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苏州评弹(阅读中华国粹)
3155400000011

第11章 评弹名作简介(3)

28.长篇评话:明英烈·牛塘角——张效声

亦称《大明英烈传》。此书根据明人讲史小说《英烈传》及几个有关评话分段加工而成。讲牛塘角徐达挂帅东征张士诚,取镇江,围常州,在牛圹角为张军所困。马头军王玉得胡大海推荐,单枪匹马三冲敌营至金陵求援,汤和率兵解围。

29.长篇弹词:玉蜻蜓——蒋月泉、江文兰

现能上溯到的最早演出者是清乾隆、嘉庆年间艺人陈遇乾、陈士奇、俞秀山等。全书由两个互有关连而各自独立的故事组成。其一述苏州南濠巨富金贵升,娶吏部天官张国勋之女为妻,婚后夫妻不睦。一日,贵升与好友北濠沈君卿出游,途中不辞而别,去法华庵,与尼姑智贞狎,遂留庵不归,病死庵中。张氏寻访无着,归罪于书僮文宣和君卿。文宣不堪责打出逃,君卿被迫离家外出。智贞云房产子,在襁褓中裹血书和贵升遗物玉蜻蜓扇坠,着佛婆深夜送子归还金府。佛婆在桐桥受惊,将子弃于桥头,为豆腐店主朱小溪拾去。豆腐店火烧,朱无奈将子卖与离任苏州知府徐上珍。徐无子息,爱子如己出,取名元宰。徐因赈灾亏空库银,向金府借贷,张氏见元宰貌似贵升,收为寄子。16年后,元宰得中解元。端午日,张氏看龙船竞渡,偶见朱小溪之妹三姐扇上系有玉蜻蜓,经查询,得血书,命元宰详解血书诗句。元宰解出亲生母为法华庵尼智贞,赴庵堂认母。张氏知元宰为金氏之后,迫其归宗,金、徐两家厅堂夺子,结果元宰兼祧金、徐两家香烟。此一部分尚有张氏醉酒后,怒打北濠沈府巷门、厅堂,大闹沈府;金姓族人因贵升不归欲夺家产,为张氏诉败;张氏为夺回苏州六埠码头,命天罡党打死五绅缙家五人,五绅缙欲在苏州巡抚开辕鞠讯之日打死张氏,金府老仆苏婆坐张氏轿赴辕门被打死;文宣出逃后在边关因军功得官归来,与金府婢女芳兰成亲等情节。其二为“沈家书”。述沈君卿外出后,在长江遇盗,书童沈方归告凶信。君卿之兄谋夺家产,以沈方拾得金钗为由,诬君卿妻三娘与沈方有染。沈方出逃,三娘为张氏救护。君卿为吕东湖相救,两人义结金兰。后君卿入仕任浙江巡抚,在常州遇沦为更夫的沈方,得知家中情况,主仆回苏,平三娘之冤。

《玉蜻蜓》为苏州弹词主要传统书目之一,其中许多回目,如《关亡》、《问卜》、《看龙船》、《庵堂认母》、《厅堂夺子》、《文宣荣归》、《三搜庵堂》、《沈方哭更》、《苏婆代死》等,经陈灵犀等整理加工后,已成为较有影响的选回和中篇。

30.长篇弹词:白蛇传——蒋月泉、朱慧珍

现能上溯到最早的演出者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艺人陈遇乾、俞秀山。述白蛇修炼成精,取名白素贞;收伏青蛇精为婢,取名小青。至杭州,在西湖遇见在前世曾救过自己的药店伙计许仙,施法下雨,乘机与许同舟,借给雨伞,待许来还伞时,由小青做媒,当夜成亲。

白赠许银锭,不料银锭竟是钱塘县失窃的库银,致许获罪,发配苏州。苏州大生堂店主王永昌保出许仙,留为店伙。素贞主婢亦至苏州,帮许辞伙,并出资助许开设保和堂药店。端午节,为驱五毒之日,素贞装病入房中回避,而许仙误以为风寒,劝服雄黄酒。素贞酒后显出原形,吓死许仙,乃拼死上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救活之,旋又伪造假蛇使许仙释疑。茅山道士街头行法,见许仙身有妖气,付之灵符,素贞怒而与道士斗法,使道士受到惩罚。

