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欧盟对外政策
欧盟对外政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欧洲,进一步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冷战结束后,在东欧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力量“真空”,这本是欧共体向东扩张,确立在欧洲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的大好时机,而欧共体却由于自身组织体制的局限性难有作为,使美国抢占了先机。在海湾战争中,欧共体成员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分别参加了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军事部署完全被美国所控制,欧洲的声音和力量无法体现。为了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掌握欧洲事务的主导权,必须进一步推进成员国的经济、货币、社会、外交和防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欧共体发展成为欧洲联盟。此后,欧盟建立了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实现了单一货币,成员国的经济和财政政策开始趋向一致,共同的安全和外交政策也逐步得以实施。在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同时,欧盟为实现“大欧洲”的目标进行“东扩”的进程也在加紧进行。2003年4月,欧盟进行了有史来的第四次扩大,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等10国加入欧盟。欧盟此举将使其面积增加23%,人口增加7500万,从而形成一个拥有4.5亿人口,经济总规模达到9.3亿美元的大欧洲。2007年1月,欧盟又一次吸纳了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两个新成员国,成员数增加到27国。
欧盟的不断扩大,一方面加强了自身的综合实力,为提高在欧洲和世界事务中的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成员国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欧盟内部的分歧也不断上升,矛盾不断增加,要达成统一的政策特别是外交和安全方面的政策更加困难。在伊拉克战争中,被称为“老欧洲”的西欧国家之间、“老欧洲”和被称为“新欧洲”的东欧国家之间出现了尖锐的政策分歧乃至对立。因此欧洲在走向一体化特别是政治一体化方面任重而道远。
(2)加强与美国的协调与合作,建立相互间的平等伙伴关系,推动建立西方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在冷战时期,欧美之间无论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传统上非常相似,在经济上呈现出相互依赖的状态,在军事上有着共同的对付苏联的要求,因此,在总体上欧美关系表现为合作和协调多于矛盾和摩擦。冷战结束后,欧美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实现西方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主导地位,防范中国和俄罗斯的挑战等方面仍然有着许多共同利益,双方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是相互关系的主旋律;然而,欧美双方在争夺国际事务的主导权、在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等方面存在着众多的矛盾和冲突。随着欧盟联合进程的深入,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它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和影响,对美国妄自尊大、不顾盟国的利益和感受的单边主义做法提出了强烈不满。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老欧洲”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进行了强烈批评和坚决反对,而美国则扬言要对其进行严厉报复。欧盟与美国相互关系中的裂痕在不断扩大。
(3)重视对华关系,加强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贸易合作
欧盟在1995年和1998年两次发表对华政策文件,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作为其新亚洲战略的重点,之后,又把中国定位于“欧盟的主要战略伙伴之一”,并建立了与中国的双边对话机制,加强了在各方面的合作。欧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发展良好,中国已成为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在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方面,欧盟成员国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欧盟对中国防范与摩擦也有所增强,对中国的人权、民主等问题明显抱有偏见并经常给予指责。不过,由于欧盟的战略较为强调政治对话和多极化,中国和欧盟往往能通过对话与谈判,争取求同存异,以谋求共同利益。
(4)实施“新亚洲战略”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欧盟过去对亚洲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欧盟对亚洲越来越重视。1994年底,欧盟批准了《对亚洲新战略》文件,从1996年起,欧盟15国和亚洲10国开始举行两年一次的亚欧首脑会议。亚欧国家首脑通过平等对话进一步推动了欧盟与亚洲国家的全面合作,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5)确保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欧盟成员国中有许多原先的殖民大国,尽管殖民体系早已土崩瓦解,但它们与原先的殖民地国家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作为整体的共同体,还是作为单个的国家,它们都积极发展与前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力图确保和扩大在这些地区的影响,维护在这些地区的利益。为了加强在第三世界的影响,欧共体在1975年与46个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签署了经济贸易协定(又称“洛美协定”)后,欧共体在1979年、1984年和1989年又与更多的非加太国家相继签署了三个洛美协定。四个洛美协定的签署和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欧盟与南方国家的关系。冷战结束后,欧盟继续重视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援助,但在签署的贸易和援助协议中,明显附加了更多的政治条件,要求第三世界“民主化”和“多元化”,这表明欧盟与第三世界的关系上继续存在着不平等性。
三、欧洲主要大国的对外战略
