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家书
3113400000021

第21章 持家理财篇(4)

【原文】

字谕纪泽:

廿一日得家书,知尔至长沙一次,何不寄安禀来营?婚期改九月十六,余甚喜慰。余老境侵寻,颇思将儿女婚嫁早早料理。袁漱六亲家患咯血疾,昨专人走松江看视,若得复元,吾即思明春办大女儿嫁事。袁铁庵来我家时,尔禀问母亲,可以吾意商之。

京中书到时,有胡刻《通鉴》一部,留家中讲解,即将吾圈过一部寄来营可也。又汲古阁初印《五代史》一部,亦寄来。皮衣等件,速速寄来。吾买帖数十部,下次寄尔。此谕。

咸丰九年九月廿四日

【译文】

字谕纪泽:

二十一日我接到了你的家信,从此信中得知你最近曾到过长沙,为什么不写信告知呢?听说婚期已经改在九月十六日举行,我心里觉得很高兴,也很赞成这个决定。如今我年事已高,离世之日不远了,就希望早早把儿女的婚事办妥,尽早料理尽早安心。最近听说袁漱六亲家患上了咳血病,我昨天专门派人到松江去探望他的病情如何。如果能复原,我就想在明年春天操办大女儿的婚事。袁铁庵来我家的时候,你可向母亲禀告此事,把我的意思提出来一起商议之后再作定夺。

京城中的书籍运抵家中之后,其中有一部胡刻的《通鉴》,可留在家里讲解,只要把我圈点过的那一部寄到军营来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部汲古阁初印的《五代史》也一并寄来。皮衣等御寒之衣物,尽早寄来。我买了几十部字帖,下次再寄给你。此谕。

咸丰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一二谕纪泽:应早起、有恒、举止厚重

【原文】

宇谕纪泽儿:

接尔十九、二十九日两禀,知喜事完毕,新妇能得尔母之欢,是即家庭之福。

我朝列圣相承,总是寅正即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传早起,吾得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约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则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此尔所及见者也。余近亦黎明即起,思有以绍先人之家风。尔既冠授室,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自力行之,亦率新妇力行之。

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逮办理军事,自矢靡他,中间本志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余尝细观星冈公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冈公。尔之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须重厚。早起也,有恒也,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务。早起是先人之家法,无恒是吾身之大耻,不重是尔身之短处,故特谆谆戒之。

吾前一信答尔所问者三条,一字中换笔,一“敢告马走”,一注疏得失,言之颇详,尔来禀何以并未提及?以后凡接我教尔之言,宜条条禀复,不可疏略。此外教尔之事,则详于寄寅皆先生看读写作一缄中矣。此谕。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我已经收到你十九、二十九日的两次来信,得知喜事已经圆满完毕。很高兴听说新媳妇能让你的母亲欢心满意,这真是全家人的福气。

我朝历代圣明的国君,总是寅正就起床,至今两百年不变。我家从高曾祖父起就有早起的习惯相传,我曾亲眼见过竟希公、星冈公全都是天未亮就早早起床,冬天寒冷时也起床坐一个时辰,才见天亮。我的父亲竹亭公也天刚黎明就起床,如果有事就不等天亮,每夜必定起床看一两次,这些你一定也曾亲眼所见。近年来,我也已经习惯黎明即起,希望能继承先人的家风。你已成年,结婚,应当以早起为第一要务。自己身体力行,也应教新妇力行。

我此生的缺点就是没恒心,以致一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心中满是遗憾和愧疚。直到开始操办军务,取代了此前的志向,其间本志发生变化,尤其以做事没有恒心为最大的问题,深以之为内心的耻辱。你若想要稍稍有所成就,一定要从“有恒”二字下手。

我曾经仔细观察星冈公,发现他之所以仪表超逾众人,原因就归结于一个重字。我自认为神情举止和走路的姿势还算稳重敦实,这些都是从星冈公身上学来的。你的举止言行很是轻浮,这是你一个很大的缺点,以后要注意改正,常常审视自己的行为,无论行走起坐,都要记住稳重二字。早起、有恒、稳重这三个方面是你当前要注意的最紧要的事情。早起是世代承袭的家风,没有恒心是我此生的遗憾和耻辱,而不稳重则是你最大的缺点,所以特别谆谆告诫你改掉这个毛病。

我上封信回答你问的三个问题:一是写字中途换笔,一是“敢告马走”,一是注疏得失。我在信中给你讲解得很详细,你的回信为什么没提到?以后凡是接到我教你的言论,都要逐条地详细答复,不可疏忽大意。除此以外我教你的东西,在我给寅皆先生有关看读写作的信中叙述得更为详细,你一定要细读。此谕。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一三谕纪泽:时记勤敬二字

