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方大全
3173500000030

第30章 外科(3)

〔加减〕临床运用时也可用此方辨证酌情增减改汤剂口服。痰火偏盛者,重用象贝,酌加瓜萎、海浮石以清热化痰;阴虚火旺者,重用玄参、羊乳,酌加丹皮、知母以滋阴降火;肿块坚硬者,重用牡蛎、梓木草,酌加三棱、莪术以行气破淤而使核消;肝气郁结者宜用青皮,酌加玫瑰花、香附以舒肝解郁。

〔按语〕本方系根据《医学心悟》中之消瘰丸,经徐氏几代临床筛选加味而成,堪称徐氏家传瘰疬之秘方。验之临床,屡用屡效。

另,羊乳用桔梗科植物四叶参的根:猫爪草用毛茛科植物小毛莨的根:梓木草《中药大辞典》未载,乃民间治漯疬之秘方用药,如缺亦可减去。

〔典型病例〕李某,女,3岁。

家长于一月多来发现患儿左侧颈淋巴腺肿大多个,曾于某院诊为“颈淋巴腺结核”,用链霉素及青霉素肌肉注射未能控制,并逐渐化脓,终于1989年4月2日自行破溃,流出脓汁为稀干酪状,创面外翻,中心敷一层干酪样物,用棉棒拭后不去。创面周围并有多数黄豆至蚕豆大之淋巴结,因家庭经济不便停用链霉素,其母亦久患肺结核,遂投以本方汤剂内服,经治三周而愈,丸剂善后。

7.外伤后综合症

7.1一盘珠汤

〔组成〕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续断15克广木香6克红花6克广三七6克泽兰叶12克苏木12克桃仁6克乌药12克大黄6克甘草6克制乳没各9克

〔功效〕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脱位、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半小时即可取汁服用,每天1剂,共煎两次,早晚各服1次。

〔方解〕本方以桃红四物汤为主要成分。桃红四物汤中以白芍改赤芍、熟地改生地,具行血而不伤正气,活血而能生新血之妙。续断治血理伤,为疏通气血筋骨之要药。广三七、泽兰、苏木、制乳没诸药均为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佳品。广木香,乌药为行气止痛之良药。大黄清热消淤,引淤血下行;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而用之,不仅能行血分淤滞,亦可散气分郁结,活血祛淤无伤血之虑,行气理气无燥热之弊,淤去气行,诸症自愈。

〔加减〕本方具有行气祛淤等显著作用,且组方轻灵机巧,如珠走玉盘,法活无穷,变化甚多,针对不同部分的损伤稍加增损,丝丝入扣;上肢伤加桑枝9克、桂枝9克、千年健9克;下肢伤酌加木瓜12克、牛膝12克、独活9克、五加皮12克;胸部伤加枳壳9克、桔梗9克、木香6克、郁金9克;背部伤酌加乌药12克、威灵仙9克、狗脊9克、虎脊骨9克;腰伤加杜仲9克、破故纸9克、大茴香9克、巴戟天9克:小腹伤加小茴香6克、金铃子9克、木香9克;胸胁伤加柴胡9克、青皮9克、龙胆草9克、白芥子6克;腹部伤加大腹皮9克、吴茱萸9克、枳实9克、槟榔9克;足跟伤加紫荆皮9克、升麻9克、苏木6克、柴胡9克。

〔按语〕本方系李氏骨伤祖传验方,其研究已通过有关专家鉴定,并曾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急性软组织损伤,一盘珠汤方可作为通用方,且可随症加减。症属伤后淤血凝滞,患处皮色隐泛青紫,作肿作痛,按之陷下,复起较缓,重用桃仁、红花、苏木,另加广三七6克、刘寄奴12克,以韭汁为引;淤血凝结,坚积难消者,宜消淤化滞,原方加花蕊石3克,广三七3克;症属气郁凝滞者,气滞刺痛,咳嗽时掣痛,当以通气行滞为主,原方重用乌药、木香,另酌加降香9克、陈皮6克;胸肋损伤,气滞较重者,治宜疏肝行气降逆,原方加青皮9克、枳壳9克,沉香15克、柴胡6克、代赭石9克:症属淤气凝滞,症状较轻,隐痛不愈或受伤时日较久,或虽为新伤但体质虚弱,当以行气活络为主,此方重用乌药、木香,另可酌加枳壳9克、陈皮9克、香橼皮9克、香附9克,根据病情酌加一至二味。伤后筋纵无力,重用续断,另加鹿筋9克、守宫尾2条,以筋生筋,用时均加一至二味,若伤骨骨折、骨碎,此方均滋肾补骨之剂,若欲接骨,原方可选接骨木9克、自然铜15克、骨碎补15克,酌加一至二味。

