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当代北京阜景文化街史话
3162300000024

第24章 阜景文化街持续发展更具魅力(4)

社区活跃着一支印度古典舞演出队,自2008年组建,由专业老师辅导,经常为居民表演,也进入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演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支演出队在2010年还曾到上海世博会演出,到印度巡演。

如今,随便走进阜景街南北两侧的社区,人们都会被居民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所吸引。舞蹈队、武术队、健美操、秧歌表演、戏曲清唱等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各展才艺,自娱娱人。年节月末,全国政协礼堂广场等处还聘请专业文艺团体和群众文艺组织献艺演出,使附近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欣赏到高品位的节目。

三、充分利用资源有序发展

北京“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再现朝阜大街美丽景观,围绕南北中轴线和朝阜大街这‘一轴一线’,回填历史元素,恢复经典风貌,融入现代文化,形成集中展现古都历史文化,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城市魅力走廊。”对于朝阜大街的景观,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顾问组的有关专家认为,在朝阜大街历史文化遗存中,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目前来讲,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这条街的现状,不要进行新的扩建。

横贯东西的朝(阳门)阜(成门)大街与京城南北中轴线组成的“金十字”,是京城文化的精粹与魅力所在。朝阜大街西段的阜景街是公认的皇家遗存文化带。这一地带集中了北京元、明、清三个朝代700多年的大量重要皇城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北京城的一条重要“文脉”。自东向西有故宫、中南海、景山、北海、团城等皇家御苑、别苑,陟山门街的皇家御道,雪池皇家冰窖,明清时期的皇家私庙大高玄殿和白塔寺、历代帝王庙、广济寺等皇家祭祀和宗教文化遗存。这些都具有发展皇家文化遗产旅游的良好基础和前景。阜景街临街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着名活动场所;有北京图书馆旧址、地质博物馆等文化、科技景点;商业发达,新老门店汇聚,新兴的金融街活力四射;有历史最悠久的砖塔胡同、平房保护区西四一至八条;名人故居在周边星罗棋布。这些都是开发佛教旅游、科技旅游、购物休闲旅游、胡同民俗旅游所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西城区委、区政府对阜景街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早有认识。欲充分展示其观光、旅游、购物、休闲、文化展示、交流功能,将这条街定位为阜景文化旅游街。区政府在1997年委托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负责承担阜景文化街的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任务。2000年,经西城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了“阜景文化旅游街管理委员会”。其后,白塔寺、历代帝王庙的修缮、开放等文物保护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西城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是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产业资源形成包括京味儿文化旅游体验核心区在内的五大产业重点,多个集聚区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这里提到的集聚区建设,指的就是“一带”“一线”“多板块”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作为“一线”的阜景街,在“十二五”期间,西城区将把其打造成具有观光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功能,展现北京多元文化交汇融合、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文化街区。为实现这一目标,西城区政府自2009年开始,召集区规划、旅游、城建、街道等部门,总结阜景街在迎奥运行动计划实施的修缮工程中取得的成果、经验和不足。聘请专家学者就新阶段阜景街的修缮、开发提出新的设想和意见建议,在充分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与有关部门制定出阜景街再修缮、治理的规划。为进一步做好阜景街的修缮开发,西城区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实施办法,编制了专项规划,确定了项目的内容和实施主体,并加强了协调,落实了建设资金。

在列入阜景街整体规划的历代帝王庙专项工程中,原横亘在帝王庙门前两侧的两座牌楼、三座石桥将重建。早年拆除的牌楼现保存在先农坛,复建的牌楼部分将使用牌楼原件。牌楼和石桥复建后,历代帝王庙门前将重现“景德街景”。再经修缮后全面开放的历代帝王庙将成为对中华民族先贤的敬仰、祭奠的庄严场所,面向炎黄子孙和海外宾客宣扬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进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形成北京一处重要的旅游热点。

专项工程中另一项是在鲁迅博物馆前建设绍兴文化街,以再现鲁迅笔下的江南文化特色。利用鲁迅故居和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和绍兴文化的移景再现,使此处更好地成为面向知识文化界和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欲实施项目中还有以恢复白塔寺传统庙会为目标,借助文化名人、知名艺人、着名老字号的影响,发展符合产业规划的正宗传统行业。吸引一批以文化名人挂牌的茶艺、传统手工艺、金石篆刻、古玩字画、京味小吃等产业开办店铺。将宫门口东岔、西岔胡同逐步改造为具有北京民俗文化特色的京味民俗文化街。

在历代帝王庙与广济寺之间建设茗苑休闲中心为另一项待建工程。此规划项目为旅游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购物中心、饭店和文化娱乐场所。在白塔寺、帝王庙、广济寺前分别建地下过街通道。建设阜内大街景观走廊和地下商城。把阜内大街改造成南北两侧协调,既能体现保护区风貌,又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交通条件的文化旅游街。

在阜内大街南侧的金融街,要加快中心区和扩建区域的建设,优化区域交通、绿化、服务环境,将西二环金融文化圈建设成发布金融政策、传播金融信息、创新金融产品、引导金融走向、生成金融文化、促进诚信交往的中国金融管理中心以及都市观光、会展服务、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金融文化活力中心。尽快实现金融街整体向世界亮相,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流入。

重新制定规划修缮西四北一至八条胡同两侧的景观和院落,恢复明清时期以手工作坊、衙署、府第和人物命名的胡同、地名,保持胡同和四合院明清时期的特色。搬迁住户,修缮开放西四北三条程砚秋故居;修缮圣祚隆长寺,为佛教活动场所使用。创办四合院博物馆,开发四合院观光旅游项目。

借助白塔寺药店,通过中草药、中成药的制作、展示、销售,使药店成为游客购物和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药科学知识的景点。利用人民医院旧址,将其改建为中国近代医学博物馆,作为中国近代医学史的学习、研究、参观场所,开办面向海内外游客的西医保健和特色门诊。以地质博物馆为中心,宣传地质科学知识,建立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在周边沿街地区完善开发珠宝首饰市场,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在阜景街与宣新大街(宣武门至新街口)的西四路口交汇处,规划建设体现文化、商业中心的标志性建筑,集中文化馆、影剧院、会所等于一处,形成一处大型影视文化娱乐中心,开展文化艺术演艺、交流等活动,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等。同时安排配套商业、绿地、文化广场和停车场等设施建设。

在阜景街东段,实施天主教西什库教堂广场绿化项目,建设南北走向的条状绿化广场。营造宗教文化环境,恢复其历史原貌。复建北海北门外的三座门。重建大高玄殿门前的牌楼,以再现仅存的一处皇家道观辉煌。

阜景一条街曾为古都“九纬”的重要干道之一,在这条大街上密布着元、明、清及近现代各样门类齐全的历史文化遗存,展现了古都文化的凝重沉积和绚丽多彩,形成北京城一条重要的“文脉”。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谈道:“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总书记的谈话是党中央对北京市城市文物保护、改造开发的指导方针,也为阜景文化街的规划开发指明了方向。

西城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学习和对照总书记的谈话精神,重新梳理和调整了阜景街改造开发的规划方案。在阜景街新一轮开发建设中,信心十足地开始了一处处专项施工。这条大街开发利用资源,打造一流旅游街的建设在有序进行中,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在感受到它的持续开发建设任重道远的同时,也看到了它美好诱人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