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3122900000008

第8章 走出萧条的希望:砸碎束缚中国企业发展的十条枷锁(2)

土地及其附属物的价格,是企业最沉重的负担之一,而且一直是中国经济滞胀的推手。更不用说房地产了,它的70%是税费,其中土地相关的税费又占最大头。

国家统计局关于洛阳25家小微服务业企业的调查显示,小微服务业企业的租金占营业收入的10%,多的能到30%,而企业的利润率也只有10%而已。也就是说,100元的营业收入中,商家只赚10元,房东却赚10~30元。 在一个自由的市场,长期来看不同行业的回报率应该是1∶1。简单来说,就是你投资一个小企业要花100万元,长期来看,你的利润率应该和把这100万元投资到土地上的回报是一样的。实际操作中,政府要鼓励创新,鼓励拉动就业,所以要压低土地这种不创造生产力的要素的成本,这就导致投资企业的回报率要高于投资土地这种不动产。但是中国完全搞反了,房东的利润最高能达到企业的三倍,这不明摆着鼓励有钱人炒房炒地吗?

在制造业领域,地价其实决定着物价,也决定着企业的利润。 如果地价、租金回归正常,企业利润将明显增加,只有降低产品定价才能增加消费。但是我们的政府不这么看,只有把资源集中在土地上它才能收取更多的税,也才更加方便它收税。但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房子只能创造一次价值,像我们中国这样把房地产当做支柱产业的国家,全世界绝无仅有。

我们由地方政府垄断土地并进而操纵地价的情况,该彻底结束了,房子金融化的情况也该结束了,房子作为升值最快的资产的情况也该尽快结束了。如果不结束,再让地价租金绑架企业, 大家更不会去搞实体经济,我们中国经济也就真没救了。

§§§第六节人才枷锁

我在各地演讲中,听到企业家抱怨最多的问题,就是遇到人才瓶颈。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系统生产的产品也就是人才不合格。那么,我们的人才状况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就是大家都说的那样,“既入不了厅堂,也进不了厨房”,大批毕业生是高不上去,也低不下来。总之,培养的都是企业没法用的人。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教育体制僵化,学校没有自主权。关于这个问题,在本书前面的章节中已有涉及,此处不再作过多阐述。

二是职业教育被漠视。我们过去搞“教育产业化”,“大学大跃进”已经造成恶劣后果。社会本来应该以职业教育为基础的,大家想想每天生活工作的地方,有多少工作必须是大学生来完成,又有多少制造业岗位需要熟练技工。很明显,技术工人不够!现在我们全变成了所谓的精英主义教育。如果中国大学培养的学生真的全部是精英,我看这个国家稳定不了。中德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偏偏不学德国。德国16~19岁的人中70%选择接受企业办的各种职业教育,包括机床操控、汽车维修、船舶驾驶、烹饪、首饰加工等。而且教育部绝对不歧视他们,不像我们,和德国一样的技工学校根本不被纳入教育系统,不拨经费,学生自掏腰包去学,而且教育部不承认这些学校的学历。中国有所谓的公办职业教育学校,大部分也是有其名无其实,学生出来后也基本没用,就连老师自己也没几个真正在工厂操作过。

既然人才瓶颈已经成为限制我们企业发展的枷锁,如何打破,那就是要改革我们的教育制度;如何改革才能见效快,那就是要放开职业教育,并且真正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支持职业教育。对于那些所谓的三本大学,其中绝大多数可以鼓励它们转为职业技术学院,全部卖给或者交给民营企业去运营,因为企业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人。

§§§第七节社会枷锁

中国企业的枷锁真的很多,我也真的为在中国办企业的企业家感到悲哀。在中国办企业真难,我也非常敬佩那些还在中国坚持办企业的企业家,当然国有企业经营者除外。下面我再说说,中国企业的社会负担,关于这方面未来我会做专题研究,今天我只是粗略地与各位说说,你就会感到在中国做企业该有多么悲哀和不易。

所谓社会负担,我认为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自享有政府权力的事业单位;二是各类群众组织;三是各类官办的协会;四是来自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我只给各位举一个例子,就是各种职业或者职业资格的考试和培训。根据我的不完全调查,中国现有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成百上千个,什么护士证、教师证、货运资格证、计算机资格证等等, 每个资格证里面又分为好几个等级。而且取得了资格并不算完,每年还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没资格不能上岗,每年没完成规定的培训学时也不能年检过关。自从劳动法实施以来,在法定的假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企业已经不堪重负,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力只能越来越低。这是法律给企业造成的负担,而我们的社会呢,又有千万只手再伸向企业,通过各种所谓合法或者非法的方式,向企业要钱,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抢钱。

