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重要的是,他不满足于只模仿别人,而是他想把自己的皮夹克做成一流,于是开始在服装的面料、质地以及设计等各方面下大工夫,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品质,丰富皮夹克单一的式样和风格,正是这种不断的进取,使得刘世明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而且在他的带动下,浙江村很多的温州人都从事皮夹克生意。在《温州悬念》一书中,作者曾描述这一情况:“皮夹克的生产工艺简单、利润好、销量大,很快让浙江村声名大噪。有温州人算过账,当时一个劳动力一年可做皮夹克1 500~2 000件,对外批出价格在800~2 000元之间,最多的一件就可赚到800元左右,其利润之厚实在让人垂涎。
“到1994年,全北京市的皮夹克有70%~ 80%出自浙江村。1989年前后,苏联解体,东欧诸国发生大动荡,一夜之间大量‘国际倒爷’涌进中国北部,皮夹克的销量顿时又翻番剧增。浙江村里出现了用俄文写的招牌和四处乱窜的老外。正是在这样的忙乱、繁荣中,浙江村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原始积累。”
为此,有人说,浙江村的发展与刘世明发现皮夹克生意是息息相关的,而在刘世明看来,他的发展则是走过了一段从模仿到创新的历程。其实,很多杰出的温州企业家早就发现,要想真正打造自己的企业,只靠模仿跟风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创新。
难怪,在今天的温州,许多的企业已经非常注重建立自己的品牌,例如吉尔达、正泰、红蜻蜓等,都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产品,产品质量大大提升了一个或好几个档次,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已经向国际市场大踏步地进军了。
不想当老板的人不是温州人
泼辣温州女太原当老板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在温州,每个人都想当老板,尤其是海外的华侨,他们没有“找工作”的观念,只有“找生意做”的念头。其实,这种思想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宁为鸡首,不为牛后。鸡口虽小,乃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自己为自己干,哪怕再小,但它是自己的,干起来才有兴趣,才会认真努力去做。
温州人就是认准了这一点,才有了这种挥之不去的“老板情结”。说起来,温州人还认同拿破仑的那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一定不是好士兵。”温州人则说:“不想做老板的人肯定不是温州人。”
温州人常常这样说,“有钱做老板,无钱也要做老板”,“能做老板,能睡地板”,“赚钱是老板,不赚钱也是老板”,“大小也是个老板”。
在《可怕的温州人》一书中对此也有相关的论述,“江浙一带本是水乡,但温州因为山高水远,与外界不相交通,自古以来民风剽悍。民风剽悍之处多出土匪军阀,比如东北、湖南、四川,而温州属于异数,于是多出老板。”
校尉营是太原柳巷的一条街,被称为海鲜一条街,在这里开海鲜餐馆的全是温州人。“阿微海鲜馆”在校尉营是第一家,餐馆的名字源自开餐馆的温州女人,她的名字就叫阿微。在海鲜馆里,阿微时常围一条围裙,像一个厨娘而不像一个老板,而这正是温州人的作派。
1989年,阿微来到太原。原是想来闯一闯北方的天下——因为她老公当时做生意赔了十几万,家里还背着高利贷。她与老公吵了一架,一气之下便来太原看她弟弟。当时她弟弟在太原做小本服装生意,也做得很苦。阿微刚来时手中无钱,只靠摆个小摊,做做鱼丸汤,积累了一点“原始资金”。第二年,她用自己的钱与弟弟合伙开了个小餐馆,自己做起了老板。由于当时在太原开餐馆的温州人很少,阿微的弟弟放弃服装改营餐馆,加上来吃饭的都是温州同乡,免不了有些虚荣心,不敢让人看见自己在当“厨子”,连炒菜时都要打着领带,炒完了菜就赶紧溜出了厨房,装做老板的样子。做姐姐的倒觉得没有什么,为此没少劝弟弟:炒菜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是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当时太原还没有海鲜餐馆,阿微开海鲜馆最初是为在太原的温州人开的,后来温州人把生意上的山西朋友都带过来,山西人也开始吃海鲜了。海鲜馆生意日渐红火,4年后挂出了现在的招牌。
