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3122900000005

第5章 萧条已是大势所趋(2)

上面这些是已经走了的,计划走的还有更多。2012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对106家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企业进行调查发现,37%的企业考虑将制造业迁回美国本土,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67%准备回撤)、机械行业(42%准备回撤)、电子行业(41%准备回撤),以及计算机相关行业(40%准备回撤)。原因是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以及中国经济放缓,比如2000—2005年,中国工厂的工人平均工资和福利上升了10%;2005—2010年,中国工人平均工资和福利上涨19%,而同期美国工厂工人的成本仅上升4%。如果再把越来越贵的能源成本、运输和供应链风险以及关税成本等其他因素考虑在内,“中国制造”大概只能继续维持5年的相对优势。也就是说,最早到2015年左右,就大部分面向北美消费者的商品而言,在美国本土生产将会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划算。

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的类似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即33%的全球化美国企业考虑开展制造业务的本土布局。埃森哲调查的跨国公司高管中约65%表示,过去24个月进行了转移制造业的活动,2/5表示工厂已经迁回美国。下表列出了一些回流企业的简单情况。

我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2012年全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25家,同比下降10.0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7.16亿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374家,同比下降8.22%,连续两年显著下跌;而相比于两年前,来自美国的资金投入减少了近1/4。

这样的趋势不仅在美资企业内蔓延,我们自己的企业有的也开始在美国设厂生产。2012年10月3日,联想集团宣布将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Whitsett市开设PC生产线,主要生产“Think”品牌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平板电脑、工程工作站和服务器,并计划在2013年投入运营。

过去的三次产业转移,本土留下的都是拥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美国把钢铁、纺织转移出去了,国内留下的是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至今仍然是全世界最领先的行业。德国、日本用20年把纺织、服装等行业转移出去,剩下的是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电子行业。即使到今天,德国、日本制造的精密仪器、光学元件依然可以和美国匹敌,德国、日本的汽车也是行销全球,一个占据高端一个占据中低端。亚洲四小龙也用了20年把低端制造转移出去,它们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中国香港是金融和旅游;新加坡除了这两项还有造船和石油化工;中国台湾也是可圈可点,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基地,全世界每一台电脑里面都有台湾制造的产品,光学产品可以和日本同台竞争,联发科的IC设计也是全球一流,能和高通、三星竞争;韩国自然不用说,消费类电子产品已经超过日本,其他如造船、半导体、液晶面板也都是全球一流。但是这次产业转移后,中国会剩下什么呢?

§§§第四节房地产业,温州楼市领先全国下跌

因为全国一线城市房价都在上涨,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其实温州房价从2011年开始就失去了上升的动力;2012年开始领先全国下跌。2012年1月温州房价31000元,12月跌到23000元,截至2013年4月又跌到了22000元,这里说的都是均价。如果具体到那些高价楼盘就跌得更厉害,比如代表温州房地产最高水平的“绿城鹿城广场”,2010年的房价是10万元/平方米,现在挂牌价4.5万至5万/平方米,成交价还要更低。

2008年北京、上海、温州房价几乎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至今5年,温州房价上涨了48%,上海上涨了84%,北京上涨了210%。由上图可以看到,2011年4月温州房价达到顶峰,均价32000元,比2008年上涨了121%,同期北京涨幅87%,上海涨幅64%。因为2012年的下跌,目前温州房价和最高点相比已经下跌了32%,北京、上海分别比当时上涨65%和14%。

为什么2009年12月后温州房价全面超过北京上海,并迅速扩大?这是温州制造业资本大量逃离实体经济所致。2010年上半年,人们印象中“不差钱”的温州,投资增速全省并列倒数第二。2010年温州市有2000多家企业吊销营业执照。温州鞋企从高峰时的6000多家减少至不到3000家。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温州目前闲置资金约8000亿元,因为实业不好做,利润一般只有3%~5%,所以大家都在搞投机。这是温州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2011—2012年,制造业危机进一步加剧,房价开始下跌。如果上一波是老板主动逃离,寻找高利润行业,那么这一波则是彻底破产,没有翻身之地。2012年10月23日《中国企业报》报道,温州制造业六成破产。官方数据也可以佐证:2012年温州的GDP增速6.7%,居全省倒数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4%,去年是增长12.6%;进出口总额下降5.3%,去年是增长26.2%;工业用电减少4%,去年是增长6.9%。这些下跌在温州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血淋淋的数据说明了温州房价下跌的根本原因,而且破产还在继续。

温州房价将继续下跌。我这样说基于两个原因:第一,企业的破产潮还没有正式开始,进入清算高峰前肯定会有大量房产抛售;第二,温州房地产高库存无法化解。2006—2011年房地产暴涨期间,温州商品住宅年均销量60万平方米,但2012年年底,温州有80万平方米的待售商品住宅。现在房价下跌,估计两年也卖不完,而且新房还在继续建,2012年房地产行业投资额达687.5亿元(同比增长1%)。