〔典型病例〕王某,男,43岁,1985年12月初诊。

因车祸致胸胁骨折、下肢胫、腓骨骨折2天。缘于2天前被汽车撞伤,致复合损伤,胸胁骨折合并液气胸,左下肢胫、腓骨骨折,到某医院急诊,仅作骨折固定,未作特殊处理。西医予以抗菌素液体静脉点滴,损伤部位肿痛青紫淤斑,转满李氏会诊。经检查,第五、六、七肋骨粉碎性骨折,左小腿胫、腓骨骨折,脉弦疾有力,舌质红、苔黄厚,大便3日未行,患者疼痛难忍,闻有呻吟,给予手法整复肋骨骨折、小腿骨折,沿肋缘作胶布固定,左小腿夹板固定,给予中药一盘珠汤每天1剂,内服。用药7剂,肿消痛止,皮肤青紫淤斑显著消退,遂停药。继续固定至骨折临床愈合,拆除夹板。两年后随访,患者左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无何不适,胸部亦无疼痛感。

7.2健脑散

〔组成〕红人参15克(参须30克可代)地鳖虫当归甘杞子各21克制马钱子川芎各15克地龙制乳没炙全蝎各12克紫河车鸡内金各24克血竭甘草各9克

〔功效〕养血益气,化淤通络,疗伤定痛。

〔主治〕凡脑震荡后遗症出现头晕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易于急躁冲动;面色黧黑,舌有淤斑,脉多沉涩或细涩者,均可用之。

〔用法〕马钱子有剧毒,需经炮制,通常先用水浸一日,刮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应掌握火候,如油炸时间太短,则内心呈白色,服后易引起呕吐等中毒反应;如油炸时间过长,则心发黑而炭化,往往失效,所以在炮制中可取一枚切开,以黑面呈紫红色最为合度。

以主诸药晒干,共研极细末胶囊装盛亦可。

每服45克,早晚各一次,开水送下,可连续服2~3月。

〔方解〕脑震荡爝遗症多呈现“虚中夹实”之征,因其虚,必须大补气血,益肝肾;因其实,气血淤滞,又须化淤活血。方取红参、杞子、紫河车、当归养血益气,滋补肝肾,精血旺,则髓海充;选地鳖虫、地龙、乳没、全蝎、鸡内金、血竭,化淤通络,疗伤定痛;马钱子制后毒既大减,善于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尤有强壮神经之效,对此症之恢复,有促进之作用;川芎既能行气活血,又能载药直达病所。诸药合用,攻补兼旋,标本结合,故奏效较佳。

〔按语〕本方用后通常1~2周始见效机,以后持续服用2~3月,多能治愈。如有阴虚或阳虚或痰浊内阻者,应配合辨病之汤剂以助之。另外,亦可用之于严重神经官能症患者。

〔典型病例〕李某,男,42岁,军人。

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突然从上落下之铁棍击于头部而昏倒,当时颅骨凹陷,继则出现血肿,神志不清达20余小时,经抢救始苏,半年后曾在某地检查,脑组织萎缩1/4,整日头昏痛,健忘殊甚,记不得老战友姓名,有时急躁翰怒,失眠神疲,面色晦滞,苔薄腻,舌边尖有淤斑,脉细涩。予健脚散治之,服药一周后,头昏痛即见减轻,夜寐较安,精神亦略振,自觉爽适。坚持服用2月,症情平稳,续予调补肝肾,补益心气之品善后。

7.3健肾荣脑汤

〔组成〕紫河车9克龙眼肉9克桑椹15克熟地12克当归9克丹参12克赤白芍各9克太子参10克茯苓6克远志9克菖蒲9克郁金12克生蒲黄9克

〔功效〕补气血,填精髓,宁心神,通脉络。

〔主治〕颅脑损伤后遗症。

〔用法〕每天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方解〕紫河车甘咸而温,血肉有情之品,大补气血,填精益髓,故以为主;合当归、熟地、白芍三味补血养血之力尤甚;太子参、茯苓健脾益气,取阳生阴长之义,生津之效更著;龙眼肉、桑椹养血健脾;丹参、远志养血宁心;菖蒲,郁金行气解郁开脑窍;赤芍、蒲黄活血化淤通脉络。此方是以阴阳气血双补、气血生长则能化精,精足则脑髓充、活血通络则淤去,淤去则新血生,脑络通则神自明。

〔加减〕运用此方时,偏于阴虚者,台用地黄饮子;偏于络脉淤阻者,合用桃红四物汤。谢氏还常用桑椹、黑芝麻、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地黄、山萸肉、首乌、胡桃肉等以填精补脑:苏木、刘寄奴、鬼箭羽、土鳖虫、牛膝、续断、骨碎补、泽兰、自然铜、鸡血藤、豕希莶草等针对外伤之病因而随方加入。

