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高血压疾病防治全书
3172800000049

第49章 高血压其他疗法(3)

(2)用布袋装上小半袋鹅卵石,平放在地上,赤脚在上面反复来回不停地踩踏。

(3)把挑选过的鹅卵石固定在0.5平方米的湿水泥上,制成鹅卵石水泥板,赤脚在上面有节奏地踩踏。

踏鹅卵石时间为早晚两次,每次15分钟以上,踩踏时需防止跌倒,冬季赤脚踏石需防止受凉感冒。

按 摩 疗 法

按摩疗法是在经络腧穴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在人体体表一定的部位运用各种手法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病方法,为一种具有独特治疗规律的自然疗法,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重视。推拿疗法可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头痛、眩晕等自觉症状,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这一点已为大量的临床报道所证实。有学者观察,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足心涌泉穴100下后,不仅会顿觉头部轻松,复查血压可降低0.6~1.3千帕。

实验表明,推拿可以导致一部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使人体内的毛细血管扩张开放,使肌肉断面每1平方毫米中的毛细血管数由推拿前的31个增加到1400个。由于毛细血管的增加、管径的增大,使血液循环得以改善,血压得以下降。还有学者发现,通过机械性推拿,可以调整微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作用,能扩张皮肤等组织的毛细血管,开放肌肉中闭塞的毛细血管,降低血管的外周阻力,解除脑部小动脉痉挛,促使血压下降。

以下介绍几种高血压常用的按摩疗法:

(1)浴面分抹(干洗脸):搓热双手,从额部经颞部沿耳前抹至下颌,反复20~30次。然后再用双手四指指腹从印堂穴沿眉弓分抹至双侧太阳穴,反复多次,逐渐上移至发际。手法轻松柔和,印堂穴稍加压力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度。本法可降低血压,增进面部光泽。

(2)抹桥弓穴:头偏向一侧,用双手四指指腹分别在对侧耳后隆起处沿大筋向下推抹至胸廓上口处,双手交替进行,反复多次。此法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3)按摩内关穴;内关穴在双手掌后第一横纹正中直上两寸两条筋中间的地方。按摩方法:先以右手握住左手腕,以大拇指尖对准内关穴,微用力,旋转式的揉压,有酸胀感,每次连续按摩3分钟。然后左换右,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内关穴,早晚各进行一次。

(4)按摩足三里穴:本穴在胫骨粗隆外下缘向下一寸处。按摩方法:以中指对准左腿足三里穴,用力连续按压,有酸胀感,每次3分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右腿足三里穴,早晚各一次。

(5)按摩涌泉穴:在足心处。按摩方法:先以右手大拇指对准左足心揉搓三分钟,再揉右足心,早晚各一次。

按摩时,手法操作切忌蛮力或重力,应以轻柔平缓的力度进行,以局部胀热酸痛感为度,尤其是在桥弓穴等敏感穴位上,不可用力过度,以免强刺激诱发血压升高。另外,高血压重症患者,忌用按摩疗法。此外,使用按摩疗法应持之以恒,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需要1个月时间方可见效。

泡 脚 疗 法

泡脚疗法又称浴脚疗法、足浴疗法,是通过药液浸泡洗脚而起治疗作用的,它既有穴位的刺激作用,又可通过经络的作用使药物发挥功效,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自然疗法。

足部与人体经络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体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中,足部是足三阴经及阴维脉、阴跷脉之源,足三阳经及阳维脉、阳跷脉之终止,足部通过经络与人体的脏腑紧密相连,各脏腑器官在足部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各自的反射区,足部还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组织、躯体感受器和内脏感受器。

外洗足部通过对血管、神经及感受器的刺激,借经络的传导,发挥药物的功效,可达到调节脏腑功能、防病治病的目的。泡脚疗法既有穴位的刺激作用、药液的温热作用,又有药物的药理作用。通过药液的温热作用和穴位的刺激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药液中的药物溶解于水中,通过皮肤吸收而作用于人体,根据不同症型高血压患者的不同发病机制,选择相应的天然药物,可发挥平肝潜阳、滋阴潜阳以及祛风化痰、滋养肝肾等治疗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缓解头晕头痛、失眠心烦等症状的目的。

以下选列几种非常有效的泡脚验方:

