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乔木传(套装共2册)
3164500000027

第27章 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2)

这时,为纪念“七一”中国共产党建党28周年和“七七”抗日战争12周年这两个重要日子,毛泽东已经安排胡乔木着手进行准备。1949年6月10日,毛泽东对东北局关于纪念“七一”的报告作了批示,交给胡乔木:“七一至七七全国各地举行纪念周。七一着重党的宣传,规模不要太大。七七举行军民示威游行,开大会,上海、南京、武汉、杭州、南昌、九江等城举行盛大的军队检阅及大示威,纪念抗日,反对美国扶日,要求早日成立日本和约,消灭国民党残余。请拟一内部指示,一单口号(可考虑分为两单,一是七一,一是七七)。”遵照毛泽东的批示,胡乔木6月12日为中央起草了纪念“七一”和“七七”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不同情况举行纪念活动:在新解放的大城市可举行纪念周,其他城市七一和七七可分别纪念,在农村可合并纪念。纪念重点应放在七七。七一纪念应着重党内宣传,规模不要太大。并告,七一、七七纪念口号中央将于最近公布。

6月24日,毛泽东又就纪念“七一”“七七”向胡乔木布置任务:“写一篇纪念七一的论文(似不宜用新华社社论形式,用你的名字为宜),拟一单纪念七七的口号(纪念七七,庆祝胜利,宣传新政协及联合政府,要求早日订立对日和约,消灭反动派残余力量,镇压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发展生产和文教)——此两件请于六月最近两天拟改好,以便于六月廿八发出,六月廿九日各地见报。写一篇七七纪念论文(带总结性),——此件须于七月二日写好,三四两日修改好,五日广播,七日各地见报。起草一个各党派的纪念七七的联合声明——此件亦须七月二日写,以便交换意见。”还指示说,24日《人民日报》所发表的“《英美的外交——特务外交》一文甚有用,请令全文播发,提起警惕性”。

这里说的“各党派的纪念七七的联合声明”,就是6月21日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要写的“七七”纪念文告。胡乔木6月10日以来为中央起草了纪念“七一”和“七七”的通知,并拟了纪念“七七”的口号,又正在写纪念论文,6月24日毛泽东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看起来是驾轻就熟的事。

这样,在筹备召开新政协的进程中,胡乔木参与起草的重要文件有“七七”文告、新政协大会宣言和最为重要的共同纲领。

6月24日这天,胡乔木被任命兼任新华社社长。他在致毛泽东、周恩来信中,报告了新华社拟将社务委员会改组和扩大的名单。毛泽东于当天批示:同意。由此,胡乔木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更加繁重了。

6月26日,毛泽东又催促胡乔木:“七七口号及七一论文怎样?是否可于日内写起?对欧洲外长会议——由你指定一人写,似应有一篇评论,是否还来得及、是否有过时之嫌?如不写专评,则在七七文章中讲国际形势里写进去也可以。”

第二天,胡乔木即向毛泽东报告:“七一文章先送上,七七口号今送上。四国会议已在《国际一周》中说了,待七七文章再说。嘱广播的几篇文章均已办。”

胡乔木先送上的“七一”文章,题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何在?——纪念中国共产党的廿八周年》。毛泽东于6月30日作了些修改。文章指出: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关键,“不在于客观的物质条件,而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从开始成立的时候,就认定中国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出路是革命而不是改良,中国革命必须经过目前的民主主义阶段,并且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和推翻封建势力的口号作为现阶段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历史证明这两个口号的确广泛地动员了全国的人民,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它们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关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总路线的着名公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是这个公式正确地指明了现阶段中国革命的对象、阵线和领导者,而弄错了这三项里的任何一项,我们就一步也不能够前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呢?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或者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之统一作自己的行动的指南。”“毛泽东思想——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主义的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所以具有国际意义,其原因正在于此。”

胡乔木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抗日战争十二周年口号》亦经毛泽东修改审定,共计29条。口号第一、二条是庆祝八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庆祝三年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其他各条有: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拥护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实现日本非****化,实现日本民主化;中日两国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国长期占领日本;拥护中苏友好同盟,中苏两国共同防御远东侵略者;等等。

