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性不可不知的心理技巧
3085100000048

第48章 砍价心理:能买到的就一定不是最便宜的吗

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谁就会吃亏。

——徐特立

女人砍价是一门谈判的艺术,有时大刀阔斧、荡气回肠,有时柳暗花明、曲径通幽,有时欲擒故纵、反客为主,甚至有时绝处逢生、峰回路转,无不体现着女人的智慧。

“职业砍价专家:本人从事销售行业多年,谙熟市场行情,尤其擅长砍价!有感于众多消费者在商家漫天要价前的迷茫,毅然决定站在消费者一边,开创砍价事业,专业砍价,让您购物不做冤大头。”这是沈阳的一则颇有新意的广告,“职业砍价人”的出现可谓适应了现在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下的今天。“砍价专家”谈到自己的创业动机时说,商家通常利用消费者不熟悉行情的弱点,漫天要价牟取暴利,因此萌生了帮助消费者砍价的念头,既让消费者得实惠,自己也可以获利,这完全可以发展为一个新的行当。只要消费者有需要,“砍价专家”就可以提供服务。

女人对于砍价真的是乐此不疲,砍价已经成为她们购物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所谓无论怎样商家都会赚钱,所以,女人也执行着将砍价进行到底的原则。别看女人平时娇滴滴的,不善言辞,逛起街来她们就如同超人,脚不停地走,嘴不停地砍价,手不断地翻,衣服不停地试,而且持久力惊人,原来女人娇柔的外表不过是伪装,里面尽是钢筋铁骨!看看自己的朋友圈,肯定有那么一个是以砍价闻名的,于是她便成为了大家逛街的“必备武器”,带上她一定会让自己满意而归。

砍价肯定是为了让自己省钱,可是商家开门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所以,砍价是双方的一场战争。很多女人都是个中高手,明白如何与商家周旋,察言观色,给商家留出谋利的空间,又可以以便宜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商品,几个回合下来,还可能和商家成为朋友。可有些女人买东西时,却只想到为自己省钱,常常忘了商家还要赚钱,结果一顿舌战,搞得面红耳赤,却还搞不定交易。

很多人都纳闷,相对于结婚后的女人,少女更常被人形容为优雅、温柔、善解人意等,可是婚后就往往像贾宝玉所说“变得咄咄逼人”了,常常被形容为母老虎、辣婆娘等。其实把这些称号扣在女人头上实在让我们感觉委屈,想一想,如果不是能够请得起保姆或钟点工的家庭,家里那些烦琐的家务事就很有可能全部落到了女人的头上,扫地、洗碗、做饭、洗衣服,难度不高,强度不低,每天都要做,永远做不完。在经济上,女人必须每元钱都计算着花,每月要留足了钱交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还有油盐酱醋的开销。这就不难理解,女人为了省钱跑去菜市场买菜,在地摊上与小贩大声砍价,被别人指责为“泼妇”的状况了。

当然,女人完全可以不被柴米油盐的斤斤算计偷走浪漫,不让琐碎的家务磨灭了品味,不让生活杂事淹没了情趣,我们可以做管好家庭经济的贤妻良母,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女人味,与“泼妇”和“怨妇”绝缘。理解商家赚钱的需要,掌握一些合理的砍价技巧,一定会让你的生活更加轻松自在、顺心如意。

不要流露出对商品的喜爱

很多女人在看到自己喜欢的商品时,会情不自禁地冲上去,一顿欣赏,当着卖主的面对这件商品赞不绝口,其实,完全可以理解这种现象,逛了那么长时间,终于看见了让自己眼前一亮的东西,当然会非常开心。可是,卖主一旦看出你对这件商品的喜爱,就会顺势而入,趁机把这件商品的价格提高几倍,不论你如何还价,都咬定不松口,并且旁敲侧击夸你有眼光,说你的气质与这件商品多么相配,一番论调下来,你已经飘飘然,加上又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就会“愿者上钩”,等到回家之后却为多掏的人民币心痛得要死。

有经验的女人在遇到心仪的物品时,往往会按捺住内心的喜悦,不暴露自己的真实需要,装出一副只是闲逛、买不买无所谓的样子。轮番看了好几遍之后,才把目光转向自己心仪的东西,然后再从质地、颜色、款式等方面和老板一顿讨论,一步步地把价钱压到自己认为合理的位置,然后掏钱走人。

