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
3131900000007

第7章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1)

你必须承受住成功之前的寂寞

成功前,总有一段寂寞孤独的旅途。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一颗璀璨耀眼的珍珠。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曾经说过,每一个年轻人都要过一段“潜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耐住寂寞,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

成功的人,都是能够承受住寂寞的人。而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他们常常会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干扰,最后在朝三暮四的动摇与徘徊之中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有开创事业的远大志向,能够在浮躁的环境中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坚守住寂寞,那么你一定能获得惊人的成就,也会对生活中的寂寞和快乐有更多的感悟。

很多年前,有一个养蚌人,他想培育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的珍珠。于是他一大早来到沙滩上准备挑选沙粒。他耐心地询问一颗颗沙粒,问它们愿不愿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但那些沙粒都摇头说不。直到黄昏他快要绝望的时候,终于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那颗沙粒,说它不是傻瓜就是弱智,去蚌壳里住,深藏海底很多年,远离亲人朋友不说,还见不到阳光雨露,享受不到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可是那颗“傻傻”的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养蚌人去了。

几年过去了,那颗沙粒成长为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它整日周游列国,在让人们欣赏自己的美丽的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美。而曾经嘲笑它的那些伙伴们,却依然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风化成土。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成功前,总有一段寂寞孤独的旅途。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一颗璀璨耀眼的珍珠。

人生在世,路,还要自己走。在命运的航程中,无疑每个人都是独行者。可能有的人会一帆风顺,但更多的会坎坎坷坷。这些坎坷都是磨砺,是财富。

其实,人生是一个自我修行与修炼的过程,当你发现了自己生命与工作的意义,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就应该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驱除掉浮躁,扛得起挫折。

想要成功的人,一定要记住:想要成功,就要先经历一段没人支持、没人帮助的黑暗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挨过去,天也就亮了。

反省,一堂人生成长的必修课

在安静的心灵状态下,我们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对问题应负的责任、做事情的方法,以及我们挡住自己前进的原因。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不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经常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办事确定方向,不能反省自己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我们先来看两则关于反省自己的有趣故事。

故事一: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衣服都洗成那样……”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故事二: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它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从这两个小故事中,你有没有读出什么?眼睛长在我们自己身上,但是我们看不到自己,我们只能用它来看世界,看别人。这是生理特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是我们不应该养成这样的心理特征,只看到别人的优点缺点,而不肯正视自己的得失。

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应该努力地去塑造和追求完美。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整天抱怨别人、抱怨环境。

一个人应时时反省,检讨自己,惕厉自己。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少都隐藏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弱点,这种内在的弱点常常使我们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譬如,生活漫无目标、整日无所事事、只会嫉妒别人的能力、自怨自艾为什么好运永远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嗜酒如命、饮食不知节制、消费成癖、纵情声色……如果我们不对这些缺点反省,结果就会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境地。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每晚都自我反省。他说自己犯过十三项严重的错误,其中三项是:浪费时间、关心琐事及与人争论。睿智的富兰克林知道,不改正这些缺点,是成不了大业的。所以他一周定一个要改进的缺点作为目标,并每天记录。下一周他再努力改正另一个坏习惯。他一直与自己的缺点奋战,整整持续了两年。难怪富兰克林会成为受人爱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一个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反省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安静的心灵状态下,我们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对问题应负的责任、做事情的新方法,以及我们挡住自己前进的原因。

反省能让我们察觉到自己所设下的限制,以及我们思考中的某些盲点。身处嘈杂浮躁的世界里,往往会被许多表面现象所迷惑。你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停止毫无用处的抱怨,静下心来不断反省和总结,让内心达到一种平和、愉悦的状态。

再艰难的人生,也不能磨灭自己的志向

人生如黑夜行船,志向便是那最远最亮的航标灯,有了它,你才会乘风破浪地前进,而不至于被狂风巨浪吞没……曾经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二个人说:“赚工资。”第三个人说:“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让人深思。为什么成了有名建筑师的不是第一、第二个砌砖工人,而是第三个呢?我想起了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追求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是对这个故事多么准确的注释!

第三个工人道出了他的远大抱负,而第一个工人几乎没有什么理想,第二个工人的理想是庸俗的,他们的思想束缚了他们才力的发展,自然难有作为。

“志”是人的心意所向,《诗大序》称:“在心为志。”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立志,其实就是让一个人从大地上站立起来,从懵懵懂懂中清醒过来,从浑浑噩噩中悔悟过来,从芸芸众生中凸现出来。

生活不能没有目的,人生不能没有方向。“立志”,就是给人生一个目的,一个方向,从而使得一个人的智慧、情感和意志沿着既定的方向驶向既定的目的,最终达到成功。《大学》有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止,就是人生的至善境界,生活的目的,就是使人高大的东西,它支撑着一个人的价值,体现着一个人的尊严。

志向是极可贵的精神力量。一个想有所成就的年轻人,必须狠下心,为自己立下一个能激发自己动力的远大志向。有了它,才不会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人生如黑夜行船,志向就是前进中最亮的航标灯,有了它,你才会乘风破浪地前进,而不至于被狂风巨浪吞没;人生如攀登险峰,志向则是险峰上的制高点,有了它在顶峰闪光,你才不会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诚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壮当属志在四方的人,“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当属志在高处的人。如同在荆棘丛生的野外跋涉的人生,每走一步都是那样艰难。胸无大志者会退缩,而心存大志者却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明知前方荆棘遍地,明知前方野兽出没,他仍充满希望,勇敢地划起生命之舟。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成功者的收获都源于他们的远大志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万世师表的孔子对理想的认识。“十五有志于学”的他,虽四处游说,到处碰壁,仍矢志不渝。试想:若没有十五岁时立下学习道德学问的远大志向,哪里会有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儒家经典呢?

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但是却不敢立大志,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其实我们应当深信:志当存高远,要立志就要立大志。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并且为着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终有一天,一定会让目标成为现实的。

成功离不开一个平和的心态

有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往往决定最后的成败。冲动是魔鬼,不要动不动就心浮气躁,更不要轻易动怒,愤怒往往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