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偏方大全(家庭健康生活)
3172200000040

第40章 附录:(3)

阿司匹林治脚癣

用阿司匹林治脚癣,疗效好,无副作用,且简便易行。方法:取2克阿司匹林粉,用凉开水调成稀糊状在有色瓶中贮存备用。用时先用温水洗净患处擦干,然后取少量涂患处,再用纱布包好。通常3~5次即愈。

蚕粪可治荨麻疹

用民间验方治疗急性荨麻疹,用药当天即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治疗方法是:适量蚕粪放入砂锅内,加水置文火上,煎成糜糊状,收贮备用。用时微温热后,轻轻涂抹患处。每天6~7次。

四环素、消炎痛治痤疮

2片四环素、1片消炎痛,共研为细末,溶于温开水中,用无菌棉球蘸溶液涂搽患处,每天3次。1~2天后即可见效,复发者可重复搽用,无副作用。

唾液治丘疹和痤疮

清晨未洗前,半卧位,从自己口中取唾液,用手指轻轻涂抹在丘疹或痤疮患处,待唾液干后再行涂抹,可重复多次。患病初期时只需1次,重者2~3次即可痊愈。

蜂房灰止牙痛

蜂房即马蜂窝。将入冬采集的马蜂窝除去蜂蛹,用酒或酒精把干蜂房烧成灰。牙痛时,将蜂房灰撒在患牙上面,只要将上下牙咬紧,数秒钟内即可止住牙痛。

治疗鼻出血简法

让鼻出血者坐在椅子上,头部后仰,将双脚放入一盆热水中,或用小绳将无名指的根部捆住,左鼻孔出血捆右手的,右鼻孔出血捆左手的,两个鼻孔出血,就捆两只手的。如没有小绳,就用手捏住无名指根部,也会有效。

青苔治鼻炎

在房屋背阳潮湿处采得新鲜青苔若干,敲去泥沙,取适量用1~2层小纱布包裹之(大小以正好塞入鼻腔为宜),待用。用时将包好的青苔先塞入一侧鼻腔,一刻钟后取出,按同样方法,换一只再塞入另一侧鼻腔,每天3次,连用1星期,即可治愈鼻炎,且不易复发。此法还可缓解感冒等引起的鼻塞。

人尿治红眼病

取12岁以下男童小便于碗中,将碗斜持手中,使尿液接近碗口,低头将患眼浸入尿液中,用力睁开或不断眨眼。开始会有微微刺痛感,2~3分钟后顿觉舒服。通常可连续浸泡5~7分钟。浸完后不用水洗眼,可用手纸吸干眼眶外围尿液。如一时找不到童尿,也可用其他健康男性的小便。红眼病流行期间,以此法预防、治疗,效果较好。

唾沫抹眼有奇效

人过中年,看书看报就要戴起老花镜了。这里向您介绍一个用唾沫抹眼的保健方法,可使您眼睛老化延缓。每天清晨起来,不与人说话,以自己的唾沫抹眼,这时的唾沫浓度最大,倘若刷牙以后,就没有什么怍用了。涂抹部位是眼皮外,抹时闭眼,轻涂两遍即可,一刻钟后再洗脸。此法简单易行。但贵在坚持,通常1年后即可见效。

热水瓶塞治蚊子叮咬

取热水瓶塞,放在蚊子叮咬处2~3秒,然后拿掉,连续2~3次,瘙痒马上消失,局部红斑或风疹团样的丘疹也不会出现。瓶塞最好取自90℃左右水温的热水瓶。

新洁尔灭治手癣

患有手癣时,可采用2%的新洁尔灭浸手。用量以能浸埋患手为度。每次浸洗3~5分钟,每天3次。少则3~5次,多则15次即可痊愈。

盐饭膏治关节肿痛

用适量热的大米饭,加入细精食盐,捣匀,成为膏状。再放在碗里,置热水中加温。趁热把盐饭膏敷在肿痛的关节部位,平摊均匀,外用塑料纸覆盖,再用纱布包缠。通常临睡前敷,翌晨拆除。如关节肿痛严重,早饭后加敷1次。可以连续敷7~14天,至关节肿胀基本消失为止。大米饭和盐的比例为3∶1。

倒行可治腰痛

选择一条平坦、人少、空气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向后倒行,每次20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1次,可以治疗腰肌劳损之腰痛。

按压肚脐治阳痿

患者每天早晚躺卧床上,用食指按压肚脐5分钟。此外,还可用“烟炙法”:将点燃的香烟靠近肚脐,当有灼热感时,拿开香烟。每晚临睡前反复做几次。原理:性能力下降的人,是因为身体某些方面的机能减弱所致,肝脏和肾脏是对性能力膨响很大的两个器官,而按压肚脐可以改善这两脏的新陈代谢,逐步恢复性能力。

