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将名师
3162700000052

第52章 数学殿堂里的笑声——记数学家孙本旺教授(3)

1964年,刘居英院长曾到数学教研室蹲点,亲自总结其先进经验。遗憾的是,这年深秋,在长沙召开的全军第十次院校会议上哈军工被列为全军“不突出政治”的落后单位,数学教研室又从天上掉到灰堆里,只有受指责、挨批判的份了。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下,时任基础课部主任的孙本旺如履薄冰,小心谨慎。

在突出政治的年代里,孙本旺真诚地向工农学习,想为工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正好大庆油田研究院地下渗流研究室来哈军工数学教研室求援,希望帮助解决“油田地下渗流中的若干数学问题”,孙本旺热情接待,马上派他的研究生黄厚宽和刘大昕投入这项实际研究。两位研究生多次去大庆,到“文革”前夕已完成了解题方案和论文初稿,准备进一步落实到数值计算上。孙本旺曾多次夸奖他们“数学基础好,因而联系实际熟悉新领域快”。然而,“文革”一来,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夭折了。

在“文革”狂潮里,他虽幸免蹲“牛棚”,却难逃被抄家贴大字报打成“特嫌”的遭遇,心中苦闷无处排解。他在家中对夫人苦笑道:

我天天要到教研室弯腰背诵“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1968年初的“清理阶级队伍”,令人人自危。有一次,孙本旺悄悄对黄厚宽说,北京曾经有人来找他谈话,了解朱光亚教授在美国时的情况,吉林大学也有人来找他了解唐敖庆教授的情况,他都如实写下了“据我所知,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没有参加什么政治活动”的证言。他也说过,哈军工也曾经派人去北京和长春向两位教授了解他的情况。他不胜唏嘘,当年赴美留学的事竟成了被怀疑的政治包袱。

七、发现拔尖人才的老伯乐

1970年夏,哈军工南迁长沙,荒草颓楼,教学停顿,生活艰难,一派混乱。年近花甲的孙本旺本来身体就不好,还是争着跟年轻教员抢扁担,参加重体力劳动。有一次孙本旺头顶一张办公桌出德雅村的边门下大坡,腿一软,桌子从头上翻下来摔到地上。路过的一位教员快步上前,帮忙将桌子扛走。在“四害”恣意横行,“读书无用”的谬论满天飞的时候,他回到家里,仍旧手不释卷,焚膏继晷,先后编译书稿数百万字。内容包括微积分、数学分析引论、广义函数与矢量拓扑空间、环论、泛函分析、算子理论、多复变函数论、积分几何、连续几何、流形上的微积分引、冯·诺依曼代数等,稿子摞起来两三尺厚。

1976年10月,“文革”落幕,多年不见的舒心笑容又浮现在孙本旺脸上。翌年,与他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老伴王文英病逝,国家刚刚从灾难中走出来,曙光在望,老伴竟离他和三个孩子而去,孙本旺凝噎无语,潸然泪下。

1979年,长沙工学院重回军队序列,国防科技大学成立,孙本旺被任命为副校长兼系统工程与数学系主任。

孙本旺继续实施他在哈军工时代的精英教育,方法之一是举办数学快班。快班考试只取前十名,全用数学大师的原着讲课。一学期下来,十人剩下六人。其中七七级本科生欧阳合被孙本旺称为“数学怪物”,这个当过两年知青、一年工人的年轻人有超人的数学才能,别人十几个小时答不完的考卷,他两个小时答完走人,而且是满分。

发现欧阳合这个奇才,孙本旺就经常让他在全校高级数学公开课上讲课。有一次,欧阳合上台讲课,嘴里嘟哝一句:我没有烟了!孙本旺说,我去给你买去!孙本旺对他的学生说过:“到我这儿上课,可以抽烟,也可以喝酒,就是不能打瞌睡,你失去兴趣了嘛,要开动脑筋才好!”

