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他为世界而来:成吉思汗和他的草原帝国
3086200000028

第28章 帝国设计师(1)

“全民皆兵”运动

大蒙古国建立之后,采用何种制度来统治整个国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成吉思汗将谋臣武将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这件事情。有的人认为应该仿照乃蛮部的制度建立国家,有的人提出仍然实行千户制,众说纷纭,讨论的氛围很热烈。

成吉思汗综合众说,决定在千户制基础上稍加完善,但整体上不改变这个兵民合一的制度,级别仍分为千户、百户、十户。成吉思汗将蒙古各部落的民众整合在一起,分成九十五个千户,并分别任命了八十八个千户长。

为什么是八十八个而不是九十五个呢?那是因为有人管辖的千户多。其一,成吉思汗对汪古部的恩赐。在讨伐乃蛮部的战争中,汪古部审时度势,没有跟随塔阳汗,而是和蒙古部一起夹击乃蛮部,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勋,因此,成吉思汗保留了汪古部的编制,将汪古部分成五个千户,没有将他们打散到其他的部落中。这五个千户都由汪古部的首领来统领。换句话说,汪古部有很高的自治权。

其二,翁吉剌惕部被分成了三个千户,由德薛禅的儿子来统领,这是孛儿帖的娘家,加上也属于主动归顺,所以成吉思汗也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权力。另外,就是成吉思汗的妹夫管了两个千户。这样算来,这三个人就管了十个千户,所以也就只有八十八个千户长了。

千户长下面又有百户长、十户长,而所有千户长直接听命于成吉思汗,这个金字塔的结构趋向完整,权力结构被重新组合。不过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十户长,在蒙古国内也是统治阶级,属于贵族阶层。这是因为大蒙古国打破了原来草原上各部落的贵族秩序,建立了以蒙古部乞颜氏为核心的新的贵族体系,所有担任千户长、百户长、十户长的人都是在成吉思汗建国时期有功劳的人,无论曾经是仆人还是奴隶,这显示出成吉思汗有功必赏的公正的态度。

成吉思汗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千户之间的管辖界限,细化了牧民要遵守的规则。牧民不得随意改变千户,也不得以各种理由逃到另一个千户中,如果发生这一情况,那么不仅原来的千户要受罚,接收的千户也要受罚,这是为了将牧民固定在一个系统当中,就好像现在的户籍制度一样,发生了犯罪或者立了功都可以直接找到个人。

千户制既是一种行政制度,又是一种军事制度。牧民平日从事放牧生产的工作,定期交纳赋税;在战时,直接转为士兵,而且武器、粮食都要自己准备。千户长平日主管千户内的行政工作,确定放牧的牧场,征收羊毛、羊奶,以及赋税等;有战事时,千户就是一个作战单位,由千户长直接统领。

游牧民族向文明迈进的举措很类似,无论是金国的猛安谋克制、蒙古的千户制,还是清朝的八旗制度,都是兵民合一的一种尝试,目的是整合军事力量,增加机动性,改变过去松散的军事组织。

通过完善千户制,成吉思汗完成了集权,虽然无法与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制相提并论,但这种程度的集权已经足够成吉思汗大展拳脚。

大汗的“近卫军”

成吉思汗改良千户制后,下一个工作就是扩充近卫军(近卫军在蒙古语中称为怯薛)。

在征讨乃蛮部之前,成吉思汗的怯薛有一千多人,是部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建国之后,成吉思汗将怯薛的人数增加到一万人,抵上了十个千户,仍然是大蒙古国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只负责保护大汗的人身安全,时刻跟随在大汗身边,即使在战争中也不会轻易地被派上前线。成吉思汗任命了四名怯薛长,即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和木华黎,来统领怯薛。

怯薛的扩充,有新人加入,自然有老人退出,成吉思汗对于那些一直保护着他的老勇士充满了感激之情,赐给他们各种称号。例如,被封为“大侍卫”的斡歌列扯儿必率领的白班侍卫;由阿儿孩合撒儿率领的勇士被封为“老勇士”;还有被封为“大弓箭手”的也孙帖额和不吉歹率领的弓箭手。

