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家书
3113400000043

第43章 交友处世篇(7)

【译文】

沅、季两弟左右:

我于十一日接到沅弟于本月六日寄来的一封信,晚上又接到两弟于本月八日的来信,知道自己当了爷爷,真是天大的喜事。本月七日的家信还没有收到。现将应答复的事情,逐条排列如下:

一、关于进驻徽州之事,等打了胜仗再另行商谈,这个建议很对。如今池州的敌军正准备进攻东、建等地,普营的事也还没办好,我在祁门不宜轻举妄动,已经派次青赶赴徽州接管印信。

二、僧王的失败,说明沅弟去年在抚州的预言得到了应验,可见沅弟的见解确实很有道理。我现在身居要位,常蹈危机,如今又看到陆、何与僧相继战败的厄运,心中更是恐惧,怎样才能够让我免除大难呢?请你深思熟虑之后,详细地告知于我。我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安危考虑,而是害怕自己的过失会使先人蒙受羞辱。

三、对癸冬我摒绝得很严格,你大可放心。对周之翰也不再亲密,有时隔三四天才会与他约见一次,如果过于疏远他,就无法使他安心了。目前绝不可让吴退庵返汗,暂且等到以后再说。文人大多自认为很了不起,不免言辞狂傲,这几乎成了文人的通病。我曾批评他口气强硬、文笔刚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天赋高的人,若适当引导,也可变成得道之士。如罗山、璞山、希庵原本都是非常高傲的人,后来才慢慢磨炼得归于平实。

我过去也是如此,错在高傲,直到近些年来才逐渐变得平淡朴实。周之翰、吴退庵的缺点也是太过高傲,但是他们的品行终究不卑污。像这次南坡信中说的胡镛、彭汝琮等人,就更难说了。虽然我心中也不愿如此,但却不得不下公文,用这个来衡量一下,也不应该厚此薄彼。总的来看,天下没有一点缺陷都没有的完美之人,也没有完全没有摩擦和矛盾的友谊。只要在大的方面能够做得正直,一些小瑕疵也可以包容,这样也就过得去了。

四、浙江的敌军已逐渐败退,一部分到了平望,一部分去了石门,都已经不足为虑了。这样我就可以静心治理皖南的军务了。春霆现在竟然还没有到,真有些奇怪,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

一七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二月初一日唐长山等来,接正月十四日弟发之信,在近日可谓极快者。

弟言家中子弟无不谦者,此却未然,余观弟近日心中即甚骄傲。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弟于营中之人,如季高、次青、作梅、树堂诸君子,弟皆有信来讥评其短,且有讥至两次三次者。营中与弟生疏之人,尚且讥评,则乡间之与弟熟识者,更鄙睨嘲斥可知矣。弟尚如此,则诸子侄之藐视一切,信口雌黄可知矣。

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耳。余正月初四信中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望弟常常猛省,并戒子侄也。

此间鲍军于正月二十六大获胜仗,去年建德大股全行退出,风波三月,至此悉平矣。余身体平安,无劳系念。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二月初一这天唐长山等人到来,收到了正月十四日弟弟寄出的信,在近些日子到达的信件中,速度也算是很快的了。

弟弟说家里子弟没有一个不谦和恭谨的,我看事实并非如此。我观察弟弟近日就开始心生傲气了。凡是敬畏别人、不敢对人妄加评论的,都是恭谨谦和的人;凡是喜欢讥笑评论他人短处的,都是骄傲的人。对于营中的人,如季高、次青、作梅、树堂诸位君子,弟弟都在来信中讥笑评论了他们短处,而且有两三次之多。对于营中与你比较生疏的人,你都要毫不留情地讥笑评论,那乡里间与你熟悉认识的人,你对他们的睥睨和斥责,更是可想而知了。弟弟尚且如此,那其余的子侄们目中无人、藐视一切、信口雌黄的行径想必并不在少数。

谚语说:“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从此句来看,并非只有锦衣玉食、对人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才称得上是骄傲,其实言语间流露出的志得意满、毫无顾忌,开口闭口议人短长,这就是极骄傲的体现。我正月初四的信中说戒除“骄”字,就是以不轻易非议嘲笑人为第一要义;戒除“惰”字,就是以不晚起为第一要义。望弟弟常以这两点来反省自己,并时时告诫子侄们谨守。

这里鲍军于正月二十六日大获胜仗,去年建德大股敌军全部退出,三个月的风波,至此终于全部平息了。我近来身体无恙,健康平安,无须挂念。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一八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

【原文】

沅、季弟左右:

