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关系方面,尤其是经济形态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形成了极高的劳动生产力,经济发展到了高度发达的水平。而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以及自身的种种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和束缚,错过了历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尽管独立以后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一些国家也跨入了新兴工业国家行列,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没有多大改观。就发展中国家总体来说,生产力发展水平仍很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是科技差距。
(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一般来讲,国家的全部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大产业部门: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即广义的工业,主要是制造业;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运输、服务等。如果国家的主要生产要素在这三大产业中达到合理的配置,就能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达到较高的劳动生产力水平。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的突出标志是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较高,而农业的比重较低。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中,农业的比重过大,工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比重过小。二是各大产业中容纳的劳动力的比例,农业劳动力占的比重高,服务业占的比重低。三是单一的产品结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农产品又只限于一两种产品,整个国民经济完全依赖于这一两种产品的出口。
独立以后,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但单一产品结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二元制的经济结构
二元制的经济结构,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较先进的现代化的经济成分和落后的甚至是原始的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经济现象,由此造成一国之内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工业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不同阶层生活水平的不平衡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不平衡。
传统生产方式的自然经济是落后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这种经济的特点是生产工具原始,技术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一般属于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贡税制和人身依附现象普遍存在;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本地区消费,而不是市场销售,商品化程度极低。现代商品经济的特点是,程度不同地使用先进的劳动工具,采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力水平较高;基本上实行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生产的目的是创造高额利润,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销售。这两种生产方式的并存,在发展中国家内部产生了多种强烈反差:一方面是发达、繁荣的现代化城市,另一方面是极其贫困、落后的农村;一方面是较先进、开放的工业,另一方面是原始、封闭的农业;一方面是极少数人口占有大部分社会财富的富裕阶层,另一方面则是一贫如洗的绝大多数贫困阶层;一方面是开放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则是保守的传统生活方式。
(四)并存的多种经济成分
经济成分即所有制成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分多种多样,有原始的共有共享经济、部落经济、封建经济、小商品经济、中小资本经济、私人垄断资本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外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形式。
发展中国家的多种经济形式与发达国家的多种经济成分有很大区别:首先,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如半原始经济、部落经济、封建经济等。
这些经济成分是发展中国家原生的经济成分,历史悠久,大量存在。这种经济成分主要存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表现为土地大量集中在封建地主、王室、宗教领袖、高级军官、官僚政客手中,实行残酷的剥削制度。广大的农民无地少地,成为农奴、雇农、贫农、佃农等。其次,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由小农和城镇小手工业者组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非常薄弱,对外国的资本存在着很大的依附性。再次,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起着特殊作用。第四,弱小的民族资本。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是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扼杀、排挤、剥削和压榨下发展起来的,不仅先天不足,而且非常软弱。其弱小的民族资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发展中国家民族资本产生和形成的历史短,十分不成熟。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获得独立时几乎没有民族资本。宗主国和外国资本处于垄断地位。即使民族资本发展较早的印度,它的民族资本也只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才得到较明显的发展。
其次,民族资本的片面和畸形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资本在独立时基本上集中在商业和运输业等方面,在工业领域也主要集中在轻纺工业和食品加工工业方面,机器制造和其他重工业部门相当薄弱。拉美最大的国家巴西独立时,几乎没有民族工业。印度独立时,重工业只占工业总产值的10%,机器制造业几乎为零。再次,民族资本缺乏独立性,存在着严重的依附性。
(五)对外的依附性
对外依附性的含义是: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支配和剥削,使自己的发展失去了自主性,而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又为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自己的发展受到制约、限制或损害。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主要表现在:首先是资金方面的依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当薄弱,独立后又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的加速发展,急需外部资金。发展中国家只有继续保持同发达国家原有的依附关系,才能获得相应的资金。其次是金融领域的依附。发展中国家由于急需发展资金,只能向世界银行和发达国家的银行借贷,庞大的债务和大量的利息负担,使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和受支配的地位。再次是国际贸易方面的依附。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而进口的则是生产设备和某些生活必需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是受发达国家支配的,初级产品的低廉价格使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只能忍受不等价交换带来的损失。第四是科技方面的依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只能依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在购买先进技术专利方面,发展中国家不仅要付出大量专利费,还要忍受苛刻的附带条件,甚至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
依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关系。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这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将会逐步被相对平等的相互依赖关系取代。
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就与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就
综观发展中国家战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前30年发展快,成绩突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处于停滞不前状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东亚、东南亚、拉美和中东产油国发展水平较高,非洲国家发展速度则很迟缓。整体而言,发展成就还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尽管处在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但大多数年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率普遍高于发达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1955-1970年,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5.4%,发达国家为4.7%;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为5.3%,发达国家为3.2%。即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失去的十年”其增长率仍然高于发达国家的2.8%。1996年达6.3%,1997年为6%,2004年为6.10,20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仍达6.5%,远高于这些年度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
(2)畸形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一些国家跃入新兴工业国家的行列。“新兴工业国家”即指那些经济正在起飞,且崭露头角的国家。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亚洲“四小龙”。目前,中国、巴西、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形成了一支新兴经济力量,这类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大约有50来个。
(3)民族经济壮大,经济自主性增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传统格局正在被打破。发展中国家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民族意愿制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选择发展模式,监督和管理垄断公司和企业。
(4)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195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由28%提高到了33%,1996年更达到44%。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内部有政治与经济两方面的问题,从政治上看,主要是政局不稳、人口增长过快。从经济上看,主要是债务等问题。这里主要分析一下发展中国家的几个内部问题。
(1)债务问题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内部积累十分有限,只能靠吸引外资和举借外债获得必要的发展资金。而债务过重,不能到期还债,必然发生债务危机。许多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就有相当数量的外债,到1980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已从1970年的729亿猛增到8390亿美元,以致爆发了债务危机。
1986年突破1万亿,1994年增至1.945万亿美元,占当年发展中国家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45%。1998年160个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已增至2.465万亿美元。最严重的是撒哈拉以南的穷债务国和拉美的重债务国。在世行划分的17个重债务国中,有12个是拉美国家。1980-1989年发展中国家支付了近5000亿美元利息,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发展中国家因此陷入了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中。
(2)粮食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没有饭吃,发展无从谈起。所以从1981起,以粮农组织创建日10月16日(1945年)为“世界粮食日”。发展中国家都是农业国,除中国等少数国家外,大多靠吃进口粮。目前有88个低收入国家缺粮,有36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有8.4亿人饿肚子,有2.5亿儿童营养不良。
粮食问题最严重的有48个国家。它们的劳动力产值只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数的41%,不到发达国家的3%。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饥民已从1990-1992年的1.96亿增加到了1994-1996年的2.1亿。罗马世界粮食会议指出,到2015年要把处于半饥饿状态的人口减少一半。然而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差,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又谈何容易。
(3)人口问题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记录是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了60亿。在这60亿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了47.4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65.5%升至79%。人口增长过快,迫使发展中国家拿出更大份额的国民收入用于人民生活,导致生产性投资和教育投资减少,社会发展的速度因此减缓,使原本紧张的住房更加紧张。
(4)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突出地表现在森林的减少和土壤沙漠化两个方面。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开垦荒地,滥砍滥伐树木,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调查表明,亚洲的森林每天以50平方公里。每年以1.8万平方公里的惊人速度减少。
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和酸雨污染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