中秋节,药行同业赛宝,许仙无宝,小青去富家盗得珍宝,却在斗宝时被人识破,许仙又被捕。释放后,保和堂迁镇江。镇江金山寺主持法海诱许仙入寺,告以白、青为妖,许仙惧而愿入寺为僧。时素贞已身怀六甲,至金山寺向法海索夫,反为所辱,乃邀黑鱼精黑风大仙施法水漫金山,为法海所召天兵天将战败,素贞与小青逃至杭州。许仙因思念素贞,也从金山寺逃出,在杭州断桥与白、青相遇。小青怒许仙不义,欲杀之,为素贞劝阻,夫妻同往许仙之姊家待产。素贞产子梦蛟,法海突来,用金钵收素贞,镇于雷峰塔下。小青遁去,入山修炼,许仙托子于姊后,出家为僧。

梦蛟19岁时,入京赴考,途遇许仙,父子相会;中状元后,归家至雷塔祭母,适素贞厄满,出塔与子相会,阖家团圆。白蛇与许仙的故事,是我国著名民间传说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家演出大多至“合钵”后,紧接“哭塔”而止。情节结构、人物关系亦有所调整,其中陈灵犀、蒋月泉据杨仁麟口述整理,剔除了某些迷信及色情的成分,加强了唱的比重,由蒋月泉、朱慧珍说唱,其中《游湖》、《投书》、《端阳》、《中秋》、《上金山》等回目较有影响。

31.长篇弹词:闹严府——张鉴庭、张鉴国

《十美图》一段,述明嘉靖时,三边总制曾铣为奸相严嵩陷害,满门抄斩,其子曾荣、曾贵出逃。曾贵投奔河南崖关总兵罗文耀,曾荣往杭州母舅丁同瑜处。曾荣隐姓,路遇兵部尚书、严嵩死党鄢茂卿,被收为义子,改名鄢荣随同进京。参相时在严府花园操琴,严嵩孙女、严世蕃之女兰贞见而爱之,由赵文华作伐成婚。婚后曾荣以兰贞为仇家之女,不愿同房,又偶在书房自叹身世,为兰贞所闻。兰贞同情曾荣遭遇,秘而不告父、祖。新婚三朝,曾荣往严府,误入赵文华府表本楼,得严、赵、鄢三奸臣陷害曾铣凭证。其时赵文华来到,曾荣逃至赵女婉贞闺房,被婉贞匿入橱内。兰贞候夫不归,疑被父、祖杀害,大闹喜堂,旋得婉贞相助,用计逼赵文华承认私匿相府姑爷,并允将婉贞许配曾荣。

32.长篇评话:三国·长坂坡——陆耀良(24回)

经典曲目之一,由陆耀良先生表演,陆老先生擅说表,说法轻松幽默,用语雅而不俗。又以节奏快、口齿清、顺势贯气为特点,称为“小走马”。起脚色求神似不求形似,以语气、眼神和表情的配合来表现脚色的身份和性格,并吸收京剧马连良飘洒俊逸的动作身段,形成洒脱舒展的表演风格。陆耀良勤阅读,将史志、通鉴和民间传说中的知识融入书中,使何派《三国》细腻风趣的特色得以继承发扬。

33.长篇弹词:三笑(龙庭书)——徐云志、王鹰(53回)

经典曲目之一。叙述唐伯虎已娶八妻,戏言欲觅更美貌之九娘。一日游虎丘,遇无锡东亭华鸿山太师之夫人率婢至禅寺烧香,惊其中一婢秋香艳丽,紧随之。在观音殿拜跪时,故作痴态,秋香为之一笑。唐误以为秋香有意于己,待华夫人率众返官船启程后,雇小舟适之;官船停靠,小舟紧靠其旁,秋香向河中倒水,不慎淋湿唐衣襟,唐竟注视秋香而不觉,不禁又为之一笑。至东亭,唐为追秋香轿子跌倒,秋香再笑。唐遂改名康宣卖身华府为僮,取名华安,服役书房。华鸿山二子华文(一作华同,即大踱)、华武(一作华昌,即二刁),皆愚呆。唐玩弄二子于掌间,又再番显示文才,为鸿山赏识而升任伴读。二子亦慕秋香美,与唐同时追求之。一次唐与秋香相遇于备弄,唐诉说卖身投靠之由,并表明身分,反被骗入柴房,狼狈不堪;一次二子分别纠缠秋香,秋香约大踱、二刁在牡丹亭相会,至时请出华夫人,使二子狼狈逃窜。后唐被命绘观音像,使秋香倾心,但仍无计脱身。此时,有人访得搭载唐伯虎的舟子,知唐在华府,祝乃返苏偕文徵明前往,暗为唐设计,假称愿以婢女相赠邀唐离开华府转至祝处。华鸿山为挽留伴读,任其选婢为妻。唐点中秋香,当夜成亲,半夜留诗,与秋香逃回苏州。华鸿山见诗,知华安即唐寅,怒而追至苏州问罪。祝枝山巧设妙计,反使华认秋香为义女,唐与九美团圆。