欧阳合毕业后,孙本旺将他推荐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硕民做硕士研究生。蒋硕民(1913-1992)是孙本旺的良师益友,15岁中学毕业后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回国后被姜立夫聘为南开大学数学教授,年仅22岁。在蒋硕民教授指导下,欧阳合以优异成绩毕业,硕士论文在美国发表。后来欧阳合到美国攻读博士,博士论文在巴黎的法兰西学院学报上发表。这位孙本旺钟爱的弟子后来成为一位科技企业家。他对笔者说:忘不了恩师孙教授,他影响了我的一生,我现在搞软件公司,可兴趣还在数学上。

除了做好国防科大的教学组织工作外,孙本旺又花费极大精力,担当起湖南省数学学会理事长的职责。在他主持学会工作期间,身体力行,团结省内外数学工作者,按期出会刊,活跃了全省的学术空气,仅在1978年,就在长沙举办七次学术报告会、十次科普报告会。后来孙本旺还两次请老师陈省身教授到长沙讲学,使湖南省的学术空气空前活跃。

作为发现和培养青年才俊的老伯乐,孙本旺一大贡献是亲自组织省内中学生和大学本科生的数学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发现了许多拔尖人才,极大地激发起湖南省青少年学习科学、献身科学的热情。

在第一次全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国防科大学生朱克和与张帜分获第一、第二名。

后来朱克和成为美国布法罗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着名数学家,张帜成为北京美国微软公司的首席专家。

提携后进,奖掖后辈,孙本旺极为热情,不遗余力。在培养国防科大拔尖人才方面功德无量,后来名闻全国、誉满欧美的国防科大诸才子中,多人出自他的门下,比如中国载人飞船总设计师周建平就是当年从数学竞赛里脱颖而出的。

1977年冬天一日,湖南机床厂青年工人王晓星敲开孙本旺的家门,诚惶诚恐地坐在藤椅上等待只在电视上看到的老教授。孙本旺从卧室走出来,和蔼慈祥,与王晓星亲热地交谈起来。知道这个年轻人酷爱数学,多年自学,颇有成绩,就爽快地说:“你可以旁听我的研究生课,明天就来吧!”

王晓星从此成为孙本旺的工人弟子,1979年,经过考核和孙本旺的推荐,国防科大破格调入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王晓星任大学数学教员,这在全国教育界一时传为佳话。

八、名师远去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极大地损害了孙本旺的身体。1980年前后,孙本旺不顾心脏有病,亲自给全校尖子生上“泛函分析”选修课。一次因心绞痛突发,倒在讲台上,慌得数学系主任沙钰教授急请医生抢救。病情刚刚缓解,孙本旺又走上讲台。

1982年夏末,医生发现孙本旺已患肠癌,先后在北京301医院和长沙肿瘤医院治疗。

孙本旺一生要求进步,然而,几十年宁“左”勿右的僵化思维,对他考验来考验去,他就是入不了党。现在生命垂危,他在病榻上再次提出入党申请,终于在5月份被匆匆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老干部刘英到病榻前告诉孙本旺这一喜讯,他双眼湿润,但没有说话。逝世前两天,国防科大政委汪浩教授去看他,孙本旺讲话已不清楚,他吃力地对汪浩说:“我要郭东升回来……”郭东升是哈军工空军工程系第十一期学生,多年来受孙本旺的指导,在美国获得物理博士学位。这是孙本旺留给人们最后的话。

1984年7月22日中午,孙本旺教授与世长辞,享年71岁。全国政协、张爱萍将军、国防科工委领导和张衍将军等老哈军工人纷纷发来唁电、唁函,他的弟子汪浩、吴克裘、李运樵、刘德铭等当年哈军工的数学骨干教员,他的学生郭东升,还有自学成才的青年教员王晓星等,都以回忆文章追思悼念孙本旺教授。

孙本旺长期奋战在高校数学教学第一线,广泛吸取国内外数学巨匠们的教学经验,加上自己的实践和创新,形成十分先进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方法。他不赞成机械复诵教案,而是根据课堂上师生双边互动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为此,必须临场发挥,即席推演,使学生看到一位数学家是怎么分析和处理问题,甚至是怎样碰壁和失败的,从而学到很多书本上无法表达的诀窍。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辅以数坛人物和背景故事,对学生的启迪和激励是不同凡响的。

孙本旺对己是学而不厌,对人是诲人不倦,从西南联大算起,他在三尺讲台上执教四十余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名师远去音容在,他的弟子们依然能够听到数学殿堂里传来他那爽朗的笑声。

参考文献

[1]刘德铭、许康:《一位辛勤的开拓者——纪念孙本旺教授》,《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报》,1990年。

[2]李佑华、吴霞飞:《牛满江传》,花山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