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
3088800000047

第47章 运用择优法的注意事项

运用择优思考法需注意:

①在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某个办法时,不要急于付诸行动。因为最先想到的办法不一定就是最佳办法,仓促地付诸实施,很可能带来相反的结果。

②尽可能地找出其他的或更好的办法。只有从“多”中才能择“优”,多想一些办法,有利于择优,有助于少走弯路。

③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已想出的各种办法的优劣。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崇尚思想交流,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品味萧伯纳的名言,人们有何感想?与萧氏思维如出一辙的创造学家A·F·奥斯本,则大声疾呼:“让头脑卷起风暴,在智力激励中开展创造!”

“头脑风暴”会

什么是“头脑风暴”?什么叫“智力激励”?我们还是先看一个有趣的故事。

眼直升机扇?演有一年,美国北方格外严寒,大纷飞,电线上积满冰,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压断,严重影响通讯。

过去,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后来,电讯公司经理应用奥斯本发明的头脑风暴法,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他召开了一种能让头脑卷起风暴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他们必须遵守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自由思考。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

第二,延迟评判。即要求与会者在会上不要对他人的设想评头论足,不要发表“这主意好极了!”、“这种想法太离谱了!”之类的“捧杀句”或“扼杀句”。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在会后组织专人考虑;

第三,以量求质。即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而广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

第四,结合改善。即鼓励与会者积极进行智力互补,在增加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思考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结合成另一个更完善的设想。

按照这种会议规则,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人提出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化解冰;也有人建议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还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帚,乘坐直升机去扫电线上的积。对于这种“坐飞机扫”的设想,大家心里尽管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也无人提出批评。相反,有一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用飞机扫的想法后,大脑突然受到冲击,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方法冒了出来。他想,每当大过后,出动直升机沿积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即可将电线上的积迅速扇落。他马上提出“用直升机扇”的新设想,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机除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

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机,采用电热或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那种由“坐飞机扫”激发出来的几种设想,倒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将是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好办法。经过现场试验,发现用直升机扇真能奏效,一个久悬未决的难题,终于在头脑风暴会中得到了巧妙的解决。

从上例可见,所谓头脑风暴会,实际上是一种智力激励法。这种方法的英文表达是brainstorming,直译为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奥斯本借用这个词来形容会议的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

智力激励就是集思广益

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科学发明或者是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远较平常人要优越得多。但对天资平常的人,如果能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引起思维“共振”,也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新创意或新方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就是奥斯本头脑风暴法的“中国式”译义,即集思广益。

集思广益,这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问题在于如何去做到这点。开会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办法,但并不是所有形式的会都能达到让人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效果。奥斯本的贡献,就在于找到了一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刺激和信息增值的操作规程。难怪奥斯本在发明这种集思广益的创造技法后,马上在美国得到推广,日本人也相继效法,使企业的发明创造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硕果累累。我国华北地区铁道学会在一次有关新型车辆转向架设计方案研讨中,头两天的中心发言尽管很热烈,但从记录中可总结的新创见并不多。后来,会议组织者试用头脑风暴法再次研讨,结果很快获得30多条有创见的新设想,收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随着创造活动的复杂化和课题涉及技术的多元化,单枪匹马式的冥思苦想将变得软弱无力,而“群起而攻之”的创造战术则显示出攻无不克的威力。

这是一种互为原因、互为结果、因果连锁的思维方式。原因后面有原因,结果后面有结果,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上一个结果又是下一个发展的原因,用已知推知未知,使过去、现在、未来贯穿一条信息与认识的长链,沿着这条闪光的思路去创造新的发现与成果。

连环思考,沙漠中利用狒狒找水源

在浩瀚无际的大沙漠里,有人不用任何仪器设备能迅速准确地找到水源。首先把一系列与水源富有内在联系的事物和信息要素串联起来,一环一环地推进,步步逼近目标,最后在十分缺水的沙漠里找到了水源。一开始先设法在当地诱捕一只狒狒给狒狒喂盐狒狒口渴放走狒狒狒狒急需饮水解渴狒狒奔向水源人们跟踪观察找到了水源。利用狒狒作向导,弥补了自己的盲目和无知,达到了自我超越、自我突破的目的。事物发展总是一环套一环的,忽略对互有联系的各个方面进行连环思考是不行的。

连环思考,创造条件制佳酿

欲酿优质曲酒,目光不能仅仅盯在酿造技术上,而忽视其他条件。有人说:“学茅台,就得搬茅台的天;学老窖,就得搬老窖的地。没有天时地利,只是学酿造技艺,优质酒是造不出来的?选”“肇东特酿大曲”就是搬来泸州的“天”和“地”。他们首先从泸州老窖中取回一块窖泥,进行人工培菌,这是因为“千年老窖,万年香糟。”窖越老,产生香气的菌类生物越多,酿出的酒香越浓。其次在室内加强保温措施,提高了窖泥温度,使菌类生活在四季如春之中。只有连环思考,才有正确答案。

在具体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时,要经历4个步骤:

①确定最后要达到的理想成果是什么,即按照理想,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东西;

②确定妨碍成果实现的障碍是什么;

③找出障碍的因素,即障碍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④找出消除障碍的条件,即在哪种条件下障碍不再存在。

用这种方法进行思考,虽说比较费时,但不至于思考不周,发生遗漏,而且这样得到的答案即使和“顿悟”得到的答案相同,它也是最严密的方法。这种思考法把问题一步步压缩下去,像链条一样,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端,它对于那些不喜欢直观而喜欢逻辑思考问题的人,是一种非常合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