34.长篇弹词:神弹子——张振华、庄凤珠(28回)

杨斌奎、杨振雄、杨振言据长篇弹词《大红袍》中一段整理。述明代松江镖客神弹子韩林,遭人陷害,发配边关,在青龙镇为救民女,拳打副将军何良之子。何良想公报私仇,但元帅命韩献武,并将自己之弓弹借给韩林。韩始知元帅乃威震武林之金弹子,故以三粒弹子显示绝技,大为元帅赞赏。何良不服,与韩比武,被韩打败,元帅将韩免罪留用。全书分为《怒打恶少》、《大闹公堂》、《三斩汝川》、《打弹比武》四回,1956年上海市人民评弹团首演,蒋月泉、杨振雄、杨振言、杨斌奎、张鸿声、朱慧珍等演出。

35.长篇弹词:珍珠塔——陈希安、薛惠君(20回)

故事述明河南祥符秀才方卿、相国之孙,因其祖为奸臣陷害而死,家道中落,县官追缴田赋,并以将革去功名相胁。方奉母命去襄阳姑丈陈培德处借贷。姑母以方卿落魄,加以奚落,方负气离去。表姐陈翠娥挽留未成,暗将珍珠塔一座外裹包袱,伪托干点心相赠。陈培德亦赶至九松亭挽留,遭拒后以翠娥许婚。方卿返家途中,为强人邱六桥抢去包袱,冻卧雪地,恰军门提督毕云显路过相救,携至南昌毕府攻读,毕母又以女绣金相许。邱六桥得珍珠塔,至陈家当铺典银,培德见塔,追查而知方卿遇难,遍访无下落,翠娥忧念成病,乃伪造方卿书信以慰女。其时方母因子久不归,亦至襄阳,闻方卿遭遇,悲痛投河,白云庵尼救之,留居庵中。翠娥至白云庵烧香,婆媳相会,但仍对己母隐瞒。三年后,方卿以毕姓赴考,中状元,官七省巡按,至襄阳,装扮道士,再至陈府面见姑母,唱道情讽其势利。翠娥反复试探,以应追求功名重振家声责之,方卿乃出示金印。时毕云显亦送妹至陈府完婚,真相大白。方卿经翠娥指点,至庵中迎母。方母责子欺负姑母、冒犯姑夫、抛弃娘亲“三不孝”,又至陈府责姑娘无情无义。最后,以方卿与陈、毕二女奉旨完婚为结。《珍珠塔》是苏州弹词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书目。

36.长篇弹词:顾鼎臣——周剑萍、张鉴国(40回)

20世纪30年代张鉴庭据唱本《一餐饭》(又称《双玉玦》)改编。述明正德时,相国顾鼎臣告老回家乡昆山。一日郊游,在小林庄路过被权奸陷害改姓务农的将门之后林子文家,自称顾府西席,向林妻陆素贞乞茶,得素贞热情接待。顾见素贞面貌酷肖己亡女,遂认作义女而去。兵部尚书之子毛七虎外出收租,在小林庄见素贞貌美而调戏之,适子文归,怒打七虎。七虎怀恨,杀本府帐房陈荣,移尸林家门上,又贿昆山知县杨廷正,诬子文谋财害命,严刑逼供。百姓不服,大闹公堂。县衙师爷朱恒曾目睹七虎调戏素贞,分析案情,认定陈荣非林所害,又碍于毛府势力,约请七虎至县衙婉商。七虎一味蛮横,朱恒据理力争、逐点辩驳,使七虎理屈词穷。素贞赶往顾府求助,始知义父即顾鼎臣。顾致书杨廷正,暗示子文冤,奈杨贪得毛府贿赂,仍判子文死罪。顾命人送信京城,欲使其任刑部尚书之子缓批斩林详文,而信至时详文已发出。安乐官九千岁莫奈何素以飞毛腿闻名,且与顾鼎臣友善,见义勇为,乃请旨赶奔昆山。五月初五,刑场斩林之日,顾亲赴法场营救,莫奈何亦及时赶到,平反冤狱,惩办毛、杨,命朱恒代理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