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洗脑术2: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3132000000008

第8章 教你成为应酬大师(1)

是不是重要人物,看你每天做什么事

一个人要把最重要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是我们应酬时的基本原则。摆脱那些烦琐的小事,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才会拥有最高的效率。所以,看一个人是不是重要的人物,只需要看他每天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我们决定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是需要节省时间的开始了。干的事对你的重要性,决定你能够省时多少,通常越重要的事,你越在乎,也就越省时。人在职场,必须学会选择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杜绝有任何的垃圾时间和无效时间,将有限的智慧用到有限的事情上,才能忙出效率,保证安全。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他会把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写在一个纸条上,然后贴在书房中,贴得到处都是。这样他每天早晨起来,到书房一看就知道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事是他必须处理的,什么事是可以放权的,又有什么事他必须自己亲手抓,一二三四分得很清楚,头脑一点不乱。

这个习惯表明,朱元璋是一位十分称职的帝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管理者,他明白自己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区分事情的轻重。如此一来,他既能管理自己,又能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对于政事一清二楚,很少出错。

有句话说:“你是不是一个重要人物,看你每天做什么事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成为一个重要人物,看你每天做什么事就知道了。”

无论是职场还是人生,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去做什么事情,这个道理都是通用的。就算皇帝,也要学会说“不”,不可事事躬亲,否则累死累活不说,忙不到点上,还容易让底下的小人钻空子。

李世民通过分权理政,将大部分细碎的工作交由下属分担,自己只做最关键的决策工作。他重用了大量的人才,由他们承担治理国家中的一些详细的工作,自己省心去长远考虑帝国的未来,由此创造了贞观之治。有人就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出了853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的智慧和胸襟。”

在唐朝以前,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皇帝一个人管理所有的事务,累死不说,还没有效率。这样很容易出现昏庸之君甚至是暴君,因为皇帝要决策每一件事,事无巨细,所有事均系于他一人之手。说到底,他毕竟是人,不是神,更不是上帝,当然就会犯错。决定的事情越多,犯的错误也就越多,直到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让帝国发生难以逆转的危机。

李世民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的管理模式明显地体现出了分权原则,由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则来具体地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经李世民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

而在诏书发布之前,他规定还必须送到门下省进行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了副署,依照当时的律法,是不能颁布的,没有效力。只有经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能够成为国家的正式法令,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经常跟李世民对着干的贤臣魏征,当时就供职于门下省。魏征就是那个常常替皇帝纠正错误的人,又弥补了一项皇帝可能犯错的程序。

而且李世民还规定,就算他自己发布的私人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做出有损于他清誉的不慎重的决定,给朝廷造成损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伤害。

1.做事情越多的,时间越不够用的,越都是些打杂的底层人,他们每天都在被驱使,而他们通常毫无权力。

2.越往上走,职位越高,担子越重,闲余时间越多,因为他们只负责处理最关键的事务,所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能够用来思考和筹划未来的发展,他们经常是掌握最高权力的人。

3.不懂得拒绝无关紧要的事情,你就慢慢变成一个不重要的人,失去最重要的权力;做不重要的事情,你就成不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也就谈不上掌握权力了。

所以每个人都需明白,办公室之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该你做,也不是所有的安排和命令,你都没有办法拒绝。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命门,就像每扇门都有一把可以打开的钥匙。职场上的应付原则,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大舞台,是社会生存的大智慧的浓缩。

我们只要灵活掌握说“不”的技巧,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挡在门外的。关键是你要让别人相信,你看起来确实很忙,并非存心拒绝,或者你总能让自己处于一种“很忙很尽力”的状态中。

如此,你既可以享受拒绝的好处,还能打造一个为组织为领导努力工作的好形象。当然,最大的好处是你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可以腾出手来去做那些对自己更加重要的事情,提高时间的效率,从而有机会在社会的竞争阶梯上占据到更高的位置。

想节省时间,先学会说“不”

