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大洋洲:澳大利亚(世界我知道)
3156300000016

第16章 旖旎之花绽放——文化教育篇(5)

此外,校园里有银行、邮局和各类商店,而且还有众多提供各类口味的餐馆,其中包括一家广东人开办的自助餐厅。学校提供有多种选择的食宿:自己动手、包餐以及两者结合的方式。所有宿舍都有学习间、卧房。宿舍还提供计算机室、图书馆、电视室、设施良好的洗衣房等。

学生会是大学的交流中心,体育协会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成立了包括武术、柔道、瑜伽等项目的俱乐部。2009年,根据英国《泰晤士报》的排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仍然稳居全澳第一,也是南半球的第一名。

3.宽松自由的基础教育

来到澳大利亚,你总会吃惊地发现,在一些林中的房屋、草地上的建筑竟然是学校。从校园内任何一棵树下,任何一片草地上,都可以进入教室、实验室或图书馆。和壁垒森然的中国学校截然不同的是,澳大利亚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没有金碧辉煌的校门和围墙。那里的很多学校是融合在自然里、在社会中。

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为13年制。儿童通常在5岁左右上学前班,其课程与小学课程密切相连。小学为义务教育,有的州内小学6年、初中4年,有的州内小学7年、初中3年。小学升初中是根据教师推荐和家长的意见,不需要经过考试。初中升高中是按年龄也不需要经过考试。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学校分为3种:年级制学校、能力分班制学校和不分年级制学校。年级制学校中,年级的划分主要依据各门学习科目的学术要求;能力分班学校,目的是通过能力分组,克服忽视儿童个别差异的弊病,在能力分班学校内各班往往冠以“A班”、“B班”、“C班”等标志,以此标明各班的能力水平;澳大利亚最流行的是“不分年级制”学校,在这种学校里废除了年级称号,既然没有年级之分,自然不存在升留级制度。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教材。学生也无需购买教材,学校为学生准备的参考教材一般会放在教室里的书架上。几个学生可以合用一本,下课后就放回到书架上,这些教材是多次循环使用的。老师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教材,编写讲义并发给学生,记笔记是中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澳大利亚老师时间观念很强,准时到教室,开始点名,如果有同学迟到,老师都会问清原因,然后认真记录下来。课堂上学生会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节课大部分任务都是小组合作完成。在老师讲课时,是绝对不允许讲话的,可以提问但不可以私下小声议论。虽然澳大利亚人平时的生活风格很随意,但在这点上很严肃。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会耐心诚恳地教给学生,从来没有批评,老师最常说的是“Good!”

老师上课不看材料和书,他们基本都用投影仪和幻灯机。讲课时,注重引导,逐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慢慢进入主题。如学习文化,开始时,老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发现的澳大利亚令人感到奇怪的事,将他们罗列在一起,让学生自觉发现是文化导致了这种种奇怪的现象,由此学习文化的深层内涵。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少,大概只有中国学校的一半。老师的教学进度很慢,从不抢时间多讲内容,这可能跟澳大利亚缓慢的生活节奏有关。

在澳大利亚小学,老师相信“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更好的学生”。

每当老师检查完学生的作业后,总是这样评价学生:“这很好!但是你如果再修改一下,你会做得更好”;或者“你做得对,但你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尝试一下呢?”他们总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生活有强烈的自信,通过正面的评价和强调来树立学生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

4.个性化的高中教育

澳大利亚高中教育的精髓是11年级和12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二和高三年级。此时,学校开放了所有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必修课程只有一门英语(相当于中国的语文)。无论是留学生还是本国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此课程。英语课程分为5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英文水平,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澳大利亚的高中课程选择面广泛而丰富,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选课。每所高中都有几十甚至上百门课程可供选择,从最基本的英语、数学、化学,到音乐、美术、舞蹈、媒体、编程等等,这些课程都可以作为“高考”科目,学生们可以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澳大利亚的高中教育,强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思考,有了思考后再回到书本或者通过和老师交谈寻求答案。学生们平时都会成立学习小组,大家互相帮忙指导,这种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试时对答案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老师也会给满分。因为答案很多时候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如果能提出不同的见解,更体现了实践、思考能力。

澳大利亚的高中规定,在11年级(相当中国高二)时,需要学习6门课程,其中英语是必修课,其他5门是选修课。在12年级时(相当中国高三)时,要求学生学习5门课,其中只有英语是必修课,其他4门是选修课。因此,选修课是高中生学习的主要部分。高中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达120多种,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发展、兴趣爱好来安排自己的选修课。

大学的录取分数是以学生高中两年的综合成绩,加一次地区性的“全澳等级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由于没有统一教材,也没有统考,各校的试题有易有难,导致了个人原始分的“含金量”不同。所以,经过全澳等级考试,全国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比较,又产生了调节分。所谓调节分,就是如果一个学校等级考试分高于平均分,该校所有学生的大学录取分都将调高,反之,就要调低。全澳等级考试是高中生进入大学前唯一的一次统考,考试重点是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5.别样的大学生活

一向以开放形象示人的澳大利亚大学很少有用来划定疆域的围墙铁栅,更没有站岗执勤的保安,民众和学生都可以随便穿越校园里的大路小径,校园里的学习气氛更是自由而民主。

澳大利亚学生在规划其大学生涯上也享有很大自由。在澳大利亚,如果哪个学生选择延缓入学或暂停学业先去工作、甚至去周游世界,都不会招来奇怪眼光。同样,已入学的学生如果在开学几周后发现所学的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相差甚远,希望能换系学习,学校也会给予充分的考虑和最大的关照。因为学校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一门不喜欢的课程学好。

很多澳大利亚人都喜欢边吃边学。不管是小学童还是大学生,大家每天都背着个超大号双肩包去学校,里面除了运动鞋、运动衣,就是便当、水果、小零食……课本文具的地方反倒少得可怜。每层楼还都有一个配备了咖啡机、微波炉和冰箱的厨房,供师生们使用。校园的草坪上时而就会飘出烧烤的香味,这肯定是学生组织在搞活动了。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澳大利亚,分数都是老师考量学生学习的重要尺度,所不同的是评分标准。在澳大利亚老师的眼中,问题是用来争论的,学生的着眼点不同,参考的书目不同,再加上每个人的理解差异,导致除了理工科的客观试题,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

在论文写作中,老师会明确要求同学们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总结概括已出版的学术成果。就甚至在考试中,老师也会鼓励大家摒弃陈词滥调,答出新意。总之,只要你有充足的论据来支持你的论点,你就尽可以大胆地和权威泰斗们争论。

6.用“粗”打磨顺境中的孩子

在澳洲,有一些体操学校,每日傍晚训练结束时,常见家长陪着光头、赤脚、只穿背心短裤的孩子从学校里出来,尽管寒气袭人,但很少见家长为孩子拎鞋、戴帽、披衣。“澳大利亚人养孩子很‘粗’!”

这是亚裔父母见面时百说不厌的话题。

“粗养”就是不为孩子刻意营造温暖享受的环境,父母不去代替包办,也不去代替孩子感受生活、接受磨难和品尝挫折,而是将孩子当做能屈能伸的生命,培养他们与生俱来的自强和跋涉本能。“粗养教育”下长大的小孩,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不怕苦难、忍受挫折和勇敢搏击的“雄鹰性格”,具有较高的社会情商和抗挫折的能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澳大利亚,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在穿着上和生活的其他方面,父母都不会为孩子是否安逸而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