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三年K班
3112200000015

第15章 后记曲终人散

[一是呓]

总有人说高三能让人脱胎换骨地成长。但我以为这成长有时很是可悲。

[二是饵]

前四话情节很轻松,写起来也飞快。少年和少女们不知忧惧地穿梭在夏日校园,升学率、排名等词汇只是生活的镶嵌,真正连绵成广阔世界的是真实、单纯与爱。

原以为可以一直这样美好下去。可为了什么终于不能。

到最后几话写得连自己也烦躁苦恼起来,不知是否受情节走向的影响,生了很长时间病,拖拖拉拉地把这个长篇总算勉强完成。

有时候也会跑到百度贴吧上去看看读者们的想法,看见他们在热烈地讨论其中哪个男生比较灵,就于心不忍,似乎谁都没有意识到一个这样开头的故事会有这样的结局。

虽然在连载期间不断地放出风去,依然没人有觉悟这可能会有伤感的结局。顶多有人注意了,再跑来问我:“最后谁死了?剧透一下吧。”

京芷卉、谢井原和柳溪川,主角们都没死。文樱在番外里死去只是顺应情节发展,并没有刻意描画悲伤的成分。

有比文樱的死更让人难过的。

那就是,我们深爱的那个少女,她曾白衣胜雪心无城府在花间轻笑,偶尔会为喜欢的人左右为难斤斤计较,可是最后变成了让人痛心疾首的模样。

[三是散]

变。大概是我太善感了,一直觉得这个字本身就具有悲伤色彩。

即使聚会时被以前的高中同学说“呀,你变漂亮了”、“变高了”、“变瘦了”,我也宁愿依然活成他们心目中丑丑的小小的胖胖的旧模样。

就在前几天还看见一个朋友在博客里写我:“多年过去一点进步也没有,好像还是非常迷糊。”虽然怎么看都不像是在夸奖我,但还是挺开心。

迷糊。路痴。丢三落四。易受外伤。易丢失钱包。思维脱线。坏毛病非常多,至今没有变好的趋势,是我的潜意识作祟么?只要整个人不要固步自封,在细节方面保留一点愚蠢的天真不也很好么?何必像京芷卉思考那么多顾虑那么多——换成我是绝对要精神崩溃的呀。

[四是肆]

高考是个话题,长盛不衰。有人说《三年K班》是在抨击高考制度,其实不是。初中语文老师教给我议论文的二要素:摆事实和讲道理。“抨击”

显然属于后者,而我只是在摆事实。文中揭露的每一件不光彩的事,我都亲身经历或者我身边的人亲身经历过,集中起来让主角们受难罢了。

[五是芜]

所谓天真的童年或者纯真的青春,在经历那么多变故之后,不灰飞烟灭至少也会变质的吧?

我喜欢Jay的歌里的一个形容——荒烟蔓草的年代。充满了淡淡的无奈与悲哀。

[六是留]

太美好,这段年华即使悲伤即使怨恨也太美好。我扬言我要一直写青春文学。我妈打击道:那你还不如转型去写长篇冷笑话。

很有些道理。但我还是很难想象将来某一天有年轻的读者对我说“XXX阿姨,您洗洗睡吧”。即使那一天必然存在。

就像我们所有人都明知青春短暂。就像我们所有人都明知年少时的爱情会轻易走远。却还有那么多那么多人执迷不悟地踩进陷阱去。他们用犹豫的心捏紧花梗,认真地数着,留下吧,离开吧,留下吧,离开吧……当最后一片花瓣必然地即将飘散在离开的那句咒语中时,大多数人还是会露出狡猾的微笑,撕下半片,“离开吧”,用剩下的半片挽住了“留下”。

很天真吧。

[七是弃]

却还是有少数人会孤单地默默地心凉到底地站在雨里仰望从面前飞驰而过的车窗里的人影。

井原,对不起。请原谅我的放弃。

[八是罢]

可不可以不幸福?这种蠢问题也只有我这种废柴才好意思问。但我的确觉得有时候,幸福也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

上中学时我就无数遍地思考过,如果我不是从一开始[小学阶段]就那么成绩优异的话,也许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吧?

优等生看上去挺开心,其实也非常累人。普通学生写不完作业就算了嘛!也可以字写得飞起来随便糊弄一下。但是真正做到让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好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那个地步的话,你还好意思把字写得飞起来么?

如果一开始就幸福得让所有人仰视羡慕的话,如果喜欢的人恰巧是万众瞩目的大众情人的话,如果生来是才华横溢家境殷实的公主殿的话,如果……也许会过得比我这样的庸人辛苦几十倍吧?以上理论适合像我一样无进取心者自我安慰。

[九是久]

只听说过钻石能恒久远,没听说过爱情能永流传。也许我在乎的并不是你将来能喜欢我多久。

真正让我感动了的是,你站在我面前说,知道么,我喜欢你,不是从……那时候开始,不是从……那时候开始,也不是从……那时候开始,而是更久更久以前。

犹如一个童话的开端,longlongago。为什么别人堵在我面前时我不想开口,以我惯常的个性显然该顺着人流缓慢移动,却唯独对你说了“借过”?为什么全班都在大扫除,多余的抹布多余的报纸满天飞,我却要抬起头直视你的眼睛,隔着玻璃窗对你说“请给我一张报纸”?