如果你不懂得拒绝一些东西,你就永远忙不完,而且很难做出任何成绩。忙人总是在做糊涂事。因此,想要做一些出成绩和高效率的事情,就要为自己节省时间。最佳的办法,就是知道自己必须在什么时候说“不”——向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

在今天的社会中,如果你想实现一些公关的目的,从别人那里获取利益,那么应酬从来都不会消失。应酬是社会生存的基本生态,也是公关的主要手段。东方的和西方的职场人士都得学会吃饭、交际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应付复杂的社交场合。在这些地方,各种各样的饭局和琐事当然也多如牛毛,不断地累积占用你的时间,越吃越多,越忙越乱;其次,总会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排队等着你,做完这件还有下一件,让你感觉怎么都忙不完,难以理清头绪,也就慢慢地降低了效率。

一言概之就是:“工作无小事,事事迷人眼;应酬最为大,时间是生命。”

作为一名靠完成工作、拿薪水吃饭的打工者,不管你是总经理,还是普通职员,如果你不懂得分辨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会审时度势,不明白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永远忙不完可又做不出成绩的状态。这类人是职场上的拉磨驴和无脑的苦力,是社会中的打杂工。他们空有苦劳,没有实际的业绩,也就很难升职和获得最大的收益了。

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业绩,你就要学会对那些接踵而来的麻烦说“不”,掌握一点点合理拒绝的艺术,节省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用最多的时间去做那些对自己的前途最有帮助的事情,这才是一个人在职场前途似锦的保证。因为吃得多除了发胖,不一定长营养;做得多除了受累,不一定能够取巧。

有一项数据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会浪费至少2个小时在一些无所谓的事情上。比如吃零食、闲聊、玩手机、没有意义的聚会等。这些在计划之外的事情,直接浪费掉了我们的时间。

为了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高效利用时间的人士,你不妨每天做一个记录:每隔15分钟就记录一次自己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把它们记在一个专用的文件中,然后每天晚上休息之前,回看一下有哪些时间是被这些琐事无谓消耗的,又有哪些是被自己突如其来的无聊想法给浪费掉的。

我推荐你把它记录一个星期后,再给自己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哪些时间我充分地利用了?

哪些事情我尽可能缩短了时间?哪些时间我白白地浪费掉了?

哪些事情是我在空闲时根本没有想起来去做的,反而去做了根本不需要的其他事情呢?

从本质上讲,关键就是时间管理。一个人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才能聪明地判断哪些应酬可以参加、哪些则必须推掉,毫不客气地拒绝这些事情来占用自己的宝贵时间。在这方面,我的朋友奥蒂赛——AMD公司在加州分公司的市场部主管就很擅长管理自己的应酬。他说:

“从20年前我加入这一行开始,我就知道必须严格对待自己每天的24个小时。假如我因为一个不必要的饭局浪费掉了1个小时,那么第二天或者未来的某一天就会得到超过10个小时的惩罚,因为我要用10倍的时间来修补那1个小时失掉的黄金机会、错过的重要工作。”

有一段时间他陷入到了应酬的烦恼之中,因为总是有一些家伙(他的朋友)打来电话请他去夜店或其他娱乐场所进行“疯狂减压”。“嘿,来吧,奥蒂赛,这里有一些好玩的项目,保你喜欢!”“喂,奥蒂赛,你还把我们当作朋友吗?”他们总是以这种方式催逼他赶紧出现,否则就“有损我们的友情”。

怎么办呢?如果换作其他人(多数人都会这样做),一定非常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工作赶过去,即便表情充满痛苦,也要坚强地忍耐下去,陪他们度过这些无聊的时光,然后回去面对一摊让自己更加头疼的工作。

