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时我就有一个好奇:阎焱很聪明啊,可是他为什么不在高位套现?为什么不干脆把这23%的股份全部在高位以高价卖给施耐德呢?或者也可以卖给其他国际品牌嘛。软银赛富是资本运作公司,是追求短期利益的,何必持有股份呢?阎炎何必放在自己手上呢?结果我发现,阎焱其实心里有别的想法,他是该卖而不卖,最后把自己给套牢了。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他可能是这么想问题的,他认为如果吴长江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公司的管理能够回到正途的话,价值可以更高,他就可以赚更多的钱,所以他选择持有。
然而大家都没有看到雷士照明本身存在一个先天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企业家的本质。很多人用一些不好的形容词来描述中国企业家,比如野蛮、不规范等,我倒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的常态,而且我们中国企业家还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几乎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家都有希望成为世界五百强的病态心理,就是这种心态驱使每一个企业家都想通过外面的资金做大做强,我相信吴长江本人也不例外。所以仔细研究之后,你会发现吴长江的公司,或者说是他本人的所作所为,直接触发了整个雷士照明的危机。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吴长江的公司治理本身做得并不是很到位。
我给各位说明一下。雷士照明是一个上市公司,坦白讲,这个公司本身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制造性企业,它是向两个加工厂购买照明设备的,一家是惠州的工厂,另一家是重庆万州的工厂。这两家工厂是专门负责制造的,而且它们把产品专门卖给雷士照明,并且这两家工厂的所有者正是吴长江。这就是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说雷士照明是上市公司,惠州跟万州的工厂是吴长江的,而上市公司只能从吴长江的工厂购买产品,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呢?我相信对于这一点阎焱也是非常关注的。
第二个问题是,吴长江的雷士照明有36个一级代理商(他们自己称之为运营中心),而这36个一级代理商下面又有3000多家零售店,按照规定,一个地区只能有一家一级代理,那么,这36个代理商则相当于是地方割据的诸侯,下面3000多家零售店只能从所在地唯一的代理商这里拿货,而不能向别家拿货。这36个一级代理商又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基本上都是吴长江的兄弟和哥们儿,所以实际上雷士照明真正能收回来多少货款,完全是下面这36个诸侯说了算。
根据媒体报道,吴长江经常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给36个兄弟融资,比如给你4个亿,给他5个亿去开店,开完店之后,又租给雷士照明,循环之后就达到3000多家零售店的规模。各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这相当于国美加苏宁两家的店面数量。能够形成如此庞大的零售网太不容易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对吴长江还是比较佩服的。而这3000多个零售店就等于是一个地下雷士,一个真正的雷士,这个雷士又是谁控制的?吴长江。
这个时候我必须得讲,吴长江在渠道控制方面确实有他的水平,但是不规范。首先,你不可以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无息贷款给你的兄弟;其次,这些资金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你吴长江把上市公司的钱给洗出来了呢?这样一来是不是又违反了上市条例呢?此外,当初吴长江把总部迁到重庆的时候,董事会都不知道这件事,甚至合同都没有看过。这就是为什么最后阎焱对他约法三章,说你可以回董事会,没有问题;回来当董事长,也没有问题。但条件有三个:第一,不能违反上市条例,搞关联交易;第二,不能给36个一级代理商随便挪用公司资金;第三,尊重董事会。
吴长江最专长什么?经销。但是他又搞资本运作,而且还不跟董事会讲,导致他连续被坑两次。
第一次,按照吴长江自己微博所写的,花旗银行的私人理财师建议他买一些自己打折的股票,由于他当时股份只占了不到16%(在经过亚盛投资公司“帮忙”运作后,吴长江的持股比例已经被稀释到不到16%了),加之他又被踢出董事会心里非常不爽,当然希望能够通过多持股份来夺回他自己的控制权。所以当花旗银行的理财师提出可以卖雷士照明的打折股票给他时,吴长江非常痛快地同意了。
这种金融工具叫做累计看涨期权,这是非常复杂的东西,不要说吴长江弄不懂,我觉得我们中国没有几个人弄得懂。你可能会问有没有人玩过?有啊,比如说中信泰斗荣智健,荣智健是荣毅仁的公子,应该够牛了吧,应该懂了吧?他也不懂,巨亏,还差点把公司亏光了。还有国航、东航、上航也玩过类似的品种,最后也都是巨亏。但吴长江就敢玩,结果呢?按照惯例也是巨亏,最终股份也没有增加持成。在这里我还是想给我们的企业家提个醒,不要把玩金融的人看得太简单,因为他们操纵得了市场,而你操纵不了市场,他们可以让价格随意波动,而你就没有办法,所以到最后你一定是输家。可是吴长江输了这一次之后并不服气,他还想再取回控制权,怎么办呢?又找到一个投行。
