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3119600000047

第47章 自由是孩子赖以成长的空气

孩子还不经世事,天性就是随心所欲,这时如果我们强加一个功利的观念给孩子,剥夺孩子的自由,那么轻则摧毁了他们的创造能力,重则让他们产生出反抗心理,形成扭曲的性格。

一个母亲带着从来没吃过苦的孩子去看一部关于上山下乡的电影,想让孩子看一看以前的困难景象,让孩子知道珍惜今天的生活。但没想到看完之后母亲却听到孩子如此评价:“你们那个时候真是好啊,没有作业,又不用上课,随便去哪儿玩儿都行……”母亲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可能很多父母听了这样的话,也会和那位母亲一样震惊,但真的是孩子不知好歹吗?不错,现在的孩子们物质生活确实是很丰富,但他们的代价就是牺牲了自由。

学校要举办春季运动会,喜欢运动的方琴报了跳远和4×100接力两个项目。为了跑出好成绩,赛前半个月,方琴放学后和周末都要和几个参加接力的同学一起合练。

爸爸妈妈知道了却让她退赛,还说:“一个女孩子疯疯癫癫的成何体统?甭说你拿不上名次,就是拿上了,奖品充其量也就是一些笔和本,咱家缺那个呀?”

方琴争辩说:“我已经报过名了,现在不跑了,其他3个同学怎么办,谁来接替?再说,如果那样的话,老师和同学们会怎么看我啊!”

爸爸有些生气了,说:“你还有理了,当初报名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提前和我们商量?就为了比赛时跳几下、跑几下,周末的钢琴班也不去了,值得吗?”

方琴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哭着对爸爸嚷:“难道我连参加运动会的自由都没有吗?你小时候没参加过吗?我爷爷限制你了吗?”

方琴的爸爸一时语塞……

的确,属于孩子自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平时做作业要做到凌晨,假期甚至还出现放假比上学时还累的情况。寒暑假里,孩子的日程表被安排了学英语、学电脑、学音乐、学绘画、学舞蹈……孩子原始的自由渴望在各种考级的压力下所剩无几。

在高负荷、高强度的学习培训下,孩子们失去了可贵的自由,其灵性和创造力也消失了。更关键的是,他们也许失去了最纯真的快乐,进而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有这样一句话:“现在的孩子,如果连玩都不会,那还能有什么出息?”

今天的孩子虽然与苦难的生活无缘,童年的色彩却也不再丰富。孩子还不经世事,天性就是随心所欲,这时如果我们强加一个功利的观念给孩子,剥夺孩子的自由,那么轻则摧毁了他们的创造能力,重则让他们产生出反抗心理,形成扭曲的性格。所以,给孩子一点自由,周末如果他不愿意去上课,那就任他在太阳下晒得黝黑,随他在雨里淋个痛快吧。让孩子的身心在清新的空气里自由徜徉,是给他的最好的营养。

不逼孩子去做人上人

德国一名大学教授在儿子刚刚三岁的时候,便开始了对他的培养计划。他请家教教孩子拉丁文和斯拉夫文,孩子不到七岁就可以和整个欧洲的人种对话了。他又开始对孩子进行美学艺术全方位的培养,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就独自完成了一篇关于巴洛克艺术与现代音乐的论文。十八岁的时候,孩子考上了洪堡大学攻读法律。25岁,孩子拿到了大学的聘书,可以成为一名大学讲师,并拥有了律师从业资格,可以在全欧开展律师事务。

这位父亲看着孩子的成就,心想自己终于可以歇歇了,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孩子居然放着远大的前途不要,跑去摩洛哥开了一家冰激凌店,自己制售冰激凌去了。

这对德国父子的故事真有点让我们啼笑皆非,当我们费尽心思设计孩子未来道路的时候,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渴望和呐喊。公园里修剪整齐的灌木固然美观,却失去了个性。一株枝丫弯曲的枣树,看起来有点凌乱,但不也正因此才有了其独一无二、不拘一格的美吗?

喜欢根雕吗?根雕最大的魅力,就是自然美。因为最后创作成型的人物、动物、器物等根雕形象,都是以树根的自然形态以及畸变形态,包括树身、树瘤、树根等作为艺术创作对象,进行巧妙构思加工而成的。教育孩子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个***好,在给其充分自由的情况下,进行适当修剪。即便是有一点瑕疵,我们也可以经过构思,尽量把缺憾也变成一种美。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黑人都可以成为奥巴马。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名律师,而孩子最终却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水手,那么他就是成功的。

和孩子一起去疯

偶尔你也可以做一个“老顽童”,陪孩子玩到累,让孩子体会玩得很尽兴、很享受是一种什么感觉。这种经历将会成为你和孩子刻骨铭心的美好记忆。

朋友的儿子张睿特别喜欢踢足球,但是他最近却很烦恼:“妈妈现在不准我去踢球。”妈妈也一肚子苦水:“小睿踢球,胳膊上、腿上老是有淤青,我很担心他受伤。”

周五的晚上,朋友偷偷对儿子说:“睿睿,爸爸周末带你去玩球,去不去呀?”

儿子听了一喜,但情绪立马又低落下去:“要是被妈妈发现,又要挨批了。”

朋友说:“咱俩偷偷去,别被你妈发现就行。如果回来挨批,我替你扛着。”

儿子自然乐得直蹦。

第二天,朋友带着睿睿来到球场,两人在草坪上尽情地抢球、射门,不知不觉玩了一个上午。中午回家时,他们俩全身汗淋淋的。

回到家,爸爸还未等妈妈发火就说:“老婆,我们家的两个男子汉,今天表现不仅很勇敢也很智慧,你看,没受伤。嘿嘿。”

眼尖的妈妈还是看到了睿睿胳膊肘处划掉了一层皮,“哦,你说这一点啊,男子汉大丈夫,这点小破皮算什么,是不是儿子?”

儿子在旁边连连点头,附和说:“我一点感觉都没有。”

妈妈看到这对玩疯了的父子,只好一边去找消毒药水,一边笑着摇摇头。

作家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成长。”给孩子创造一片野地,让孩子的生活中少一些约束和羁绊,多一份理解和信任;让孩子在自己支配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压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塑造自己的未来;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让他们活得快乐些。保持好孩子的那份好奇心、保持好那份执着,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