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
3136200000015

第15章 “潜力股”需要开发而不是打压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总是记不住呢?”“没有‘为什么’,照我说的做!”有多少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当然,没有一位父母不是抱着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的心情的,但这种打压式教育的后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它打压的往往是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哈佛一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说过:“没有自信的孩子,在精神上已经趋于一个废人。”孩子是需要开发的,是需要激励的。只有多鼓励孩子,多激励孩子,才能让孩子树立起积极的心态,才能在成长的征程上扬起自信之帆。

彬彬今年四岁了,在幼儿园读中班。这天,彬彬拿了同桌小朋友的橡皮,让老师看见了,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到了放学的时候,幼儿园门口围了好多家长,老师对彬彬妈妈喊:“彬彬妈妈,你等会儿再走啊!”于是,彬彬妈妈留了下来。班里的小朋友陆续都走了,只剩下彬彬和妈妈;当然还有几个其他班的小朋友和正在接孩子的家长。

这时候,老师向彬彬的妈妈叙述了彬彬拿同学橡皮的事情。妈妈感到脸上无光了,就动手打了彬彬,并且神情气愤地对老师说:“老师,你都不知道,他在家里就随便翻我的包,还偷钱呢!”彬彬耷拉着脑袋,听着妈妈数落他的缺点,神态木然,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完全是一副听惯了妈妈数落的神情。

上面的案例中,老师和妈妈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简直是家长和老师联合起来打压孩子!试想,谁在小时候没有顺手拿过别人的东西?那个年龄的小孩,他只是觉得自己喜欢、想要,就拿走了。在他心里,是没有什么道德观念的。等到年龄大一些,这样的行为就会逐渐消失,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作为老师,只要告诉彬彬他的做法是不对的,让他跟同桌道歉,然后把橡皮还给同桌就行了,没有必要这么严肃地告彬彬的状。而作为彬彬的妈妈,老师已经责备了彬彬,她再数落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以及自信心更大的伤害!

当妈妈用打压的方式限制孩子的行为时,她们自身肯定有着一定的情绪背景。比如,彬彬妈妈在老师还有别的家长面前感觉没有面子,这说明她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她通过打骂孩子来制止孩子的行为,找回面子,是她打压孩子的动机之一。妈妈在限制和打击孩子的行为时,注意力其实是指向自身的。她们真正关注的是,通过对孩子的限制,来排除自身不好的感受。但是,这样的做法永远无法得到孩子们的承认。所以,家长经常会有失落的感觉。而孩子则认为,妈妈总是不顾及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他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感觉,总觉得和妈妈之间像是有一个东西在阻隔着。他想让妈妈明白,但妈妈总是说他这不好那不好,他感到很难受。

在这种情况下,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不流动的,传递的信息也是错位的。无论是妈妈还是孩子,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渴望。孩子渴望被妈妈理解,妈妈却完全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希望孩子满足自己。毫无疑问,孩子得不到内心需要的心理营养;同时,他还有一种挫败感。从近期来看,孩子会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变本加厉;而从长远来看,这会影响到孩子对自我的认可度。一个无法认可自己的人,便很难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要么自卑,要么自负。因此,打压孩子对其一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蕴美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她是一个天生安静的小姑娘。不过,最近蕴美变得好像更胆小了,遇到什么事情只知道逃避,不但害怕老师,还怕家长;别人说话大声一点,她就吓得不知所措。蕴美从小就胆小,也有些爱哭。她每次一哭,妈妈就很严厉地说:“不准哭!”她要是发些小脾气,妈妈就对她吼:

“不许生气!”要是蕴美想反驳妈妈几句,妈妈就说:“我是妈妈,我说怎样就是怎样。妈妈的话,你也想不听吗?”蕴美通过看电视和课外书,看到跟妈妈和老师讲的不一样的知识,就会跟妈妈讲,妈妈自己也不是很懂,但她却训斥蕴美:“老师跟妈妈说得都是对的!”长期以来,蕴美就在妈妈的高压之下变成了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孩子。

很多父母还不懂得或者不习惯用平等的身份来说服孩子。孩子反驳几句,辩解几句,父母就拿“家长”、“大人”这一王牌来打压孩子。这是典型的强词夺理。也许这一招很见效,孩子什么也不说,乖乖就照着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心悦诚服,这只是他无力的反抗而已。他仍会在内心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加重了一份逆反心理。

父母的“霸道”以及不允许孩子有消极情绪,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听话的孩子”,不过同时也培养了一个没有主见、没有判断能力、唯唯诺诺的人。甚至,孩子会患上强迫、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培养潜力股

在一次关于亲子关系的调查中,几乎没有父母说自己不爱孩子的;但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未成年人在对父母的表述中,用到了类似“讨厌”、“烦”、“害怕”这样的负面语言,其中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用到了“恨”这个极端的字眼。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孩子从自己的父母身上感受不到“爱”呢?父母觉得自己是爱孩子的,希望他进步;但孩子却认为自己在父母眼里一无是处。这就与平时父母专制的、打压式的教育有关了。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爱,而不是打压孩子呢?这里给出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充分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

孩子首先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值得尊重的“人”。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意愿、孩子的不良情绪的发泄以及孩子思考的权利。

放弃打压教育,不断激励孩子。

要放弃打压式教育,不断地激励孩子。要对他说:“你能行!”“我相信你可以的!”从而激发孩子的信心以及上进心,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