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3086200000002

第2章 草原上的黄金家族(2)

据专家考证,这个用一块鹿肉换来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朵奔篾儿干家后来发生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一种佐证。

草原上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人的寿命普遍不高。朵奔篾儿干在与阿兰豁阿生了两个儿子后,突然无疾而终了。但蹊跷的是,他去世很久以后,阿兰豁阿竟又陆陆续续生下三个儿子。虽然当时的草原上,有兄弟相互“继承”遗孀的传统,可朵奔篾儿干死后,阿兰豁阿的身边根本就没有有权“继承”自己的男人。况且有两个年轻力壮的儿子保护,也不会有人敢打她的主意。

这就怪了,一个寡妇怎么可能凭一己之力连生三子?

时间一久,各种不堪入耳的流言蜚语便在附近的部落里流传开来。阿兰豁阿的两个儿子每天看着母亲,确实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情况。但人言可畏,风言风语听得多了,兄弟二人实在有些坐不住了,便私下里议论起来。

老大看了看老二,小声说:“你说,父亲都死了那么久了,又没有兄弟,母亲生的那三个儿子从哪来的?咱家除了父亲当年用鹿肉换来的那个男仆,也没有其他的男人了,该不会是……”

老二一听,确实是这么回事,刚要点头称赞,就看到了母亲阿兰豁阿那张带着愠怒的脸。

当时正好是秋天,阿兰豁阿烤好了一只小羊羔,准备叫两个长子和三个幼子一块儿尝尝自己的手艺,可偏偏在帐篷外听到了两个大儿子的窃窃私语。

无奈之下,阿兰豁阿只能将心中的秘密和盘托出:“每天晚上,我都看见一个金人从天窗的缝隙钻进来,并在我的腹部反复摩挲,他的光亮透过了我的腹部,最后那家伙又像黄犬一样匍匐而出。我就是这样屡次怀孕,连续生了三个儿子。如今你们知道了吧,你们那三个弟弟都是长生天的恩赐啊,他们与他们的子嗣必将驰骋草原!你们两个是我的大儿子,以后再也不许胡言乱语。”

换句话说,这三个孩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位非凡的寡妇仅用三言两语就唬住了两个长子,同时还作出了这样一种预测:这三个孩子的子孙身世不凡,有朝一日必将成为草原的霸主。这番神神叨叨的话究竟可不可信,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三个孩子及其后裔的命运,确如她所预言的那样。不管怎么说,阿兰豁阿对世人总算是有了一个自圆其说的交代,至少比被指责与人偷情要好得多。

说完了这番话,阿兰豁阿又将三个幼子一同召来,并取出五支箭来分与五子分别折之,五个儿子轻飘飘地就将手中的箭支折断了。于是阿兰豁阿又拿出五支箭,将五箭捆成一束,再命五子轮流折之。这一次,兄弟五个没人能断此箭束。

阿兰豁阿见好就收,马上教诲道:“你们五个人,如果互相疏离,各自为伍,那么很容易就会被你们的敌人一一折断——就像刚才你们每个人折断一支箭那样易如反掌。假如你们这五支箭能同心同德,合而为一,就没有人能打败你们。好了,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草原民族的血统论

母亲阿兰豁阿去世之后,兄弟们并没有像“五箭立誓”时所约定的那样团结,五个儿子在母亲尸骨未寒的情况下就分家了。分家就分家吧,哥几个偏偏又把家产分成了四份,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各一份,唯独没老五孛端察儿什么事儿。

后来,老大和老二的子孙组成了蒙古答儿列斤氏,也就是一般出身的蒙古人;三个小儿子的子孙组成了尼伦氏,因为他们被视为长生天的后裔,所以又被称作“纯洁出身的蒙古人”。其中,老五孛端察儿的后代被称为孛儿只斤,也就是成吉思汗所属的氏族。由于后世的蒙古大汗都出于这一氏族,所以后人又称其为“黄金家族”。

按照后代人的审美标准,孛端察儿大概算不上俊美,而且天生内向,家人都觉得他简直就是呆痴愚笨。但是知子莫若母,阿兰豁阿就对这个不起眼的儿子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我的这个儿子可不是什么呆子,他的子孙必将驰骋草原。”

但分家的时候,孛端察儿还没开窍。他的四个哥哥显然也没拿他当回事儿,只用一句“你年纪还小”就把他打发了。“至于财产,那匹秃尾巴马归你,弓箭、火镰、火石这些都拿给你。吃饭嘛,上我们这儿来吃就行。我们兄弟几个还养不起你一个小屁孩儿?”

