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温商为什么优秀
309000000026

第26章 十八般武艺打响品牌 (4)

正是凭着质量和诚信,“求精”一直在飞速地发展壮大。但是,到了1991年的9月,“求精”开关厂一分为二,两个老同学平分了原厂的200万元资产,各自办起自己的公司。南存辉从自己的妻兄黄李益那里筹得25万美元的资金,成立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正泰”之名,南存辉最初赋予它“做人要正直,处事要泰然”的含义。在温州的电器依然有着伪劣的印迹时,“正泰”品牌的出现,不仅仅对柳市人、柳市政府,对温州以外的消费者,无疑都有着强烈的冲击力,在抢夺消费者心理认知的滩头上,正泰的这一抢滩登陆战开局良好。

也正是因为南存辉在低压电器行业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业绩,正泰很快就引起了国际上电器巨头的关注。

在1992年秋天,法国梅兰日兰电器集团中国总代理和随同人员一起来到温州柳市镇低压电器市场考察时了解到正泰和南存辉,而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国际大集团争夺中国市场,为此他们需要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在他们看来,首选无疑就是正泰。这一天,该集团的中国总代理径直来到正泰,找到董事长南存辉。总代理寒暄几句便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不需要拐弯抹角,因为不要说一个“正泰”公司,就是整个柳市镇低压电器行业的总和与其相比都相差甚远。按理说能被这样一个国际性的电器公司看得上实在是一种荣幸。

“成为贵企业分公司有什么优惠条件?”南存辉看似关切地问道。

总代理的回答很直接:“技术、资金、梅兰日兰国际品牌。”

南存辉听后一笑,心想:这三项都是“正泰”急需的,是企业发展的三大要素,特别是该公司的品牌,令不少低压电器的同行垂涎三尺,但接受别人的品牌就意味着自己多年艰辛创下的“正泰”牌子将不复存在。

“谢谢贵公司的关注,我们不想合作。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愿意创出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南存辉做出了重大抉择。

此言一出,对方感到十分惊讶,随总代理同行的原国内一家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禁不住发了话:“小老弟,说实话,对你的人格和信念我十分佩服,但市场经济是残酷无情的。谁不想创出自己的牌子,可是太难了。”

确实如此,要创中国低压电器品牌,要振兴民族工业,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有人去开拓奋斗。南存辉立志要做这样的人。

施展两大杀手锏,打出正泰这块牌

其实,从正泰集团的成立之日起,南存辉就励精图治,依靠自己的诚信和极高的质量来精心地打造“正泰”的品牌,在今天,当人们回首正泰的品牌之路时,除了南存辉一贯的诚信之外,还发现了他经营品牌过程中的两大杀手锏:一是“品牌参股”,即对所有使用“正泰”商标的企业实行控股;二是“烧开一壶水”,坚持走专业化的路子。

1993年,正泰电器有限公司大厦落成时,南存辉提出了“重塑温州电器新形象”的响亮口号。这时的南存辉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在“不赚昧心钱,质量求生存”的经营理念下创建正泰质量第一的企业文化,当然,正是这种经营理念使得企业获得了初始创业的成功;另一件事情,就是利用“许可证”和“正泰”品牌来挽救柳市众多濒临死亡的电器企业。那时的南存辉提出,只收取少许的管理费用,柳市低压电器生产企业就可以租用“正泰”的牌子,同时,租赁品牌的企业也就成为“正泰”集团的成员,同时获得生产许可。其实,这一招是南存辉为了把自己企业做大做强,更加突出“正泰”品牌的一个策略。但是,这对当时许多的柳州低压电器企业来说,无异于“及时雨”,只要拥有了正泰的牌子和生产许可证,就相当于是起死回生了。于是到1994年底,先后有将近40来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汇集到了“正泰”的旗下,当时,他们仍是独立法人所代表的企业。

正当这些企业对正泰品牌、生产许可证,以及正泰的销售渠道有了强烈的依赖之后,南存辉很快就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品牌参股”!也就是正泰要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为投入,对所有使用“正泰”商标的企业控股。这对信奉“宁为鸡头,勿为凤尾”的温州人来说,简直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为此,可以想像当时南存辉在实施这一集权策略时所面临的困难,虽然这一举措引起了巨大争议,但是南存辉最终还是实现了这一目标。

因为,那时正泰品牌所拥有的经济效益已经显露了出来,那些接受控股的企业看中的也正是“正泰”的这块金字招牌。之后两年,南存辉集中对这些下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目的是使企业真正的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为此,他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方面最大限度减少独立法人的数量,另一方面是对产品来个“优胜劣汰”的选择,更加突出核心产品。随后,南存辉又开始了“分权”,也就是出让自己的股权,让这些独立法人发展成集团的股东。至此,通过南存辉这个神奇的“渔人”两次连续的撒网和收网的举动,正泰在资源共享、管理整合上达到了真正意义上集团的要求。

当然,从此之后一个统一强大的正泰集团就出现了世人的面前,“正泰”的牌子越叫越响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南存辉也受到了“多元化”的影响,随后的两年,正泰先后进入过服饰、物流、饮用水、IT软件等多个行业,但现实的结果却是,当年在电器企业上的品牌投资如今在这些行业却失去了它应有的神效,南存辉承认自己的多元之路是失败的,对此,他认真地反思说:“不顾实际的多元化,是盲目的多元化,其结果不但搞不好企业,甚至连自己的主业也可能被拖垮。”为此,他认为,在自己的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和人才进行真正的多元化之前,用“减法”做大企业是重要的。很快,南存辉选定了“烧开一壶水”,即走“专业化”的路子,当人们忙着从那些赚钱的领域拼命捞钱的时候,南存辉始终坚持把自己的主导产业做精、做强,进而做大、做久。