阿微很能干,也很泼辣。她说自己是男人的性格,不爱哭,除了那次老公做生意赔了本,她生气哭过外就再没哭过。直到现在她还保持着创业初期的习惯,既当老板也当“厨子”,还在厨房干。
在做生意方面,阿微认为最重要的是诚实。她说:“我妈妈从小就教我们,做生意不要在秤上做手脚,做人也是一样,要忠厚,该帮人时一定要帮人。”因此,来阿微这儿吃海鲜的90%是老顾客。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阿微特意把自己20岁的儿子带到太原来,让他学习经营,艰苦创业。阿微最爱说的两句话就是:“是温州人,就要学会做生意。”“是温州人,就要做老板。”
大家“朋一朋”,圆了老板梦
“几乎所有的温州人都有一个当老板的梦。”美国浙江温州工商总会名誉会长朱海风向一位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他遇到两个来自国内的女学生,一个是上海人,一个是温州人。后来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在学校读书时,上海女孩就住在学校中,毕业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下班后,就是逛街、购物、去酒吧,每天过着上班族的生活。而那个温州的女孩在学校的时候就出来租房子住,业余时间来打工。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她就开始自己做点小生意,自己做起了老板,不几年,她在美国就有了自己的店铺,自己的房子。
对此,朱海风感叹说,温州人为了做老板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累活都能干,总之有什么困难他们都会想办法克服。在纽约,许多成功的温州人都是白手起家,从小到大一点点干出来的。其实,“能当老板、能睡地板”的吃苦耐劳精神就是温州人能做成老板的内因。此外,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温州人中那么多人都是老板,还与温州人“抱团”的习俗有关。
温州籍作家白晖华曾经在他《其实,你不懂温州人》一书中涉及到这个话题,曾有一个朋友和他谈道:“真搞不懂你们温州人,文化不好,语言也不懂,到了国外个个都当老板。我们上海人出国的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外语水平也不错,做了几年还是个打工的,最好的也就在洋人的大公司做个高级职员。”
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温州人到了国外,哪怕他口袋里只有几万人民币,只要有了落脚点,就会去寻找目标,有欲盘出去(出让)的小餐馆、小工场或者小店铺,只要适合自己的都可以,看中了就找在国外的亲戚朋友商量,让他们出钱‘朋一朋’,于是这些亲戚朋友都会按照自己的能力慷慨解囊,你出五万,我出十万,很快地便能凑个百十万的。盘下那个餐馆或店铺之后艰苦努力,赚了钱先还债,三五年之后还清了债,再去找更大的铺面或工场。这种凑份子的办法温州话就叫‘朋’,只要大家‘朋一朋’,你就圆了老板梦。当然也有单枪匹马从打工开始的,但这打工的温州人目标也很明确,将来是要做老板的。他先从努力并节俭开始,积攒了钱以后再去盘人家的店铺或工场,以后再慢慢做大。早年出国的老华侨很多是以这种方式起家的,后来出国的年轻人便是用“朋”的办法居多了。你想想,他的文化不高,外语不通,最多只能做苦力,不去做苦力只能当老板啦!你有文化、懂外语,你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不用去冒风险,你就不能当老板。这也是一种悖论。”
虽然,作者的说法不无戏谑和调侃,但是温州人的确有这样抱团的习惯,他们往往是一个人先到了外地,一旦发现商机,立马往回送信:“此处钱多、人少,速来!”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一传十、十传百,雪球越滚越大。这就是温州盛产老板的一个独特的原因。
赚钱不要赚到尽