湖南之米昂贵异常,东征局无米解来,安庆又苦于碾碓无多,每日不能舂出三百石,不足以应诸路之求,每月解子药各三万斤,不能再多,望弟量入为出,少操几次,以省火药为嘱。扎营图阅悉。得几场大雨,吟、昆等营必日松矣,处处皆系两层,前层拒城贼,后层防援贼,当可稳固无虞。少泉代买之洋枪,今日交到一单,待物到即解弟处,洋物机括太灵多不耐久,宜慎用之。

次青之事,弟所进箴规,极是极是,吾过矣!吾过矣!吾因郑魁士享当世大名,去年袁、翁两处及京师台谏尚累疏保郑为名将,以为不妨与李并举,又有郑罪重李情轻,暨王锐意招之等语,以为比前折略轻。逮拜折之后,通首读来,实使次青难堪。今得弟指出,余益觉大负次青,愧悔无地。余生平于朋友中,负人甚少,惟负次青实甚。两弟为我设法,有可挽回之处,余不惮改过也。

同治元年六月初二日

【译文】

沅弟、季弟左右:

湖南的米价,近日昂贵异常,为东征供应的米粮已经很久没有解送来营,再加上安庆没有足够的碾碓,每天舂米不过三百石而已,根本不足以供应各路官兵的需求。目前每月最多解送子弹、火药各三万斤,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希望弟弟量入为出,细心衡量,尽量少操演几次,以节省火药。扎营地图我已看过,下几场大雨,吟、昆等营的防守定会日渐松懈。现在到处都是两层抵御,前一层是抵抗城里的敌人,后一层是防御支援的敌人,如此应当比较稳固,暂时不会有太大危险。少泉代买的洋枪,今天收到一个单子,等货到了马上解送弟弟营中,洋枪机括太灵,多数达不到经久耐用的要求,告诫士兵们要慎用。

关于次青的事,弟弟的规劝,说得很有道理,确实是我的过失!是我的过失!我因为郑魁士享当世大名,去年袁、翁两处,以及京城台谏,还多次上疏保郑为名将,认为失守的事是与郑李两人同罪的,再者,郑罪重、李情轻,及皇上锐意招之这些话,以为比前面的奏折分量减轻了。等到拜读了奏折以后,才发现通篇文字,实在让次青过于难堪。现在弟弟指出来,我更感觉对次青很是有愧,实在愧疚、无地自容!我生平与朋友相处,负人之处很少,但这次实在有负于次青,而且负欠的很多。希望两弟尽力为我想办法,只要能够挽回,我一定诚心改过。

同治元年六月初二日

一九谕纪泽:安危之际,不可为一己之身名计

【原文】

字谕纪泽儿:

接尔闰月禀,知澄叔尚在衡州未归,家中五宅平安,至以为慰。

此间连日恶风惊浪。伪忠王在金陵苦攻十六昼夜,经沅叔多方坚守,得以保全。伪侍王初三四亦至,现在金陵之贼数近二十万,业经守二十日,或可化险为夷。兹将沅叔初九、十与我二信寄归,外又有大夫第信,一慰家人之心。

鲍春霆移扎距宁郡城二十里之高祖山,虽病弁太多,十分可危,然凯军在城主守,春霆在外主战,或足御之。惟宁国县城于初六日失守,恐贼猛扑徽州、旌德、祁门等城,又恐其由间道径窜江西,殊可深虑。

余近日忧灼,迥异寻常气象,与八年春间相类。盖安危之机,关系太大,不仅为一己之身名计也。但愿沅、霆两处幸保无恙,则他处尚可徐徐补救。此信送澄叔一阅,不详。

涤生手示

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我已经收到了你闰八月写来的信,得知澄叔尚在衡州,还没有回去。家中五宅平安,心里十分欣慰。

这里连日恶风惊浪。伪忠王在金陵苦攻十六昼夜,经沅叔多方坚守,最终得以保全。初三四伪侍王也抵达金陵。如今金陵附近的敌人已有近二十万之多,不过我军已经坚守了二十天,或许能够化险为夷。现将沅叔初九、初十写给我的两封信寄回,另外还有大夫第(曾国荃的府第)的信,以宽慰家人的忧虑之心。

鲍春霆已经移营,目前驻扎在距宁郡城二十里的高祖山上,虽然生病的士兵很多,情势十分危险,但凯军在城内专注于防守,春霆军在城上专注于作战,估计已经足以抵御敌人的进攻了。只是初六那天,宁国县城失守,我担心敌人会趁此猛扑徽州、旌德、祁门等城,或者是由小路直接窜往江西,这些都很让人忧虑。