为什么穿过风,又绕了弯,像是不经意,却明明是刻意,像是意外,却明明是注定的意外,最终我来到了你的身边?

[十是逝]

可是到最后,所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那些曾经鲜明得靓丽的情绪,都被年华刨光了,泛起含糊的灰色调。曾经在心里发誓“我跟她势不两立”的人,也慢慢只记得她好的那一面——有一次把外面补课的讲义借我复印。一切都会逝去。

《三年K班》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原型,有的是一个,有的是好几个,大部分是我高中时的同学。在写的过程中,渐渐记起了他们和我度过的每一寸绚烂的光阴。像找到了失而复得的幸福。

[十一是失忆]

我敢打包票,我那些高中同学肯定有很大一部分彻底忘记我这个人了!

唉,干吗那么义愤填膺?长久不联系失忆是很正常的吧。

[十二是时而]

前面说过都有原型。老师例外。现在想想我已经从毕业起就没回去看过老师了,很没良心的样子。[哭~]

我高三时的数学老师李坚是个奇才[也有同学说是鬼才——唉,反正差不多],人称“风一样的男子”,可以算是整个数学组最传奇的人物。

《三年K班》和番外篇里很多话都是摘自“李老师语录”,但是个性就完全和小说里那种“温柔到令人发指的滥好人”不沾边啦。

京芷卉和许杨打赌输了被要求“每年回校看老师三次并且请吃饭”的事是真人真事哦![重音]当时我怎么会自不量力脑子秀逗去跟数学老师就数学题的答案打赌呢?显然是会惨败的嘛!TAT~不过我至今还在食言中,深感内疚。[我怕被你说:“前几天,我的一个考上北大的身材像圆柱的学生来请我吃饭……”——借口可以这样找。]

另外,我的历史老师也是班主任的闵葳老师,和邵茹当然更不沾边了,想当年我们闵老师可是火爆到连别班同学都闻风丧胆的地步哦!

虽然没有小说里那么春风化雨的性格,但你们也是相当可爱的人呐。

唉,说来说去,写《三K》让我想起了很多可爱的人和可爱的事。高三时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幸运。我一定会回去看你们的。TAT~~

[终章是说再见]

是再见还是再也不见呢?唉,我终于不够心狠手辣,还是让井原和芷卉再见了,并且以“世界上一定有这样注定相遇的命运存在”这么蹩脚的宿命理由。

作为一个差劲的作者,注定要败给网上那些“季沫(前笔名)大人,请不要让我们失望啊”的“恳求大团圆结局帖”。

每个月在键盘上敲下“未完待续”的时候都在向往敲下“全文完”的那一刻。

终于全文完了,终于不用每个月写了又重写写了又重写,直到发稿最后一天还在重写。

相必ENO殿也在庆幸终于不用每个月在一跨三单中挣扎。辛苦啦,鞠躬——但是真的结束了又有几分不舍。怀念小读者们每天过来问“《三年K班》什么时候上市啊”、“售价多少啊”、“结局剧透一下吧”的日子。怀念写到一半偷偷爬上贴吧去看他们争论“明明是谢井原帅,程司算什么”的日子。怀念一边发烧一边在别人的强烈要求下考虑“是不是该让井原再对喜欢的女生好一点”的日子。还有非常KUSO的花絮一条,云萱的手机号就是我自己的手机号,最初连载在《光年纪》七月号上面只马赛克了一位,结果某阶段我的手机被读者打爆了(大家猜功都好强劲),还有一个说他群发了十条短信问“请问你是《三年K班》的作者吗”,只有我很懵地回了:“我是啊。”……Orz。这次只好多马赛克几位了。

所以,你们的好我都记住了,我都在怀念。谢谢ENO.让我们看见了这么美型的井原和这么可爱的芷卉。谢谢校对的小婷,谢谢写后记的小离子(由于版面问题再版删除了),谢谢所有支持我的读者。[最后不正经地说一声“拜托请继续支持《八分钟的温暖》《夏日再临》《再见,冥王星》《京畿异象志》……——你有完没完了?被编辑抽飞……]

最初将喜欢念成呓语,浪漫是鲜活的饵料,而明知难逃曲终人散的结局,却反而更肆意妄为,其实内心早已一派萧瑟荒芜,在是留是弃中反复挣扎,最后却只能作罢。

以为幸福会很远很久,忘了快乐转瞬即逝。最终我宁愿失忆,却总时而流泪想起。我记得那年六月我们道过再见。可再见——是再见?还是再也不见?

2007年8月

完稿于北京怀柔学生军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