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309300000010

第10章 落实重在到位 (2)

接着,送影视墙的厂家又给我打来电话,说工人在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将影视墙的底座弄坏了,他们只能重新再做,至少得花两个星期,两个星期后才能送货。这样一来,我预订的电视和配套的音响就只能放在地上,而且还得等影视墙送到后,再请师傅重新上门安装。于是,我只能对已经在家等待的师傅说,请他下次再来。

但烦恼并没有到此结束,送书架的工人上门后,却发现其中的一组书架和墙的尺寸对不上,无法安装,只能回去再换。不仅如此,我预订的电动晾衣架,安装后第二天就发现接触不良,既升不上去又降不下来,结果只好又打电话约定时间,请工人再次上门检查安装。

其实,这些本来都是可以一次做到位的事,却要反复做好几次,客户的时间耽误了不说,对自己来说,损失也很大。

这个故事能够给你足够的启示吗?当我们接受任务之后,是不是该全力以赴将事情做到最圆满呢?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工作中也随处可见。许多人接受任务后,敷衍了事、漫不经心,本来可以一次完成的事情,偏偏要翻来覆去不停地折腾才把事情完成,给自己、公司和客户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执行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有责任心的员工、力争优秀的员工都有一个共性:工作时不打折扣。他们会想尽办法,竭尽全力把任务完成,并且会培养“一步到位”的执行精神,强化执行品质和效果。

有一位老会计,从事财务工作几十年,没有做错过一笔账。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点,他的同事说:“你不用看他记账,只要看一下他扫地就明白了。”

原来这位老会计,扫地都与众不同。他总是那样一丝不苟,干净利落。他扫完地后,你会发现他扫过的地方比清洁工扫过的都要干净。别人又问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他说:“什么事情,如果你觉得它没有价值,那你就可以不去做它。但是,如果确定要去做了,你就要做好,这是一种责任心。因为你已经选择了做这件事,这就是你的职责,你怎么还能三心二意、马马虎虎地去对付呢?”

一份英国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教师的广告:“工作很轻松,但要尽职尽责。”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认真地把工作做好,不打折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一个人拥有责任感的体现。

在工作中我们就要聚焦责任,不能马虎了事。美国的卡特总统在得克萨斯州一所学校做演讲时曾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专注于一件事情并将这件事情做好,这样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把“最后一节”做到位

人们经常在做了90%的工作后,放弃最后能让他们成功的10%,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只差1%,但就是这一点细微的差距,使他们在事业上难以取得突破和成功。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步骤不到位,前面的执行就是白执行,甚至会带来比不执行还要恶劣的后果。

安妮就曾经因为没有在工作中落实到“最后一节”而吃了苦头。

有一名职业演说家叫阿尔,他觉得自己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让顾客及时见到他本人和他的材料。所以,作为阿尔的秘书,安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的就是保证材料的到位。

8年前,阿尔去多伦多参加一个由他担任主讲的会议。在芝加哥,阿尔给安妮打电话,问她演讲的材料是否已经送到多伦多,安妮回答说:“别着急,我在6天前已经把东西送出去了。”“他们收到了吗?”阿尔问。“我是让快递公司递送的,他们保证两天后到达。”安妮回答道。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安妮觉得材料应该是万无一失的。

事实上,她确实为快递公司提供了正确的信息(地址、日期、联系人、材料的数量和类型)。她还选择了适当的货柜,亲自包装了盒子以保护材料,并及早提交给快递公司,为意外情况留下了时间。

但是,她没有及时去电查询包裹是否到达,最后材料还是出现了问题。在阿尔开始演讲前半个小时,还不见材料的踪影。阿尔打电话向安妮怒吼:“材料为什么还没有到?你知不知道会议马上要开始了!”

安妮赶紧给快递公司打电话,但已经来不及了,材料送到的时候,阿尔的演讲已经开始了半个小时。为此,会议结束后,安妮被解雇了。

在落实的过程中,最后的关键时刻没把工作做透,最后一个小环节没有到位,就会前功尽弃,不仅“煮熟的鸭子飞了”,还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要赢得成功,就应当自觉戒除糊弄工作的错误态度,为自己的工作结果树立标准,严格地落实到最后一个环节。因为最后的一节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你的工作是否有效果。 有一个奇妙的“30天荷花定律”能说明最后的环节有多么重要。

荷花第一天开放时只是一小部分,到了第二天,它们就会以相当于前一天的两倍的速度开放。到了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很多人以为,到第15天时,荷花开了一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到第29天时荷花才开了一半,最后一天便开满全池。

