虑达到目标需要的是什么,以及自己有什么,即充分明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自己拥有什么样的资本来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你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之后,剩下的,不过是把自己的优势放上台面,和别人谈条件而已了。

了解他人的需要,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最适合”的那一个,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明白,很多时候,能够赢得胜利的人,并非是他本身拥有什么,而是他能够为组织做什么。由此可见,参与竞争的态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表明自己认真、努力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有时候比单纯地宣传自己有多出色更有效。毕竟吊儿郎当的人让人担心,而全力以赴的人令人钦佩。很多事情并不是有多难,非谁不可或者缺谁不行,最后做得最好的多半是那些肯花工夫、尽心尽力去做的人。

什么都是有代价的,关键是你认为值不值得

小薇从学生时代就是一个活跃分子,很喜欢参加各类比赛,认为不仅能够锻炼能力,还可以给自己提供很多机会。参加工作后,对单位所举办的各种活动也几乎从不落下,各种竞赛、竞选、投标,只要有机会都会参加。

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新鲜有趣,但日子久了,就渐渐觉得有点力不从心,常常为了准备这些活动而怠慢了工作,令上司和同事颇有微辞。虽说也从参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但影响了工作也的确是事实。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更是让小薇颇为在意,在一次竞争去总公司培训的选拔中,小薇花了不少时间准备,并最终获得了这次机会,真正要去时,才发现培训的内容和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就这样放弃,有点可惜,毕竟是费了好大工夫才争取到的;硬着头皮去,浪费时间不说,这个季度本来就欠下的工作量恐怕又无法按时完成。一时间培训机会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该如何选择,一向果断的小薇也没有了主意。

很多东西确实很好,很值得去争取,但是却未必适合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没有必要跟风,丢了西瓜捡芝麻就不好了。

生活有时候就是由无数的决定构成的,参与了竞争,也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做好不关己的旁观者的机会,也失去了冷静安然的心态。竞争的过程本身也是如此,不仅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且为了得到某些东西或达成某个目标,是需要做某种交换的。所以,要不要去争取,要花多大代价,每次做之前心里都应该有个准备。竞争的前提,就应该是在充分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基础上。为了争强好胜,为了赌一口气而去抢,不仅可笑,而且可悲。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竞争有时候真的很残酷,特别是当你觉得没有十成的把握时,就有必要去寻求一些额外的帮助了:可能是经验丰富的前辈,可能是已经积累了大量相关资源的同僚,甚至可能是你某个常常有奇思妙想的朋友。没人规定竞争就一定只能单靠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在不违背规则的前提下,寻求合理的帮助将大大提升你的战斗力,增加最终取胜的砝码。

在当今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拥有强大的人脉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而且,你是借力,这个“借”字不仅意味着你本身应该就具有一定的实力,也暗示了你在未来应该有偿还的能力。

竞争不一定是你死我活

虽然说竞争的过程本来就是为了比出一个较优者,正如同PK台上总要有一个人黯然离开一样,似乎很难有皆大欢喜的局面出现。但是事情也不一定总是那么绝对,有时候换一个方式思考,合作也许是个好方法,双赢甚至多赢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在规则允许的前提下,动些小脑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在当红的中国台湾女子偶像团体S。H。E的成立据说其实只是出于一个偶然。当初三位成员分别参加了同一个选秀性质的演唱比赛,结果齐齐落榜,更惨的是还都被评为“最差衣着奖”。三个失意的小女生比赛结束后聚在一起,同病相怜,忽然有人提议她们不如就此成立一个组合,一起出道,于是一拍即合。

结果,凭着完美的和声,她们一炮而红,成为了当时不景气的中国台湾乐坛的奇迹。而现在谁又认识那个比赛的优胜者呢?谁说一定要强强联合才有胜利的可能?取长补短,一起发展也是种成功的方法。

不妥协,但是放低姿态

现在似乎有一种很流行的倾向,觉得竞争就是要高调,就是要趾高气扬,就是要有洋洋洒洒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的气势。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决定了人们天然就对过度的张扬怀有抵触情绪,社会和个体都是如此。

把身段放低一点,是美德,更是智慧,特别是当你胜券在握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做不到虚情假意的谦虚,闭紧洋洋得意的嘴巴总可以吧,给别人留点颜面,也给自己以后可能的失败留点后路。

在这个社会上,事情的成败与否,往往不全是由实力决定:有运气,有时机,可能还有一点点黑幕,或者用流行的话来说,潜规则。就算什么都具备了,也还不是铁板钉钉——人算不如天算。所以,在事情真正敲定之前,不要急着跳上胜利的舞台,获奖感言什么时候说都是可以的,咄咄逼人的气势收敛一点,以后的路还很长。

小贴士:别让应激源彻底伤害你

人类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生物,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这里,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当今社会的女人也不同以往,我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曾经属于男人们的压力,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这些压力和挑战统统都可成为应激源。所谓应激源,是指可以引起个体出现紧张反应和各种不良心境及体验的刺激物。如果刺激时间较长,强度较大,我们的身心就会如拉紧的弦一样出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

因此,当你身心疲惫时,要学会暂时休息、躲开应激源;当身心暂时恢复正常状态时,再投入到新的竞争中,就不会让问题严重到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