孛端察儿虽有一肚子怨气,但势单力薄,也只好忍气吞声。可是真到了去哥哥家吃饭时,哥哥嫂嫂的冷淡和嘲弄比孛端察儿想象中更过分。他忍无可忍,索性带上干粮、弓箭,骑上那匹老马,不辞而别,往荒野走去。

像这样只身匹马在浩无边际的草原上游荡,跟半只脚踏进鬼门关没有多大区别。孛端察儿一边走一边在心中默念:“马在人在,马亡我亡。算了,活就活,死就死,走一步看一步吧。”

不知不觉间,孛端察儿来到了巴勒谆岛。他决定在此休整一番,于是便搭好了茅屋,解决了住的问题,又设法捕住了一只鹰,并成功将其驯服,驱使鹰来捕猎,暂时解决了吃的问题。

为什么说暂时呢?猎人们都知道,打猎这种活儿可不是旱涝保收的,不比宫廷御用厨子那样可以饱餐终日。所以,孛端察儿靠着一只鹰打猎,也只能饱一顿饥一顿,撑也撑不倒,饿也饿不死。

时间一长,孛端察儿倒也享受起这种平静自由的生活来。不久,一群从统格黎克溪来的牧民在此地扎下营盘,他们带来了不少牲畜。孛端察儿用鹰抓来的野鸭野鸟去跟牧民换马奶喝,牧民倒也不拒绝他,双方开始了平等的交换。

这个时候,善良的牧民还远未察觉到孛端察儿的野心。

时间一天天地流逝。突然有一天,孛端察儿的哥哥不忽合塔吉良心发现,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个弟弟,也不晓得他现在处境如何,心里头竟然有点放不下。于是便上马四处寻觅,最后终于寻至此地,向牧民打听孛端察儿的下落。

听不忽合塔吉一问,牧民们马上想到了那个每天都来交换马奶的年轻人。他们跟不忽合塔吉说:“你要问这个人啊,他每天都要过来换马奶,你就在这里等他吧。”

不一会儿,孛端察儿果然骑着那匹秃尾巴马来了,他的肩膀上还站着一只鹰。

兄弟二人相认,抱头痛哭了一番,叙说了相思之情。不忽合塔吉满怀歉意地说:“老弟啊,我们几个哥哥实在是想死你了,你就跟我回去住吧,起码比在这里饱一顿饿一顿强嘛!”

孛端察儿倒也爽快,随即就应了下来。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没有必要计较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最重要的是,回家发展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因为一个人单干永远难有出头之日。

回家之前,孛端察儿忽然对哥哥不忽合塔吉提了两个问题:“老哥,你觉得衣服没有领子行不行?假如人没有长脑袋,是不是也可以?”

不忽合塔吉不明白弟弟的意思,便没理他。孛端察儿又重复了一遍,不忽合塔吉这才问他究竟想说什么。

孛端察儿叹了口气,说:“老哥啊,你刚刚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

不忽合塔吉反问道:“什么细节?”

孛端察儿说:“你有没有看到,这群蠢货居然没有一个头领。这不就像是人没有长脑袋,衣服没有领子吗?我每次来换马奶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什么人来制定规则。你说,假如我们带人……”他的双手在空中虚抓了几下,接着说,“那还不是易如反掌?”

不忽合塔吉马上就明白了他的心思,嘴角掠过一丝贪婪的笑容:“有这样的好事?咱们回家跟兄弟们商量商量,就按你说的办!”

也许有人会说,这孛端察儿怎么如此忘恩负义,人家把自己的马奶换给他喝,他居然翻脸不认人。

首先来说,孛端察儿的举动,在草原这个弱肉强食的地方不是什么稀罕事。蒙古人是以“狼”为图腾的。狼不仅是群居动物,而且生性好战,对猎物和弱者可没有半点儿同情。其次,孛端察儿之所以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为自己顺利回归部落挣表现。因为如果不显示一下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就算回到部落之后也不能让其他几个哥哥正眼相待。

一次精明的掠夺,就将孛端察儿这个民族的人征服弱者的雄心显示无遗。当然,在成为世界征服者之前,他们还必须像在阿兰豁阿母亲面前所立誓言那样,自己先团结和统一起来。

与孕妇喜结良缘

孛端察儿和哥哥不忽合塔吉回到部落,与另外三个兄弟一合计,几人一拍即合,于是迅速动员起部落男丁,由熟悉道路的孛端察儿前方带路,策马扬鞭,浩浩荡荡地向着这个“马奶部落”奔去。

孛端察儿驭马前行,经过他曾经居住的小茅舍,轻轻瞥了一眼,犀利的目光便转向了草原的尽头。他要跟自己的过去告别,他的目标更远大,独自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使他不会轻易服输。

孛端察儿很快来到了他无比熟悉的“马奶部落”附近,但他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徐徐向前,观察着四周的环境。他容不得自己失败,这是他回归部落,让哥哥们刮目相看的最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