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路径
3159000000030

第30章 试论两岸政经关系的互动轨迹和发展方向(3)

四、两岸政经互动的发展方向

两岸政经关系互动的演进轨迹,呈现出经济关系较不受政治干扰的基本特征,一定程度上游离出传统政经关系理论揭示的一般规律,这只是特定环境和背景下的历史片段性“脱轨”,长远来看,两岸政经关系的互动仍然会沿着客观发展规律的轨迹演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人员等层面关系的深度拓展,必将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的动能,促进两岸政治关系的良性发展。两岸政治关系的改善也必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关系更深层次、更广层面的融合,促成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1.两岸经济一体化加快

两岸经贸关系纵深化拓展的内部需要及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即内部驱使和外部推动,共同助推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未来发展进入一体化的快速轨道。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实现经济一体化是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总体趋势和演进方向。

内部因素:近年来,两岸经贸发展现状虽然总体上乐观,但横亘在两岸经济交流进程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相当大程度制约其向纵深化方向拓展,尽快深化、跟进两岸经济合作的体制、机制,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两岸经济关系日趋紧密为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诉求为一体化注入了内部动力,两岸经济和生产力之间各个要素的强力互补,有助于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提升经济竞争力。大陆经济的磁吸效应越发显现,增强了台湾经济对大陆的向心力,推动着两岸经贸关系向深度扩展。

外部因素:全球金融危机的后期影响,欧债危机持续发酵,致使全球经济低迷不振,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寻找经济发展的出路。自乌拉圭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后,区域性自由贸易签订方兴未艾,欧美、北美、中南美、美韩、东盟以及东盟十加一、十加三等自贸区域的形成以及正在进行的美欧、美日、中日韩、TPP、CREP等谈判的开展,显示国际经济形态已从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向区域性自贸组织过渡,即国际经济格局已从全球性的WTO时代进入区域性的FTA时代,在可预计的将来,可能形成以美、中两国为核心的多个自由贸易区。台湾过去几十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抓住了全球化的机遇,加入WTO融入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但在区域性的FTA谈判中,台湾已明显落后,若不与大陆结合,很可能被新一轮FTA谈判浪潮边缘化,则未来经济发展堪忧。故对台湾来说,两岸经济一体化是提振经济、促进发展的快捷之路、必由之路。

2.ECFA的后续效应将巩固两岸政治关系的基础

随着ECFA签署与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步入正常化、制度化的新阶段。目前,ECFA“早收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对台经济成效显着。在大陆经济带动下,台湾经济保持积极向好的发展趋势。虽然ECFA只是一个经济协议,但ECFA的签署,说明两岸因应各种问题,必须本着对等协商、互利双赢的精神,通过协商、谈判寻求方法和途径,任何单方面的放话、喊话,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随着两岸经济上共同利益的不断拓展,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逐渐构建起利益上的共同体,而两岸人员往来的频密,陆配、陆生、陆商、台商、台生、台配、台教在两岸的生根发展,使两岸政治敏感度进一步下降,从而弱化甚至避免两岸政治军事冲突的可能,并且会巩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基础,助推两岸政治关系的良性发展,使得两岸关系沿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前进。“ECFA将两岸引往政治谈判、迈向和平,已是约莫可以琢磨出来的方向”。

3.岛内民意的变化和两岸社会的融合促进两岸政经互动的良性发展

民进党执政终结、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有关两岸关系发展的台湾主流民意发生了积极转变,形成了一股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2012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两岸政策,而蔡英文败选主因在其否认“九二共识”的“台湾共识”上。两岸交流的丰硕成果及带来的“和平红利”让岛内广大民众认识到,任何形式的“台独”都不符合台湾同胞的真正利益,支持民进党、对两岸交流持负面态度较多的南部民众也正在改变对大陆的看法,搭上两岸和平发展的快车,更多的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与了解渐趋客观,评价渐趋友善。此外,ECFA的签署及两岸经济整合的加强,将逐步加深两岸民众的命运共同体观念,促进两岸社会融合过程。舆论认为,伴随两岸的互存发展,“两岸统一的急迫性降低,台湾独立的可能性也降低,甚至已趋于零,北京将透过释放善意和诚意,提升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与认同”。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深化,民众间友善感、相互间的包容度等都将逐渐增强,以经济融合为主要动力,两岸社会上的融合亦呈现出紧密交织的态势。

岛内民意的变化和两岸社会的融合,有利于增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后劲,扩大两岸政治关系良性发展的民意基础,逐步构建起两岸政治互信,增进社会、文化上的包容和认同,为两岸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社会基础,对于两岸政经关系的良性互动起着不可或缺的助推作用。

4.大陆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利于两岸政经良性互动

2010年,大陆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国内经济总量为51.9万亿,学界预测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台湾相比,大陆GDP已从2000年的接近四偌,放大到2011年的15偌,目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四省的GDP已超越台湾。大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进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增强了两岸政经关系良性互动的动力,另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两岸政经关系互动的内、外阻力,推动着两岸政经互动关系的向前发展。与此同时,大陆社会、文化、法制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和完善,对台湾向心力和影响力的增强,将成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同时对于两岸政经互动的内、外部阻力,一定程度上亦会起着淡化作用,如逐渐降低岛内政党政治的制约作用,因大陆发展的红利日益为台湾民众所认可,岛内认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不断扩展,势必影响台湾的政党选举政治。又如对于外部美国因素的掣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与日俱增,这种因素的阻力效用亦将逐渐降低。

结语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未来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呼吁“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商谈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这是需要两岸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迈入“深水区”后无法回避的重大历史任务。长期以来,在两岸关系互动中政治与经济无法分开,政治氛围的好坏制约着经贸与社会交流的松紧。当前,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虽然无法与经济关系同步,政经互动不平衡不对称的现象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但是经济与政治是建构“和平发展”的“双轨”,两岸经贸交流的日益频繁,ECFA红利效应的持续释放,内驱力与外动力的双核牵引,两岸经济终将驶入相互融合的一体化快车道,必将带动两岸人员密切往来,消除对发展两岸政治关系的疑虑。随着两岸间政治互信量的不断累积,一定能实现政治关系质的改变,两岸政治对话、协商终将启动,政经互动中的游离因子将渐次消退,最终势必会沿循政经关系理论揭示的一般规律,打破“政经分离”、“政冷经热”的怪圈,融进政经关系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圈中。毕竟,经济上别无选择地选择与大陆融化的同时,政治关系的发展和突破也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