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
3088800000044

第44章 智力游戏法训练模糊思维(1)

开展模糊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参与某些模棱两可的智力游戏,就是一种易于普遍推行的办法。下面介绍两个智力游戏:

游戏1:在课堂上,音乐老师举起右手,然后弯曲无名指问学生:“著名的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在弹钢琴的时候,为什么不用这个无名指?”学生们感到很奇怪,由于对柴可夫斯基的生活和生理特点并不是十分了解,于是只有大胆猜测。有的说,他不善于运用无名指;也有的说,他发明了与众不同的指法,用其他的手指就足够了。……

老师说:“你们猜得都不对,因为这个指头是我的,柴可夫斯基怎么能用我的无名指去弹钢琴呢?”

游戏2:在公路上有一辆汽车飞驰,没有开车灯。突然,有一个穿黑衣的醉汉走到公路中间。面对这种危急的情况,既没有路灯,也没有月亮,眼看就要撞到那个人了,但是汽车猛然刹住了。请问:是什么起了作用?

学生们同样摸不着头脑,没有提出正确的答案。于是老师解释道:“是太阳光在起作用,因为事情发生在白天。”

以上两则游戏模糊语言和含糊不清的概念误导了学生。在游戏1中,学生们没有注意到音乐教师是用自己的无名指发问,而不是问:“柴可夫斯基为什么不用无名指弹钢琴?”在游戏2中,教师先引入了一个穿黑衣的人,又提到没有月亮,暗示事情是发生在黑夜,这又是模糊观念在起引导。其实,只有在思想上树立了模糊思维观念,我们就不难以从模糊命题中求得精确的答案。

缺点逆用法,它是在列举事物缺点的基础上,从缺点的有用性、启发性出发,通过发散思维,巧妙地利用事物存在的缺点及其产生原因,发明创造出另一种新技术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也有人管这种方法叫“以毒攻毒法”。

大千世界,无论是日月星辰、风火雷电,还是金银铜铁,草木砖石,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每一项研究对象,不论人们把它想像得如何完善,客观上它都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关键要善于直接利用某些缺点,做到“变害为利”。

眼自动打开锅炉门?演美国的比尔·斯托特发明用钟控制锅炉的新技术,也是缺点逆用法的结果。

当时,斯托特正在明尼苏达州读书,为了不支付房租,他就替房东管烧暖气的锅炉。烧锅炉工作是件苦差事,每天早晨4点钟就要被闹钟吵醒、起床,然后还得跑到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去把锅炉的炉门打开,这样,炉火才会旺起来,整座房子才能有暖气。炉门不能自动打开,这是锅炉取暖设备的一大缺陷。他运用缺点逆用法所产生的发散思维,不去考虑对锅炉本身应如何革新改进,而是考虑用什么办法使炉门到时候就能自动打开。起初,他曾设想出用一根绳子,一端拴在锅炉门的开关上,另一端拴在自己卧室的窗杆上,待每天早上打开炉门的时候一到,只要闹钟一响,就可以在床上拉拉绳子,锅炉的门就打开了。可是他的这一设想实行起来失败了,绳子没用多久就被拉断了。他每天还得老早起床去打开炉门,他继续思考又想出了一个新主意,这就是晚上把闹钟放在地下室的锅炉附近,在闹钟发条钮上支起一根木棍,木棍的一端系着一根连接炉门的绳子,钟铃响时,随着发条钮的转动,使木棍像一根杠杆一样把锅炉门自动打开。斯托特这一新的设想,经过试验被证明是可行的。

眼唱诗班的“不干胶纸”?演1974年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阿瑟·弗赖伊又准时来到教堂的唱诗班唱歌。

唱诗班的歌声乍起,弗赖伊急忙拿出唱本,寻找今天所要学唱的那首。这位讲究效率的化学家,为了在唱诗时能尽快找到指定的圣歌,就在唱本中央夹一张小纸条做记号。但不知怎么回事,今天唱本中的小纸条不见了。

弗赖伊急匆匆地翻找指定的圣歌。越是着急,越是难找,他感到有点狼狈。

回家路上,弗赖伊一边埋怨自己粗心大意丢失做记号的纸条,一边冒出一个念头:要是有一个能固定在原处不易失落的书签该多好!

