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3149800000009

第9章 自体输血联合

应用技术

对于出血量大、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手术患者,需要多种血液保护措施联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章介绍几种自体输血联合应用技术。

一、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稀释式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技术成熟、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自体输血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同种异体输血重要的替代手段,在临床输血中可广泛应用。

(一)适用范围

1.术前备血≥400ML,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择期手术。

2.高凝患者。

(二)临床应用

1.原则

(1)采血量与预计术中出血量成正比,ASAⅠ~Ⅱ级成人患者,首选中度稀释式自体输血;如采血过程中不能耐受,可选择轻度稀释式自体输血。

(2)回收式自体输血按常规实施。

2.实施

(1)采血的前400ML应多出少进,使采集血有较高HCT。

(2)后续采血视监测情况,特别是HB/HCT快速检测或连续无创监测,调整采血、输液速度,直至采集到目标血量。

3.回输:先回输洗涤红细胞,再以相反顺序回输采集的自体血。

(三)注意事项

1.采血可在麻醉前或麻醉平稳后实施,但不能在全麻诱导过程中或椎管内麻醉平面未固定时实施。

2.在全麻诱导后采集的血液,可能含有少量肌松、静脉麻醉剂,如采血量较大,回输时机不宜过晚。

二、贮存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

(一)适用范围

1.术前备血≥800ML,ASAⅠ~Ⅱ级,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择期手术。

2.稀有血型。

(二)临床应用

1.原则

(1)自体血采集与贮存,由输血科按同种异体血采集和贮存的标准实施。

(2)回收式自体输血按常规实施。

2.实施

(1)贮血400ML,大剂量EPO法+回收式自体输血:一周后手术。

(2)贮血600~800ML,低剂量EPO法+回收式自体输血:两周后手术。

适用于待术时间短、术前HB/HCT相对较高的患者。

(3)贮血量>800ML,选用蛙跳式贮存式自体输血。

3.回输:先回输洗涤红细胞,再回输贮存血。

(三)注意事项

1.前两种方法,采血与手术间隔时间近,要避免术前低HB/HCT。

2.贮血<400ML,价值有限。

3.小儿除外。

三、贮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

(一)适用范围

1.估计术中出血量大于总血容量50%,ASAⅠ~Ⅱ级,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择期手术。

2.稀有血型须行重大手术者。

(二)临床应用

1.原则

(1)根据手术缓急和预计失血量,选择贮存式自体输血种类及贮血量。

(2)选择轻度稀释式自体输血,不易多采自体血,避免过早回输。

(3)按照大量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管理原则实施。

2.实施

(1)出血量大、术中管理复杂,必须由高年资麻醉医师负责实施。

(2)术前禁食导致生理性脱水、输液量与输液速度、组织液转移、应用利尿剂等均干扰HB/HCT测定。手术期间HB/HCT处于动态变化中,应及时、快速测定HB/HCT的变化趋势,不必过分强调绝对值。

(3)同时采用控制性降压时,避免作用叠加,血压不易控制。

3.回输:先回输洗涤红细胞或贮存血,再回输采集的自体血。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实施过程需更为精细。

2.术前告知患者,失血量过大时,可能需要输注异体血。

四、PRP单采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

(一)适用范围

1.估计术中、术后渗血较多,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择期手术。

2.术前PLT≥150×109/L,HB≥100G/L,HCT≥30,血小板大量破坏的手术。

(二)临床应用

1.原则

(1)PRP首选直接分离法,分离采集的同时回输PPP,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2)回收式自体输血按常规实施。

2.实施

(1)PRP过程较长,应提前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实施操作。建立不少于两条采血、监测路径,通畅的血流至关重要。(2)血液分离、回收的设备必须自检通过。

(3)血小板单采需多个循环才能完成,血小板计数应力求准确,采集量不能少于机体总量的20%。

3.回输:先回输术中洗涤红细胞,手术结束前回输PRP,最后回输术后洗涤红细胞。

(三)注意事项

1.PRP采样检测前,应摇匀振荡,防止血小板沉淀导致计数误差。

2.需专用设备、分离耗材;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