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地名纵横
3122000000008

第8章 市县(市区)地名(6)

明嘉靖十四年(1535),延平府通判林元伦以大田“地介延、漳、泉三府之交,依山阻隘,民众聚为盗”为由,奏请置县管理。福建巡按御史白贲奏请割尤溪十五个都、永安一个都、漳平一里十社、德化黄认一团为县域,隶属延平府。据《大田县志.大事记》载:嘉靖十五年六月(夏历)筑城。城墙从凤山顶逶迤而下,环抱于南,周长六百八十余丈,高一丈六尺,基宽一丈五尺,城壕从北门沿城墙朝东南流入县前溪(今均溪河),壕宽一丈五尺。据有关资料载,这座县城东有“迎恩”(寅宾)门、西有“阜成”(饯日、丰登)门、南有“太平”(鸣凤)门、北有“拱辰”门。县署建于四海寨南状元丘处。故取县名为大田县;又因县城东西有赤岩、白岩对峙,所以又别名“岩城”。嘉靖十七年,首任知县唐文杰上任。

清雍正十二年(1734),永春县升为永春州,大田县改属永春州。

民国元年(1912),福建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大田县隶属南路道。民国3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大田县隶属厦门道管辖。民国16年,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大田县直属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大田县隶属兴泉省。民国23年7月,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置,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四区(区署在仙游)。民国24年10月,福建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福建省又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均隶属第六区(区署在龙岩)。民国35年1月,福建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九区(区署在永安)。民国36年4月至38年9月5日,福建省行政区划重新调整设7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六区(区署在永安)。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福建省行政区划分为8个专区、2个市,大田县划归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区署在永安)。1949年9月6日,大田县解放,隶属永安地区专员公署。

1956年6月,永安地区专员公署撤销,大田县改属晋江地区专员公署;1963年5月划归三明专员公署。1978年3月,大田县属三明地区行政公署管辖;1983年4月隶属三明市。2011年末,永安市辖均溪、石牌、桃源、上京、太华、建设、广平、奇韬8个镇,文江、前坪、梅山、湖美、华兴、屏山、济阳、吴山、谢洋、武陵10个乡,共18个乡级政区,8个社区,265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2233.12平方千米,总人口为36.89万人。

大田县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西侧,地处北纬25°28′~26°09′,东经117°28′~118°03′,东邻德化县,西靠永安市,南与漳平市、永春县接壤,北与三元区、梅列区、沙县、尤溪县毗连。县境地处西南华力西——印支坳陷带之大田——龙岩的东北部,政和——大埔断裂斜贯全境。地质构造复杂,岩石以钙质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为3.54亿立方米。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千米以上山峰175座,大仙峰海拔1553.4米,是大田县境内最高山峰。境内溪流纵横,是闽江、九龙江和晋江支流发源地之一,均溪河最大,主干流长81.7千米。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无严寒酷暑,雨量充沛,日光充足。

大田县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位居福建省前列,是全国首批百个重点产煤县、福建省十大重点矿区和五大重点铁矿区之一,也是福建省水泥生产第二大县,素有“闽中宝库”之誉。境内已探明矿产品种37个,其中煤炭储量2.9亿吨、石灰石5亿吨、铁锰矿1.5亿吨、瓷土3000万吨。全县有林地面积13.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6%,森林蓄积量637.92万立方米。

大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简要概括为“山、水、泉、茶、堡、台”六个字。

大田群山连绵,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层峦叠嶂,山高谷深,盆谷错落。其中,位于大田县屏山乡的大仙峰,峰顶海拔1553.4米,为大田第一高峰,景区总面积6893公顷,2003年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永安桃源洞与永春牛姆林景区之间的象山是主峰海拔高1432米,是大田县的第二高峰,因山形酷似“象”形,故名为象山。景区内森林苍翠,空气清新,有福建省内陆最大天然草场,被誉为“南方天山”;位于大田县屏山乡的大鼓山省级森林公园,海拔1389米,是大田县第三高峰。山上有大片原始森林,山顶平坦、风景独特,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

大田县内河网密布,水体资源丰富。其中以闽湖最具有代表性,闽湖地处大田、德化和尤溪三县交界处,湖域跨三明、泉州两市,水域面积36.7平方千米,是福建省水域面积第一、库容第二、发电量第三的人工湖。同时,闽湖作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四周重山多属原始森林,两岸山峦跌宕起伏,岛屿错落有致,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一处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大田的天然温泉具有出水量大、分布广、品质高的特色优势,尤以石牌的温泉、太华的汤泉和桃源的广汤温泉最具特色。

大田的高山茶并不逊色于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山大红袍,早在元朝时,《二十四孝》作者大田广平人郭居敬就写下过“战退睡魔惊破胆,救回醉士醒犹香”的茶诗。近十年来,大田高山茶发展迅猛,全县共有0.44万公顷优质茶园分布在各个乡镇,茶叶加工厂1800多家,涉茶产值约4亿元。大田高山茶以“香高味醇,持久耐泡”而闻名,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高山茶之乡”,先后获得“全国茶叶优势百强县”、“全国绿色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等荣誉称号。

