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冲击波
3163800000019

第19章 幸福社区:扩展幸福生活新外延(2)

营建和谐氛围

和谐氛围的营造关系着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每年,全国各个地方的社区都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各种主题的文化节、歌咏比赛、联欢晚会、体育比赛、郊游踏青等。用多种形式把社区居民汇聚在一起,增进了居民之间的情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帮助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社区通过开展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一方面了解居民家庭成员的情况,对居民遇到的问题及时了解并予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树立文明家庭榜样,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幸福的社区还会不定期举办社区教育,关注社区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

就社区居民们遇到的问题,切实地进行解决等。

全国各个省会城市和地方政府,也都意识到建设幸福社区的重要性。他们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加强居民之间的互动,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团结和谐的社区氛围。

1990年,上海开始实行居委会组织法,鼓励居委会组织居民进行文化教育活动,兴办各种公务事务,组织志愿者进行“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收到了广泛好评。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生活,促进和谐幸福社区的建设,陕西省专门成立“社区文化节”,号召广大社区积极参与。文化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参与人数广泛,并首次把读书活动作为文化节的重要内容之一,营造一个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当人们在社区中体验到幸福的时候,社区才会洋溢着幸福。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根据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指出社区建设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等。一个幸福的社区需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和服务设施,这样才能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

优雅舒适的社会环境,完善先进的公共设施,有利于居民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健身场所、社区公园、社区医院等都是幸福社区的必备设施。

长春市朝阳区作为全国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是幸福社区的典范。

2010年朝阳区就出台了《幸福社区建设标准》,为打造居民心中的幸福社区,朝阳区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居民的生活服务设施。鲜花、绿地、休闲区、公园广场建设等一应俱全。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以上。全区还配备了高标准、规范化的社区警务室,维持社区内的治安等。

2012年,《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21世纪GNH国民幸福论坛”,碧桂园通过为人们打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及便利的社区配套设施,提供优质物业服务及便捷的现代化服务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主文化活动,倡导热衷公益的社区氛围等,获得“2012年度中国最佳幸福社区实践案例”。这是碧桂园二十年来,一直秉承“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理念的成果。

碧桂园成为建设幸福社区的典型。

新型农村建设也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华西村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他们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一边是鳞次栉比、整齐有序的别墅式居民区,一边则是排列有序的企业集团,中间以桥相连,又互不干扰。村子四周有青山绿树环绕。村内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养老院等。不仅合理处理了村民生活与工作的问题,还为村民提供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环境、绿化环境。村民们工作生活两不误,家家户户怡然自乐。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大午城”也是农村新型社区的代表。同华西村一样,这里的硬件设施——养老院、学校、医院等一应俱全。

培育幸福社区文化

2012年北京市正式启动“幸福社区”行动。在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中,文体活动是居民最喜爱的内容之一。为了丰富居民的生活,推动幸福社区文化建设,北京市开设的“96156社区大课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如“社区篮球嘉年华”体育竞技活动,北京家庭才艺大赛、老年才艺大赛、艺术团进社区、社区文化节等都颇受欢迎。

社区幸福文化是增强社区居民凝聚力的核心力量。全国各个省市都不遗余力地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很多地方举办的“社区文化节”,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参与人数众多,在社会和群众之间引起强烈反响。

戏曲、小品、音乐、秧歌、舞蹈、曲艺等各个艺术门类都现身文化艺术节、书画展览、摄影展览、读书讲座、诗歌朗诵等各个形式的艺术活动汇聚文化节,多彩纷呈,很是热闹。

不管文化节形式是什么,都有共同的主题——建设幸福社区。社区居民在建设幸福社区主题的号召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其中,彰显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巨大魅力。

精神是力量之源。社区文化建设是人们精神风貌的展现。幸福的社区文化,体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必然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建设幸福社区文化,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满足了居民的文化需求,有利于促进家庭的温馨和睦,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使得社区更加和谐幸福。

三、因地制宜建设幸福社区

建设幸福社区需在社区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定位和建设。

首先,实行居民自治,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人居环境放在重要位置,社区服务实行网络化和产业化,做到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带头作用

“政府不可能覆盖全部社区,市场也不可能覆盖全部社区。法律虽可以覆盖社区,但是也不能影响到社区的全部行为。比如道德问题,便不能用法律来处理,而能全面覆盖社区的,只有党组织”。党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对社区成员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动员,号召社区成员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联合举办社区活动

北京市专门成立社区服务平台:96156。2012年北京市还启动了“幸福社区”行动。这次活动中,将3000余个社区纳入“幸福社区”体验中。为满足人们对文体活动的喜好,社区平台专门开设了相关知识课堂,举办各种各样的文艺大赛等。为方便居民旅游,社区服务中心与一些旅游社达成合作关系,为居民们提供相关旅游知识和服务。多种多样的社区服务形式,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也有利于促使整个社区的和谐互动。

充分利用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自治组织的形式有很多,如居民委员会、志愿者协会、业主委员会、文体社团、妇女委员会、环保组织等。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维护社区正常秩序的进行,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及时协调相互之间的矛盾,处理社区居民遇到的问题等。尤其是居民委员会,这是城市社区的基本组织,它有自己特殊的优势,一方面可以以居民代言人的角色,向政府反映居民问题和建议,及时把群众的问题反馈给政府;另一发面,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调动和号召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鼓励社区居民自觉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

幸福社区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大家的积极参与。社区内秩序的稳定,社区公共设施的维护,社区幸福氛围的营造等,都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帮助是相互的,幸福也是彼此创造的。建设幸福社区,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