学会对商品估价

讨价还价是买卖双方的一场心理博弈,现在的商家都会报给顾客一个虚高的价钱,这个价格当中包含了砍价的空间,这样才能既保住商家自己的利益,又能满足顾客砍价的心理需要。很多人都喜欢问,最低价是多少?其实这就相当于把主动权让给了对手。一些不是明码标价的小商店,店主往往会看人开价,对于那些衣着光鲜的时尚女人,他们一看就觉得是能花钱的主,自然会狮子大开口,在顾客砍价的过程中,价格底线也会设得高一些,态度会更坚决一些。而对于那些衣着朴素、打扮普通的顾客,他们一般会比较合理地开价,因为他们担心报上一个天价就把顾客吓跑了,一般会尝试着一点点降低报价,试探顾客的心理价位。

最低价永远是你砍出来的。很多卖主都是漫天要价,偏偏有很多人觉得砍一半或是三分之一就可以了,其实这恰恰中了圈套。所以,不要以卖主的要价作为参照,而要在心里对眼前的商品进行估价,把品牌、季节等因素考虑进去,对这件商品估一个大概的价钱,对老板的喊价充耳不闻,按照自己的心理价位还价,才是上上策。

适当了解商品的供求信息

购物时,卖主一般会说,“我的进货价很高的,这个价钱肯定不行,再加一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你不了解这些商品的供求信息。如果你稍有了解,就可以一五一十地道出这件商品的质地和做工成本,一一列出有几个进货渠道,以及进货的价格大约是多少,每次的运费是多少,税和店铺租金是多少等,这往往会让卖主感到吃惊,出其不意,无形当中对其施加了压力,脸上渐渐露出“碰到行家了”的佩服表情,在这种情况下,卖主一般会做出让步,接受你的建议。

学会和卖方建立朋友关系

这招一般适用于那些号称不还价的大商场和专卖店。一般人在这些地方不会“淘”到便宜,但是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店铺和什么样的商品都能够还价,在一番激烈的砍价较量过后,你会发现许多原来你可能买不起的东西现在也可以买到了。

小兰就是一个这样的牛人,有一次她在某专卖店看中一件水绿色的连衣裙,但是却不急着买,而是和一旁的店员攀谈起来,询问店员何时有折扣,打折之后的价钱是多少。然后直接问店员能否现在就用折扣价格卖给她,店员抱歉地笑了笑,说自己不能决定。小兰就让她询问上司,负责人出来之后,笑着对小兰说,还没有到折扣期,不能现在就给她提供折扣。小兰没有生气,而是对负责人表达了自己对这家牌子的喜爱,以及自己对这件衣服非常有兴趣,还要把自己的电话留给负责人,请她在折扣期通知自己前来购买,这让负责人和店员感到非常舒心,最后还是给小兰打了折扣。

欲擒故纵

在购物的过程中要保持不冷不热的态度,如看好了一双鞋,反反复复,试了又脱,脱了又试,耗了大半天的时间,就是没有非常想买的意图,通过这个过程,激起卖方的成交欲望,在展示买方的诚意后,表现出因为难以接受卖方的价格而无可奈何地放弃,卖主一般会询问你能接受的价钱,这时你再向老板提出还价,老板一般都会答应,因为他在你身上耗费了太多的服务成本,生意做不成,他就白忙活这么长时间了。

商业本身就是商人发明出来获得利润的,所以砍价一定不要让卖家毫无利润可赚,那样是不可能顺利完成交易的,还会给他人留下斤斤计较、毫无情趣的印象。在合理的前提下运用这些砍价技巧,一定会让你的购物过程更加顺心、愉快。

小贴士:买卖双方的心理暗战

如果你上街购物,总希望卖家的价格越低越好,而对于卖家来说,总是希望自己的价格越高越好。于是,双方在砍价时都在揣测对方的心理,试探着报出一个既对自己有利又让对方能够接受的价格。表面上双方是在讨价还价,进行口舌大战,实际上双方是在进行心理战。“砍价”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成志明认为,品牌、季节、时间和信息四种因素对砍价的过程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