大田土堡始建于宋元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奇特,环境风貌朴实,建筑艺术独特,群居防御性突出,极具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然而由于各种自然、人为等原因所至,现存土堡不到百座,主要集中在建设、广平、太华、均溪、济阳等乡镇,显得十分罕见和珍贵。“大田土堡群”已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田与台湾有着深厚的宗亲文化渊源。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的先祖就是大田县太华镇魁城村的。2008年3月,连战先生亲笔为其远祖宗祠题匾:“连氏龙井大宗祠”。无独有偶,位于大田县上京镇桂坑村的林埔祠,为福建萧氏大宗祠,2009年3月,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现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萧万长先生为林埔祠题词:“萧氏林埔大宗祠”。而坐落于桃源镇梅里洋的荥阳祠,据考证,为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远祖宗祠。2011年1月,台湾工党主席、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郑成功后裔郑昭明先生返乡祭祖,并为荥阳祠做了“同宗同源”的题词。

第九、尤溪县

尤溪“唐以前,民率岩居谷汲,怙崈险蠕选观望,不内属中国宾之”(民国《尤溪县志.建置沿革》),尚处于偏僻洪荒状态。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唐王朝为了加强对福建的统治,设福建经略使,治福州。开元二十八年,福建经略使唐修忠招抚尤溪流域的部落酋长高伏及其千余户属民归附唐朝。开元二十九年置尤溪县,县治设在青印溪口北岸,隶福州。据《太平寰宇记》载:尤溪“其地与漳州龙岩县、汀州沙县及福州侯官县三处交界,山洞幽深,溪滩险峻,向有千里,其诸境逃人,多投此洞。唐开元二十八年经略使唐修忠,使以书招谕,其人高伏等千余户,请书版籍,因以为县,人皆胥悦。此源(洞)先号尤溪,因为县名。”

但是,对尤溪县名的由来也有不同的说法。

尤溪县又称沈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设县,名沈溪县,隶福州。据民国《尤溪县志》载:“尤溪”原名“沈溪”,唐末为避闽王王审知讳改“沈”为“尤”,后“沈溪”遂为“尤溪”。

还有多种说法。一说,以主流河尤溪名县,以及唐代前邑内土著人多姓尤,因而名县的说法。又据浙江大学束景南教授考证,尤溪县名的来历取之西汉枚乘《七发》中的“沋沋湲湲,蒲伏连延”句,后人因为已有“延”平府(今南平市)在先,遂将其属地里新置的县命名为“沋溪”。据梁章钜《楹联报讯续话》云:“朱子生于延平之沋溪,故小字沋郎。沋,水名,即‘沋溪’,县亦因此得名也。”所以他综合各地文史资料后认为,“尤溪”原为“沋溪”,以境内主流河“沋溪”为县名,后“沋”字去水为“尤”,遂名“尤溪”。那么,“尤溪”又如何变为“沈溪”呢?因宋代书坊刻工好作俗字,将“沋”字缺省变异,后人又以讹传讹,以致“沋溪”遂传为“沈溪”。各种说法孰是孰非,还得依靠后人去论证。

从唐代开始,尤溪先后隶属福州、建州、剑州。后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尤溪县在其辖下。王审知死后,诸子争权互相攻杀。尤溪正处于各军相互争夺之地,战祸连连。晚唐诗人韩偓在《自沙县抵尤溪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中写道:“水自潺潺日自斜,昼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南唐保大三年(945),南唐趁闽国发生内乱发兵攻入建州,闽国灭亡。南唐在占领的尤溪县境内设戍所,任命卢珖为守将。

宋代,尤溪隶属南剑州。元代尤溪先后属南剑路、延平路。明清时期尤溪均属延平府。民国时期尤溪先后属北路观察使署、建安道、省直属、延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7月5日尤溪县解放,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称南平专员公署)管辖。1970年6月,尤溪县划归三明专区管辖。1983年4月,尤溪隶属三明市。

尤溪县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脉北段西坡,素有“闽中明珠”之称。其地处25°50′~26°31′,东经117°48′~118°40′,东邻闽清县、永春县,西连沙县、大田县,南接德化县,北毗南平市。2011年末,尤溪县辖城关、梅仙、西滨、尤溪口、洋中、坂面、新阳、管前、西城等9个镇,联合、溪尾、台溪、中仙、汤川、八字桥等6个乡,共15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社区,250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3421.69平方千米,居福建省县级第二位;总人口43.44万人,是三明市人口第一大县。

全县耕地面积28415.30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79333公顷,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南方重点林业县、福建省林业大县,也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十强县和福建省水电装机容量最大县。尤溪县溪流众多,水力资源富甲八闽,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达81条,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装机容量达81.67万千瓦,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评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先进县”。尤溪地质结构多样,矿藏资源丰富,已发现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达28种以上,其中石灰石储量达6700万吨以上,铅锌D+F级金属矿储量居华东地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