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皮影戏(阅读中华国粹)
3155500000005

第5章 皮影戏之“皮”(3)

《刘金定招亲》

《刘金定招亲》属于陕西东路皮影,创作年代:清代,规格:130cm×180cm。

该戏讲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征伐南唐,中了李惠王的都督余洪的空城计。赵匡胤被困寿州,部将高怀德等被擒。高怀德之子高俊宝得知消息即前往投君救父。俊宝途经双锁山时,见山旁的木排上有山寨女寨主刘金定的题诗,自言学武下山,要与俊宝成婚。高俊宝大怒,将诗削去。金定得报下山,与俊宝交锋,不敌,遂用法术将俊宝连擒几次,俊宝最终允婚。

《水漫金山寺》

属于陕西东路皮影,是连台本戏《白蛇传》中的一折。创作年代:清代,规格,130cm×180cm。

该戏讲的是金山寺主持法海用计骗许仙上金山寺烧香还愿,并强迫他留在金山寺出家为僧。白娘子与小青来到寺前讨要许仙,与法海言语不和,青儿拔剑与法海动武,法海念咒请伽蓝、四大天王等前来护法。无奈,青儿引来大水,众水族亦前来助战,水漫金山寺。西安东府皮影的主要特点为造型小巧玲珑,雕刻精致细腻,色彩显明强烈。以上特点在《水漫金山寺》皮影中彰显得淋漓尽致。

《太君辞朝》

《太君辞朝》属于辽南皮影。创作年代:清代,规格:130cm×180cm。

辽宁皮影又分奉影和辽南影。辽南影是流行于辽宁省南部的皮影。明末由冀东传入,分布于海城、盖平、岫岩、凤城、营口、大连等地区。它一改“奉影”简练大方的风格和大刀阔斧的刀法,而代之以细腻华美的图案和精雕细刻的刀法。影人头部的线条流畅圆润,眉、眼刻画生动传神,色彩淡雅多变,装饰效果强,尤以表现室内陈设、人物发式、服装等写实性较强,层次也交代得一清二楚,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太君辞朝》取材于《杨家将》。剧写北宋时,杨家将代代为国尽忠,转战疆场,屡建奇功,反遭奸人所害;而皇帝却又偏听谗言。佘太君悲愤已极,在平定黄花国之后,鉴于杨家老幼三代,男儿几乎都已为国捐躯,只留下曾孙杨藩,遂写本上殿奏请告老还乡,毅然辞官不做,退归家乡隐居。仁宗挽留不住,只得拨一省的钱粮,供她养老。临行时,仁宗于长亭设宴为佘太君饯行。图为佘太君辞别八贤王场面。

第五节皮影的收藏

近些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升温,皮影艺术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作为这一艺术的物质载体皮影逐渐被收藏界所关注。青少年皮影爱好者虽然一般不会涉足这一领域,但是了解相关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收藏皮影要从地域、质料、工艺水平、时段、套相等方面着眼,并非所有皮影都有收藏价值。

如果有收藏皮影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地域

不同地域的皮影有不同的收藏价值,价格也有较大区别。以20世纪初期刻制的单幅皮影为例:陕西作为皮影的发源地,它的皮影历史悠久,制作技术娴熟,最为出类拔萃,但因存世量太大,收藏欣赏的话还可以,但升值空间不大;从陕西流传过去的山西孝义皮影在市场上较受欢迎,与陕西皮影风格大致相同,市场价比陕西皮影略低,出自名家之手的皮影较为珍贵,名家皮影比同期非名家皮影的价值原则上高出一倍左右,一些大师级的名家作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二、质料

制作皮影的材料是兽皮,包括驴皮、牛皮、羊皮、猪皮等。所有皮料中,驴皮较好,因为驴皮透明度好,薄且平整,雕刻起来也不“闯手”,且“站色”、“站线”性能较好,还能防水、防腐、防蠹,因此各地皮影大都采用驴皮制作,“驴皮影”逐渐成了皮影的代名词。其实皮影最好的材质还是牛皮。牛皮韧性比其他材料强,在雕刻制作上可以拉更细的丝,在艺术表现上就可以做到更精致细腻。而且牛皮较厚,可以做大件皮影,不容易打卷或者翘起,而驴皮由于太薄就没有这个优势。猪皮、羊皮相对驴皮牛皮次之。在收选择上、以选牛皮为佳。

三、工艺水平

只有造型优美、雕工精细、着色均匀富有表现力的工艺水平很高的皮影才具有收藏价值。皮影的制作,通常需要经过选皮、浆皮、下料、画稿、描样、镂刻、敷彩、熨平、罩漆、缝接等二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以唐山皮影为例,人物造型优美,雕镂精细,玲珑剔透,融合了剪纸和年画的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装饰风格。陇东皮影造型俊俏大方,镂刻精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山西皮影则严谨规范。收藏皮影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皮影特点,有针对性地重点收藏。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其皮影人物造型、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而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构图上主体人物突出,无论在色彩还是造型都较之陪衬人物醒目,线条细密繁复、疏密层次以及工艺的细致都非同一般。从工艺水平上看陕西皮影是目前比较值得收藏的品种之一。除了精品的老皮影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外,现代一些大师的作品,一级达到一等水平的皮影艺术者的新精品皮影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如中国目前唯一一位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领导小组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陕西专业皮影雕刻、制作、鉴定大师的汪天稳的作品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四、时段

中国皮影始于西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但目前民间和市场上的皮影制品绝大部分为明清以后的。“时间越久远的皮影,其收藏价值越高,升值空间越大。”由于存世量渐少,精品老皮影投资价值正一步步凸现,尤其是那些有故事情节的古旧大幅皮影,有布景、人物、家具、树木等场地和可表演的完整皮影的收藏价值最大。