桑枝桑叶降压液

[原料]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15克。

[制用法]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煎至600毫升,放入浴盆中,在40~50℃:水温时泡脚30~40分钟,洗足擦干后就寝,每晚1次。一般泡脚30分钟后开始降压,1小时后作用最强,维持4~6小时。若8小时后血压有回升,可煎汤第二次熏洗,一般经1~2次治疗可恢复到平时的基础血压。

[功效]清热泄肝,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牛膝钩藤降压液

[原料]牛膝、钩藤各30克。

[制用法]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一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可不断加热水以保持水温,加至盆满为止。每日晨起和晚睡前足浴。每次约30~40分钟,以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效]平肝潜阳,引热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向压。

菊花桑叶降压液

[原料]菊花、桑叶各10克。

[制用法]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倒人浴盆中,候温时足浴,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剂,连续7~10天。

[功效]平肝潜阳,清热安神,适用于血压上升,头目昏花,肢体麻木,水肿,心悸,失眠多梦,小便短少等。

罗布麻叶降压液

[原料]罗布麻叶、牡蛎各15克,稀莶草、夜交藤、吴茱萸各10克。

[制用法]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候温时足浴,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剂,连续7~10天。

[功效]平肝潜阳,清热安神,适用于血压上升,头目昏花,肢体麻木,水肿,心悸,失眠多梦,小便短少等。

瓜藤降压液

[原料]香瓜藤、冬瓜藤、西瓜藤和黄瓜藤各40克。

[制用法]将香瓜藤、冬瓜藤、西瓜藤和黄瓜藤择洗净后切碎,水煎取汁,趁热洗浴双脚,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

[功效]具有清热平肝和利湿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淤血阻络型、脾虚肝旺型及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用后可减轻头晕头痛、失眠、肢肿等症状。磁石决明降压液

[原料]磁石45克,石决明、草决明各60克,米醋100毫升。

[制用法]将磁石、石决明、草决明用水煎取汁,加入米醋搅匀,趁热洗浴双脚,每次20~30分钟,每晚睡前洗浴1次。

[功效]具有平肝潜阳和镇静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症型的高血压患者,对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及肝肾阴虚型患者效果尤佳,能明显缓解头晕头痛、心烦失眠等症状。

绿茶龙胆草降压液

[原料]粗老绿茶5克,龙胆草5克。

[制用法]将粗老绿茶、龙胆草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供浸泡洗脚用。

[功效]具有清热泻火、平肝降压的功效,适用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

桑叶桑枝茺蔚子降压液

[原料]桑叶、桑枝各20克,茺蔚子15克。

[制用法]上药加水3000毫升煎煮取液,先熏脚后温洗双足,每日1次,发作时每日2次,1剂可用2~3次,10天为1疗程。

[功效]具有利尿降压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目赤等症。

夏枯草降压液

[原料]夏枯草30克,钩藤20克,桑叶15克,菊花20克。

[制用法]将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煮取液,将水温适宜后浸洗双足。

一日2—3次,每次30分钟。药液不宜过多或过少,以浸没双踝为宜。

[功效]清热凉肝、熄风止痉的功效,适用于血压上升,头昏眼花,肢体麻木等症的高血压。

黄芩丹皮降压液

[原料]黄芩30克,丹皮60克,当归9克,枳壳、桑皮、丹参、牡蛎、白芍、乌药各24克,独活、磁石、牛膝、首乌各3克,石决明12克。

[制用法]上述诸药加水500毫升煎熬,沸后20分钟取出倒入盆中待温后,浸泡双足20—30分钟即可,每晚1次。此方洗泡两周,可维持血压正常及症状消失3个月以上,且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功效]活血降压,清热凉肝。方中药味多寒,大部分药物归肝经,药理实验除枳壳外均有镇静降压作用,其中丹参能扩张血管,牛膝可利尿镇静降压,首乌、丹参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积,从而改善血管弹性达到稳定血压之目的。

实践表明,泡脚疗法可防治感冒尊、过敏性哮喘、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胃肠病、更年期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静脉炎、脉管炎、坐骨神经痛、耳鸣、目疾等病症。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的动脉硬化、血脂增高、血管病变、末梢循环障碍、末梢神经感觉迟钝、抵抗力下降等有较好辅助疗效。因此,每次足浴以恒温水浸没足踝之上,浸浴时间需20一30分钟,频频加兑热水,以保持温度。特别注意的是,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辍,方能产生预期效果。

此外,泡脚水温度要适中,水温控制在40~50℃之间,切忌水温过高或过低。泡脚完毕后应立即将双脚擦干并注意保暖,以防受凉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