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助听器学
3144300000012

第12章 耳模(2)

因此,耳模气孔多用于轻度、中度及部分中重度听力损失者,尤其是低频听力损失较轻的下坡形听力损失患者。耳模气孔依听力损失不同及患者外耳道的实际情况,可设计为平行通气孔、V形通气孔、外部通气孔及开放式耳模。通气孔的直径还可以改变。

5.阻尼子

听力损失不同,音频补偿的范围、程度各异,尤其对于有重振现象的耳聋患者,听觉区域较窄,选配适合的助听器难度较大。这类患者常常觉得不戴助听器听不到声音,戴了助听器又觉得声音“刺耳”、“震耳”,尤其对于重度听力损失者,因受声反馈的影响,有时不能按理想加工气孔形状,且依靠助听器本身的AGC或PC调节又不能实现。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阻尼来调整。阻尼主要用于平滑1000~3000Hz频率范围内的共振峰,而对其他频率基本无影响,且谐波失真较小。它是为有重振现象的耳聋患者选配助听器的一种调试手段。阻尼子可以在声孔内也可以在耳钩或导声管内,越靠近鼓膜,阻尼的效果越明显。

6.耳模长度对声学特性的影响

耳聋程度不同对耳模长度有不同的要求。长型耳模一般适用于重度聋和极重度聋,它使外耳道容积变小,深达外耳道峡部,外耳道封闭性能好,可以使助听器接收到的声音有效地传入外耳道内。短型耳模在声孔均为直径2.5mm的情况下,对高频有较好的放大效应。若把短耳模的声孔扩大为直径3.0mm的喇叭形,高频放大更为明显,以3000~4000Hz频响曲线上移为显着,由于短型耳模对外耳道的封闭性较长耳模差,适用于中度聋、中重度聋及部分重度聋。

7.耳模各声学部件的组合对声学的影响

①平行声孔+短型耳模。此型能衰减低频,高频特性好,且通气,佩戴舒适。适用于轻、中度听力损失。

②Y形声孔+短型耳模。此型多用于加工平行声孔困难的情况,与平行声孔耳模相比,其高频频响欠佳。

③开放式声孔+长型耳模。此型具有声孔和耳模外耳道部分稍长的特点,1000Hz以下几乎不能放大。适用于轻度高频听力损失患者。

④开放式声孔+短型耳模。与上述长型耳模相比,声孔直径大,外耳道部分也短。因此,此型用于轻度高频听力损失患者。

随着助听器功率的增大以及可调节项目的增多和自适应功能的增加,耳模的声学作用已逐渐减弱。

4.2取耳印模的方法

4.2.1取耳印模的准备工作

1.取耳印模的工具、材料

取耳印模的工具包括检耳镜、耳灯、镊子、注射器等。在取耳印模前,应将这些工具消毒干净。

取耳印模的材料主要有印模A、印模B,使用时将两种材料等量混合即可成为耳印模材料;耳障即堵耳器,一般为拴着细线的棉球,用于防止耳印模材料损伤鼓膜。

2.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最近三个月内耳部是否有感染、是否动过手术等。

3.检查耳道

先清洁耳道内耵聍,然后用电耳镜、耳灯等检查耳道。查看耳道内:①是否有流脓、发炎等情况。②是否有鼓膜扩大或者鼓膜穿孔。③是否有畸形。④耳道的大小、弯曲度和方向如何,以确定耳障放置的位置。⑤是否做过乳突根治术。做过乳突根治术的患者,耳道内部会很宽,因此,不要取很深的耳印,并应放置适当的耳障,以免取出时会有困难。

对于耳部流脓、发炎,耳内手术后未满三个月,以及突发性耳聋者,不要取耳印模,而应建议患者去医院治疗,待其病情稳定后方可选配助听器。

4.2.2取耳印模的步骤

耳模需要根据患者的耳道形状来制作,因此我们必须取患者耳道的模型,取印模是制作耳模的第一步。印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耳模制作的效果。

在取印模前,应预备好工具和材料,用消毒棉球将检耳镜、耳灯、注射器头部全部清洁一遍。

取印模的步骤如下:

