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职教育强校实践与战略理论探索
3150600000010

第10章 浙江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办学体制创新案例评析(3)

二、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实践。

(一)创新以民营经济为依托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院以民营经济为依托,借助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主动服务区域民营企业,通过筑巢引凤、共同经营、优势互补等方式,与行业协会和民营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实现了以“六共”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使学院成为区域民营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民营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基地和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吸收转化基地。

在实现与行业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过程中,学院首先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产业的特点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落实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边做边学、学做合一”和“以产带学、以研促学”等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实现校企共育人才,在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工作过程或职业活动导向式、项目式等新型课程体系。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合作进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将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融入教材中。

(二)完善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教育引入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毕业生做到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基础、发展有空间。一是加强创业系统知识教育。学院聘请一支富有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导师队伍,建立“师导生创”的教育模式;根据温州区域经济和地域文化特点,结合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优势,编写和选用一批创业指导教材,开展温州人创业观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和创业实务教育。二是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学院通过开设创业文化课程,举办温商创业论坛、创业知识讲座、校友交流会,开通“创业教育”网络课堂和创业文化网,开展以“厚德长技”校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业文化,传承与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和永嘉学派“义利并举”的文化精髓,使学生懂创业、能创业。三是完善学生创业实践机制。学院加强校内学生创新工作室建设,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扩建大学生创业园,设立大学生创业发展基金。同时,成立大学生创业监督机构,建立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后续支持机制。

(三)深化“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三个合一”,是指实训基地要体现工学结合,体现生产性,在构成上应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通过“学做合一”有效落实基本技能的实验和实训;通过“校企合一”有效落实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使学生掌握综合操作技能,具备校外顶岗实习能力;教研合一基地,则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职场中实际问题的应变力。围绕工学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三个合一”的要求,学院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深化内涵建设: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努力实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三化”,即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按照“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原则,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导、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学院积极探索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在实训基地的功能上,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四位于一体,实现基地功能多样化。

(案例选自2008/4中国高教研究《温州特色的高职教育》)

第四节 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强校办学体制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打造具有影响力、知名度的高职院校品牌,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2004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提出了“全面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精心打造活力金院、特色金院、品牌金院”的行动口号,还在《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中提出“打造中国金融高职第一品牌,引领服务类高职改革创新”的品牌建设目标,并在学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积极实施品牌建设。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的启动和教高16号文件的颁布,学院在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大力加强质量管理和内涵建设,积极推动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在金融类高职品牌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意义。高职院校品牌是以院校的名称或校徽等为标志,以校园文化为灵魂,集学校各种优势资源,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大量服务于管理、生产等第一线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和学生、家庭、企业、社会等建立起的互动关系的总和。高职院校品牌具有一般品牌的构成要素,是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表现与标志之一,打造高职院校品牌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自身的特点,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尤其要树立品牌意识,其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有利条件。一个成功的高职院校品牌,往往具有高质量和品牌形象,好的品牌形象能给学院带来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上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和提升办学理念,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模式。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创建好了,就能带动学校规模的扩张、质量的提高,能给学校带来潜在的效益,能吸引优秀的师资人才,形成强大的师资队伍,更能吸引众多的生源,培养出众多优秀的毕业生,自然又将学校的名声传播出去。这样能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前来招聘、选拔毕业生,从而提高办学效率,以此形成品牌的良性循环。

(二)有利于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特色体现在高职教育办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和人才规格与质量等,在整个办学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办出自己的特色,要充分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在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学校中,办出一流水平,创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高职院校如果不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品牌,将会在高职院校竞争中失去先机。

(三)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品牌所体现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是高职院校生存的前提。开展高职院校品牌建设,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过来,质量维护了高职院校的品牌形象。因此高等职业学院想要在办学中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借鉴企业品牌管理的理念和经验,把建立学院自己的品牌标识性作为管理上最大追求。

(四)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提高高职院校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我国高职院校面临较大的压力和竞争,国内普通高等教育一统天下,给职业教育留下的空间有限,生源问题就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高职教育的经验,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教育品牌,逐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教育品牌时代的到来。

(五)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指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技能支持,同时经济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市场调节为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不断注入新的动力,保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实施以转变理念为先导,创新体制为动力,打造品牌为核心,强化保障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取向。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通过品牌建设,有利于集中思想、集中财力、集中精力,通过集约建设、内涵发展、品牌锤炼,真正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凝聚优质资源,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