温州是全国房地产的缩影,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作支撑,在高房价上的赌博游戏注定不能继续。

§§§第五节教育:萧条的根本原因

就业状况,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衰与荣的晴雨表。

2013年我国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工作难找,举国关注。首先是教育部4月给各个学校发通知,让它们搞好服务、收集岗位信息帮助学生就业。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了一个网络招聘会,帮大学生和企业牵线。国务院办公厅也专门发布通知,李克强总理在电视电话会议上还专门提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好像大学生就业难是突然从地下冒出来的问题,其实不是,工作一直很难找。

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80万,2011年671万,2010年630万,也就是说,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校毕业生并没有特别显著的增加。当然了,以往官方公布的就业率都在85%以上,2011年甚至达到90%,至于实际情况则没有人能统计。对此,我相信各位大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看看你们班有多少人毕业时能拿到offer(工作录取通知)就行了。随着人数不断累积,以后大学生找工作只会越来越难。

每当讨论就业的时候我们官方总是很尴尬,因为我们只统计城市人口失业率,所以那个数据没有人敢引用。相反大家总是说,这是世界性问题,美国大学生也不好就业,等等。我要澄清一点,不要每天被美国人自己播的那些新闻吓到。人家的新闻更愿意报忧不报喜,抱怨政府没有提供好服务,没有创造更多就业。比如:皮尤研究中心使用了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07—2009年21~24岁人口的就业情况,高中毕业生在经济衰退之前55%的人有工作,经济衰退后下降到了47%,大专学生就业率从经济衰退前的64%下降至衰退后的57%,本科生就业率从经济衰退前的69%下降到65%。这种数据很有误导性!拿21~24岁的人谈失业率本身就不合理,因为他们不是职场的主力,年轻人刚从学校出来,先做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不着急找工作很正常。他们的丈母娘更不会逼着他们工作赚钱买房子。

《纽约时报》称:2011年年龄在25~34岁的美国人中26.2%没有工作。同一年龄段的无工作人口比例在加拿大是20.2%,在德国是20.5%,在日本是21%,在英国是21.6%,在法国是22%。看起来美国的状况好像是最糟糕的,实际上这是因为美国有庞大的研究院学生。美国在校研究生就200多万,如果把这部分以及其他不在劳动力市场的人去掉,美国这个年龄段的失业率就降到了9.5%。

还有人拿一些文学、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低来说明美国就业有多差。不可否认,技术类的专业更容易找工作,而且薪水更高。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年薪最高可达13万美元,其次为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生,年薪最高为12.3万美元,这些都是高技术行业。学美术、影视、设计等非技术专业就业很难,这不是政府的问题,全世界到哪里都一样。国内的清华大学、华北电力等学校毕业的工科学生也很容易找工作,几乎100%就业。职业培训学校就业率也很高,比普通本科学校学管理、文学、哲学的学生好找工作得多。

美国大学生失业率真不算高。我们以失业最严重的2011年为例,美国全社会失业率达9.1%。在这个基数下,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大学学历拥有者(不分年龄)的失业率只有4.3%,也就是说,超过95%的大学毕业生拥有工作。高中学历者失业率为9.6%,高中以下学历者失业率为14.6%。因此,美国的大学生比我们好找工作多了。

以前我们常说大学生失业的直接原因是我们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所以消化不了那么多大学生,这是一方面的原因,这个原因很重要,我以前也讲过。除此以外我也想请大家思考另一个问题,美国既是制造业大国,又是服务业大国,它的大学生失业率是4.3%。但是德国是单纯的制造业大国,它的大学生失业率只有2%,整个社会失业率4%~5%,是全世界最低的,而且2012年还出现了劳动力短缺,消化了108万新移民。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却在源源不断地输出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呢?所以,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大学教育。

大学学生上课学不到有用的东西。针对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专业设置、教材、教授。

专业设置教育部说了算。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有249种,所有学校必须从这里面选择,因此在中国所有大学的课程设置几乎完全一样。美国和我们则完全相反,专业设置这个权力完全在学校自己,因此你在美国找不到两所相同的大学。比如说生命科学领域,哈佛大学只有两个专业,一个是生物化学,另一个是生物学。但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在这个领域有10个专业,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教材使用几十年不换。我们大学计算机专业使用的教材从1980年开始就是那一套,至今没有改变。所以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上岗之前要到外面的培训机构接受再培训才能上岗,对最前沿的技术更是一问三不知。美国大学则完全相反,塔尔萨大学还设立了“网络军团项目”训练学生当“黑客”,课程内容包括编写病毒程序、破解网络密码、攻击网站、恢复数据等,这个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计算机教材我们只是抄美国的,连翻译过来都觉得麻烦,更别提让这些教授们自己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