【原文】

字谕纪泽儿:

接尔元夕禀,知叔父大人病极沉重。余未在家,尔宜常至白玉堂服侍汤药,勤敬二字断不可忽。若在老宅而有倦色有肆容,则与不去无异。余往年在外多愧悔之端,近两年补救不少。至在家亦有愧悔者,尔为我补救可也。澄叔分居上腰里,应用粗细器皿须由下腰里分去。尔禀母亲雇工陆续送去。尔至长沙看贺岳母,须待叔祖病减乃去,禀商澄、沅二叔父遵行。

涤生手示

咸丰十年二月初四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我已经收到你元夕写来的信,得知叔父大人病情继续恶化,心情极为沉重。现在我不能在家尽孝,你应当经常到白玉堂去侍奉他老人家。“勤敬”二字要谨记在心,绝不能忽视。如果在老宅侍奉之时,表现出丝毫的疲倦或懈怠,那就跟不去没什么不同了。过去在外为官处世,我做了不少令自己后悔不已的事,这两年我已经尽力补救了许多。另外,在家里发生的一些事也让我愧悔不已,这就要靠你在家尽力帮我弥补了。澄叔分居到上腰里,常用大小器皿要从下腰里分过去。你请示母亲后,就尽快雇人陆续送过去。你到长沙探望岳母一事应该暂缓,等叔祖病情好转后再去也不迟,要请示澄、沅两位叔父,商议好后再按他们说的执行。

涤生手示

咸丰十年二月初四日

一四谕纪泽:治家八事,缺一不可

【原文】

字谕纪泽儿:

初一日接尔十六日禀,澄叔已移寓新居,则黄金堂老宅,尔为一家之主矣。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祀,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此四事之外,于读书、种菜等事尤为刻刻留心,故余近写家信,常常提及书、蔬、鱼、猪四端者,盖祖父相传之家法也。尔现读书无暇,此八事,纵不能一一亲自经理,而不可不识得此意,请朱运四先生细心经理,八者缺一不可。其诚修祭祀一端,则必须尔母随时留心。凡器皿第一等好者留作祭祀之用,饮食第一等好者亦备祭祀之需。凡人家不讲究祭祀,纵然兴旺,亦不久长。至要至要。

尔所论看《文选》之法,不为无见。吾观汉魏文人,有二端最不可及:一日训诂精确,二曰声调铿锵。《说文》训诂之学,自中唐以后人多不讲,宋以后说经尤不明故训,及至我朝巨儒始通小学。段茂堂、王怀祖两家,遂精研乎古人文字声音之本,乃知《文选》中古赋所用之字,无不典雅精当。尔若能熟读段、王两家之书,则知眼前常见之字,凡唐宋文人误用者,惟六经不误,《文选》中汉赋亦不误也。即以尔禀中所论《三都赋》言之,如“蔚若相如,皭若君平”,以一蔚字该括相如之文章,以一皭字该括君平之道德,此虽不尽关乎训诂,亦足见其下字之不苟矣。至声调之铿锵,如“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数军实乎桂林之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等句,音响节奏,皆后世所不能及。尔看《文选》,能从此二者用心,则渐有入理处矣。

作梅先生想已到家,尔宜恭敬款接。沅叔既已来营,则无人陪往益阳。闻胡宅专人至吾乡迎接,即请作梅独去可也。尔舅父牧云先生身体不甚耐劳,即请其无庸来营。吾此次无信,尔先致吾意,下次再行寄信。此嘱。