①安置患者。患者应坐在高度适中的椅子上。

②取得患者配合。向患者或其家人解释你将进行的操作程序,告诉患者取印模时大致的感受,以及需要他们哪些方面的配合,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感。

③检查耳道。坐在患者侧面,调试好灯光,使光线照进耳朵和耳道,牵拉耳廓(成人向上、向外拉;儿童向后、向下拉),使耳道变直,检查时注意观察耳道内是否有耵聍,如影响取印模则应将其取出后再观察。

④放置带线棉球或其他类型的堵耳器。取医用棉花剪成棉片,用一根20cm长的棉线,在棉片中央扎紧后对折,修剪棉片的边角使之呈圆形,将棉片分解使之蓬松成球形。棉球大小应与耳道第二弯的大小相似。

⑤填塞耳道。站在患者身旁,用手将棉球放在耳道口,像用电耳镜检查耳道那样,将耳廓向上、向外和向后拉,使耳道变直,用耳灯轻轻地将棉球推入耳道,一直推到耳道第二弯,并且使棉球所在的位置与耳道壁成90°。不要用耳灯直接将棉球笔直地推入耳道,必须上、下、左、右以滚动的方式推到第二弯。

如果你不知道棉球位置是否正确,在放棉球之前,先用耳灯测量一下到第二弯的距离,并在耳灯上做好标记,在放棉球时,只要将棉球推到耳灯的标记深度即可。

有时有些患者会有轻微的不舒适感,有些可能有反射性咳嗽。

另外,不论棉球太大或太小,都应该拿出修剪或重做。必要时,需重复多次,直至它能较好地放入耳道为止。

⑥混合印模材料。应根据要求来量取和混合印模材料。混合的方法如下:取一平匙印模膏A,放在手上。取一段与白色印模膏相等量的印模膏B,立即将两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揉匀,搓成条状,尽快放入注射器,用注射器的插芯将其推到注射器嘴头,以消除气泡,如果还有空气的,将注射器平握,挤出前面约0.5cm长的印模膏,弃之不用,再开始注射。

⑦填充耳道。将耳廓再次向上、向外和向后拉,使耳道变直。将注射器的尖端约0.5cm放进耳道,注意将其嘴端与耳道留小一点空隙,防止因压力传递引起鼓膜的损伤,小心将印模膏挤向棉球,迅速将耳道完全填满,然后退出到外耳道口,但注射器的尖端仍埋在印模膏里并继续以一定角度注射,这样可避免耳轮边缘产生气泡。轻轻地向后下方注射印模膏到耳甲腔、对耳轮边缘、耳屏间切迹和耳屏。填满耳廓,再向上至三角窝部分。注意不能让印模膏里有气泡。填满至耳轮外缘,印取耳朵的外结构。注射完毕后,不需要在外面用力按压,以免模型过大。制作时到达某些部位时会使病人胀痛不适,可让患者做几下张口、闭口动作,前后、左右转动一下头部,这样可使耳道组织得以正常活动,印模材料充分填充,从而避免患者将来在做某个动作时,助听器发生啸叫。

⑧等待。一般约5~6分钟印模膏即可完全凝固,这时应测试印模的硬度。用手指按压材料后压痕能重新恢复时就可将印模取出。不要在很软时取,那样印模膏未定型很容易变形;也不要到很硬时再取,那样耳道部分很容易断裂。

⑨取出。通常印模膏会紧贴在患者耳朵的皮肤上,因此在取出印模之前,需要先将印模轻轻地拉离耳廓使空气进入耳内,让密封的情况松解一下。

用手指抓住印模边缘,将三角窝顶部的区域轻轻地分离开来,然后拉紧耳廓,将印模轻轻提高,前后活动一下印模,轻柔地向上、向后、向外转动,就能使印模的耳道部分顺利出来,取出时棉球应附着在印模的耳道末端。

⑩检查耳朵。确保没有在耳道中残留什么。

?检查耳印。合格印模应符合以下标准:一个完整的印模必须包括耳道、耳道口、耳轮、耳屏和耳甲腔几部分;耳道完整,有第二弯(深耳道式助听器,必须过第二弯3mm);耳道口完整,无缺损;耳轮完整,包含所有曲线;耳屏清楚,耳甲腔完整,同时印模表面应自然光滑,无隆起、凹陷、裂痕或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