五、套相

收藏皮影和收藏连环画一样,也讲究品相和套件。一般来讲,单件皮影就没有成套的皮影收藏价值高大。皮影的造型吸收了唐宋时期寺庙壁画的风格,以元代杂剧中的人物进行分类雕刻。一幅较齐全的皮影戏箱中,除人物外,还有刀枪剑戟、战马坐骑、金銮茅舍、山水庭堂等,囊括古今。可谓“一箱驴皮著五彩,万代人事藏九夹”。收藏时可根据小分类来收藏套件。

目前,皮影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仿品。仿品虽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收藏价值不高,但作为艺术品去欣赏,也是可以的。

第六节博物馆里看皮影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各类皮影博物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悄然诞生。这为青少年朋友们感受皮影文化提供了便利。下面简单介绍国内几个重要的皮影博物馆。

一、中国皮影博物馆

中国皮影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通惠门路25号,原名“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皮影艺术、家具、木雕等民俗文物标本的征集、研究、陈列展览和宣传。

展厅四面墙壁和中央全部设置成巨大的白色灯箱,灯箱里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皮影,陕西皮影、唐山皮影、云南皮影、成都皮影……琳琅满目的皮影让人应接不暇。一个展厅还不够,数一数,展品竟然摆满整整6个展厅,展出的皮影多达1500多张。

2003年成都开始筹建中国皮影馆,目前,中国皮影馆已经收藏了来自全国的具有较高价值的皮影文物20万余件。从明代、清代到近现代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各种风格的皮影均有,非常值得观赏学习。

二、中国西安皮影博物馆

中国西安皮影博物馆是以“皮影收藏、展示、研究、创新、复制、演出”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为:“关中皮影研究所”。馆内有研究设计人员十余名、雕刻人员三十余名、皮影戏演出人员十余名。馆内收藏了数以“万计”的明、清代实物皮影精品。

中国西安皮影博物馆藏品分为:

皮影宫殿类:皮影戏演出时的各种大型“幕景”及北京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大型装饰皮影屏风“文成公主进藏”造型。

皮影头谱类:皮影戏剧中的各种“生、旦、净、丑”皮影人物脸谱造型。

皮影人物类:皮影戏剧中的各种“生、旦、净、丑”皮影人物造型及部分剧照。

还有皮影动物类、皮影驹辇、车轿、皮影桌椅、床、皮影花木、亭子、皮影图谱、剧本、影箱等,此外,还有诸如《大闹天宫》等皮影戏的影人、背景皮影等。

三、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

孝义市皮影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孝义市永安路,建于1988年。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是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认定为“中华之最”、我国唯一的一座集收藏、皮影研究、木偶技术研究的专题博物馆。

它规模庞大,总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展厅分皮影展演厅、木偶展演厅、木偶电视系列剧外景和内景、影棚、文物展厅以及木偶皮影戏专用舞台实体陈列。博物馆坐西向东,三进院,长125米,宽70米,院内排列着大小建筑物30余幢。院内有“孝子厅”、“义虎厅”,内有“唐孝子郑兴故里”和“义虎厅”的碑记,碑文记载了“唐孝子郑兴割股奉亲”和“义虎”的民间传说,点明了孝义的来历。

皮影是这一博物馆内珍藏的主题之一。馆内收藏了大量明、清时的孝义皮影实物。馆藏分为综合、皮腔纸影、碗碗腔纱影、古代皮影。院内还有另外四座戏台为皮影、木偶专用戏台。其中,有一戏台是皮影专用戏台,为清代乾隆二十三年建成。还有一处为皮影、木偶两用戏台。这些影戏台是从孝义市内有关村镇搬迁到此展出的。

四、中国美院皮影艺术博物馆

中国美院皮影艺术博物馆位于杭州市南山路210号。馆内陈列中华皮影艺术院院长赵叔同的皮影藏品300多件。赵叔同将多年收藏的100多箱共计4万多件明、清等各个时期的皮影道具、手抄剧本等捐赠给中国美院皮影艺术博物馆,其规模在国内外首屈一指。

五、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于2004年4月22日开馆,由原北京皮影团崔永平先生与其夫人出资主办。位于北京通州马驹桥金桥花园16楼四单元,展览场地250平方米。博物馆展出三万余件珍藏品,其中包括明、清、民国、抗战期间,河北、湖北、山东、四川、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地不同特点的作品以及崔永平先生自己设计的部分作品。该博物馆的建立填补了北京乃至全国尚无类似博物馆的空白,对于继承和保留我国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该馆面面俱到地布置了八个展厅。第一展厅介绍了两千多年前,祖先发明制作皮影戏的整个过程;第二展厅展示的是皮影戏汇演说明书、照片和表演皮影戏的小舞台;第三展厅里有一面“皮影人头墙”,墙上排列了五百多个皮影人物头像,个个盔发别致、忠恶分明;第四展厅陈列着中国皮影戏演出伴奏的乐器和录音设备;第五展厅里展出的,是青海、宁夏、甘肃、湖北等地的皮影;第六展厅里还收藏了诸如馆内的镇馆之宝之一的一组“十八层地狱”古代皮影;第七展厅云集了陕北、陕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北、东北等地的地方皮影;第八展厅别具一格,是一个表演皮影戏和木偶剧的小剧场,可容纳五十多人观看。

崔永平的皮影博物馆收藏有三万多皮影,其中大多数是古董级的孤品皮影,每年接待一两万参观者,但可悲的是这些并不多的“客源”却大都是高鼻梁大眼睛的外国人。这里是皮影发烧友该去朝拜的殿堂,朋友们可以乘17路、826路、627路、运通107、101到木樨园换乘927、732到金桥花园,在那里,您必将会为中国民间皮影艺术而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