大家公认,温州商人非常能吃苦,意志非常坚韧。温州商人自己通俗的说法就是,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即使是生意已经铺得比较大,温州商人仍会像初创时期一样拼命工作。 看起来没什么钱赚的小生意,温州商人也不会嫌弃。几分钱的螺丝螺帽,几角钱的小元件,他们都会认真对待,把小生意当作事业来筹划。
不过,最近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温州商人几乎都不炒股。在几次股市热潮中,温州商人集体“缺席”,作壁上观。一向头脑灵活的温州商人竟然“放过”了暴富的机会,一时成为上海报纸的“新闻”。温州人敢闯,但不乱闯。温州商人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非常有耐心,不妄想一夜暴富。一旦看准某项业务,就会扎下根来,踏踏实实地做事、赚钱。这就是温州人的一大特色。
素有中国“电缆大王”之称的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文荣,多年来一直坚持稳妥的经营之道,从来不求一夜之间暴富,他觉得一步一步累积做大才是最可靠的。为此他说起了一次看中医时的经历,“一次我去检查身体,一位老中医对我说,人的病不是一天之间得的,而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逐日累积才导致了大病;同样,要治病也不能寄希望于一针见效,也要靠一天一天的调养。我认为这个道理同经营企业是一样的。那种一夜之间暴富的资本玩家我没有本事当,也不想当。”
正是本着这样一种平和的心态,谨慎的态度,张文荣一直坚持以实业为本,并且以自身积累发展为主。他曾自豪地说,在亚龙集团投资房产之前,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至今,企业的负债率仍保持在30%以内。
关于张文荣的这种踏踏实实的经商之道,有两个关于酒店的小故事最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曾经有一个酒店要出售给张文荣,评估价是16亿元,而酒店老板卖给他只要7千万元。按照评估价,张文荣可以向银行贷款一亿元,相当于不用自有资金就可以拥有这家酒店,但是他没有要这家酒店。因为他作了一些调查,觉得酒店以后的租金收益率可能抵不过银行的利息。于是,他最终没要。
还有一次就是要向市场公开出售由亚龙集团投资开发的四星级酒店公寓——亚龙酒店公寓,这个位于浦东的房地产项目从品质和地段来说,均可卖到每平方米8 000元,但是张文荣坚持售价7 000元,他的这一举动招致了来自小股东方面的责怪。张文荣对此表示,该处房产面市仅五六天就销售一空,资金早些回笼便可投入下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足够利润的基础上,向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亚龙开发的房子质量好而价不贵,为集团未来房产经营做了免费广告。
“赚钱不要赚到尽”,张文荣此话背后反映出他作为商人难能可贵的平和心态,而他本人也意识到,这正是亚龙在上海几年打拼下来一直稳步发展的主要原因。“退一步海阔天空,做生意和做人都一样,要从长远利益着眼,而不要盯着眼前的一点得失。”他说。
有许多人认为他这套实业为本的思路太过落后,张文荣说:“他们说我傻,我是挺傻的,但是我做生意要对我下面所有的员工负责,对我的家人负责。”
温州人做生意的务实之风由此可见一斑。
为人低调,藏不露财
10亿买下“太平洋”
温州人是一个很独特的群体,他们向来为人低调,不张扬、不显富,这是温州人的一种处世哲学。
人怕出名猪怕壮。温州老板知道大名大利易招人妒,所以减少锋芒,这是明哲保身之道。因此,那些愈是成功的温州人,就愈尽力保持低调,行事为人的动作不会太大,待人处事沉静得体,有锋芒却收敛锋芒,不喜欢炫耀自己。
搏击商海,温州人总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创造这些惊人之举的温州大老板虽然是一手掌控,但总喜欢在幕后操纵,对于抛头露面的事情,一般不会亲自出马。
说起温州人,许多人都会想起“温州炒房团”,而事实上,温州人也很擅长炒商铺,对于商铺,温州人似乎有着特别的感情,的确,温州人炒商铺总有着独到的眼光,有着惊人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