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书:修身之道与处世之术
3093000000001

第1章 译者的话

巴尔塔莎·格拉西安(1601~1658),生于西班牙东北部阿拉贡贝尔蒙特的一个小村庄。在萨拉戈萨、巴伦西亚大学以及其他地方学习之后,他成为了一名耶稣会士(1634),并且将其随后的人生角色定位为神学家、哲学家、传教士,接受忏悔的神父、教士、代管教区的牧师以及作家。

作为一个探讨处世和做人准则的作者,格拉西安一生都受到其作品遭受封杀的困扰。作品的内容并非导致这些困难的原因,因为作品本身并非什么歪理邪说。格拉西安之所以面对如此之多的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作品所讨论的主题以及格拉西安在作品出版之前拒绝将其交给耶稣教会审查。他的一位教会上司曾经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不严肃,也不适合我们所从事的工作。”1638年,他的第一部作品《英雄》出版之后,罗马的耶稣教会致信阿拉贡教会的主管,要求他们“将格拉西安牧师调到其他地方去”。他的作品《谨慎者》的出版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事实上,格拉西安是一个诙谐、幽默而又固执的人,他忠实于朋友,鞭挞各种丑恶的事物,热爱大自然。格拉西安比耶稣教会所形容的要可爱得多。在格拉西安45岁的时候,为了抵抗法国的入侵,格拉西安作为一名随军牧师来到了皇家部队之中,在这里,他显示出了自己丰富的才华以及乐观的天性。他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曾经提起了他在西班牙部队中的光辉岁月。他跟随士兵们一起顶着炮火来到前线,照顾受伤的战士,用诙谐的话语调侃战争。

格拉西安的第一部作品《英雄》出版时,他才36岁。也许是为了得到皇室的青睐,他把《英雄》的第一版献给了国王菲利浦四世。菲利浦读过这本书之后评价说:“这本书犹如一块小小的宝石,我可以告诉你,里面包含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国王称,这本书是精品中的精品,是他的必备读物。《英雄》使格拉西安第一次为公众所熟知。仅1646年,该书在西班牙就再版了4次,并且被翻译成法语和葡萄牙语。

在格拉西安的著作中,《智慧书》被译介的次数最多,其影响也最大。该书仅于1686至1934年间就在德国先后出现过十种译本,而叔本华的译本从1935年到1953年竟然接连再版了十二次。格拉西安的思想对德国17世纪18世纪的宫廷文学和19世纪的哲学特别是叔本华和尼采产生过重要影响。《智慧书》主要讨论各种谨慎的行为,由300条绝妙的格言警句组成。此书出版于1641年,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它以简洁精辟的语言,与读者探讨如何以一种智慧的方式生存于世。《智慧书》的行文句法也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的程度,如:“简洁,会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这种行文方式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有时却不大容易让人理解。为了能够读懂这300则讨论“谨慎”问题的格言警句,读者必须调动自己所有的智慧去理解作者的意图,揣摩其深层的含义。

在法国,格拉西安的作品被拉·罗什福科模仿,写出了《箴言录》。在德国,在17、18两个世纪里,他的作品至少被翻译了10次。格拉西安有两位著名的崇拜者:德国的哲学家尼采和叔本华。尤其是叔本华曾经认真研读过格拉西安的所有作品,并且宣称格拉西安是他最喜欢的作家。

在“为生存而战”这一问题上,很少有哪位作家的文字像格拉西安这样辛辣而又激烈。但是在格拉西安的文字中间,人们可以感觉到对人类智慧的敬仰,对生命的挚爱以及对完美的道德和艺术的渴望。他希望他的读者“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用健康的身体去回应不变的自然法则,用完美的艺术去弥补残缺的自然,揭开世界万物的奥秘”。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