食熨疗法四则

食熨疗法,属于中医的一种外治方法,即将某种食物加热后,熨烫一定的部位,通过热感传入机体内部或宣开皮肤腠理,达到治疗目的。以下介绍四则简便易行、适合家庭治病的食熨疗法。

1、盐熨:将食盐放入锅内爆炒,然待温度适宜时,装入布袋,置于手心、足心、背心、脘腹进行熨烫,每次10~30分钟。可治疗腹泻、呕吐、寒湿腹痛、脚手抽筋等。

2、蛋熨:取鸡蛋或鸭蛋1只在水内加热,温度适宜后,置于病人腹部、背部、四肢等作来回快速的滚动,每次10分钟左右。治疗寒湿腹痛、四肢厥冷、伤风感冒、腹泻虚脱等。

3、葱熨:先将盐炒爆后,再放入大葱丝适量炒2分钟,一起装入布袋内,熨烫背部、颈部、前额等处,每次10~30分钟。可治疗风寒感冒、背心凉、偏瘫、痰多气喘等。

4、醋熨:将食盐炒热后,加入事先研细成末的30克香附,然后加酒陈醋炒匀,装入布袋熨手心、足心、腹部等处,每次10~20分钟。可治疗四肢厥冷,寒湿气痛,脘腹胀满,淤血肿块、发热惊风等。

鸡蛋壳的妙用

1、治疗小儿营养不良、佝偻病、手足抽搐症。将适量蛋壳洗净烤干,研粉过筛(愈细愈好)备用。6个月~1岁的患儿每次0.5克,1~2岁患儿每次1克,每天2次。

2、治疗咯血、吐血、便血等出血症。用6克鸡蛋壳粉配合食盐和维生素c适量,1天3次分服,连服2~7天,鼻衄患者可同时用棉球蘸药粉塞鼻。

3、配合治疗骨折,取适量鸡蛋壳,在锅内用小火炒黄,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用凉开水送服,每天服3次。

4、治胃脘疼痛。取适量鸡蛋壳,在锅内用小火炒黄,研为细末(越细越好),每次服3~5克,每天3次,在饭前或饭后以开水送服。

用 药 常 识哪些疾病适合看中医

1、经西医化验、透视拍片都无法诊断的疾病,如头晕目眩、疲倦、无力。四肢倦怠或心悸、失眠、健忘等。

2、病后调理、体质虚弱、气血两亏的人。

3、服西药有过敏反应及副作用者。

4、长期服西药不见疗效的人,改服中药往往速见疗效,因中药极少有抗药链。

5、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疗效较好,例如治疗痛经、闭经、不孕症、月经少、经期延长、乳房疾患等。

煎中药要讲究方法

中医处方通常都有好几种药物,煎药的方法应该按照药物性能、药质分别处理,不可简单划一地进行煎煮。常见的煎法是合药,就是把药物放入容器里混和,加清水到恰到药物淹没,浸泡半小时,再添水高出药约3厘米,然后加热到沸点。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用煤火加热,约需半小时,用煤气加热,只需一刻钟左右。煎成后,倒出药汁,过滤,取汁150毫升(约1茶杯)就是头煎药。二煎药再次加水,高出药物1厘米,加热至沸点,加热过程中仍需搅拌。用煤火需煎煮20分钟,用煤气只需煎煮10分钟以内,将两次所煎煮的药汁混合均匀,每天1剂分2次或3次温服。至于煎药容器,可用砂锅、搪瓷锅或铝锅,而忌用铁制容器,铁器容易与药物化学成分起作用,使药汁变质。

中药的冷服和热服

中药煎好后,放至药汁不冷不热时服叫温服,通常病人多采用此法服药。但也有些人需要冷服或热服,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属寒症者及外感风寒感冒时就需要热服,即用旺火煎药,沸后5分钟取其汁,稍停,趁热服下,热服可助出汗,疏解风寒,患扁桃腺炎、支气管炎、肺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而高热的病人,出现口干喜冷饮:舌红、口疮、便秘、尿赤等热性病嘘状,中医往往使用清热解毒、泻下通便的凉性中药。此类中药煎煮的时间应比治感冒的药长一些,而且必须冷一冷再服。这种中药服法是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而定的,也是中医治病用药的一个原则。注意中药的冷服与热服,不但可以提高药效,还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哪些西药无法和中药同时吃

中药和西药通常是可以同时吃的。但是,有些西药无法和中药同时吃,如治疗贫血用的硫酸亚铁片;治疗滑化不良的酶制剂,如胃酶片、胶酶片;含有安替匹林、氨基比林等成分的解热镇痛药,如加当片、去痛片:还有治疗心脏病的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片等。因为这些西药容易同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药效,甚至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外,肝肾病人的肝肾功能均较差,倘若同时服用多种中西药品,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造成危害。因此不宜长期同时服用多种中西药。

