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
3136200000046

第46章 预习,让您的“潜力股”尝尝学习的甜头

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预习。有的学生以为预习功课是浪费时间,反正老师都要讲,上课认真听就行了。其实,预习是学习的基础,预习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跟“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一样。通过预习,弄清楚第二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把教材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解决不掉的问题留在课堂上用心去听老师讲解。这样,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有针对性地去听课,能使自己进入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所以,一定要让您的“潜力股”学会预习。

自从慧雅上了小学三年级后,老师经常会留预习“作业”——要在头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学的功课预习一遍。慧雅觉得这不算什么,很轻松,所以经常是大概扫一下明天要学的内容就算完事。开始,慧雅的妈妈也没有把预习当回事。可是后来,慧雅的老师给她妈妈打电话,说慧雅最近跟不上老师讲课,而且老师让她读课文的时候,她总是磕磕绊绊的,很多生词都读不上来。妈妈开始着急了,通过与慧雅的老师沟通,才明白这是慧雅没有重视预习的缘故。

慧雅的妈妈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后,就开始培养女儿的预习习惯。一天晚饭后,妈妈装做漫不经心的样子,对慧雅说:“我听老师说你最近读课文很有感情。”

“当然了,妈妈,我是谁呀?”小孩子都喜欢听到夸奖,慧雅听到妈妈的话自然很得意。

妈妈看把慧雅套进去了,就接着说:“那你能读给我们听听吗?”

“没问题。”慧雅爽快地回答。

“那你就读明天要学习的课文吧。”妈妈说。

“行。”慧雅还是很爽快。

“妈妈给你十分钟的准备时间。”

“行。等着吧。”

十分钟后,小慧雅就把课文流利地读完了。妈妈夸奖了她,慧雅很高兴。接着妈妈让慧雅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生词不懂,督促她查新华字典解决,然后把弄懂的词义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妈妈还对她说,明天上课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们说,他们一定会佩服你的。小慧雅很认真地照着妈妈的吩咐做了起来。做完之后,她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第二天,慧雅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的时候,她积极地举手发言。她回答得很好,老师表扬了她。慧雅的心里美滋滋的。下午放学后,慧雅告诉妈妈她今天听课特别带劲,老师还表扬了她。妈妈就顺势说:“你知道预习的好处了吧?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自己去查查资料寻找答案就更好了。”

“是的,妈妈。我以后每天都要认真预习一下。”慧雅微笑着说。从此以后,慧雅每天都会提前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功课,她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促进课堂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知识的新领域是由自己率先闯入的话,他就会有“让我先去试试,探个究竟”的欲望。

培养孩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但会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发展他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另外,提前预习能够确立孩子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

那么,预习都有哪些好处呢?首先,预习要求孩子独立地接受新知识、独立地阅读和思考,这样就能锻炼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预习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结构上的漏洞,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可以弥补这些漏洞,从而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能够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去;再次,通过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更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还有,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无论是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孩子都需要经过独立的思考,这样他的脑海中就能留下印象,加上第二天老师的讲解,理解得就会更深刻,记忆得也会特别牢固;最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人说:“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它提供了能给人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养。”因此,父母要和老师积极沟通,配合老师帮助孩子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培养潜力股

既然预习如此重要,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指导孩子预习呢?下面给出一些小妙招供您参考。

要求孩子按预习要求认真完成。

在孩子预习的时候,要求孩子按照预习的要求,认真做好预习。比如在预习语文的时候,先把课文通读一边,标出自己不认识的生词,然后通过查字典来学习生词及其词义,不懂的地方用笔标出来。

孩子不懂的地方,不要包办。

当孩子在预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尽量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包办代替,直接告诉他答案。

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

父母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刚开始的时候帮助孩子学会预习,然后在一旁监督他,到最后就要完全放手。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决定放手的最佳时机,让孩子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预习要按照实际情况来。

孩子在预习功课的过程中,不要让孩子钻牛角尖,要以他的学习基础为准。预习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注意孩子的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