〔按语〕作者运用谢氏此方治疗颅脑损伤后遗证多例,屡试不爽,可谓良方矣。

〔典型病例〕陈某,男,13岁。

于1976年10月20日下午被木棒击中头部,当即局部隆起10平方厘米球形血肿包块,意识丧失,深度昏迷,肌肉松弛,呼吸表浅,脉息微弱,经某医院急救,开颅术后,脱离危险期出院。同年11月19日来诊。其母代诉:头痛如劈,语言不利,睡眠不宁,易惊易醒,时恶心干呕,纳差食少,瘫软无力,不能步履,须人背负。查患儿面色苍白,表情呆滞,神志不清,气息微弱,舌淡苔滑,尖微红,边有淤斑,脉沉细稍滑略数。症属肝肾不足,脑髓空虚,兼有气滞血淤。立补益肝肾,充髓荣脑,佐活血化淤法,投健肾荣脑汤加祛淤通络之品。守其方终无所易,偶遇兼证稍加进退,调治10个月而愈。颅脑损伤后遗症病情重,疗程较长,守方尤为重要,认证准确,要恪守不移,切勿浅尝辄止。待病情基本恢复后,嘱服成药,如桑椹膏、复方灵芝片等,或在健肾荣脑汤基础上据证而设,权宜而变,配成丸方,以巩固疗效,是谓有权有变,才能善始善终。

8.乳腺增生

8.1消癖汤

〔组成〕当归10克香附10克女贞子10克仙灵脾15克白芍10克郁金10克菟丝子15克鸡血藤30克柴胡10克首乌藤30克旱莲草10克

〔功效〕舒肝安神、健脾补肾、养血调经。

〔主治〕肝郁、脾虚、肾亏而引起的乳腺增生及由此导致的月经不调,心神不安。

〔用法〕每天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方解〕王氏集先辈之名言,采众家之专长,加上自己多年反复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致病之因除思虚伤脾,脾虚水湿不运,聚而成核,或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郁为患之外,多与冲任不调有关。故王氏治之,多主张疏肝解郁,理气散结,益阴安神,调理冲任,攻补兼施而取效。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利气止痛;鸡血藤、首乌藤养血活血,安神通络: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之阴:仙灵脾、菟丝子温阳化阴,使阴阳互济,冲任调理。上述药物系多年来王氏通过临床实践,从具有相同功效的多种药物中精心筛选而来。

〔加减〕凡30~40岁妇女,常伴有月经失调,不孕症或流产史,其双侧乳房内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质韧不坚,常同时或相继发生。其形态或圆或扁,分散于乳房,或局限于某一象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与皮肤粘连,推之移动。在月经前3~4天,疼痛加重,肿块肿大。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物缩小者可使用本方。如肝郁气滞盛者,可酌加元胡、川楝子、青皮、桔核(叶)等;气滞盛者,加桃仁、红花、三梭、莪术等:痰湿盛者,加白芥子、瓜蒌、夏枯草、半夏等。

〔按语〕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房非炎症性疾病。发生于青春期妇女,多为乳房小叶增生:发生于哺乳后期者,多为乳腺导管增生;发生于更年期妇女,多为乳房囊性增生。

由于乳腺增生病有癌变的可能,在冶疗过程中,须每隔3~6个月随诊病人,予以详细的复查,进行动态观察。若肿块位于乳房的外上方,恶变的可能性大,须做病理切片。

〔典型病例〕刘某,女,28岁,职工。

初诊:1984年4月13日。

两乳房结块已4年多。开始较小,后逐渐长大,月经来前胀痛,肿块变硬,经净则软。月经不调,量多色紫,且伴有腹痛,有时胸闷胁痛,胃纳不香,大便干。检查:人体瘦,面白颧红,两乳房均有结块约有4×5厘米大小,边界不清,质地不硬,尚光滑无结节,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推之可以活动,苔薄舌红,脉象弦细。适逢经临,乳房胀痛,结块增大,此肝郁失于疏泄,气滞血行不畅,拟疏肝理气为主,活血调经为辅。处方:柴胡10克、香附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郁金10克、瓜蒌12克、生山楂12克、红花6克五剂,水煎服。

二诊:4月18日。药后胀痛减轻,经行也畅,大便正常,结块变软,惟腰酸肢软,神疲乏力,苔薄舌红,脉濡细,属肝郁脾弱。前方去瓜蒌,加党参12克、白术10克,五剂。

三诊:两乳结块依然,已不胀痛,但腰部酸楚,白带增多,纳差,体倦思睡,苔薄舌淡,脉细,肝脾两亏,冲任失调,拟疏肝健脾,调理冲任。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仙灵脾15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鸡血藤20克、首鸟藤20克、桔叶核10克,七剂。

嘱其经前服初诊方,经净服三诊方。5个多月结块消失,月经正常,身体亦健壮。

9.下肢溃疡

9.1王氏化腐生肌丹

〔组成〕红升丹30克轻粉40克银珠30克樟丹10克乳香50克没药50克血竭20克松香60克冰片10克

〔功效〕提毒化腐,生肌敛疮。

〔主治〕慢性下肢溃疡。