第二次,不晓得是另外哪家投资公司跟吴长江讲,你可以先把自己的股份抵押给我们,我们给你一笔钱,你可以回购自己的股票,他竟然也相信了。你知道这样做是什么结果吗?我可以解释一下,比如说今天股价3元钱,你有2亿股,那么价值就是3元×2亿股=6亿元。你把股票抵押给投资公司,拿回6亿元。可是你以为你可以再买回2亿股吗?当然,你确实可以再买回2亿股。问题是股价涨没事,涨到4元钱的时候你抵押2亿股就相当于8亿元,这个投资公司是不会介意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股价跌到2元钱怎么办呢?2元×2亿股=4亿元,你原先抵押的是6亿元,现在只剩下4亿元,这2亿元的差额怎么办?你要补回去的,你怎么补?你有钱吗?你没钱。那怎么补?你只有把买回来的股票再卖掉,可是你晓得这么多股票再卖掉是什么结果?越卖越跌、越跌越卖、越卖越跌……卖得越多就跌得越多。为什么股价能够从4块多跌到2块多,这就是原因之一。经过这两笔资本运作之后,吴长江不但没有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持股比例,反而造成了自己的巨额亏损。
我们再来谈谈朱海。朱海心里也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他是看上了吴长江的渠道。雷士照明拥有的3000多家经销商,对于朱海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如果每一家能够卖30万元货,加在一起就是约10亿元。朱海经过这样一番盘算之后准备押10亿元施耐德的货。当初朱海为了买雷士照明9.2%的股份,还投资了12亿港币,他想三年下来说不定连12亿港元就都赚回来了。可是朱海做梦都没有想到,由于施耐德的产品价格高,根本不好卖,通常只有跟着大型项目走才可能卖出去。最后是靠吴长江亲自出面才押了8.3亿元的货,但是因为不好卖,货款根本收不回来。也就是说这8.3亿是亏了。另外,当时购买雷士照明9.2%股份的时候,是以每股4.42元买入的,经过吴长江前面那两次折腾之后,股价跌到了2元钱,浮亏了6亿元。浮亏的6亿再加上回不来的8.3亿货款一共就是14亿多。在这里我们做了一个媒体没有披露的调研,这个调研很有意思。当时朱海的日子过得尤其难过,因为恰好到他三年考核期了,他这几年压力非常大,肯定是要被问责的,搞不好还要被撤职。所以朱海急了,因此就把张开鹏,他的手下大将调去当CEO,还调了一个叫做李锐的去搞海外行销,一个叫李新语的跑去抓管理。虽然不像吴长江手里有36个弟兄,但朱海手里也是有3个人的,他希望派这三个人出去能够拉抬业绩,给自己挣一点面子回来。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雷士照明:阎焱,一个最专长资本运作的人由于控股23%之后不得不当董事长,做他最不专长的管理。吴长江最厉害的是他的渠道,最后搞了资本运作,结果是既亏了钱又被踢出董事会。朱海应该是最专长企业管理的,可是搞了一个不专长的渠道之后,没办法,只有把张开鹏弄去当CEO。简直是一团乱!
我们在电视上也看到,不论是惠州的工厂还是万州的工厂,又是罢工,又是抗议,又是拉横幅的,后来又是36个一级代理商挑战董事会。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朱海引起的,他本来就该好好做企业管理的,结果他动了36个一级代理商的奶酪,却没动清楚。当朱海派出张开鹏、李锐和李新语这3个兄弟进入雷士照明整治公司的时候,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治理的?按照我所理解的施耐德,似乎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控制成本。如果这么做的话,那是直接损害了吴长江的利益,他肯定要反水的。第二个办法是重新操控经销商。按照施耐德过去的做法,是在一个地方搞两三个经销商,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竞争来压低授信,同时可以及早回款。如果施耐德这么做的话,结果又得罪了36个一级代理商。朱海还是太单纯了,他把整顿雷士看得太简单了。也就是说,他想控制成本的时候,得罪了吴长江;他想重新整顿代理商的时候,又得罪了36个一级代理商,结果就是吴长江鼓动惠州跟万州工厂的工人罢工抗议,搞得董事会被动得不得了,之后36个一级代理商联起手来挑战董事会。到最后就是我们看到的,上演了一出不可想象的雷士照明闹剧。
§§§第三节如何从三输转变为三赢
外资和风投好搞吗?不好搞,我们有太多企业都失败了。可是我们的内资,像吴长江这样的企业家好搞吗?也不好搞。他们各有各的王国,个个都是英雄好汉,都不好搞。我们仍以雷士照明为例做一总结,一家神秘的投资公司亚盛将吴长江、阎焱和朱海这三者串联在一起,吴长江的渠道,加上阎焱的资本运作,还有朱海的企业管理,本应该是一个三赢的局面。最后却因为吴长江一系列不规范的运作,导致专精渠道的吴长江进入最不专精的资本运作,大亏;最精于资本运作的阎焱最后被迫进入了他最不专业的企业管理,当了一个最不该当的董事长;最专长企业管理的朱海,进入了他最不专精的渠道却搞不定渠道,最后36个渠道相互反水,弄得自己灰头土脸。
所以我想通过以上分析,以一个旁观者、一个比较独立的学者的立场奉劝三位,希望你们能够仔细研究这篇文章,并请你们三位仔细思考一下,如何能够从三输回到三赢,怎样做对你们三者才有利,对雷士照明本身有利,对我们国家也有利。大家应该放弃自己的偏见,搞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专长,如果每一个人都只做自己专长的事,我相信经过一个比较到位的协调,应该可以从三输重新转为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