近来情势危急,以致内心忧虑焦灼,所以气色完全不同于往日,与咸丰八年春天有些相似。目前前线处于安危关头,关系太大,所以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名利而考虑了。但愿沅、霆两地有幸能保无事,那么其他地方还可以慢慢补救。把这封信送给澄叔看看。不再详写了。

涤生手示

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

二○谕纪鸿:凡岁考科考,须有老成者照应

【原文】

字谕纪鸿儿:

接尔禀件,知家中五宅平安,子侄读书有恒为慰。

尔问今年应否往过科考?尔既作秀才,凡岁科考,均应前往入场,此朝廷之功令,士子之职业也。惟尔年纪太轻,余不放心,若邓师能晋省送考,则尔凡事有所禀承,甚好甚好。若邓师不赴省,则尔或与易芝先生同住,或随睪山、镜和、子祥诸先生同伴,总须得一老成者照应一切,乃为稳妥。

尔近日常作试帖诗否?场中细检一番,无错平仄,无错抬头也。此次未写信与澄叔,尔为禀告。

涤生手示

同治二年五月十八日

【译文】

字谕纪鸿儿:

我已经接到了你的来信,信中说家中五宅平安,子侄们读书都能做到持之以恒,我看后深感欣慰。

你在信中问我,你今年是否要参加科举考试,你既然已经是秀才了,凡是岁考科考,都应该去参加,这是朝廷的命令、士子的义务啊。只是担心你年纪尚小,阅历太浅,所以我不放心你一个人前去。如果邓老师能送你到省城参加考试,那么你许多事情都有人照应,就再好不过了。如果邓老师不去省城,那么你要么与易芝生先生一起住,要么与睪山、镜和、子祥几位先生做伴,总之要有一个老成的人照应一切,才是稳妥之举。

你近日是否还常作试帖诗?考试的时候,要仔细检查自己的考卷,注意平仄、抬头是否有错。这次没有给澄叔写信,你向他禀告即可。

涤生手示

同治二年五月十八日

二一谕纪鸿:船行沿途不可误挂帅旗,不可惊动官长【原文】

字谕纪鸿儿:

尔于十九日自家起行,想九月初可自长沙挂帆东行矣。船上有大帅字旗,余未在船,不可误挂。经过府县各城,可避者略为避开,不可惊动官长,烦人应酬也。余日内平安。沅叔及纪泽等在金陵亦平安。此谕。涤生手示。

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译文】

字谕纪鸿儿:

你于十九日从家中出发,估计九月初就开始从长沙挂帆向东航行了。船上虽然有大帅字的旗帜,但是我并未在船上,所以不可以误挂。沿途会经过很多的府县,到时能避开的就尽量避开,以免惊动地方长官,给他们带去不必要的麻烦,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我现在平安无事,沅叔及纪泽等人还在金陵,一样平安。此谕。

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二二谕纪泽:如涉外事请子密作缄相告

【原文】

字谕纪泽儿:

连接二十九日、初一、初二日三天四禀,具悉一切。

筱泉竟尔不起,深用悼惨,尔往吊祭,余再致联幛、赙仪也。各处咨文尽可不粘保单。兹将排单寄去十余份。如咨文尚未发,排可也,不排亦可也。各省发咨太迟,今亦不复谕矣。

安庆并无长龙解饷,此间已派长龙数号回皖。外间司道及各署有应商之事,余曾嘱其就子密一商。以后凡涉外事,请子密作一缄寄我可也。

裱地图,面背皆用白纸,但用黄绫镶边而已。和州图稍展,令宽四旁略有可折为妥。此嘱。涤生手示。

今日逢四磅信之期,途寄四叔信一缄,日记一本,尔阅后专人送去。

同治三年七月初四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近日连续接到你上月二十九日、本月一日、二日三天寄来的四封信,信中所写的事情都知道了。

不曾想筱泉竟然就此一病不起,心中深感哀痛。你要亲自前往吊祭,我还要再派人送去挽联挽幛和赙仪。各处来的咨文完全不必粘保单。现将排单寄去十几份。如果咨文还没有发出,粘排单就行了,不粘排单也没关系。各省发送咨文太慢,暂时不用在意这些。

安庆暂时没有长龙押送军饷,这里已派了数号长龙回安徽。外间的司员、道员和各官署有要商议的公事,我曾经吩咐他们到钱子密那里商议。今后凡是有关外间公事,请子密写信告诉我即可。

若要裱地图的话,正面和背面都应用白纸装裱,不过镶边时一定要用黄绫。和州图应略为加宽一些,四边略微留点儿折边的地方就可以了。此嘱。

今天逢四,是应该送信的日期。我寄给你四叔一封信,一本日记,你看过后派专人给他送去。

同治三年七月初四日

二三谕纪泽:凡认证皆发给盘川,以示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