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309300000024

第24章 打造全新的企业落实力文化 (1)

戴尔:实事求是的落实

企业的落实力是产生于企业文化理念中,同时又是反作用于企业文化的,所以,成功的企业应该首先将落实力、落实意识融入企业文化理念中。

没有落实文化理念的企业不会有自觉的落实力,即使有,也是一种被强制的落实。如:老板让8点上班就8点上班,让周六加班就周六加班,虽然形式上落实了,但员工内心并不一定认同。这样的企业没有落实的文化理念,这种强制的落实是没有力量、没有效果的。只有将落实力融入企业的文化理念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塑造强落实力文化,我们首先应该崇尚的是求实的作风。唯有求实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也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求实也是落实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一个具有浮夸之风的企业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功,任何取得巨大成就的优秀企业无一不在保持着工作的求实之风。

企业落实力的典范戴尔公司在求实作风上的建设可谓登峰造极,它的创建者迈克尔·戴尔建立了一套标准的数字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工作落到实处,杜绝了浮夸懒散之风。戴尔公司也由此创下了全球数字文化的先河。

戴尔公司的数字文化本质上就是落实力文化,它将企业各个环节的运行都纳入可控制的精细化轨道,将每一项工作的标准都用数字清晰地表达出来,透过数字来管理企业、管理业务、管理一切。戴尔的数字文化使员工专注于某一精确的责任范围内,达到了数字标准,员工的工作也落到了实处。

戴尔的数字文化是高效的、低成本的、快速的。戴尔深刻地实践了快、准、狠的落实力文化。在戴尔,从CEO到每一个员工都追逐着业绩的极限。在这种求实信念的推动下,强落实力成为可能,而且成为每个人在戴尔立足的必备技能。

戴尔公司的求实文化跟戴尔本人的性格、以身作则是绝对分不开的。年轻、精力过人、充满激情的戴尔带领戴尔公司创造了追求卓越、务实的数字文化。戴尔选用人才时除了出众的聪明才智、良好的知识和业务能力之外,对认真负责、务实的工作态度尤为看重。

注重务实,使戴尔完全变成了一个具有绝对落实力的组织。

2003年初,戴尔发布2003年财政收入,向外界宣布戴尔2003年年收入为354亿美元。同时,戴尔宣布在2006年要达到600亿美元的规模。世界上没有比戴尔更张狂的公司了,公开宣布“增长速度要3倍于市场平均增长率”。许多公司即使这样发出口号也多是虚的,得不到执行,但在戴尔,这些数字却要员工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这就需要员工必须具备卓越的执行能力。

在前些年,戴尔服务器业务的销量增长了16%,业绩远远好于惠普等其他同行,但是,戴尔服务器部门的负责人却被免了职,原因并不是他做得不好,而在于他应该做得更好。在戴尔这种强有力的压力文化下,你想成为戴尔企业的员工,就必须具备执行能力和承受各种压力的心理素质。

戴尔的数字文化是全球的典范。一方面,数字管理方式是科学的范畴。数字管理相当于在组织中统一了“语言”,大家的口径都是一致的,这毫无疑问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另一方面,数字管理是主动型管理,而定性管理是被动型管理。既然是定性管理,那么员工汇报时,说什么、不说什么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员工手中,这其实是“报喜不报忧”的温床。通过数字来造假则更容易被识别(只要你愿意去识别),滥竽充数遇到数字管理就会头疼起来,从这个角度讲,数字文化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表现和延伸。

很多企业在效仿戴尔的数字文化时取得了成功。通过接触,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很多外国企业经理在开会时,通常是以数字开头,以数字结尾,也就是先回顾过去,再规划未来,但这些都是通过数字这个载体,以数字为最终结果。外企说得最多的两个单词就是“指标”和“数字”,“指标”当然也是以“数字”形式体现的,这清晰地体现了外企公司的数字文化。

建立落实力文化,必须形成实事求是的风气与文化。大到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小到个人的成长、成功,都离不开实事求是这个核心要素。这告诉我们中国的企业家,要想让企业具备战斗力和超强的落实力,就必须具有踏实、务实的作风。只有像戴尔公司一样养成靠真实的数字来说话的习惯,才可能把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麦当劳:落实到细节,让细节模式化

汪中求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企业,确实如此。企业文化的塑造中,细节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常常那些让你察觉不到的不起眼的小细节,就能为你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往往正是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把每个环节做到完美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麦当劳堪称典范。它不但为每个工作环节制定了准确的执行标准,而且将标准细化到数字中,它的《员工训练手册》明确地标明了每一道工序的材料种类、取材分量和制作流程。麦当劳在全球的成功,就是因为它成功地复制了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细节!