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处境,欧洲国家由于对于自己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有着不同的认识,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对外战略。
(一)英国的对外战略
战后初期,英国的实力已是江河日下,但它总想维持大英帝国的地位。丘吉尔提出的“三环外交”成为英国外交的总方针。三环外交的内容是:第一环是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的联盟,这是英国的力量基础;第二环是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要借助美国的力量维护其世界大国地位;第三环是与欧洲国家的联合,以确保在欧洲的影响,并对抗苏联。但是国际形势的发展打破了大英帝国的美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不得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欧洲。1962年开始申请加入它曾不屑的欧洲经济共同体,由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阻挠,经过十年的努力英国方得以在1973年加入。英国加入后,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它既不愿放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又怀念着大英帝国的旧梦,在对外关系上徘徊在所谓的“欧洲主义”与“大西洋主义”之间,不愿将自己局限在欧洲。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不愿过度地让渡国家主权,往往扮演着“反对派”的角色,起着“减速器”的作用。尽管欧元启动已有多年,英国仍然徘徊在欧元区之外。而对于英美特殊关系,英国总是津津乐道,在各种国际问题上给予美国最坚决的支持,成为美国的忠实跟随者。英国自诩它的这种战略是“通过影响美国来影响世界”,认为它处于一种能够影响大西洋两岸关系发展进程的特殊地位,可以充当欧美之间的某种中介和桥梁。
(二)法国的对外战略
法国战后的处境比英国更为不利。由于国土曾成为战场,其经济是千疮百孔;远在海外的殖民地独立之火已渐呈燎原之势,越南、阿尔及利亚的抗法战争如火如荼;对近在咫尺的“世仇”德国再度崛起的担心,一直是萦绕在法国人心头的噩梦。
这一环境下,法国要想确保安全、获得发展不得不仰赖美国。对此不愿向美国俯首的戴高乐不得不辞去了法国临时政府总理的职务。20世纪50年代后期,法国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羽翼渐丰。戴高乐1957年再度出山,次年当选为法国总统,开始了颇有声色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世人将他的外交思想和实践称之为“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对外战略的总目标是: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恢复法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戴高乐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理想,即要建立一个由法国领导的“从乌拉尔山到大西洋”的统一的欧洲。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恢复大国地位,法国采取一系列的外交行动。它退出了北约的军事一体化机构,赶走了驻法的美军军事基地和北约总部;它不顾美国的反对,于1960年爆炸了原子弹,建立了自己的独立核力量;它不断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并与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它与联邦德国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建立了巴黎-波恩轴心,使之成为推动欧洲联合进程的“发动机”;它提出了“非殖民化”的目标,力图与其前殖民地建立较为平等的合作关系,维护其在第三世界的势力和影响。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法国后来的外交政策定下了基调。之后法国无论是右翼的戴高乐派,还是左翼的社会党,在外交政策上都继承了戴高乐主义的基本思想:独立和大国地位。1995年属于戴高乐派的希拉克上台后,又提出了“新戴高乐主义”,即以欧盟为依托,把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政策推广运用到欧盟对外政策之中,发挥欧盟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反对美国一极主宰世界,主张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法国在西方阵营中独树一帜的外交政策,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为法国赢得了较高的国际盛誉,对于提高其国际地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德国的对外战略
由于特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约束,战后联邦德国主要致力于经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低调的政策。同时为了消除邻国的疑虑,联邦德国积极推进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借助于欧共体(后来是欧盟)发挥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尽管联邦德国对于冷战时期德国被分离的状况耿耿于怀,但基于对历史上扩张政策的否定,联邦德国一直谋求通过和平的方式重新统一德国。为此1969年联邦德国提出了“新东方政策”,努力实现与苏联东欧国家的缓和,在东西方的缓和与交往中达到自己的目标。1990年在东西方冷战结束的大背景下,德国终于实现了和平统一。统一后,德国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在欧盟的框架内发挥德国的作用和影响。这极大地消除了周边邻国对统一后德国的担心。
欧洲的一体化与和平外交是战后德国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是德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理念。它在对外事务中倾向于用外交手段,通过合作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倾向于让各类规则机制、各种国际的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来共同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
因此德国对于美国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对国际组织、国际条约置之不理,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极为不满,在伊拉克问题上两国一度出现了严重的对立。但总的说来,德国毕竟是美国的盟国,它们之间有分歧,但合作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思考题
1.欧洲联合的背景是什么?
2.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3.欧洲的对外战略目标和对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