7月初,胡乔木着手起草“七七”文告:《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各民主党派各团体为纪念“七七”抗日战争十二周年宣言》。稿子写出后,毛泽东作了两次修改。7月5日,获得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7月7日,即由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与22个党派、团体代表共同签署,在《人民日报》上联名发表。《宣言》指出:“自从1937年7月7日我中华民族向日本侵略者进行伟大的爱国战争以来,今年的‘七七’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一次纪念。”《宣言》庄严宣告:“代表中国人民意志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已经成立,不久就可以召集新政治协商会议,产生民主联合政府,着手新中国的建设工作。”《宣言》强调:“当我们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十二周年的时候,我们中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民主力量,认为必须引起全世界注意:为了最后实现抗日战争的目的,我们一致要求迅速签订对日和约;我们一致主张在准备对日和约的时候,必须严格地遵照波茨坦协定所规定的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的程序,并且必须由中国新政治协商会议所产生的民主联合政府派遣中国的全权代表。”

7月10日,新政协筹备会组成党组干事会,共有干事21人,胡乔木为干事之一,与徐冰、钱俊瑞、廖承志一起负责文教工作。

7月13日,胡乔木参加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他被推选为筹备会主席,并致开会词。

繁忙紧张的工作又把胡乔木累病了。7月30日,毛泽东写信给谷羽,要她告诉乔木,交代要急办的事情,同时叮嘱:“乔木不要工作,完全好了再工作”。这时,胡乔木一家已由香山搬到城内中南海静谷一处院落的三间西厢房居住,与田家英相邻。

参与起草共同纲领

1949年6月18日,周恩来在负责起草共同纲领的第三小组会议上指出:新政协的共同纲领将“决定联合政府的产生,也是各党派各团体合作的基础”。会议决定由中共起草共同纲领初稿,各组员自动报名参加,分成政治法律、财政经济、国防外交、文化教育、其他(包括华侨、少数民族、群众团体、宗教问题等)五个小组讨论,写出具体条文,供起草人参考。要求6月25日以前,各分组在召开会议讨论后,把意见交上来。并要求于7月15日以前写出共同纲领初稿。时间相当紧,为此,周恩来6月下旬埋头在勤政殿里有一个星期左右,亲自动手写出全稿,称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草案初稿》。

毛泽东在基本完成了对美国白皮书的评论后,把主要工作转移到修改共同纲领上来,胡乔木也随之转移,参与修改。

8月22日夜,周恩来在送给毛泽东的一份《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草案初稿)》上向毛泽东请示:“请你审阅后看可否能做修改的基础,然后再决定需否送政治局及有关各同志审阅。”此稿分一般纲领、具体纲领两大部分,前面有个前言。具体纲领又分甲、解放全中国,乙、政治法律,丙、财政经济,丁、文化教育,戊、国防,己、外交侨务,共45条。

毛泽东把第一条删掉,对原第二、三、四、五、六条都作了修改。胡乔木对发给他的一份(编号为00023)共同纲领草案初稿也作了修改。在第14页文化教育部分,胡乔木加写了关于“保护鼓励学术研究和发明”,“新闻出版分开,通讯社广播国有”等内容。

9月初,毛泽东主持了对共同纲领草案稿的第三次修改。从9月3日到13日,毛泽东对草案稿至少进行了四次大的修改,改动不下二百多处,还亲自校对和督促印刷。胡乔木从旁协助。工作情况在毛泽东与胡乔木之间来往的便条中反映出来。

9月3日这天,毛泽东写便条给胡乔木:“纲领共印三十份,全部交我,希望今晚十点左右交来。题应是《共同纲领》。”在这个便条上特意嘱咐胡乔木:“你应注意睡眠。”毛泽东非常慎重,当晚又给胡乔木写一便条:“今晚付印的纲领,请先送清样给我校对一次,然后付印。”

正在这十分繁忙的时候,突然收到中共中央驻新疆联络员邓力群9月3日发给中央的电报:新疆伊犁特别区赴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五位领导人因途中飞机失事而遇难。9月4日,胡乔木起草了中央给邓力群的指示电,经毛泽东、周恩来修改后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