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浙江省服务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
3150400000008

第8章 案例05传化物流:一站式服务的公路港 整合物流的运营商(2)

2.以“生态型”的物流平台整合为依托

传化物流开发了“管理服务、信息交易、运输、仓储、配送、零担快运”六大中心及完善的配套服务功能模块,形成专业化运营的公路港物流服务平台,为吸引、整合、集聚资源创建了一个有形的载体。

传化物流平台模式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培育入驻基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基础设施共享、知识溢出与学习、竞争与标杆、专业化和分工、产业链延伸和联合经营六项平台效应使入驻企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物流平台所承载的物流企业群,在入驻基地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和平台的规范化管理与扶持下,物流企业群内部迅速形成了良性的竞争环境与条件,出现了一大批以永良物流、京通物流、新颜物流为代表的在基地平台内健康成长的企业。平台内运作的物流企业可以在与众多客户、同行、中介服务机构沟通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业务链环节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同时,在物流平台提供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各类培训、业务交流活动的支持下,各企业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据统计,传化物流基地优质客户比例占60%以上,有30多家物流企业先后成为区域行业或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评先创优典型,有效地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综合素质。

传化物流平台模式的核心功能之二是利用创新性平台集聚物流资源,促进制造业发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第三方利润源泉”。通过平台的资源整合,共享信息,业务协同,使得物流企业交易链缩短、交易环节减少,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将不同规模、不同服务项目、不同专长的物流服务企业,如区域内的众多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信息,银行、电信、保险、法律、会计等专业化服务,汽修汽配等工具设备的维护保养服务,餐馆住宿等生活配套服务,工商、财税、运管、公安等政府的监督管理服务职能等集聚到同一平台上,在实际运营与业务协同过程中逐渐衍生出如车辆会员服务、联合保险服务、融资服务等依托于规模效应的资源经营和价值链经营的新服务项目,这些服务项目的提供,形成了入驻各类企业获得共赢、多赢的局面,构建了一个利于物流行业发展的新生态。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入港物流企业、社会车辆联合为2万多家工商企业节约成本额在2006年达15亿元,到2007年节约成本额达21亿元,2008年度节约成本额超过25亿元。

传化物流平台模式的核心功能之三是高效沟通。在物流平台的统一管理与服务下,通过物流平台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广告传媒等企业的集中沟通,使得原来的“一对多、多对一”的频繁、琐碎、高成本的沟通变成了一对一的高效沟通,为入驻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效率优势。一位多年从事物流配货的司机对此有着十分直观的感受,“浙江传化物流平台建成以后,配货时间明显缩短,配货成本也就随之降下来了,我一个月可以多跑好几趟,车辆利用率上去了,收入增加了,也就不用再冒风险超载和疲劳驾驶了,感觉特别踏实”。一位企业经营者也说道:“新的物流模式在快捷、高效推动商品流通的同时,提高了商品货物的周转速度,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用,物流成本降低了40%之多,明显地提高了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传化物流平台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其信息量、交易量每月都在提升,集聚效应和降本效应还在进一步的发挥与提升中。

3.以“长尾”的中小企业服务为目标

传化物流以中小物流企业为服务目标,搭建公路港物流平台。经过平台几年的孵化和培育,入驻平台的中小物流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信息化管理意识、观念等诸多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和改观。

在国内中小物流企业眼中,企业信息化或可有可无,或朦胧未知。传化物流就如物流行业中的“长尾”企业,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个体司机、小车队的集散地。原来各地都有停车场,有自发形成的小物流市场,有举着牌子找司机的小物流企业。传化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基地一站式的服务。传化物流经过多年对基地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引导和灌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小型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

传化物流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让这些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这些中小企业借助于传化物流构建的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轻资产运作、辅助业务剥离和信息化改造。这种公路物流港模式给入驻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据统计,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中小物流企业,入港之初的营业额平均只有200万元左右,发展至今,平台产生了3家年营业额亿元规模物流企业,3家星级物流企业,其中3A级物流企业2家,5A级物流企业1家。

传化物流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通过这些经验知识传播的集团化运作,为入驻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风险。一方面,通过整合管理服务资源,建立便捷流畅的服务系统,全力支持物流的高效运转;另一方面,又以高效便捷为资本,吸引需要物流服务企业的集聚和加入,保证了业务资源的源源不断,进而形成持久良性循环。传化物流的这种模式被业界称为“中小物流企业的天堂”。

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商业模式小结

“传化公路港”创新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的信息化手段,把分散的“物流服务资源、物流设施设备资源、物流需求资源”以及管理服务资源进行整合集聚和无缝对接,专门围绕物流产业和众多中小企业搭建了公共性服务平台,提供了“一站式”的系统服务。它不仅能实现各种服务资源的优势互补,全面提高物流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与发展后劲,而且该平台还在孵化和培育物流企业、推动物流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改善运输市场环境、城市环境及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使得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和顺畅,从而大大节省了物流各环节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本着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成就事业的经营理念,传化物流培育了一批中小物流企业,成为中小物流企业的“孵化器”。享受传化服务的物流企业从2002年的150家上升至2009年的480多家,营业额由入港之初的200万元左右,发展至超亿元的有3家,超5000万元的有4家,超2000万元的有40多家,超千万的有150多家。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信息化实现全覆盖。平台整合了40万辆的社会车辆资源,空车配货时间从原来的平均72小时缩减到目前的平均6小时,大大提高了车辆运营效率,促进了节能减排,有效地推动了低碳经济发展。传化物流还面向司机提供一系列的服务,让长期从事运输业务的主体在传化物流基地内享受到了“停车好、配货好、休息好”的三好待遇,使传化物流成为卡车司机的驿站,改善了卡车司机的生活品质,实现了社会和谐。

传化物流组织化、社会化、信息化发展,实现物流企业、社会车辆快速车货匹配,提高运营效率,联合为工商企业输出更加优质的物流服务,成为工商企业外包服务的窗口与连接点,促进了工商企业的物流外包,降低了工商企业的物流成本,强化了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长效发展。以萧山区为例,企业外包比例从2002年的30%左右增加至2009年的90%以上;实施物流业务外包的货主企业从2002年的6000家,上升到2009年的2万多家,为其降低40%的物流成本。

随着制造业企业外包需求的扩大和城市配送要求的提高,对作为物流市场主体的公路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传化物流通过构建的全新公路港物流平台,降低了物流运营成本,推动了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有效解决制造业和物流业供需双方的矛盾,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优化和促进了社会分工合作体系,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传化物流专注于拉伸公路物流短板,助推了中国物流业完成现代物流集海、陆、空于一体的完整体系构建。

传化开创的公路物流港模式,是对中国传统物流的一次颠覆性变革,对社会、经济和行业内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减轻了道路、环境、能源的压力,推动了城市化建设,优化城市居住和创业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促进地方经济和GDP的增长,促进流通业的发展与带动流量经济的发展,并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对行业的影响体现在促进连锁商业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当地企业的竞争力;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体现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吸引投资,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