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曾经风光无限的龙头企业黯然落幕。如果交了这么贵的学费我们还不从中吸取教训,那就太不应该了。我希望通过这个案例为大家分析,在光伏疯狂扩张的过程中谁受益了,又是谁在为曾经的疯狂埋单,政府在前前后后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第一节疯狂的光伏:谁是赢家?
不了解这个行业的读者可能不太清楚光伏到底是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太阳能,比如屋顶上有一大片玻璃,利用太阳光来发热、发电。然而,就是这个行业,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经历了过山车式的疯狂,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回顾一下这个行业的背景。这个行业真正开始起飞是在2004年,当时主要是德国及欧洲部分国家的政府开始补贴上网电价。可是从2004年一直到2012年底近8年时间,你猜这个行业的总装机容量是多少?截至2012年底是1.02亿千瓦,1年的发电量大概只有1676亿千瓦·时,仅能满足1.2个上海市的用电需求。按道理,这么小的容量还不至于在全世界掀起这么大的波澜,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我这个人遇到问题非常喜欢刨根问底,说到这个问题,症结就在于8年下来,当市场只有1.2个上海这么大的时候,国家有必要把光伏行业当成一个国家资助性的行业吗?从事后发展来看,我可以确定,当时我们政府推动这个行业的时候根本没有做研究,只是凭着自己的喜好、感觉就大力推动这个行业。
2010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能源尤其是光伏榜上有名。结果是什么呢?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将光伏行业当重点行业来推动,600个城市里面有300个都在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另外还有100个城市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更加疯狂的是,在这些项目中,很多都有当地主要领导在背后支持、背书和推动,银行资金也因此大量盲目流入,形成所谓的“一把手工程”。而政府疯狂推动的结果,就是使这个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
可能有的读者也像我一样喜欢刨根问底,便问就算是市场需求只有1.2个上海市的装机容量,你又凭什么就敢肯定我们产能过剩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多晶硅是光伏行业最重要的一种元素,截至2011年年底,多晶硅产业90%以上破产,光伏在2012年上半年全部亏损。而且更可怕的是,2012年5月17日,美国决定对中国光伏行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最高征收250%的惩罚性关税,最低也有31%。2012年9月6日,欧盟跟着对我们的光伏进行“双反”调查,并在2013年6月6日决定开征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我曾经说过,我们的产能消化主要依赖出口,特别是欧盟的德国和意大利,在全球市场上占了7成,欧盟和美国一制裁,对于我们已经陷入困境的光伏产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目前光伏行业在中国已经无可推动,已开始走向死亡。我们的政府从2010年推动这个行业,不到两年的时间,光伏行业就迅速走向死亡。请问各级地方政府在推动的时候,有没有做过研究?你晓不晓得这会对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并且这个事件发生之后竟然没有人为此负责,令我大惑不解。
可能有的读者朋友会认为,这是一个高科技行业,需要政府扶持,需要各方面的资源大力投入。如果你这么想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在我看来,这个行业跟卖鸡蛋、卖青菜的没有什么差别。表面上看起来,光伏好像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是我要告诉你,只要有钱,买两条生产线,任何人都可以做光伏。
目前,这个行业日趋凋零,但在这轮疯狂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们都发了财。拿英利公司来说,它1998年成立,成立的时候根本借不到钱,最后只有把60%的股份卖给一家国有企业,挂靠该国有企业之后才能从银行借到钱。混到2004年,德国政府开始补贴光伏产业之后,这家企业才平步青云,日渐受到大家的关注。
施正荣当初进入这个行业只出了40万美金,还有160万美金是专利入股,这家公司就是2000年成立的尚德电力,2000—2004年公司历经波折,痛苦不已,于是创办人相继离去。一直到我前面讲的德国在2004年开始补贴,才兴起了一股光伏热,而就是这股光伏热,让施正荣们发了。
尚德电力2005年12月上市之后,在2007年和2008年两年中,施正荣本人套现25亿元,这是比较明显的套现,还有更高明的。2006年,青海有一家公司亚洲硅业成立,而直到2011年,我们才发现这家公司属于施正荣个人。因为在2011年5月4日施正荣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披露关联交易,我们才发现亚洲硅业91.3%的股权被一家叫D&M的科技公司控股,而这个D&M正是施正荣的家族信托公司,也就是证明了,亚洲硅业被施正荣控制了91.3%。那么亚洲硅业这家公司在2006年成立之后干了什么事呢?我们发现从成立第二年开始到2011年的5年时间,尚德总共给它提供了15亿美金的无条件贷款、7000万美金的预付款,还有1000万美金的无息贷款,同时,还帮助亚洲硅业向渣打银行贷款5亿元人民币。这些钱最后都去了哪里?乾坤大挪移都到了大股东施正荣控股的D&M手中。