有了这个念头,弗赖伊果真动起脑子来。开始,他想到邮票背面涂上胶,用舌头一舔就能贴在信封上的方法,但仔细一推敲,就觉得这种方法用在书签上不行,因为一粘上书页就揭不下来了。后来,他又想起贴伤口的胶布,再一想也觉得不妥,因为用胶布贴上后再揭下来,书上会留下难看的痕迹。

他一时找不到能贴能揭的好办法。

有一天,他听朋友说起明尼苏达矿业公司的斯彭恩·西尔弗正在研制一种强力粘结剂,可是研制的新东西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它只在一段时间内粘得住,过不了多久就黏性减弱,变得毫无用处。西尔弗正在为克服这个缺点加紧研究。

真是天赐良机,弗赖伊马上想到西尔弗发明的粘结剂的缺点正是自己想像中的方便揭贴纸所需要的特性。

于是,弗赖伊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获得了自己的成功。尤为可贵的是,富有商业头脑的弗赖伊并不满足自己发明的书签在唱诗班上让人称赞,他想到了这种方便揭贴纸广泛的商业用途:印作产品商标、剪制商店橱窗文字广告、封贴包装纸箱,等等。

果然,弗赖伊发明的方便揭贴纸——现在叫做“不干胶纸”很快成为畅销商品。昔日寒酸的化学家一跃成为显赫的百万富翁。

利用这种缺点逆用的思维方法取得巨大成功,在当代中国也不乏其例。

眼缺点亦是优点的温度传感器?演20世纪40年代发明出半导体三极管后,电子学发生一场深刻变革,但同时也留下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即晶体管的特性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严重影响测量仪器和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电子学研究者为矫正此缺陷颇费心机。然而,我国发明家张开逊巧用缺陷,利用晶体管物理特性随温度变化而波动的规律去测定温度,结果发明出“PN结温度传感器”,并成为获得日内瓦发明大奖的第一个东方人。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有时缺点还是优点的“影子”呢!列举缺点搞发明可以有两条途径:

一是睁开双眼找缺点,然后想办法去克服缺点,用改进设计去获得性能更优的新事物;

二是反其道而行之,睁开创造性思维这“第三只眼睛”,看看事物的缺点能否在别的场合变成优点,进而思考能否开发出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新事物。前者为缺点改进法;后者是缺点逆用法,它的思维基础是逆反思维。

运用缺点逆用法时,首先是要发现事物可利用的缺点。一般来说,发现事物的缺点并不太困难,而找到可以利用的缺点却不容易。因为缺点多是要遭排斥的,人们习惯于思考如何去排斥缺点而很少去运用它。在发现可利用的缺点后,紧接着是分析缺点,认清其本质,即抽象出某种被认定为缺点的现象背后所隐藏着的原理或特性。当找不到缺点的原理或本质时,则要跳出缺点本身,思考与此相关的东西,依靠创造性想像使缺点成为灵感的激发素。

发散思维法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等。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角度去设想的展开型思考方法,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从一个思维出发点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能使人产生大量的创造性设想,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使人的思维趋于灵活多样。

发散思维要求人们的思维向四方扩散,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甚至异想天开。通过思维的发散,要求提供新的结构、新的点子、新的思路、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提供一切新的东西,所以,一个人发散思维的多少标志着他的创造能力的强弱。

许多发明创造者都是借助于发散思维获得成功的。可以说多数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一生都十分注意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许多优秀的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很重视发散思维的学习运用,因此获得了较佳的学习效果。

有的心理学家说,创造力是人类最普通的工具,关键是我们能否学会使用这一工具。实际上,与掌握运用其他技术一样,通过学习和训练,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使用创造力这一工具。研究表明,经过传授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能够大幅度增长。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本方法,由它派生出或者说涵盖了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这里将集中讲述纵横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分合思维法、质疑思维法等四种。

