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
3136200000026

第26章 你的“潜力股”有足够的安全感吗?

何谓安全感?安全感就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那您的“潜力股”有足够的安全感吗?也许作为父母,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孩子在学校有老师同学,在家里有父母,哪有什么安全不安全的感觉?其实没那么简单。当孩子表现出自卑或迎合他人的时候,这也许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了。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健康地成长。

徐晓帆今年十岁了,读小学四年级。他浓眉大眼,不仅长得挺好看,体格也很健壮,但他经常动手打同学,好多孩子去老师那儿告他的状。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晓帆自己也很苦恼,他对医生说:“打人痛,我也痛。我打完了就后悔,可我还是会去打人。我不想打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关键时候我就忍不住。”

医生让晓帆先在外面待会儿,他要跟晓帆的父母谈谈。三个人正在谈话的时候,晓帆很生气地跑过来,挥舞着小拳头:“他看我,他再看我,我就打他,他凭什么看我?”原来在楼道里,有个小朋友盯着晓帆看,晓帆觉得他的眼神不对。父母说,晓帆总是这样,平时老把人往坏处想。于是他们生气地指责晓帆说:“你说别人盯着你,你为什么盯着人家看?你说人家眼神不对,你又是什么眼神?”晓帆生气了,说:“我看他就是眼神不对,我反正不是他那样。”医生示意父母不要再指责他,然后他对晓帆说:“我能理解你,晓帆。你觉得他的眼神不对,你很生气,是吗?”晓帆像是遇到了知音一般,连连点头。

医生开始引导晓帆:“我们来想一想,这个小朋友看你的眼神怎么不对了?是你觉得他不怀好意?是瞧不起你?还是别的什么?”晓帆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我说不出来,反正我总觉得他的眼神别扭,他肯定往坏处想呢?”医生对晓帆说:“其实这些只是你的感觉,实际情况是怎样呢?也许他没有恶意,只是觉得你和他差不多大,想跟你说话而已。”晓帆好像恍然大悟的样子,他把父母都推出房间,关上门,然后凑到医生耳边说:“我这么丑,他那样盯着我看,肯定不安好心,我就想把他打走。”

医生看了看晓帆,发现晓帆长得不错啊,浓眉大眼的,而且很有精神。看来,他貌似强大,其实打人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全感。医生用欣赏的口气说:“谁说你长得丑?我觉得你很好看呢!还有你很有智慧,善于思考,遇到问题,还愿意来问我。”晓帆听医生这么说,马上就笑了,笑得很开心。

那么,晓帆为什么会有不安全感呢?原来,晓帆在外面一调皮,爸爸就在家打他,越打他,他越爱惹事。妈妈对晓帆一点耐心都没有,脾气特别暴躁,晓帆碰她一下,她就训斥他,往外推他。实际上,父母的关系也不太好,妈妈总觉得晓帆是个负担。晓帆感觉不到爸爸妈妈的爱,就一直没有安全感,所以才用打人来发泄自己。

其实,在一个以成人为主导的社会里,孩子属于需要真心关爱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需要物质条件,更需要父母呵护他们的内心。而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少与孩子真正平等地交流。

中国有着尊长专制的传统,父母在孩子面前有着很大的权威。很多父母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应该成长为大人的“复制品”,而不是拥有独立自我的“新建”。父母不去了解、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的感受知之甚少,甚至不屑一顾。孩子的心灵稍有触角伸出来,便被大人简单粗暴的对待吓了回去,他们的心灵得不到舒展,人格得不到尊重,心声没有人倾听,他们会有内心的安全感吗?

有些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分裂,也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还有些家庭,经常从这个城市搬到另外一个城市,这些大环境的变化,都会使孩子变得更加没有安全感。

孩子一旦失去安全感,要么表现为胆大妄为,不顾自己的人身安全,比如上面案例中的晓帆;要么就自卑胆怯、过度粘人。他们不敢面对现实,不敢参与竞争,或者不能接受失败,不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而是要求别人的意见都和他的一样。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总是感觉世界是有危险的,父母是不爱自己的,总会觉得自己会被抛弃。只有孩子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他才能充分地发展自己,不受外界的左右和干扰,才不会遇见困难就轻易放弃努力。

培养潜力股

既然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是如此的重要,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给孩子安全感呢?下面有几点建议供您参考。

长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父母要多陪在孩子身边,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真心关爱和疼惜自己的。尤其在孩子入睡之前,父母要陪伴在孩子身边。

父母要赏识和接纳孩子。

孩子需要父母的赏识,而不是批评指责。如果父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充满信心地面对一切。

不威胁孩子,鼓励孩子自立。

当孩子有什么要求,父母不想答应的时候,不要说“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这样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很大的伤害,他会真的以为父母不要自己了。要鼓励孩子独立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