再来说说高盛。每一次产业大跃进,都能看到高盛们的影子,它们当然不做**,而是赚得盆满钵满。2004年光伏起飞,2005年尚德从高盛、英联、龙科等国际著名投行募集了8000万美元资金,其中高盛大概投入了2490万美金,替尚德包装上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高盛是在5月份投资,而尚德12月份就在美国的纽交所闪电上市了。这可不是一般的股票交易所,并且当时纽交所的董事总经理还找到尚德说:“你们是全世界最好的太阳能企业,当然要到最好的股票市场上市。”
接下来高盛干了什么事?它在2005年5月份投资了2490万美金之后,12月份就套现离场,你知道高盛赚了多少钱?16倍,近4亿美金。其实,高盛这些投行心里很清楚,补贴一旦停止,这个行业将立刻进入崩溃。对于一家投资银行来说,人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它没有必要在当时就清楚地告诉投资人,补贴一旦停止这个行业就崩溃了。因此,最后高盛也成为一个绝对的赢家。7年之后,光伏行业果然全线崩溃,当时买入光伏企业股票的投资者惨了,股价暴跌,股民成为最大的损失者。
当然,这样的产业大投资自然少不了银行在后面支撑。还以尚德电力为例,给它融资的银行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其他银行根本没有为尚德融资的机会。据当时江苏地区城商行负责人称:“前几年我们想给尚德贷款都不可能,它们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已经被国开行、建行和中国银行等大型银行包了。”那么这三家银行的债权人又怎么说呢?当时大家是疯狂的乐观:“第一,光伏太阳能是当前国家新型能源排名第一的行业;第二,施正荣是做事业有理想的人,不会把资金拿去乱投资,不会炒股票,也不会炒期货;第三,施正荣的企业作为领军企业,国家和当地政府都支持,所以绝不担心贷款人,并且作为国家新型能源行业必然会有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
那么你知道尚德电力的总市值是多少吗?现在总市值大概1.6亿美金不到,可是银行给它贷了15亿美金。所以我认为银行的疯狂放贷也是造成整个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我再简单总结一下,为什么叫“疯狂的光伏”。
第一,疯狂的投行注资套现。以高盛为首的投行2005年5月份投入资金,7个月之后就套现16倍离场,成为稳定的赢家。公司上市之后把股票卖给了股民,所以股民是稳定的输家。
第二,疯狂的银行放贷。国开行、中国银行、建行总共对尚德电力发放贷款达15亿美金,由于它们的垄断和贷款数额巨大导致其他银行没有机会参与。
第三,企业家疯狂套现。以尚德电力为例,我们共发现三次大套现:第一次是2007年、2008年在股市套现了25亿;第二次是通过亚洲硅业套现15亿美金贷款、7000万美金预付款、1000万美金无息贷款,还有渣打银行5亿元人民币贷款;第三次是通过尚理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一些项目,像豫金刚石和华录百纳,分别盈利了5倍和16倍之多。
这其实就是一个疯狂的游戏。
§§§第二节破产来临,只剩政府苦苦支撑
尚德电力的所在地无锡市,那些曾经支持过施正荣的官员们目前基本全部落马。新任无锡市领导强调对尚德电力的问题要严肃处理,他们提出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由政府购买该公司2013年3月到期的5.75亿美金的可放股债券,然后由国开行出面提供新的融资。但有一个条件,要施正荣拿出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
这怎么可能?企业家好不容易把钱套出来了,怎么会再拿自己的个人资产去做无限责任担保。无锡市政府固然求好心切,却未免太过单纯,最后这个方案被施正荣拒绝。
第二个方案是尚德的上市公司退市,然后通过无锡市一家国企无锡国联将尚德的主体即无锡尚德国有化。我想再提醒无锡市政府,你觉得施正荣会同意吗?尚德就是施正荣套现的一个重要工具,如果公司国有化,可能涉及查账的问题。查账会是什么结果?一定会查出很多不法交易,到最后施正荣锒铛入狱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这个方案他也不可能同意。
双方各不退让。施正荣最想要的是保全上市公司,让无锡尚德破产,这个方案无锡市政府肯定不同意,但是最后也没办法,只能让它破产。各位朋友及无锡市领导你们知道施正荣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因为无锡尚德这家上市公司是所有银行债务的主体。
不管怎么讲,我觉得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闹剧经过近10年的时间走到今天虽然是画上了一个非常遗憾、非常不完美的句号,但是希望这个不完美的句号能给我们的政府、银行、企业家、股民、投行一个不小的警告。在这里,我希望我们的政府不要在没有做好充分的研究前就出台任何产业政策,去疯狂地推动某一个行业。行业的推动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揠苗助长或者杀鸡取卵的干预行为都不能使一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光伏产业就是一个最好的借鉴。
§§§第三节光伏贸易战,我们无招可出!
整个中国光伏产业如此快速畸形的发展是在欧美国家的预料之中的。可能有的读者朋友会认为我这样说又有阴谋论的嫌疑了。我先给大家摆一些事实,听起来光伏产业像是高科技,其实90%的光伏企业都是在做来料加工,和生产鞋子、袜子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