中药材不宜存放在电冰箱内

有些人习惯于把一些暂时未能用上的中药材存放在电冰箱里,认为这样可以长时间保存。其实,这种做法是不适宜的。因为把药材放进冰箱里时间一长,不但一切细菌容易侵入药内,而且容易受潮,破坏药材的药性。

对一些贵蘼的药材,如人参、鹿茸、天麻、党参等,如需长期保存,可用干净的铁锅,放入适量的糯米或黏米,慢火炒至焦黄。然后把药材放入一只清洁的密封度高的玻璃樽内,再放入变凉后的炒米,将樽盏旋紧,然后把它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这就可以延长药材的贮藏时间了。

中成药的服药方法

中成药的服法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不同患者不同药常常有着特殊的服药方法。

从病患的角度来看:病在身体上部,服药宜频频慢饮:病在身体下部者,应一口气顿服完:

呕吐的病人或婴儿,宜少量多次。

风寒外感表证所用的辛温发表药,应趁热服,高热口渴喜冷饮的热性病者所用清热药,则宜稍冷再服。

病情特殊者应特殊处理,如热证反见厥逆的真热假寒证,必须寒药热服;寒症反见燥热的真寒假热证,又须热药冷服。解救药物中毒时,以冷服为宜。

中成药的服法,通常用白开水送下,但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的反应,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酒送服——凡治疗气血虚弱、肌体虚寒、气滞血淤、风湿痹证。中风手足不遂、步履艰难等疾病的中成药,用酒送服,疗效更佳。

姜汤送服——即用生姜煎汤送服药物。凡治疗风寒装证、肺寒、脾胃虚寒、呃逆等证的皆可用姜汤送服。

淡盐水送服——凡治疗肾亏、肾虚及下焦疾病的成药,以淡盐水送服为佳。

米汤送服——凡补气、健脾、养肠、利胆、止渴、利小便的中成药,都可用米汤送服。

稀饭送服——含贝壳等矿物质类药物难消化,最好选用稀饭送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服药的最佳时间

用药时间与治疗效果关系密切,但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有关专家指出,如驱虫药,要求必须空腹服,而且要在清晨。而通常而言,大部分药物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较好,特别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如消炎痛、抗生素等。

助消化药物需在吃饭时服用才能发挥作用,如胃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等。保护胃粘膜壁的药物最好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如七味散、乳酶生等,止吐药、利胆药等也应在饭前服用。

睡前服用的药物通常应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最好,如安眠药等。

补益药宜在饭前服。因为补益药性味甘温,无刺激性,饭前服既无副作用,又有利于消化。

吃完药不要马上睡下

医学专家临床发现,倘若吃药时喝的水不够或吃完药马上睡觉,易导致食道溃疡的发生。因为这时的药物还附在食道上,来不及进入胃中,待药物溶解后,就会腐蚀食遵粘膜,造成食道溃疡,情况较轻微的导致咽喉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发出血。

服中药避免呕吐的有效方法

有些患者在服中药时,出现恶心不适,甚至发生呕吐现象,因此因噎废食。但为了治病,又需要继续服药,怎么办呢?根据中医临床经验,采用如下的一些方法,可达到一定的止吐效果。

1、在服中药之前,可先用甘草10克,不煎服,倘若没有发生呕吐时,再服汤药。但倘若汤药中,有大戟、甘遂、芫花、海澡等中药时,是不可采用该法止吐的。

2、灶心土50克,煎汤代水加入中药汤剂中一起服用。

3、绿豆100克,加水适量煎汤,服药后,马上饮用绿豆汤,也同样有止吐效果。

4、鲜生姜适量,捣碎,榨取其汁加入汤液中,或服中药后,再饮生姜汤。

5、热水湿毛巾一条,围于颈项部,这时再服中药。

6、同时,还应指出的是,对于服药呕吐的人,尤要讲究方式方法。如药液宜温凉适口,呕吐之后再服药时,可先喝一小口,不吐时,再喝第二口,再不吐时,表示胃口已经适应,可继续慢慢饮服。

选药酒别马虎

1、气虚:症状有少气懒言、身倦乏力、频频自汗、食欲不振、肠鸣便溏等。宜选用以补气为主要功效的人:参酒、刺五加酒、长寿药酒或周公百岁酒等。

2、血虚:症状有面色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慌失眠、手足麻木、不耐疲乏等。宜选用以养血为主要功效的龙眼酒、桑椹酒等。

3、阴虚:症状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消瘦盗汗、腰酸腿软、遗精早泄等。宜选用滋阴为主要功效的山药酒、黄精酒或天门冬酒。

4、阳虚:症状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气短而喘、小便清长,夜尿频繁、阳痿水肿等。宜选用以温补肾阳为主的鹿茸酒、海狗肾酒、肉桂酒、巴戟天酒等。

此外,对于那些气血两亏、阴阳皆虚、病情较为复杂的老年人,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体质状况,依照处方配药来泡酒饮用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