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
3088800000003

第3章 间接注意法

间接注意法,即用一种拐了弯的间接手段,去寻找“关键”技术或目标,达到另一个真正目的。也就是说,要求你把东西分成类别,分类的过程导致另一个后果;对被分类的东西进行仔细考察,去评估每一种有关的价值,这才是使用间接注意法的真实意图。

眼农夫分苹果?演一个农夫叫懒惰的儿子把一堆苹果分为两种装进两个篓子里。一个篓子装大的,一个篓子装小的。傍晚农夫回家里,看见儿子已经把苹果分开装进篓子。而且,鸟啄虫蛀的烂苹果也被挑出来堆在一边了。农夫谢过儿子,夸他干得漂亮。然后他取出一些口袋,把两个篓子里的大小苹果混装在一起。结果,大小苹果被胡乱搅和在一起。并没有分什么大小来分开装。儿子气坏了。他认为父亲在耍花招。想考考他,看看他是否愿意干活。反正父亲是要把苹果混在一起的,干嘛又要他把苹果分开呢?这是白费劲呀!农夫告诉儿子说,这不是什么花招。原来他是要儿子检查每一个苹果,把烂苹果扔掉。两个篓子只不过是拐了一个弯的间接手段,他的目的是要儿子非常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苹果。如果他不拐个弯,而是直截了当地叫儿子把烂苹果扔掉,那么儿子就不会仔细检查每一个苹果。他就会急忙忙地把苹果翻检一下,只寻出那些一望而知已经坏透了的烂苹果,而不会去检查那些貌似完好其实已坏的烂苹果了。

眼公主选婚?演唐朝时,同时有几个邻国的使者来聘唐朝公主。皇帝说:“我要出一个题目考考你们,谁最聪明,谁就可聘到公主。”

他拿出一个有着弯弯曲曲通道的玛瑙球,要求使者们用丝线穿过去。谁穿过去了公主就嫁到谁的国家去。第一个使者用金丝钩丝线直接往里穿,穿了个眼冒金星也没穿进去。第二个使者换了个花样,用嘴在玛瑙的另一端直接吸气,想把线吸过去。累了个满脸通红,也没把丝线吸过去。第三个是吐蕃国(现西藏)的使者,他将丝线系在一个大蚂蚁腰上,在玛瑙的另一端涂上蜂蜜。蚂蚁为了吃到蜂蜜,没着弯曲通道急速前进,很快地将丝线穿过了玛瑙球。使者通过蚂蚁间接地实现了穿线的目的。

眼间接战略?演在军事战略理论中,英国的战略家利德尔·哈特提出了著名的“间接战略”原则。他认为,间接路线战略,就是要使战斗行动尽量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其主要原则是避免正面强攻的直接作战方式。他认为,在战略上,最漫长迂回的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军事上的典型战例有:围魏救赵、欲擒故纵、围点打援、迂回进攻、声东击西等等。

眼林肯断案?演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总统之一林肯,早年曾当过律师。有一次,他接到这样一件案子: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人被人诬告为谋财害命的杀人凶手。证人福尔逊一口咬定,亲眼看到阿姆斯特朗在半夜行凶杀人。对此,阿姆斯特朗难辩冤屈,眼看就要定案。林肯接案后,经过大量调查、访问、并亲自勘察现场,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真相和事实。一开庭,林肯就巧妙地逼使证人一起“爬坡”,采取了不直接揭露证人的谎言,而是迂回一下,让证人自己露出马脚的办法。下边是当时对质的记录:

林肯:你起誓说认清了阿姆斯特朗吗?

福尔逊:是的。

林肯:你说你在草堆后面,阿姆斯特朗在大树底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码,能认清吗?

福尔逊:看得清清楚楚,因为月光很亮。

林肯:你敢肯定不是凭衣着猜测的吗?

福尔逊:我肯定认准了他的面容,因为月光正照在他脸上。

林肯:你能肯定凶杀时间正是晚上十一点钟吗?

福尔逊:绝对肯定,因为回家时,我看了时钟,为十一点一刻。

林肯通过迂回办法,首先将证词一一敲定,让福尔逊自己“爬上坡”,然后再“往下滑行”。于是林肯从正面发起攻击。

林肯向法庭宣布:“证人是个十足的骗子。他发誓说18日晚上十一点钟月光照在凶手脸上,使他认出了阿姆斯特朗。但是,请法庭注意,10月18日是上弦月,不到十一点月亮便已下山。就算月亮没有下山,月光照到被告脸上,这时被告脸朝向西面,而证人在树东面的草堆后,根本看不到被告的脸。如果被告回头,因为月光照不到脸,证人也无从认准。”

林肯靠着出色的思维技巧和辩护才能(以调查为依据),迫使福尔逊当场承认自己提供伪证,为被告获得无罪释放的判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眼曹冲称象?演相传曹操的儿子曹冲从小就非常聪明。在他7岁那年,有人把一头大象作为贡物送给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并得意地向众人炫耀这头大象,众人自然称赞不已,可有位大臣偏偏提出了个难题,他问这头大象有多重。是呀,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可怎么称呢?众大臣议论纷纷,有的说把大象杀了,割成一块块后再称……这些提议曹操都不满意。这时曹冲提出了个办法:先让卫士把大象赶到一条船上,量出船的吃水线并作上记号,再换上石头,直到吃水线相同为止,这时再称出船上所有石块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了。曹操听了,不禁大喜。曹冲就是采用了间接手段而达到了给大象称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