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初一这天我收到你于十六日所写的来信,从信中得知澄叔已经乔迁新居了,如此一来,黄金堂的老房子就改由你掌管,你也算是一家之主了。从前我的祖父星冈公治家最讲究方法,第一是务必早起,第二是将屋宅打扫得干净整洁,第三是虔诚地祭祀,第四是善待亲族邻里。凡是亲戚邻居来到家中做客,无不恭恭敬敬地款待,有急事一定给予周济,有纠纷一定会去帮助排解,有喜庆的事一定前往庆贺,有丧事一定会去吊唁。除了上面所说的这四件事情之外,在读书、种菜这样的事上更是时刻留心,从不懈怠。因此近来我写的家信中,时常提到书、蔬、鱼、猪这四件事,这些都是我的祖父传下来的家法,要世代承袭。你现在正在读书,时间并不是很充裕,所以这八件事不能事必躬亲,即便如此,也要理解这八件事的深刻含义。劳烦朱运四先生悉心打理,这八件事件件重要,缺一不可。特别是虔诚祭祀一事,也必须提醒你母亲时时放在心上。凡是最好的器皿必须留下来以便祭祀用,最好的食品也必须为祭祀准备。凡是不讲究祭祀的人家,即使兴旺,也不会很长久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你所论述的看《文选》的方法也不是没有见地的。据我看来,汉魏时期的文人,有两点最不能望其项背的:一是训诂精确,二是声调铿锵。《说文》是训诂的学问,中唐以后大多数人都不再讲究训诂之学,宋代以后讲经尤其不重视,直到我朝,巨儒才开始精通小学。段茂堂、王怀祖两家,就精心研究古人文字声音的根本,才知道《文选》中古赋所用的字,无不典雅精当。你若能熟读段、王两家的书,就会发现如今文章中常用的字大都被唐宋的文人错用了。只有六经没有错,《文选》中的汉赋也基本无误。就拿你信中讲的《三都赋》来说,如“蔚若相如,皭若君平”,用一个“蔚”字概括相如的文章,用一个“皭”字概括君平的道德,这虽然不全部是有关训诂的,但至少可以说明他用字的态度是一丝不苟的。至于声调的铿锵,如“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数军实乎桂林之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等句子,音响节奏,都是后世文人无法企及的。你研读《文选》应该从这两个方面下功夫,就能慢慢理解它的精深之处了。

估计作梅先生已经到我们家了,你应诚心恭敬地款待他。沅叔既然已经到达营中,那就无人陪他前去益阳了。不过我听说胡家会专门派人到我们家乡迎接,那就请作梅先生独自前往就行了。你舅父牧云先生身体不太好,就叫他不要到营中来了。我这次没给他写信,你代我向他转达这个意见,下次再给他写信。此嘱。

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

一五致两弟:时以子侄辈骄傲为虑

【原文】

沅、季弟左右:

朱祖贵来,接沅弟信,强中营勇回,接沅、季二信,皆二十五六日所发。自二十七日以后,弟处发信,想皆因中途有警折回矣。日内不知北岸贼情何如,至为系念。此间鲍、张初二三并未开仗,唐桂生赴祁、建交界之区,亦未见贼也。

季弟赐纪泽途费太多。余给以二百金,实不为少。余在京十四年,从未得人二百金之赠,余亦未尝以此数赠人,虽由余交激太寡,而物力艰难亦可概见。

余家后辈子弟,全未见过艰苦模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婢,习惯自然,骄傲之气入于膏肓而不自觉,吾深以为虑。前函以傲字箴规两弟,两弟不深信,犹能自省自惕;若以傲字诰诫子侄,则全然不解。盖自出世以来,只做过大,并未做过小,故一切茫然,不似两弟做过小,吃过苦也。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夜

【译文】

沅弟、季弟左右:

朱祖贵抵达营中,带回了沅弟的来信。强中营的士兵回来,又接到了沅弟、季弟所写的两封信,都是二十五六日发出的。自从二十七日以后,你们寄来的信都可能因路上有警又折回去了。近日不知北岸的敌情如何,特别挂念。这里鲍春霆、张运兰军初二三并未开战,唐桂生去祁县、建州交界的地方,也未遭遇敌人。

季弟赐给纪泽的路费太多,事先我已经给了他二百两银子,已经不少了。我在京城为官十四年,从未得到别人二百两银子的相赠,我也从没有赠送别人如此大的数目。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由于我交往太少,但物力财力的艰难,也由此可见一斑。

我家的后辈子弟,全都没有经历过艰苦贫困的生活,以致自视甚高,口气过硬,整日呼奴喝婢,最终形成固有的习惯。最让人忧虑的是他们的骄傲之气,已经病入膏肓还未能觉察到。上次我写信以“傲”字告诫你们两位兄弟,虽然你们不深信,但能反省警惕;而以“傲”字告诫子侄,他们则无动于衷。大概是他们自出生以来,只做过颐指气使的“娇儿”,从未做过低贱的事务,所以一切艰苦没有过亲身的体会,显得很茫然,不像两位弟弟做过低贱的事务,吃过一些苦。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夜

一六谕纪泽纪鸿:须努力读书,不可积钱买田

【原文】

字谕儿纪泽、纪鸿:

泽儿在安庆所发各信及在黄石矶、湖口之信,均已接到。鸿儿所呈拟连珠体寿文,初七日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