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
3136200000004

第4章 “潜力股”会在你日复一日的唠叨中成为“垃圾股”

作为父母,有一种最常用但最不管用的方法,那就是唠叨。锅台边、饭桌上、闲聊时,甚至工作中,我们总会听到为人父母者情真意切的唠叨,以为唠叨得越多,尽到的责任就越大,产生的效果就越好。但事实上你可能不知道,你的“潜力股”很可能在你日复一日的唠叨中变成“垃圾股”。

13岁的男孩魏伟男在名为“你眼中的父母”的调查问卷上这样写道:“小学六年级时,期末考试没考好,爸爸妈妈从晚上6点一直讲到次日凌晨1点,非常唠叨!”在“父母最大的毛病”一栏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唠叨”。

魏伟男说,那次他的数学考了20多分,语文考了30多分,是全年级最后一名。开家长会时,他在操场里转圈,内心恐惧、忐忑不安。爸爸黑着脸从教室里出来:“回家再说!”吃过晚饭之后,火山终于爆发了!

“那时才6点多一点儿。他把我叫到屋里,他坐在床上,我坐在凳子上。他一个劲儿地说我成绩差,家长会上老师当众责问他,他的脸都被我丢完了。问我怎么那么笨,骂我不认真,说我一天到晚到底在干什么……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翻来覆去地说,我终于听不下去了,开始反驳:‘你一天只知道忙,从来不管我,平时我考差了你都不说,现在开家长会丢面子了才说!’”

爸爸见自己口水都说干了,儿子竟没听进去,就又劈头盖脸地说起来,说来说去还是那些大道理,什么“我都是为你好,我不工作谁赚钱,不赚钱你怎么读书”之类的话。魏伟男已经懒得反驳了,就那么坐着,勾着头听。晚上10点妈妈回来了,爸爸终于歇了口气,让妈妈来“换岗”。妈妈照例说了爸爸刚才说过的那些话,爸爸时不时还要进来补充一番。就这样,魏伟男遭遇着双重轰炸……等爸爸终于命令“去睡觉!”,魏伟男走出房间一看表,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多了。

魏伟男说,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管他,所以放任了他的生活,他才变得贪玩。爸爸只要见他犯一点小错误,就总是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我都明白了,他还不停地说,一说就是半小时、一小时。脑子里经常出现爸爸妈妈不断在耳边教训我的场景和声音,烦躁得很,他们越是说,我越不想听!”

像魏伟男这样每天遭受家长“疲劳轰炸”的孩子绝不在少数。孩子心里烦得要死,可迫于家长的威严,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听着,到后来逆反心理呈几何数字上升。然而做家长的却很少能意识到自己的唠叨给孩子带来的是怎样的坏影响。

孩子们都不喜欢听父母唠唠叨叨,有的说爸爸妈妈得了“嘀咕病”,有的与父母顶撞,闹得大家心里都不愉快,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更加不好好学习了。

晓夏小时候很爱学习,成绩也不错,可自从上了初中后,她就开始爱上了课外书。由于控制不住自己,晓夏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一天放学回到家,晓夏迫不及待地拿出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一本杂志,作业也顾不上写,就看了起来。其实晓夏心里也觉得内疚,前一天就因为看课外书耽误了写作业,所以她决定看完5页就去做数学题。

正在这个时候,晓夏妈妈过来了,一看见晓夏手上的杂志,就有些生气地说:“还看,还看,还不写作业!”晓夏赶紧心虚地回答:“看完这几页就写,也就10分钟”。“10分钟?这可是你说的!”结果妈妈离开不到3分钟就回来了:“看完了吗?不快点写作业,又要写到晚上12点了。”

晓夏没有理她,继续看她的杂志,心里开始有点儿烦。然后晓夏听见妈妈继续在客厅里抱怨:“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就写作业,你倒好,拿着这书那书瞎看,作业写到深夜,时间不够了就胡乱应付,成绩当然好不了。”晓夏越来越烦,想想也是,成绩越来越差,作业很难,写起来很费劲,真泄气!可是晓夏妈妈还在旁边唠叨,晓夏的杂志也看不下去了,于是开始写作业。结果不到10分钟,晓夏就写不下去了,又偷偷拿出那本杂志,提心吊胆地看起来……当然,晓夏又挨了一顿说,结果那天的作业到12点也没有做完。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晓夏说好了10分钟后就开始写作业,妈妈就应该相信她,等到10分钟过后如果她还没有开始写,再提醒也不迟。

父母关心子女的功课虽然是正常且应该的,但如果总是在他身旁“督促”或唠叨不休,结果就会事与愿违,不但帮不到孩子,反而会干扰孩子的读书情绪,让他觉得自己像个罪犯一样被人监视着一举一动。有的孩子就会在这日复一日的无休止的唠叨中心生叛逆,万事都跟父母对着干,就这样,本来有潜力成为“绩优股”的孩子,生生被父母唠叨成了别人眼中的“垃圾股”。

培养潜力股

既然父母的唠叨让孩子厌烦,易招致怒气,那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究竟应该怎样去纠正呢?

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遵循“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的原则。如果非要再次批评,也不要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返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学会尊重孩子,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会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来。这时父母就要善于把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与他的外在表现联系起来,细心观察孩子的神情、言语、注意力和习惯动作的变化等,从而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

给予适当惩罚。

当孩子怠惰、不专心读书,而父母又说教无效时,不妨停止语言上的劝诫,付诸行动,对孩子施以适当的处分,让他反省自己的过失。父母一旦看到孩子有悔意就不要再过多加以指责。有过亲身教训后,孩子会知道改进的,父母还是少唠叨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