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
3136200000012

第12章 发现“潜力股”的前提是“关注他的心灵”

与其羡慕别人的孩子“完美无缺”,不如投入精力关注自己的孩子,发现并保护孩子最珍贵的芽苗——兴趣与潜力,这是替孩子找一条最顺畅的发展道路,这也是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催化剂”和“推动剂”。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都需要关心他的人加倍重视他、给予他更多的关怀和爱。要发现孩子的潜力,需要父母深入其内心,并充分地关注他。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仅仅有物质营养是不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爱和关注,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孩子才能拥有健康美好的心灵,才能够在未来飞得更高。

志坚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不过他的学习却一直是让父母头疼的问题。父母没少在他身上下力气,可就是没有效果。说起来,志坚真是一个不错的小男孩,他对长辈很有礼貌,对小朋友也很谦让。他今年读小学五年级。刚上学的时候志坚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可是到了小学三年级以后,成绩就开始直线下滑。妈妈让他看书,做作业,他就消极地应付妈妈。你看他是在那儿写呢,可是心却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平时考试成绩不好,志坚也不着急,总是觉得无所谓。爸爸妈妈成天批评他,他根本听不进去。

志坚的新班主任很喜欢他,不过她很好奇志坚的学习态度为什么这么消极。她就一直关注着志坚,想找到问题的根源。她想知道志坚最关心的人和事是什么。后来志坚告诉她:在他很小的时候,奶奶很疼爱他,他也很爱奶奶。可是上三年级的时候,奶奶去世了,他很伤心,每天都很想念奶奶。不过,爸爸妈妈从来都没有关注他的内心,只知道看他学习成绩下滑了,就指责他,根本不了解他一直都在承受着失去奶奶的打击。班主任听到这里,明白了,孩子只是孩子,跟大人的想法不同,有些事情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老师就找了志坚的父母谈话,告诉他们志坚内心的想法,并建议他们多了解孩子的内心,多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于是,志坚的爸爸妈妈就站在孩子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开心结。后来,志坚的成绩上去了,人也开朗了。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好,或者有才能展现出来。但仅仅“希望”和“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像志坚的父母,他们“希望”和“要求”志坚出色,但却不去关注志坚的内心,不去了解他的心灵,这样又怎能帮助孩子呢?

为人父母,不仅仅要关爱呵护孩子身体的成长,还要理解和呵护孩子心灵的成长。尤其孩子处于成长阶段的时候,面对客观世界的诸事万物,他的心理和思想尚不成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推断能力也不完善,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选择。这时候,父母要充分关注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爱。当孩子知道父母是关爱自己的时候,他就会说出心声,打开心结,更加开朗茁壮地成长。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优秀,却不去理会孩子的内心需求以及情感需要,那么父母跟孩子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这就是所谓的“最近的距离,最远的爱”。

睿渊读小学四年级,因为考试不及格被妈妈打骂而离家出走了。后来,民警把睿渊送回家。父母长舒了一口气。于是,妈妈带了睿渊一起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听了妈妈的叙述后,帮她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睿渊离家出走的表面原因是他考试没考好,回家后妈妈的责打使他产生压力,于是就离家出走了;但是,从深层次的分析来看,其内在的原因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个性还不健全。

原来,睿渊以前在农村老家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的。后来,父母在城里买了房子,就带他到城里读书。城里的学习条件好很多,还多了一门新功课——英语。睿渊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又没有学过英语,所以成绩直线下滑。睿渊的自尊心很强,成绩下滑对他的打击很大,伤了他的自尊心,他就失去了信心,非常自卑。加上他性格比较内向,跟同学还不太熟悉,所以他很害怕学校,害怕考试。父母没有关注他内心的变化,只是看他成绩下滑很着急,还采取打骂的方式,更是伤害了睿渊的自尊心,就这样睿渊才下决心离家出走。

睿渊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但他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缺少心理上的关怀和适当的教育,仅仅是从物质上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其实睿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他会拉小提琴,还会制作一些小模型。

在医生的帮助下,睿渊的妈妈开始关注孩子的内心以及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还经常跟睿渊聊天。睿渊在妈妈的关怀下,变了很多,他不再害怕学校,也不再害怕考试了。他还开始和同学们交朋友,学习成绩也逐渐上去了。

像睿源这样十一二岁的孩子,心理脆弱是难免的。只要父母多多给予他心理上的关怀和适当的教育,他就会积极开朗起来。父母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别忘了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培养潜力股

鲁迅说:“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心,与孩子做心的沟通;而不要把孩子越推越远,让孩子关闭自己的心灵大门。健康的心灵是孩子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倾听者吧。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关注孩子,如何发现您的“潜力股”的内心世界呢?下面是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孩子更需要精神上的帮助。

现在的孩子大多衣食无忧,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帮助。孩子不需要父母大包大揽,他们更需要父母的支持,需要父母的肯定以及鼓励。父母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要接纳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以及赞美孩子。其实,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不是分数而是思想,要有健康积极的思想,才能立足于社会。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不断鼓励孩子的进步,他们会变得更加优秀以及懂事可爱。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父母不能把爱转化为对孩子更高的要求,让爱变成负担;也不能把爱藏在心里,而要用语言和行动把爱表达出来。当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或者做得让你满意的时候,给孩子真诚的鼓励和赞美,让孩子感觉到你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或者做得让你不满意的时候,送上你的理解和安慰,让孩子觉得你愿意帮助他、关心他、支持他、理解他。

做孩子心灵成长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倾听者。

父母让孩子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被倾听。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我和孩子的关系就是“够朋友”三个字。一位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讲起他的父子关系时说:我们俩的关系就是一个字——“铁”。只有“够朋友”,只有“铁”,孩子有话才能对你说,有泪才能对你流。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同伴少,缺少交流的对象,很容易发生心理畸形,家长就更需要和孩子平等相处,要民主,要时刻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