纵横思维法

将思考的问题或对象从纵的与横的发展方向上进行思维加工就是纵横思维法。就是说遇事时横竖多想想,有哪些因素,哪些可能性,哪些可行的办法,拿出些新点子,以使思路开通,少出差错。例如,我们看一个同学的进步,一方面要看看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表现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位全面去衡量。从纵与横的两方面去把握事物就会全面深刻,在学习中应该多运用这一方法。纵横思维法也可以分成纵向思维法与横向思维法两种。

逆向思维法

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改变人们通常只从正面去探索的习惯,这种反过来从完全对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逆向思维法,可以说是“背道而驰”或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去看问题,易引起新的思考,往往产生独特的构思和新颖的观念。正反两方面多想想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火箭是向天上打的,有人使它改变方向,制造出钻井火箭。欧几里得几何学是中学生都熟悉的,用了两千多年,匈牙利数学家亚·诺什,18岁时,从相反方向思考并经过验证,创立了一门新学科——“非欧几何学”。在小学四则运算中,用加法得的和,为了验证其是否正确,用减法进行验算;或者用乘法得的积,再用除法去验证,都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

在学习科学理论时,对前人的理论进行实验或实践以证明前人理论的确实性,称为证实法;有时也从另一方向考虑,即通过实验或实践证明前人理论的不确实性或不科学性,称为证伪法。对已有的理论观点进行肯定性的证实或抱有怀疑态度的证伪都是重要步骤。每个同学都应学会证实和证伪两种思考方法,学会从逆向考虑问题。

逆向思维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易产生奇异思路的方法,常常出奇制胜,使人创造出新的思想,做出突破性的贡献。

分合思维法

分合思维法是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在思想上将它们分解为部分或重新组合,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用的就是分合思维法。当时最大的秤只能称200斤重量,而一只象上万斤,如何称呢?芽似乎不可能。曹冲用木船为媒介,把大象分解为等量的石头,分别称出石头的重量,再加到一起,不就等于大象的重量了吗?芽这是一个典型的分合思维法的例子。

帽子与上衣连起来组合成新的款式,上衣与裤子连起来组成背带裤,上衣与裙子连起来成为连衣裙。收音机与录音机连起来组成收录机。橡皮与铅笔粘在一起成了新型铅笔,据说发明这种铅笔的人是个穷画家,穷得连橡皮头都舍不得丢掉,把它粘在铅笔上,因而成了一项发明,报了专利,穷画家一跃而成了大富翁。这便是分合思维法的妙用。

分合思维法可以分为分解思维法和组合思维法两种。分解思维法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无用的因素分离出去,把有用的因素提取出来,加以利用;组合思维法可以由组合而创新。二者都是很有用的创造技法。

质疑思维法

质疑思维法就是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受传统理论的束缚,不迷信书本和专家权威,也不盲目从众。勇于提出问题或者敢于挑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乱说,而是在认真学习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华罗庚在初中毕业后,认真系统地自学数学,经过验证,发现当时一位数学教授的公式推导有错,他就大胆提出质疑。在学习中,经过认真思考,敢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学,就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继承和肯定;问,就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质疑和否定。

我国明代学问家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质疑的目的是为了提出新看法、新观点,建立新理论,这就是立论。质疑和立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阶段。有人说:质疑诚可贵,立论价更高。质疑使人将信将疑,立论使人心明眼亮;质疑使人千回万转,立论使人豁然开朗;总之质疑只是宣告旧理论有毛病,立论才能宣告旧理论的死亡,新理论的成立。

扫清心理障碍,大胆创新

发散思维是创新的源泉,研究发现,影响发散思维顺利发展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按现成答案。

当人们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思考时,周围一些已有的现成的答案就会有意无意地涌上心头,这就妨碍了思维向其他方面的扩散,不能想出更多更好更新颖的方案、方法来以供选择。解决这个障碍的办法是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事多思。

②循规蹈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帮助人们完成“方圆”的必要的规范约束,但是日常的许多规矩却使人们的思维囿于已有的方圆而不能探索创造新的方圆,尤其是那些陈规陋习往往是扼杀科学、束缚创造的祸首。对付的方法是跳出旧俗,突破框框,勇于“反常”。

③“从众”、“认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