但是奥蒂赛没有,他发现无法在电话中对他们解释清楚——更多的时候是他们根本不会接受你的解释,奥蒂赛果断地关闭了自己的手机,并列出了一张时间管理表格,把这些应酬事项全部列入了黑名单,然后进行清晰又合理的安排,并且定期做出总结,为自己过去一周的表现进行打分,以便及时进行改正。通过类似的有针对性的详细分析,你就会发现有一些时间(例如别人的打扰、回复别人的短信等)是可以尽量节省下来的。有些短信不必回复,而有些饭局则完全可以推掉。事实上,我们有充足的能力来推掉这些琐事,只不过我们同时又给了自己打发时光的借口,因此不知不觉中就让自己陷入了没有意义的应酬之中。

对此,你可以建议自己在做重要事情的时候不要让短信、邮件、无谓的饭局这样的事情打扰到自己,以提高做事的效率,把时间安排得合理有序。

学会利用时间的碎片,拼接起来去做重要的事情比如我们在上一件事和下一件工作之间的时间,饭局前后路上的时间,卫生间的时间,等等。这些属于“死时间”,但能够用来做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好好地把它们利用起来。比如在赴饭局的路上,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回复他昨天对你的某些请求,而不是占用自己的工作时间;在卫生间可以阅读某些材料,以便下午做出最终的决定。

把这些死的时间激活,特别是利用它们去做一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瞬间就增加了,不会再被那些无法推掉的应酬挤占其他的生活空间。

你不妨在每天早上起来后,首先就把自己这一天要做的事情排一个前后的顺序,把重要同时又紧急的和重要但并不急迫的事情拿出来,在这一天中进行优先处理。或者规定自己:“我在一天内必须至少做一件此类事情。”然后将其他的次要紧事情安排在后面。如此日积月累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关于提高做事效率的方面,你还可以借用一下“二八原则”。多数人只能用自己80%的时间去完成20%的事情——这样做事的效率当然很低,而你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在20%的时间去完成80%的事情。这需要在时间管理上,将重要的事情都安排在自己头脑最清醒的时段,而不是在那些时刻去打游戏、看电影和约会。

这些不怎么重要的事情,完全可以放到精力不是很集中和办事效率不是很高的时候去做,对于时间管理来说,这就会很有帮助。此外,你应该拿出一些特定的时间段,用来思考下一步的时间安排,尤其重点考虑怎么处理一些重要的或者紧迫的人际关系——这毫无疑问要牵涉到我们的应酬。怎样既使人们维持对你的良好印象,又能节约自己的时间,是我们的一个核心问题。

“应酬”首先是一道选择题

对于大量的且无穷无尽的应酬和饭局,我们不应该毫无选择地全部迎接。首先,一天就只有24个小时,不少也不多,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浪费;其次,应酬的根本目的是“办事”,很多应酬只是碍于面子去“凑数”,根本毫无意义。

对吃饭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最基本的态度:不必要的饭局坚决不去,该去的一定不要错过。这是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在职场上,饭局是非常重要的交际方式,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人们重的是局、轻的是饭,事情都是在饭桌上谈,商机往往在饭桌上出现。饭局太多了,每天都有,有时你推都推不掉,不去也得去,简直就像“幸福的痛苦”“安乐的毒药”。

饭局当然也很重要,王公大臣,展现计谋,谋取国事,成就霸业;各种商业合作、人情往来,结盟或谈判,无不在饭局上完成。就是同事之间,同事和上司之间,饭局也是一个重要的应酬手段。不吃饭是不行的,一个从不参加饭局的领导,他要么是最大的老板(可以有这个权力,想去就去,想不去,没人奈何得了),要么就是在办公室打酱油的、在圈子里最没价值的(没人在乎你,自然都不请你)。

但你如果什么饭都去吃,什么局都去参加,则又会有更大的麻烦,因为你免不了要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你就会做80%甚至90%的无用功。大多数饭局你是捞不到什么好处的,或者说对你没有什么实际的益处,并且还有一些类似于埋单圈套的饭局,你屁颠屁颠地去了,只是纯粹去做一个冤大头。掏钱付账不说,那些吃客背后还嘲笑你,不拿你当回事,也没人领你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