以汉堡中的生菜为例,麦当劳《全面供应链管理手册》中,规定从源头步骤选土开始,详细记录地段和土壤的资料,所有种植地周边一公里内必须无工业“三废”污染源,无养殖场、化工厂、矿山、医院、垃圾场,与生活区的隔离须超过20米,土壤和水中的重金属和微生物不能超过国家绿A标准。从生菜播种开始进行全程监控,之后的种植、灌溉、施肥、防虫也要一一记录,将污染降至最低的同时,还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倘若生菜出现了问题,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找到每一片生菜的来源并予以解决。

麦当劳对原料的标准要求极高,面包不圆和切口不平都不用,奶浆接货温度要在4℃以下,高一度就退货。一片小小的牛肉饼要经过40多项质量控制检查。任何原料都有保存期,生菜从冷藏库拿到配料台上只有两小时的保鲜期,过时就扔掉。生产过程采用电脑操作和标准操作。制作好的成品和时间牌一起放到成品保温槽中,炸薯条超过7分钟、汉堡超过19分钟,就要毫不吝惜地扔掉。麦当劳的作业手册,有560页,其中对如何烤一个牛肉饼就写了20多页,一个牛肉饼烤出20分钟内没有卖出就扔掉。

正是麦当劳如此严格、完整、细致的管理制度,才使得拥有数千家连锁店的麦当劳运转自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给公司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巩固了企业的国际形象。

麦当劳在中国开到哪里,就火到哪里,令中国餐饮界人士既羡慕,又嫉妒。可是我们有谁看到了它前期艰苦细致的市场调研工作呢?麦当劳进军中国前,做了5年跟踪调查。内容包括中国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情况和消费方式的特点,提前4年在中国东北和北京市郊试种马铃薯,根据中国人的身高、体形确定了最佳柜台、桌椅和尺寸,还从香港麦当劳空运成品到北京,进行口味试验和分析。开首家分店时,在北京选了5个地点反复论证、比较,最后,麦当劳进军中国,一炮打响。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荣事达:完美落实,追求落实“零缺陷”

有人说,在中国,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这话也许说得没错,国人的“差不多”思想总是引诱我们放弃对完美的追求。但是有一家企业却是在质量上精益求精、苛求完美的典范,它就是荣事达公司。

“零缺陷管理”是荣事达借鉴国外企业“无缺点运动”经验并结合本企业实际加以独特的再创造的成果,而“无缺点运动”最早发端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马丁·马里塔公司。1962年,该公司与美国军事部门签订了一项生产供货合同,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很紧,对质量要求很严。可是军令如山,不容耽搁,马丁公司为形势所迫,打破常规,开展了一场“无缺点运动”,这一运动包括:

1.打破传统的“人总要犯错误”理念,改换成“只要主观尽最大努力,就可以不犯错误”的理念,以此动员全体员工追求无缺点目标,自觉避免工作中的失误。

2.打破以往的生产与质检的分离格局,要求每个操作者同时也是质检者,规定上道工序不得向下道工序传送有缺陷的产品。

3.打破过去对错误只有事后发现和补救的常规,讲求超前防患,事先找出可能产生缺点的各种原因和条件,提前采取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4.打破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员工各自为战、各行其是的习惯状态,要求树立全局观念,主动配合、密切合作,从总体上保证实现无缺点结果。马丁公司实行“无缺点运动”果然一举成功,合同期限一到便交付出无可挑剔的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

荣事达吸收其中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零缺陷生产”模式,将“用户是上帝”,“下一道工序是用户”,“换位思考”,“100%合格”等质量意识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纷纷出台,从而实现分散与集中、全员自控与专门控制、内在质量控制与系统信息反馈相结合的“零缺陷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零缺陷供应是零缺陷生产的前提和保证,通过严把质量关,确保提供“零缺陷”的零配件或可辅助件。

从此,荣事达建立了“零缺陷”的企业文化,企业落实力文化进入了新的境界。美国总统麦金莱在得州的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尽最大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只有不满足于平庸,才能追求最好。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当你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你对自己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你所取得的成就也会越来越大。

中国的企业只有像荣事达这样,把对质量孜孜不倦的追求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员工对质量的觉悟才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落实力才能得到提升。

西安杨森:团队精神深化落实

一个人是一条虫,一个团队是一条龙,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力量才是无限的。一个分工明确、目标明确的团队的整体战斗力是十分强大的。

著名制药公司西安杨森在团队落实力的打造过程中,就提出了“雁文化”的合作理念:雁群是一支完美的团队,是由许多有着共同目标的大雁组成的;雁群内部有明确的分工,有负责觅食的和照顾老幼的青壮派大雁、负责安排休息和调整体力的领头雁、负责安全的放哨雁。放哨雁在别人都进食的时候自己不吃不喝,领头雁带头搏击。据科学研究表明,大雁组队飞要比单独飞高出22%的速度。

西安杨森的任何一个销售区域、办事处、培训部或某一产品小组,都是一个团队。公司在搞活动、绩效考核和奖励方面,都很注意以团队为单位,目的是使工作人员学会在团队中求得个人的最佳发展。总裁庄祥兴认为:“雁文化”的实质就是团队的合作精神,雁阵当中的每只雁展翅高飞时都获得了来自同伴的“向上之风”,只有团队内成员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才能实现团队的目标。

西安杨森员工们学习大雁的精神,进行自我管理、互相帮助,他们相互间构建了一种“责任群”:团队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负有帮助别人的责任,同时也享有被帮助的权利。只有建立了和谐的责任群,才能让落实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团队精神实际上是责任意识的体现。团队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建立起一个责任群,把责任分配给每一个人,从而使整个团队实现自我管理的目标。当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建立起强烈的责任感之后,共同的责任感就是成员之间强烈的合作意识,而建立这种合作意识就要通过建立“责任群”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