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差一天,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越到最后,事情越关键、越重要。就像打锣一样,我们说“一锤定音”就是指铜匠打下的最后一锤。

有一个专打铜锣的铺子里的工匠师傅已近70岁了,还每天坚持掌锤。每到打锣心的时候,老工匠就会使足力气打下最后的一锤。原来,锣心的一锤与周边的锤法都不一样,锣心以外的每一锤都只是准备,最后的一锤才是定音的,或清脆悠扬,或雄浑洪亮,都因这一锤而定。最后一锤,要打得不轻不重,恰到好处。这一锤打好了,就是好锣,否则,这只锣就报废了。不论多么优质的铜材,不论剪裁的尺寸多么合适,也不论一开始打了多少锤,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恰到好处的最后一锤才是一只锣制造成功的关键。

真正有效的落实就是如此,不管我们在哪个领域做什么事情,一旦明确了工作的目标,那就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做到底,做到位。每个人在行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你就不能在过程中失去耐心,只有不断激励自己,为工作负责到底,才能保证执行的结果。

细节务必做到完美

画家尼切莱斯·鲍森画画有一条准则,即凡是值得做的都应该做好,力求完美。他的一位朋友威格尼尔?德·马韦尔在他晚年曾问他,为什么他在意大利画坛获得如此高的声誉,鲍森回答道:“因为我从未忽视过任何细节和小处。”

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慎防“百密一疏”。一个小病毒的入侵就可能使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陷于瘫痪,一个小岗位的设计失误就可以导致整个组织的效率大幅降低,任何对蛛丝马迹的不察、对细枝末节的大意和对细小变化的疏忽,都可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样,一个企业的成功,也和他们注重细节的习惯分不开。

纽约的百年老店华尔道夫是各国政要名流首选的下榻之处,也是深受世界各地旅客喜欢的商务客舍。它不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也没有极尽奢靡的铺张豪华,华尔道夫的过人之处就是竭尽全力为每一位有需求的客人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饭店的服务员们总能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伟大,让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动。

一位退役的美国海军上将家里的墙上,一直挂着50多年前他和妻子的定情之物——两人初次约会的晚餐菜单。这是一张华尔道夫名厨用水彩手绘的菜单,菜单右上方绘有一艘乘风破浪的军舰,左下方则是一位发髻间停着一对爱情鸟的少女。席间,餐厅乐队适时奏起了海军军校校歌,两人在熟悉的歌声中翩翩起舞。这天晚上的华尔道夫,仿佛一切都是为了他俩特别定做的。这顿浪漫的晚餐使他俩“一宴定情”,从此鹣鲽情深。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仍时常感念华尔道夫的美意,怀想那一夜的精心细致。

这就是细节的魅力。一位管理学大师说过,现在世界级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职业化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你的专业水准,代表你的企业形象。一个能把小事做细的人,至少是合格的员工,一个能把细节做到伟大的企业,必定是一个杰出的团队。灿烂星河是因无数星星汇聚,伟业丰功也是由琐事小事积累,让我们不吝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

林祥是一家音响设备公司的工作人员,他每次给客户送音响时,都很注意一些小细节。

比如,给客户送货的时候,刚拆开的设备都是全新的,他总是戴上一次性的塑料手套为客户安装,装完之后,连一个细小的手印都没有。

他还特意将服务卡上的售后电话用笔勾出来,让客户一眼就能找到,然后把使用说明书、发票、服务卡等票据全放在一起,交给客户。

林祥所做的一切,公司都没有要求,但他全考虑到了,而且每一次都这么做。时间长了,有一些老客户特别喜欢林祥,甚至在购买音响器材时,指名要他负责。就这样,林祥的工作能力被公司看中,他很快被提拔为客户经理。

把该做的工作做完,说明你是一个合格的员工。用心完善工作中的细节,那么你就是最优秀的员工。优秀的员工,不仅把工作做完,还会努力为客户着想把工作做到完美。用心地注意每一个细节是一种认真的工作态度。

细节,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但成功者与平庸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她)愿意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一般人都不愿意付出这样的努力,可是他(她)愿意,因此他(她)获得了成功。

不错,一个企业来说只有追求产品的“零缺陷”,才能被大众接受,才会赢得信誉,赢得机会,走在时代大潮的浪尖。我们在工作时也要非常认真,确保工作“零缺陷”,只要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进而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