对此,他曾经用一个故事阐明自己的观点:

“一个人去烧水,一壶水烧到99度,他满以为差不多了,于是撒手去烧另一壶水,待另一壶烧到99度时,又去烧其他壶的水,如此循环,等到他回头去倒第一壶水时,热水已成冷水,烧到最后他连一壶水都没烧开。”正泰如今成为低压电器行业的领跑者,在多个产品上获得了绝对的领先地位,依靠的就是南存辉始终要“烧开低压电器这壶水”的策略。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南存辉清醒地知道,正泰要同时面对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压力,为此,他将自己定位在“不断超越的电气专家”,这一新的定位标志着正泰创立品牌的意识完全走向自觉。

其实,今天的正泰不仅相继成为国内二十多个省高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免检”产品,而且正泰集团还率先走向营销全球化。迄今为止,已经在国内外建立了六百多家销售公司和特约经销处。随之,“正泰电器”畅销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在2002年3月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的年度招标大会上,正泰集团经过5轮的搏杀,成功地战胜通用、西门子、施耐得等大型跨国电器集团脱颖而出,一举夺得6 000万欧元的标的。正泰集团,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一下子震惊了世界。对此,南存辉曾很有信心地对记者说:“我们的成本领先战略是取胜的法宝,正泰的产品比那些跨国公司的报价都要低,质量却不比他们差。”

目前的正泰集团已经成为温州市最大的民营企业,拥有资产11亿元,年产值42亿元,出口交货值23亿元。到此,南存辉已经成功地铸造出了“正泰”这块金字招牌,并且获得了品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文化让钱金波成功放飞红蜻蜓

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法宝才能求得长久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温州商人钱金波的回答是文化。在他的心中,文化是一种具有永恒魅力的东西。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在文化上的深度,代表着它的融入程度。文化是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商品在市场上是否富有文化意蕴,意味着它能否迅速融入人们的生活,很快地做到深入人心。

“红蜻蜓”是温州的一个服饰品牌。蜻蜓是东方人喜爱的一种美丽轻盈的昆虫,加上一个“红”字,更增添了十足的韵味,这个品牌首先从文化意蕴上征服了人心。

关于钱金波和他的红蜻蜓集团,也是温州人打拼天下的一个成功例子。

钱金波出生在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畔一个小山村。当改革大潮涌向楠溪江两岸时,钱金波开始走南闯北,经销起皮鞋。经过几年的磨炼,钱金波带着以文化为品牌导向的永续性经营战略,带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于1995年3月回乡创建了永嘉县红蜻蜓皮鞋公司。仅用五年多时间,钱金波就淋漓尽致地演绎、放飞了充满诗情与遐想的“红蜻蜓”,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为全国无区域跨行业集团公司。

“红蜻蜓”的飞翔是文化的飞翔,是梦想的飞翔。她一直汲取着文化、自然、亲和的力量。对文化情有独钟的钱金波,在谈到“红蜻蜓”时说,温州早几年的大背景是经济气氛浓厚而文化氛围薄弱,更多的产品是借船出海,更多的品牌名称是模仿,没有特色,没有内涵,更别说民族文化的意蕴了。而蜻蜓与自然、情趣、一个人的童年联系起来,“红”是中国的民族色,能让人想到红旗、红对联、红双喜、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充满喜庆吉利的东西和场景,因而最适合作为民族文化品牌。

1999年10月,红蜻蜓集团成立了全国首家也是迄今惟一的鞋文化研究中心,开辟了产品与文化共同演绎的新天地。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搜集研究,中心拥有了大量的收藏品和研究成果。随后的两年间,先后在上海、杭州、成都等地成功展出,好评如潮,还应邀赴香港举办中华鞋文化展,引起轰动。台湾鞋业界也频频发来邀请函,邀请红蜻蜓赴台展示鞋文化。

红蜻蜓中华鞋文化的声韵轻盈而古雅。走进红蜻蜓鞋文化展馆,可以欣赏到民间绣鞋、三寸金莲,还可以欣赏到先秦和唐代的鞋履、明代的军鞋、清代花盆底鞋、《红楼梦》中的鞋饰,乃至世界第一靴——楼兰羊皮女靴等280多件实物及图片。其间中国悠久文化的光彩扑面而来,散漫着一片片丰盈的红羽。

汇集千家之长,独成一己风格。由钱金波等人主编的洋洋75万字的《中华鞋履文化词典》也已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面世。

如今,红蜻蜓已在国内拥有三大开发设计中心、五大生产基地、八个销售中心、43个办事处、2 000多家专卖店、店中店,营销触角直达销售终端(消费者)。在从北至黑龙江的伊春,南至海南海口,西至新疆乌鲁木齐,东至上海的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红蜻蜓”轻盈飞舞的身姿。“红蜻蜓”已飞进千家万户,“红蜻蜓”的品牌文化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鞋都”温州的一面旗帜。

对此,钱金波阐释道,名牌产品的背后必须是文化,文化承载量越大,其效益释放量也就越大。名牌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人与影子的关系那样密切,若没有文化的内涵和积淀,而仅只有商业操作,这样的品牌将难以持久。

为此,钱金波始终坚持这一观点:“设计和工艺可以克隆,文化不可抄袭。”钱金波认定这个道理,他不断吸收文化养料,充实鞋文化,从而成功放飞“红蜻蜓”。更有意义的是,红蜻蜓把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系列举措被人们称为“红蜻蜓现象”,受到了众多企业的推崇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