我们回过头来再说一下资格考试,据我们研究,某行业资格考试报名费和考试费用200元,每年需要培训50多学时,学费为1500元,而且学习时间都是占用上班时间。仅这一项考试及其培训,企业负担的成本大家自己算算就清楚了。

对于各种资格考试,我个人认为其主要目的就是个别利益阶层为了赚钱,结果呢,除了增加企业成本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害处就是增加了就业门槛。当然,除了资格考试之外,还有各类检查和评比,企业也是不堪忍受。

§§§第八节假货枷锁

央视每年的“3·15”晚会,成了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种题材假货曝光,也算是中国特色。甚至“3·15”晚会本身也是“假货”,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借此敛财20多亿。作为中国人,我为此深感丢脸。

假货横行,已经突破了商业伦理的底线。据一位律师朋友说,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非常完整和先进,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政府和相关执法部门的不作为。只有做好知识产权执法,才有资格谈创新。这就是我们对此强调的我们营商环境恶劣的主要原因。据与我合作的出版社讲,我所有的书,在出版一周内盗版就出现在市场上了。他们说全国至少有二十几个盗版商在盗版我的书,其中以华北某省最为严重。我问为什么不打击呢,出版方说,无法打击呀,跨省办案,人没到,盗版商就得到信息了,人就跑了。执法的人不能跨省,但是书却可以跨省,淘宝上买盗版书很方便,而且这些商家手中既有盗版书也有正版书,精明得很,所以如果执法部门不重视的话,你根本无法根除。

各位想想,出版业还算小行业,那么制造业呢,食品药品行业呢,如果你是企业家,愿意在这样的环境投资吗?一个不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会有创新能力和动力吗?

那么对企业的害处是什么呢?第一,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因为被假冒、被盗版,结果肯定是投资回收期延长,或者干脆就无法收回投资;第二,投资回收期延长,产品价格必然会提升;第三,企业投资研发新产品的动力会降低。

§§§第九节国际化枷锁

我们不说世界级的大企业,就说欧美那些中小企业吧,人家在研发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面向全球市场。仅以欧美那些文化产业巨头为例,一部电影、一部动漫甚至一本书的打造,面向的都是全球市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和视野?我们国内的企业呢,有这样的视野和能力吗?面向单一的国内市场,你的价格能不高吗?

我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之外,那就是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我们政府的一些制度和做法,等于给企业套上了一个枷锁,一个企业国际化的枷锁。这个枷锁具体表现在: 一是金融不开放,二是各种审批手续过于烦琐。如果一个国家的企业没有面向全球市场的能力,肯定会被淘汰,而在这方面,政府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第十节法律枷锁

我们现在大谈依法治国,但是我要问,法律错了怎么办?在我看来,现在设立上海自贸区和取消下放审批权,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法律的障碍。一部针对企业的法律,如果法律规定本身就是错误的,或者违反市场基本精神的,那就会变成束缚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枷锁。

我到现在都没看到清理法律的系统化措施,只看到了公司法在注册资金方面的修改。我们的政府首脑和发改委近期不断强调,对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对私领域“法无禁止即可为”,但是我还是要问,那些不符合三中全会精神和上面两条精神的法律法规,什么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还有那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呢?你怎么办?我觉得应该做系统清理,如果不做系统清理,你就无法从法律精神层面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无禁止即可为”,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就无法落实到法律层面,改革的结果也就不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其结果,不但是没有改革,而且很可能是最坏的改革。企业和企业家就很可能沦为最弱势的群体,我们国家和民族最悲哀的时刻就会到来。

上面谈到的束缚企业发展的十大枷锁,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血淋淋的事实。这些枷锁,从企业层面看,必然会加大企业成本;从国家经济层面看,就是经济滞胀的推手;从民生层面看,就是物价持续高企的根源;从社会层面看,就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从吏治上看,会使政府和官员越来越腐败;从道德上看,会令民风越来越腐化。不打破这十大枷锁,国家和民族,企业和老百姓都没有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