怯薛的设置,很像宋朝强干弱枝的军队设计。一万人的怯薛,无论哪个千户都无法相提并论,即使是汪古部的五个千户加在一起,也难以与自己双倍的怯薛抗衡。

当然,保护大汗这一崇高的使命,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想要进入怯薛,有着严格的限制,要求就是,必须是千户长、百户长、十户长的儿子才可以。相比于普通的牧民,这些“长”的儿子从小可以接受更好的训练,单兵作战能力更强,保护大汗的任务最适合他们。千户长的儿子要带十名随从加入怯薛,百户长的儿子要带三名随从,十户长要带一名随从。也就是说,只有贵族阶层才有资格去保护大汗。

通过怯薛的准入规则,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的缜密考虑。这些加入怯薛的贵族子弟实际上就成为成吉思汗手中的人质,如果哪个千户长或者百户长有不轨的企图,他需要先想想身为怯薛的儿子;如果真的发生叛乱,那么怯薛一出,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平叛。当然,这是极端的情况,在成吉思汗时期,能够担任怯薛是贵族子弟们最大的荣耀,不仅可以时刻在大汗身边,而且拥有很多的特权。

首先,怯薛不受各级官员的惩罚,即使是怯薛长,也无权制裁怯薛,只有成吉思汗本人可以对怯薛采取惩罚的措施。这种司法特权,成为笼罩在怯薛头上的光环。

其次,怯薛的地位很高,甚至要高于千户长,就连怯薛的随从,地位也要高于百户长。怎么理解呢?比如怯薛和千户长迎面相遇,千户长要主动让路,并且要行礼,等怯薛过去才能走;如果怯薛和千户长打起来了,那么不问缘由,一概由千户长承担责任。还有一点,那就是怯薛可以免除其他的杂役,这对于贵族子弟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再次,怯薛相当于中原王朝皇宫内的执事官。营内宿卫不必说,大汗出行需要的车马仪仗,平日的膳食料理,全部由怯薛负责准备。衣食住行,只要是大汗大本营内的各项事务基本上也都由怯薛管理。成吉思汗这种无条件的信任,也让怯薛的地位无形中又提高了一层。很多人通过担任怯薛转任其他的职务,怯薛也成为蒙古贵族做官的一条便捷的途径。

最后一条,就是开头提到的,怯薛轻易不会出战。怯薛的任务就是保卫大汗生命安全,大汗到哪里,怯薛跟到哪里,如果大汗坐镇后方,那么怯薛也不得离开半步。除非是大汗亲自出战,怯薛才会开赴前线。为了保证怯薛的战斗力,成吉思汗也会定期地举行比武考试,不合格的人没有资格继续担任怯薛。说到底,怯薛还是战斗组织,不能打仗的人是很难立足的。

享有这么多特权的怯薛,自然成为贵族们眼中的香饽饽,而加入怯薛的人也对成吉思汗忠心不贰。

我要做法官

加冕的仪式结束了,国家制度、近卫军也已经安排妥当,成吉思汗没忘记赏赐功臣,他让功臣们在门外等待,然后一一传唤并封赏。

成吉思汗命自己的干弟弟失乞忽秃忽来负责传唤功臣们的工作,失乞忽秃忽有点不高兴,心想:“为什么让我干这个活计呢?传个话明明谁做都可以,该不会就不准备赏赐我了吧,那怎么行呢?”

失乞忽秃忽对成吉思汗说:“我的大汗,还不会行走的时候,我就来到了家中,诃额仑母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抚养我,如今我已不是黄发小儿,多年来也为您出生入死,立下了很多功劳。现在要赏赐功臣了,为什么要让我去当传令官?难道我的功劳不如木华黎、赤老温他们么?您准备赏赐给我什么呢?如果您不告诉我,我是不会安心去传令的。”

失乞忽秃忽带着怨气说了一番话,成吉思汗抚掌大笑,对他说:“我的弟弟啊,你是我最喜欢的六弟。你从小在我身边长大,立了不少功勋,我都看在眼里,可你还真是没长大啊。我怎么可能会忘了你呢?你是我的家人,我要先赏赐群臣,才能赏赐家人呐。不过既然你这么心急,那我就先赏赐你好了。”

失乞忽秃忽马上眉开眼笑,成吉思汗接着说道:“不过赏赐你什么好呢?千户长显示不出你的特殊,要不然赏赐你九罪不罚,你觉得怎么样?”失乞忽秃忽很不情愿,回应道:“我的大汗,我跟着你这么多年,你见我犯过错吗?如今赐我这九罪不罚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希望我犯错不成?”

