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北美洲:加拿大(世界我知道)
3156600000018

第18章 名人辈出的加拿大(2)

从20世纪40年代晚期到60年代中期,特鲁多是一位活跃在蒙特利尔的知识分子。1949年魁北克爆发了石棉工人罢工,特鲁多是工人的积极支持者。1956年他编辑了一本关于此次罢工的书——《石棉的罢工》,提出此次罢工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标志着人民开始反抗法语宗教势力和英语商人阶层的保守统治。而这种保守势力的联盟在魁北克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还创办了《自由城市》,这本杂志成为了寂静革命时知识分子的大本营。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特鲁多曾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他支持过加拿大新民主党的前身社会民主联盟党。由于他订阅过左派的出版物,并且去莫斯科出席过会议,在50年代他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而被禁止入境。在莫斯科,因为向斯大林的塑像投掷雪球,他曾被当局短暂拘留。1961~1965年在蒙特利尔大学担任法学副教授期间,他的政治立场转向自由主义。1965年,在朋友的游说下,他加入了自由党,参加大选。1965年,特鲁多更被任命为皮尔逊内阁的司法部长。

在司法部长任期内,特鲁多主持废除了刑法中反同性恋的条文。

他对此有一个着名的评论:“政府不该管这个国家卧室里面的事。”特鲁多还放松了关于离婚的条文。1967年,加拿大迎来建国100周年,皮尔逊总理宣布退出政坛。特鲁多参加了自由党领袖的角逐。他开展了充满活力的竞选活动。受到当时反主流思潮影响,很多青年人把特鲁多视作他们的代表和新一代的标志。

2.促进了多元化

1968年4月的自由党大会上,特鲁多击败很多资深自由党阁员成为党魁。很多人怀疑他过于激进,不适合国家领导人的职位。党内保守派因此对他有些疏远。但是特鲁多的个人魅力使他拥有前所未有的人气,甚至出现了“特鲁多热”现象。1968年联邦大选时魁北克省庆祝游行中,一些分离主义分子发动骚乱,有人向特鲁多就坐的看台投掷石块和瓶子。特鲁多拒绝助手们对自己采取保护措施的要求,镇定自若地坐着面对暴徒。作为一位年轻政治家,特鲁多表现出的勇气给加拿大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天,他轻松地赢得了大选,担任加拿大总理。

在担任总理执政期间,特鲁多推行参与式民主,作为建设加拿大公平社会的手段。可能是由于缺乏党内支持,他想让更多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愿望遭受了挫折。后期他转而反对在代议民主制度中加强公民参与的意见。不过对新实施的全民医疗保健制度以及地方发展规划,特鲁多都很积极地推行,因为两项都有利于社会公正。

1970年魁北克发生了“十月危机”。恐怖组织魁北克解放阵线(FLQ)的一些成员绑架了英国贸易专员詹姆斯·克罗斯和省政府阁员皮埃尔·拉波特(后遭绑架者杀害)。应蒙特利尔市长和魁北克省长的请求,特鲁多宣布了戒严。虽然此次事件一直颇受争议,大多数民众,包括魁北克人,似乎都支持特鲁多坚决果断的行动。在危机中,当有人问特鲁多要采取什么程度的措施来对付恐怖分子的时候,他简短地回答:“看我的!”作为挽救克罗斯生命的交换条件,5名FLQ 恐怖分子获准流亡古巴。次年他们返回加拿大时全部被捕。以此可以看出特鲁多是魁北克独立运动的坚定反对者,他为加拿大的领土完整与魁北克派有过多次激烈的冲突。

在外交政策上,特鲁多希望加拿大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他同很多国家的领导人,如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美国的吉米·卡特都有良好的私人关系。

1970年,他领导的加拿大政府也早于美国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973年他访问了中国。1976年,特鲁多禁止台湾代表队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参加蒙特利尔奥运会,即使代表队已抵达蒙特利尔。

1970年代早期,特鲁多政府开始检讨加拿大的国防和外交政策,甚至考虑退出北约组织。虽然加拿大最后还是留在了北约,但在随后的几年里,政府开始缩减军队规模。

特鲁多也想让加拿大同美国保持一定距离。他要求外国投资审查机构能够屏蔽掉一些外资投入,并试图增进和欧洲的贸易关系。他和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关系极为糟糕。尼克松认为特鲁多有精英式的势利架子,政策又偏向社会主义,所以很讨厌他。尼克松下台后,在他的回忆录《领导人》(Leaders)中,对特鲁多的评价颇高,与周恩来、戴高乐等并列。

1971年,这位单身总理和温哥华名流玛格丽特·辛科莱举行了婚礼。新娘只有22岁,年龄不到特鲁多的一半。婚后他们有了三个孩子。

1977年他们分居,此事在当时被广为报道。

1972年的大选中,特鲁多的自由党赢得了一个少数党政府,需要与新民主党联合执政。这一届政府的政策因此变得左倾,典型之举包括成立了国营的加拿大石油公司。

1974年,加拿大议会通过了对特鲁多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政府被迫解散并且举行大选。特鲁多领导的自由党赢得了议会的多数席位,重新取得执政地位。他随后引入了工资和价格控制,这一政策导致财政部长的辞职。经济恶化,政府债台高筑,公众对特鲁多的自负越来越厌恶,他的支持率不断下降。尽管一再拖延,他不得不在1979年再次宣布进行大选。

1983年底到1984年初,特鲁多访问了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很多国家。

他希望双方能达成一项削减核武器的协议,和平共处。他的努力为他赢得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平奖章,但也惹恼了美国的罗纳德·里根政府。

特鲁多经常和美国就外交政策发生摩擦。尽管如此,他还是同意美国在加拿大领土进行巡航飞弹试验。此事影响了他作为和平主义者和裁军倡导人的信誉。

1979年,乔·克拉克领导的进步保守党击败了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

保守党以少数派组阁。特鲁多本打算辞去自由党领袖的职位,但尚未等到自由党开会重新选举领袖,下院通过了对克拉克政府的不信任案。

特鲁多被要求继续领导自由党参加新的大选。1980年2月,自由党获得多数席位,特鲁多击败克拉克再次执政。

在第二个任期刚开始,特鲁多就碰到了魁北克省进行关于主权问题的公民投票,这次公投未获通过。

特鲁多成功地将加拿大宪法从英国议会迎回了加拿大,并在宪法中又加上了《自由和权利宪章》。这是他在加拿大史上的最大功绩,因为这标志着加拿大终于成为具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魁北克拒绝新宪法,给后来的联邦和魁北克省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1984年2月29日,特鲁多在一次“雪中漫步”后,宣布辞去总理职位,结束了他长达16年的执政生涯。

除了促使加拿大终于成为具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这一功绩之外,特鲁多还制定了双语政策。虽然这项政策颇受当时人的抨击,但是不管怎么说,特鲁多的双语政策至少在公共领域是很成功的,双语人口比例在30年内增加了很多。无论是在加拿大何地,联邦政府部门都可以用英法双语为市民服务。无论在那个省区,都可以收看收听到英法双语的电视和广播。更重要的是,加拿大现在成为文化多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双语政策功不可没。

特鲁多晚年时罹患帕金森症和前列腺癌,开始逐步淡出公众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