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秀员工主动工作、负责到底、有效执行的72堂课
3087600000004

第4章 “差不多”是失败的温床

现代职场中,很多企业的员工凡事都得过且过,复命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没有对公司作出贡献=在做,但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工作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到位,半到位和不到位是不可行的。执行任务时做到位,就是要求员工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要做的工作不敷衍,认真去办,复命时不打折扣。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准则。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都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要求,那就是做事做到位。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职业、事业表现,我们只有付出100%的投入才有望杰出。如果只投入89%、93%,哪怕98%,都无法令人惊叹,顶多只能够做到差强人意而已。

仅仅完成工作中规定的任务,并不是一个能够激励人心的目标,如果你想进行卓有成效的复命,就应该努力超越自己,追求卓越。

其实,现实中,诸多的“差不多”所造成的结果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建设用料“差不多”,导致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桥梁倒塌、未竣工的大厦倒塌,留下了一片片残破的瓦砾与一幕幕噩梦一般的回忆;医生用药“差不多”,导致病人留下了难以抹平的痛苦,同时也抹杀了医生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工作中,“差不多”的状态让我们无法交出完美的复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差不多”就是恶果的温床。因此,在工作中这样“差不多”的心理是坚决要不得的,那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怎样做才能努力避免陷入这个误区中呢?

1.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公司、客户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2.在企业中,做事情一定要按照流程去做,宁愿多花成本、降低做事效率也要保证公司的利益和安全。

3.消灭“差不多”心理,完善自己的责任意识系统。只要有消灭这种“差不多”心理的决心,就一定能做到!

追求永无止境

美国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前总经理贝克曾经这样告诫他的员工:“我劝你们要永不满足。这个不满足的含义是指上进心的不满足。这个不满足在世界的历史中已经促成了很多真正的进步和改革。我希望你们绝不要满足。我希望你们永远迫切地感到不仅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自己,而且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周围的世界。”

追求永无止境,只有永不满足的人才能够在事业上获得一个又一个上升的台阶。能够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的人,对于什么是优秀的表现有一套高于常人的标准,并且会切实地朝着这样的标准迈进。在不断挑剔自我、不断改变现状的过程当中,他们会发现工作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并加以修补、调整,从而完善自己,然后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不要满足于尚可的业绩,因为尚可的业绩人人都可以做到。人生就像逆流而上的小舟,不进则退,如果你满足于一点点小成绩,裹足不前,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取代。没有一家公司的老板喜欢骄傲自满的员工,只有那些不满足于平庸,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员工,才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才能更受老板的青睐。

杰克是一家纺织公司的销售代表,他对自己的销售纪录引以为豪。曾有一次,他向老板描述自己是如何卖力工作,如何劝说服装制造商向公司订货,可是,老板听后只是点点头,淡淡地表示认可。

杰克鼓足勇气说:“我们的业务是销售纺织品,对不对?难道您不喜欢我的客户?”

“杰克,你把精力放在一个小小的制造商身上,值得吗?请把注意力放在一次可订3000码货物的大客户身上!”老板直视着他,缓缓说道。

杰克明白了老板的意图——老板要的是为公司赚到大钱。于是杰克把手中较小的客户交给另一位销售代表,自己努力去找大客户——为公司带来巨大利润的客户。最后他做到了,为公司赚回了比原来多几十倍的利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变得更强才不会被淘汰,所以企业的目标总是长远的,老板对于员工的期待总是在不断提高。作为优秀的员工,只有和企业共同进步,才能够在企业中长久地生存。不思进取的员工不但得不到发展,说不定还会在日益激烈的工作竞争中被淘汰。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说过:“如果我们每个人不是把事情做到9分,而是做足10分,如果整个企业所有人都这样,我相信我们的员工就能拿到10倍于现在的工资。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改进一点,做足11分,尽到12分的责任,我们就能够赶上欧美。只有企业发展了,个人才会随之发展。”

只有和自己较劲、不断追求完美的员工,才能在不断努力和拼搏中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取到更大的舞台,而那些得过且过的“差不多”先生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消磨掉自己的潜力和运气!

“课后作业”

请问自己几个问题:

1.在日常工作中,你认为自己是否存在有“差不多情节”?

2.当你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下一步是打算放松放松呢,还是趁热打铁,继续努力?

3.如果你的上级出现职位空缺,你有没有想晋升的强烈欲望?

4.当有工作任务下来时,你一般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做准备工作,还是立即着手开工?

5.在工作上,你是一个力求完美,不允许任何瑕疵存在的人吗?

如果你全部的答案都是倾向于“差不多”,那就要试着改变自己的工作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