成吉思汗一想也对,于是变了主意,对失乞忽秃忽说:“那这样吧,你从小耳清目明,明察秋毫,办事果断。以后,你就是蒙古国的大断事官,你的职责主要有两项:一是掌管民户的分配,作为我的耳目,各个千户的安置都由你说了算;一是掌握司法大权,如果有犯罪的事情发生,根据我的旨意,再由你依据具体情况来审判案件,当罚的就罚,当斩的就斩。你对案件下的审判结语,会被写到青册(案件审判结论的汇编,类似于习惯法)中,作为以后发生同类案件的审判参考标准,传给子孙后代,无论是谁都不可以随意更改青册。”

失乞忽秃忽的职位相当于最高行政官,同时也是最高法官。除了成吉思汗的基本旨意,失乞忽秃忽断案一切都要自己来决定,没有法律条文可以依据,当他对案件下结论之后,类似的案件才有了审判依据。所以,成吉思汗不仅是信任失乞忽秃忽,更重要的是他觉得失乞忽秃忽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失乞忽秃忽具备成为一个法官所需要的素质。

失乞忽秃忽觉得大断事官这个工作不仅地位高,而且权力很大,他很满足地去传唤功臣了。

不能亏待功臣

失乞忽秃忽按照成吉思汗的意思,将功臣们按照功劳的大小依次叫进大帐之中。

第一个受封的功臣是蒙力克,他是八十八个千户长的第一个。成吉思汗对蒙力克说:“蒙力克老爹,你是我最大的恩人。我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因故去世之后,是你将我从翁吉剌惕部接了回来,一直保护我的安全。虽然后来你离开了我们,但是你回来之后再一次救了我的命。如果不是你的忠告,我也无法识破克烈部的诡计,可能已经命丧桑昆之手,也就无法完成今天的统一大业,多亏了你的经验和机智让我免遭性命之忧。蒙力克老爹,你的恩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的子孙也不会忘记,他们会铭记你的恩德。为了显示你的崇高地位,你不仅可以参与议政,而且我会在大帐中专门为你设一个座位,除了我,只有你可以坐在大帐中。”

要知道参与议政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荣誉,成吉思汗的弟弟别勒古台都没有这个资格,更不要说还能够坐在大帐中了。蒙力克成了除成吉思汗之外最有权势的人。

第二个功臣是成吉思汗少年时期的伙伴博尔术。成吉思汗回忆了往昔,深情地对博尔术说:“那时我家贫如洗,只有八匹马,被盗贼偷走。我也才十岁出头,循着痕迹追马而来,多亏了你的帮助,我才能如愿地把马夺回来,而且你什么都不图,这点最让我感动。到后来,我需要支持的时候,你二话不说,就来我的部落,这么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地辅佐我。在我与塔塔儿人战斗的时候,遇到大雨,你为了让我安睡,撑起毛毡为我挡雨,被淋湿且一夜未眠。这些功劳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没有你在我身边辅佐,我是不会拥有今天的地位的。为了表彰你的功绩,我封你为第二个千户长,同时封你为右手万户。

第三个赏赐的功臣是木华黎。成吉思汗对众人说:“木华黎一家很早就跟随我,对我忠心耿耿。木华黎是我最倚重的军师,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好几次都是在他的帮助下我才能取得胜利,没有了木华黎,我就像是猎鹰失去了双眼。在我与乃蛮人打仗的时候,我的坐骑被箭射死,如果不是木华黎将马让给我,使我摆脱了敌军,恐怕我现在也不会坐在这里了。还有一件事让我铭记于心,我曾经在忽图剌汗继位的树下跳舞,木华黎对我说,长生天告诉他,我将登上此位,并且成就远超过先祖。如今我已经实现这一切,我不会忘记木华黎的功劳的,我要封木华黎为第三个千户长,左手万户,并且赐予他‘国王’(这个国王并非一国之王,只是借用中原‘国王’一词而已)的称号。”

博尔术和木华黎为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因此成吉思汗封他二人左右万户。实际上,万户本身并没有实际管辖的人口,也没有万户长这个职位。万户就像是一个荣誉称号一样,而左右万户更像是一种虚衔,类似于军事统帅的一种称号,不具有行政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