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语文
3147600000006

第6章 伦理哲思(5)

上曰:“卿为清望官[44],奈何饮于酒肆[45]?”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46]之。”上以无隐[47],益重之。张文节[48]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49],所亲或规之[50]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51]。公宜少从众[52]。”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53],何患不能?顾[54]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55]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56]?”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57]所及哉!

御孙[58]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59],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60]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61];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62]粥以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63]。季文子相[64]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紘[65]、山节藻梲[66],孔子鄙其小器[67]。公叔文子享卫灵公[68],史鰌知其及祸[69],及戌[70],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71]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72]。石崇以奢靡夸人[73],卒以此死东市[74]。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75],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76],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77],聊[78]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79]身当服行[80],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81]云。

【注释】

[1]康:司马光的儿子。

[2]寒家:清贫的家庭。

[3]华靡:豪华奢侈。

[4]辄(zhé):就。

[5]忝(舔)科名:惭愧地登了科。司马光在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忝,谦词。

[6]闻喜宴:唐、宋时皇帝招待新科进士的宴会。

[7]同年:同科考中的人。

[8]簪:插戴。古代男子也有戴花的。

[9]充腹:吃饱肚子。

[10]服垢弊:穿肮脏破烂的衣服。矫俗干名:故意不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干,求。

[11]嗤:讥笑。孤陋:犹言“鄙陋”,这里是寒酸、气派小的意思。

[12]孔子:春秋鲁国人,儒家学说的创立者。

[13]与其不逊也宁固:语出《论语·述而》:“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意思是说:奢华使人骄傲,俭朴使人寒酸,二者都有一定的弊害,如果要选择的话,还是宁愿取后者。

[14]鲜:少。这句话语出《论语·里仁》。意思说,由于俭约而造成过失的是很少的。

[15]恶衣:(穿)坏衣服。

[16]这句也是《论语·里仁》里的话。意思是说,贪图生活享受的人,是不值得同他讨论学问真理的。

[17]诟(gòu)病:吵骂,指斥。

[18]异哉:真奇怪啊。

[19]走卒士服:当差的穿的衣服和士大夫差不多。类,相似。

[20]蹑(niè):穿。丝履:绸缎做的鞋子。

[21]天圣: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23—1031)。

[22]先公:称死去的父亲,这里指作者的父亲司马池,曾任群牧副使、都监、判官等职。

[23]行:斟酒一遍。

[24]沽:买。

[25]止于:仅限于。

[26]肴:荤菜,这里兼指素菜。脯(fǔ):干肉。醢:肉酱。

[27]非:责难。

[28]会数:聚会的次数多。礼勤:礼节周到。

[29]内法:宫廷中酿酒的秘法。

[30]营聚:张罗凑集。

[31]书:请帖。

[32]靡:倒。

[33]嗟乎:感叹词。

[34]颓弊:败坏。

[35]居位者:执政当权的人。

[36]忍助之乎:意思说,怎能忍心助长这种奢侈的风气呢?

[37]李文靖公:李沆,字太初,宋真宗初年的宰相,谥文靖。

[38]治居第:建造住宅。封丘门:宋朝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门名。

[39]厅事:同“听事”,大厅。旋马:牵马掉头。

[40]或:有人。隘:狭小。

[41]太祝:掌管宗庙礼仪的官。这里是指主持祭祀的人。

[42]参政鲁公:鲁宗道,字贯之。宋真宗时为右正言,仁宗时官至参政。

[43]遣使:派遣使者。

[44]卿:古代君主队臣下的称呼。清望官:有清高声望的官员。

[45]酒肆:酒店。

[46]殇:以酒招待。

[47]无隐:没有隐瞒,坦率。

[48]张文节:张知白,字用晦,宋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

[49]河阳:在今河南孟县西南。掌书记:张知白曾任河阳节度判官。因判官主管秘书事务故称“掌书记”。

[50]规之:劝他。

[51]公孙布被之讥:公孙弘是西汉时代的经学家,武帝时官至丞相。平时生活俭朴,盖布被,食脱粟饭。但为人阴险,所以主爵都尉汲黯骂他说:“弘位在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52]少:稍微。

[53]举家:全家。玉食:(吃)精美的饮食。

[54]顾:但是。

[55]顿:立刻。

[56]这句意思是说:哪里比得上不论我做官或不做官、在世或不在世,都是天天一样的好呢?

[57]庸人:平常的人。

[58]御孙:春秋时鲁国大夫。他说的那句话见《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59]不役于物:不受物质欲望的支配。

[60]远罪:远离罪恶。

[61]枉道:不合正道。速祸:很快招致祸害。

[62]正考父:春秋时宋国上卿,历佐戴、武、宣三公,官位越高,行为越谨慎。他是孔子的祖先。饘(zhān):厚粥。

[63]孟僖子:春秋时鲁国大夫,名獗(jué),谥僖。其后:指正考父的后代。达人:通达的人。孟僖子引用臧孙讫的话来评论正考父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时,其后必有达人。”

[64]季文子:季孙行父,春秋时鲁国大夫,历辅宣、成、襄三公,谥文。相:辅佐。

[65]管仲:名夷吾,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镂簋(guǐ):食器刻上花纹。簋,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黍稷的器具。朱:帽带染成朱红色。,古代帽子的系带。

[66]山节藻棁:节食柱上的横木,即斗拱。山节,在斗拱上刻山形。棁是梁上的短柱。藻棁,在短柱上画水草的图形。这是说,管仲的这些举动都是僭越当时的礼制,所以为孔子所鄙薄。

事见《礼记·杂记下》。又《论语·公冶长》也有“山节藻棁”云云,则为鲁大夫臧文仲事。

[67]小器:器量狭小。《论语·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68]公孙文子:春秋时卫国大夫。享:宴请。卫灵公:卫国国君,名元,前534—前493年在位。

[69]史(qiú):字子鱼,亦称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忠直著称。及祸:要受灾难了。

[70]戌(xū):公孙文子的儿子。文子死后,戌为卫灵公及其夫人南子所恶,被迫于鲁定公十四(前497)出亡到鲁国。

[71]何曾:字颖孝,西晋人,历任丞相、太尉、太傅等职,生活奢侈,每天的伙食要花费万钱,还说无下箸处。

[72]何曾孙名绥,因奢侈骄矜,为东海王司马越所杀。

[73]石崇:字季伦,西晋人,历任荆州刺史、卫尉等职,抢劫搜刮了大量财富。后为赵王司马伦所杀。以奢靡夸人:指石崇与同时大官僚王恺斗富的故事。

[74]卒:终于。东市:原是汉朝长安处决犯人的地方,因在长安东故称东市。后世用作刑场的代称。

[75]寇莱公:寇准,字仲平,北宋初期的名相,主张积极抵抗契丹的侵略。封莱国公。冠(guàn)一时:当时算为第一。

[76]人莫之非:没有人非难他。

[77]遍数:全部举出来。

[78]聊:姑且,约略。

[79]非徒:不仅。

[80]服行:遵行。

[81]风俗:风尚,风气。

2.童心说

李贽[1]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福建泉州晋江人。曾任云南姚安知府,未几辞官,讲学各地。李贽为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泰州学派创始人是中国明代学者王艮,属于阳明学派的分支,被称为“左派王学”。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受程朱理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在文学创作方面,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发抒己见,并重视小说、戏曲,曾评点《水浒传》,今传容与堂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著有《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李温陵集》,等等。

龙洞山人叙《西厢》[2],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3],最初一念之本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